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后进生是体育课堂经常出现的群体,增强体育后进生学习积极性对提升体育课堂整体教学质量及个人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文章分析了体育后进生的成因,提出了针对体育后进生应采取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体育后进生;成因;教育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后进生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在生理、心理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导致身体素质较低、体育技能成绩不合格。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后进生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他们往往不主动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缺乏体育运动的兴趣,更有甚者对体育运动持有恐惧心理。虽然体育后进生在学生中只是占很小的比例,但是,如果不对他们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甚至采取漠视的态度,将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综合的发展。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如何在体育课堂上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水平,是每个体育教师所面临的难题,体育后进生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重要课题。
1 体育后进生的成因
体育后进生也跟同龄人一样,有着活跃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思想意识、能够快速的接受新鮮事物等优点,但他们之所以会成为体育后进生,或多或少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家庭教育的误导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唯一,从小就受到家庭各个长辈的溺爱,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要孩子做,孩子在家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就养成了孩子怕苦怕累,娇生惯养的坏毛病。还有家长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孩子只要能走能跑没病没痛就可以了,不用刻意去重视体育锻炼。以至于这些孩子认为稍有点小疼小痛就不能上体育课,有时嫌累干脆就请假,或者装病不来上课。在高校公共体育课进行体育选项时,最明显的就是室内体育项目先被选满,甚至还有学生提前打听那个项目轻松,那个项目考试好通过。他们怕出汗、怕出力、怕吃苦、怕日晒,体育课上即使参加运动,也是态度懒散,长此以往,导致身体素质低下,体育成绩不合格。
1.2 学校关于体育教育的偏差
在中学甚至小学,一些学校仍然是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以高考这根指挥棒来决定课程在学生教学计划中的安排。除特长生外,一般学生的体育课程会被所谓的“正课”所占,即便仅有的几次不占课,学生也是放羊,可以自己玩,也可以自己在教室学习。这就形成了大部分体育后进生在思想上认为,体育课本就无足轻重,属于可上可不上的课程,上了也不用非要听老师安排,自由散漫惯了。在学校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的条件下,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的匮乏也会导致教师“难为无米之炊”,一些教学手段无法施展,不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而学生的练习情绪及效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当然,也会存在教师的因素,教师在体育课上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对教师有意见而捣乱。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一些问题处理的不当,造成师生关系对立的缘故
在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学生体育健康知识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使部分学生思想陈旧,并且不能够意识到什么叫健康,如何做才能健康,什么样的才是美。这些学生只知道不生病身上无病痛就是健康,与此同时,受到社会一些信息的影响,认为女生就应该消瘦、弱柳扶风才是美,甚至害怕进行体育锻炼会胳膊变粗腿变壮。还有部分女生会认为生理期是绝对不能进行体育活动的。这都成为学生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1.3 体育后进生的个人原因
1.3.1 心理原因
很小部分体育后进生的性格偏于内向,不愿意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在集体活动中不善于主动的去表现自己,缺乏勇敢与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迎难而上,不敢挑战自己,时常抵触并且排斥集体体育活动。还有部分体育后进生的意志力相对薄弱,怕苦怕累,特别是在单调的持续时间又长又消耗大量体力的运动项目,比如长跑运动中,体育后进生一般跑了一小半路程就难以坚持下去了,有时是靠走完成全程,甚至直接放弃。他们还缺乏耐力以及毅力,对某一运动项目刚开始感兴趣,接下来就兴趣索然甚至不去上课。或者由于身体素质差,在运动中身心紧张,造成体育课堂活动中经常担心受伤,无法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些学生组织纪律散漫、情绪比较偏激。认为体育课堂没必要都认认真真的去学去练,自己喜欢的就多学多练,不喜欢的干脆不动;对任课老师有看法也干脆不理或不去上课。认为这是宣扬“个性”的表现,唯有特立独行才能彰显其特别。
1.3.2 生理原因
除心理原因外,一些本身体质较差,过于单薄,过于肥胖或有伤病的学生会成为体育后进生,主要是一些练习是他们无法完成的,或者能完成的动作也不及其他同学上手快,动作协调;而自身的生理问题又无法快速改变。因此他们会认为自己不适合进行体育锻炼,甚至放弃上体育课。
2 体育课堂后进生的教育方法
2.1 学校的引导与重视
