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新教材,顿觉眼前一亮: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插图与教科书的文字紧密结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
一、应因“图”制宜,区分出不同类型的插图
1.地图:七年级上册新教材插图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地图,有确定某事物的位置和范围,阐明其分布特征的,如图2-37“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还有表示某事物的形态,如大小、高低、形状等的,如图3-28“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等。
2.统计图:饼状统计图,主要用于反映事物比例关系,同时也反映总体的绝对值,如图2-2“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示意”;此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综合图等。
3.景观图:景观图多用于反映各种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这类图所占比例也较大,且多以照片的形式出现,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突出特征。如图4-12“元阳梯田景观”,为我们展现了元阳梯田的美景。
4.概念图:这类图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某些地理概念。如图3-17“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及季风的活动”等。
5.组图:组图多用于表示同一主题,使复杂的现象简明化,有助于教师口头讲授,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图4-16“太湖流域”、图4-17“水乡景观”、图4-18“水乡城镇化”,这三幅图都是围绕水乡城镇的形成、特色与发展而设置的。三幅图都紧紧扣住了“孕育”的主题。
二、插图对于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至关重要
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真正用好地图,要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设计出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如,秦岭——淮河分界线图,我们可以设计问题: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什么,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什么?通过比较,明确秦岭——淮河把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可以提问:学习了等高线,说说什么是等温线?最高温、最低温出现在哪里?南北温差有多少?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通过学习中国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大致温度?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通过比较得出,秦岭——淮河南北的气温特点。再引导学生看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从而得出秦岭——淮河南北的降水量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地图阅读,既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能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的气温、降水不同、气候不同,是我国的重要地理界限,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三、插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讲授《辽阔的疆域》这一教学内容,可借助三幅图:“东北雾凇”“长江下游风光”“海南岛椰树”,因这三幅图景观各具特色,千姿百态,所以学生往往兴趣盎然。
2.陶冶情操,促进德育
通过让学生看图读取中国四至点的经纬度,计算东西时差和南北温差,了解我国疆域面积之辽阔,从而学生就能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各地不同的民族风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热情。
3.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1)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我国的四大高原景观图”,有关四大高原的地势特征、地表起伏等状况映入眼帘。长时间地做这些训练有助于观察能力的提高。(2)培养分析能力:利用插图分析区域经济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及分析能力,不但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3)培养想象能力:在反复看图回答中,把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位置熟记于心,这样潜移默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一、应因“图”制宜,区分出不同类型的插图
1.地图:七年级上册新教材插图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地图,有确定某事物的位置和范围,阐明其分布特征的,如图2-37“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还有表示某事物的形态,如大小、高低、形状等的,如图3-28“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等。
2.统计图:饼状统计图,主要用于反映事物比例关系,同时也反映总体的绝对值,如图2-2“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示意”;此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综合图等。
3.景观图:景观图多用于反映各种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这类图所占比例也较大,且多以照片的形式出现,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突出特征。如图4-12“元阳梯田景观”,为我们展现了元阳梯田的美景。
4.概念图:这类图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某些地理概念。如图3-17“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及季风的活动”等。
5.组图:组图多用于表示同一主题,使复杂的现象简明化,有助于教师口头讲授,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图4-16“太湖流域”、图4-17“水乡景观”、图4-18“水乡城镇化”,这三幅图都是围绕水乡城镇的形成、特色与发展而设置的。三幅图都紧紧扣住了“孕育”的主题。
二、插图对于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至关重要
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真正用好地图,要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设计出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如,秦岭——淮河分界线图,我们可以设计问题: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什么,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什么?通过比较,明确秦岭——淮河把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可以提问:学习了等高线,说说什么是等温线?最高温、最低温出现在哪里?南北温差有多少?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通过学习中国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大致温度?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通过比较得出,秦岭——淮河南北的气温特点。再引导学生看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从而得出秦岭——淮河南北的降水量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地图阅读,既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能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的气温、降水不同、气候不同,是我国的重要地理界限,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三、插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讲授《辽阔的疆域》这一教学内容,可借助三幅图:“东北雾凇”“长江下游风光”“海南岛椰树”,因这三幅图景观各具特色,千姿百态,所以学生往往兴趣盎然。
2.陶冶情操,促进德育
通过让学生看图读取中国四至点的经纬度,计算东西时差和南北温差,了解我国疆域面积之辽阔,从而学生就能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各地不同的民族风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热情。
3.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1)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我国的四大高原景观图”,有关四大高原的地势特征、地表起伏等状况映入眼帘。长时间地做这些训练有助于观察能力的提高。(2)培养分析能力:利用插图分析区域经济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及分析能力,不但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3)培养想象能力:在反复看图回答中,把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位置熟记于心,这样潜移默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就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