在大的教育环境下,学校对教育思想及政策的领会和实施,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教学结构及走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因此,学校应立足于该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指导思想,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落实体育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理解健康的意义及体育练习的终身性,并且学有所的、学有所获。
体育课不仅仅是身体、技能的练习,更应该先从思想上对体育和健康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体育后进生最主要的是体育思想水平较低,正所谓“意识决定行为”,只有认识正确,意识水平提升,体育后进生这一群体才能够转变,并使该群体逐渐缩小。
因此,学校应要求体育教师向学生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导思想,不光在学期初有理论引导课程,在平时的课程中也应点滴渗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所谓的健康不应是无病无痛,而应该是躯体没有疾病,心理健康、具备良好社会适应性和有道德。 学校在落实思想引导的同时,也应重视体育教育的硬件设施。在体育场地确实紧张的情况下,和体育教学部门一起讨论利用学校各处空地,比如很长的多层台阶、一段坡形的道路等等,也可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在教学器材上,对于老旧且有安全隐患的设施必须淘汰,根据场地情况和学生人数,有计划的购进新器材。
2.2 教师应注意教育方法
教师在转变体育后进生的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这一角色直接担负着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身体的教育,因此需要多花功夫于体育后进生的身上。
2.2.1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首先,体育教师需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了解体育后进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只存在于体育后进生的身上,有些也存在與其他学生身上,只是多少而已。因此,教师在灌输正确的体育与健康思想的时候可以先没有针对性,但要在体育与健康引导课上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健康”的含义,同时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上体育课,上体育课的目的是什么,体育达标的意义何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的目标是增进学生健康,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和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对于体育后进生存在的其他思想及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下单独探讨,同时也要在体育课堂上借助一些练习手段进行改善。
2.2.2 提高自信心,增强心理素质
体育后进生,排除思想认识的因素外,大部分是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无论是自卑、胆怯、意志力薄弱还是特立独行等,均离不开自信心的问题。无外乎就是感觉自己对于技术动作的接受能力慢,动作不协调,动作不好看等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与运动能力好的学生组队练习。运动能力好的学生一般比较乐于教授较差学生,在这些学生带后进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多进行指点,但不能说太多,只需指出问题关键即可,这样既不挫伤运动技能好的学生积极性,对于后进生的存在问题也能尽快指出,使其少走弯路。
在对某一技术动作练习过后,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进行讨论他们对于这一动作的认识,以及有什么好的练习方法。此时,体育后进生即便动作做的不够标准,不够好,但并不代表其对这一动作的练习没有更好的看法,而这种方法就是让其在思想上活跃起来,在心理上融入练习的过程。
让上课的学生轮流值日,当然这必须包括后进生。值日内容可以包括器材的借还,课前课下的整队以及部分准备活动的领做。这些安排一定要在上一次课提前安排好,给体育后进生一个准备时间,如果学生还是没有信心,课下教师可以把程序、内容及注意事项告知学生。使其有一个心理准备,而不会认为老师是在故意出他们的洋相。
对于考核内容,降低考试标准是一方面,后进生平时的上课态度也要作为考评内容之一。也就是,确实因为身体原因,而无法达到考试基本要求,但是平时练习的积极程度及值日效果也要作为考评内容。另外,可以将后进生的优势作为在降低标准的情况下的补充考核内容。比如,某学生很胖,800米无法及格,但该生的柔韧比较好,可以让学生通过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最后进行柔韧素质的考核;或某一很瘦的学生弹跳力不错,最后也可调整为跳绳双摇的考核。总之,这都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结束语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体育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体育后进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不光是这一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自信心的一个提升,更是他们今后拥有良好的生活及工作态度的重要保障。而作为他们的引导者,体育教师应该持有一颗为体育后进生负责的心态,摆正教学态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关心爱护,使他们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王放.体育课堂上后进生能力提高的策略分析[J].运动,2012(55).
[2]吕军超.体育课中如何抑制学生的注意力分散[J].中国学校体育,2006(02).
[3]郑云鹤.“体育后进生”教育的思考及策略[J].才智,2009(09).
[4]王维军.巧用体语转化体育后进生[J].湖北体育科技,2002(02).
[5]郁建亚.大学体育后进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2(06).
[6]熊涛.浅谈新课程下体育后进生的思想教育[J].才智,2009(09).
【关键词】体育后进生;成因;教育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后进生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在生理、心理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导致身体素质较低、体育技能成绩不合格。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后进生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他们往往不主动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缺乏体育运动的兴趣,更有甚者对体育运动持有恐惧心理。虽然体育后进生在学生中只是占很小的比例,但是,如果不对他们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甚至采取漠视的态度,将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综合的发展。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如何在体育课堂上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水平,是每个体育教师所面临的难题,体育后进生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重要课题。
1 体育后进生的成因
体育后进生也跟同龄人一样,有着活跃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思想意识、能够快速的接受新鮮事物等优点,但他们之所以会成为体育后进生,或多或少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家庭教育的误导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唯一,从小就受到家庭各个长辈的溺爱,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要孩子做,孩子在家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就养成了孩子怕苦怕累,娇生惯养的坏毛病。还有家长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孩子只要能走能跑没病没痛就可以了,不用刻意去重视体育锻炼。以至于这些孩子认为稍有点小疼小痛就不能上体育课,有时嫌累干脆就请假,或者装病不来上课。在高校公共体育课进行体育选项时,最明显的就是室内体育项目先被选满,甚至还有学生提前打听那个项目轻松,那个项目考试好通过。他们怕出汗、怕出力、怕吃苦、怕日晒,体育课上即使参加运动,也是态度懒散,长此以往,导致身体素质低下,体育成绩不合格。
1.2 学校关于体育教育的偏差
在中学甚至小学,一些学校仍然是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以高考这根指挥棒来决定课程在学生教学计划中的安排。除特长生外,一般学生的体育课程会被所谓的“正课”所占,即便仅有的几次不占课,学生也是放羊,可以自己玩,也可以自己在教室学习。这就形成了大部分体育后进生在思想上认为,体育课本就无足轻重,属于可上可不上的课程,上了也不用非要听老师安排,自由散漫惯了。在学校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的条件下,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的匮乏也会导致教师“难为无米之炊”,一些教学手段无法施展,不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而学生的练习情绪及效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当然,也会存在教师的因素,教师在体育课上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对教师有意见而捣乱。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一些问题处理的不当,造成师生关系对立的缘故
在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学生体育健康知识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使部分学生思想陈旧,并且不能够意识到什么叫健康,如何做才能健康,什么样的才是美。这些学生只知道不生病身上无病痛就是健康,与此同时,受到社会一些信息的影响,认为女生就应该消瘦、弱柳扶风才是美,甚至害怕进行体育锻炼会胳膊变粗腿变壮。还有部分女生会认为生理期是绝对不能进行体育活动的。这都成为学生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1.3 体育后进生的个人原因
1.3.1 心理原因
很小部分体育后进生的性格偏于内向,不愿意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在集体活动中不善于主动的去表现自己,缺乏勇敢与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迎难而上,不敢挑战自己,时常抵触并且排斥集体体育活动。还有部分体育后进生的意志力相对薄弱,怕苦怕累,特别是在单调的持续时间又长又消耗大量体力的运动项目,比如长跑运动中,体育后进生一般跑了一小半路程就难以坚持下去了,有时是靠走完成全程,甚至直接放弃。他们还缺乏耐力以及毅力,对某一运动项目刚开始感兴趣,接下来就兴趣索然甚至不去上课。或者由于身体素质差,在运动中身心紧张,造成体育课堂活动中经常担心受伤,无法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些学生组织纪律散漫、情绪比较偏激。认为体育课堂没必要都认认真真的去学去练,自己喜欢的就多学多练,不喜欢的干脆不动;对任课老师有看法也干脆不理或不去上课。认为这是宣扬“个性”的表现,唯有特立独行才能彰显其特别。
1.3.2 生理原因
除心理原因外,一些本身体质较差,过于单薄,过于肥胖或有伤病的学生会成为体育后进生,主要是一些练习是他们无法完成的,或者能完成的动作也不及其他同学上手快,动作协调;而自身的生理问题又无法快速改变。因此他们会认为自己不适合进行体育锻炼,甚至放弃上体育课。
2 体育课堂后进生的教育方法
2.1 学校的引导与重视
在大的教育环境下,学校对教育思想及政策的领会和实施,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教学结构及走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因此,学校应立足于该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指导思想,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落实体育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理解健康的意义及体育练习的终身性,并且学有所的、学有所获。
体育课不仅仅是身体、技能的练习,更应该先从思想上对体育和健康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体育后进生最主要的是体育思想水平较低,正所谓“意识决定行为”,只有认识正确,意识水平提升,体育后进生这一群体才能够转变,并使该群体逐渐缩小。
因此,学校应要求体育教师向学生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导思想,不光在学期初有理论引导课程,在平时的课程中也应点滴渗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所谓的健康不应是无病无痛,而应该是躯体没有疾病,心理健康、具备良好社会适应性和有道德。 学校在落实思想引导的同时,也应重视体育教育的硬件设施。在体育场地确实紧张的情况下,和体育教学部门一起讨论利用学校各处空地,比如很长的多层台阶、一段坡形的道路等等,也可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在教学器材上,对于老旧且有安全隐患的设施必须淘汰,根据场地情况和学生人数,有计划的购进新器材。
2.2 教师应注意教育方法
教师在转变体育后进生的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这一角色直接担负着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身体的教育,因此需要多花功夫于体育后进生的身上。
2.2.1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首先,体育教师需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了解体育后进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只存在于体育后进生的身上,有些也存在與其他学生身上,只是多少而已。因此,教师在灌输正确的体育与健康思想的时候可以先没有针对性,但要在体育与健康引导课上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健康”的含义,同时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上体育课,上体育课的目的是什么,体育达标的意义何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的目标是增进学生健康,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和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对于体育后进生存在的其他思想及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下单独探讨,同时也要在体育课堂上借助一些练习手段进行改善。
2.2.2 提高自信心,增强心理素质
体育后进生,排除思想认识的因素外,大部分是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无论是自卑、胆怯、意志力薄弱还是特立独行等,均离不开自信心的问题。无外乎就是感觉自己对于技术动作的接受能力慢,动作不协调,动作不好看等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与运动能力好的学生组队练习。运动能力好的学生一般比较乐于教授较差学生,在这些学生带后进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多进行指点,但不能说太多,只需指出问题关键即可,这样既不挫伤运动技能好的学生积极性,对于后进生的存在问题也能尽快指出,使其少走弯路。
在对某一技术动作练习过后,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进行讨论他们对于这一动作的认识,以及有什么好的练习方法。此时,体育后进生即便动作做的不够标准,不够好,但并不代表其对这一动作的练习没有更好的看法,而这种方法就是让其在思想上活跃起来,在心理上融入练习的过程。
让上课的学生轮流值日,当然这必须包括后进生。值日内容可以包括器材的借还,课前课下的整队以及部分准备活动的领做。这些安排一定要在上一次课提前安排好,给体育后进生一个准备时间,如果学生还是没有信心,课下教师可以把程序、内容及注意事项告知学生。使其有一个心理准备,而不会认为老师是在故意出他们的洋相。
对于考核内容,降低考试标准是一方面,后进生平时的上课态度也要作为考评内容之一。也就是,确实因为身体原因,而无法达到考试基本要求,但是平时练习的积极程度及值日效果也要作为考评内容。另外,可以将后进生的优势作为在降低标准的情况下的补充考核内容。比如,某学生很胖,800米无法及格,但该生的柔韧比较好,可以让学生通过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最后进行柔韧素质的考核;或某一很瘦的学生弹跳力不错,最后也可调整为跳绳双摇的考核。总之,这都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结束语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体育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体育后进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不光是这一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自信心的一个提升,更是他们今后拥有良好的生活及工作态度的重要保障。而作为他们的引导者,体育教师应该持有一颗为体育后进生负责的心态,摆正教学态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关心爱护,使他们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王放.体育课堂上后进生能力提高的策略分析[J].运动,2012(55).
[2]吕军超.体育课中如何抑制学生的注意力分散[J].中国学校体育,2006(02).
[3]郑云鹤.“体育后进生”教育的思考及策略[J].才智,2009(09).
[4]王维军.巧用体语转化体育后进生[J].湖北体育科技,2002(02).
[5]郁建亚.大学体育后进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2(06).
[6]熊涛.浅谈新课程下体育后进生的思想教育[J].才智,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