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后的高中的授课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考试环节以及学生群体整体变化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多数学生都反映高中物理难学,那么怎样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不再觉得高中物理难学,是值得高中物理教师不断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有效性教学
新课改后的高中的授课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考试环节以及学生群体整体变化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多数学生都反映高中物理难学,课上老师讲的似乎都听懂了,可一到自己做题时,尤其是略微有点难度的题,就感觉束手无措。甚至几分钟前才讲的问题稍做变化,就有学生无从下手。这种现象让教师感到课堂教学经常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能不能找到一些方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进行分析如下:
一、建立预警机制,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底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对于所教科目的总体内容以及课本中各节的重点难点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在日常过程中分清层次,分清主次,最科学最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同理,如果学生事先知道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大致结构、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以及各个模块各个章节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地位,那么学生学习时也能做到心中有底。如果教师再适度地强调各个模块各个章节的重难点,便可以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足够的重视,在理解和应用知识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二、课堂教学有效与否,关键还是教师如何去主导课堂
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经常问问自己 “一堂课如果不是40分钟,而是20分钟,甚至只有10分钟,你会希望学生掌握什么”,课堂教学有效与否,其实就是要看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的内容,学生到底掌握没有,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促使学生掌握教师希望他们掌握的内容。并不是教师课堂上教学的时间越长,教学的内容越多,学生就能掌握越多的。因此,如何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如果处理主次知识点的详略,非常重要。课堂就是40分钟,如何讲的详细,教师主讲内容,学生主讲内容,哪些内容师生共同解决,都要结合学生群体特点进行专门的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围绕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结合学生特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从而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和教学艺术,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物理课堂本身可以是有趣的,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进行精心准备和设计,讲究教学艺术,教师精心准备现象明显、可见度大的精彩实验,物理学史或者物理现象相关的趣味故事,将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启发性和趣味性相统一,这样,高中物理课堂就不会是枯燥无味,干巴巴的了。
三、优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这里的“材”是针对教材——要教给学生的内容所说的,即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和具体目标。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因其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
( 一)课堂教学,尤其是新课教学,重在“导”
不少教师总担心课堂上讲的不够不全。结果,教师满堂灌,学生对满堂灌的教师又容易反感,因此学生真正学到的不一定多,课堂沉闷而低效。尤其是新课教学,通常涉及基本物理过程、基本物理情境的特征,是分析综合问题的基础,如果掌握得不清不透,似是而非,就容易出现听讲好像明白,自己动手却出错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信心和深入学习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尤其是新课教学,应使教师的“教”致力于“导”,服从于学生的学,以“学生学通学透”来要求新课教学,而不能一味“求全求快”,教师通过语言、实验、示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等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相互讨论,协作研究,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领悟物理原理,总结物理规律,从而积极地将新的知识点建构进自我知识体系中,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灵活地使用所学习的知识。
(二)复杂物理过程重在“拆”
高中研究的物理过程常常较为复杂,尤其是综合问题,这也是学生觉得难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平常相应的习题课复习课上,一定要培养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的良好习惯,注重对于复杂过程的拆解,以物理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复杂的物理过程拆成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一步一步地列出相关式子,将问题解决。
这里十分强调对于基本子过程的分析,每一种特定的物理过程都有其特色,除了在章节新课时重视基本物理过程的分析以外,在综合应用的课堂上,教师也应适当地进行“慢镜头”的处理,重视各个子过程彼此间的联系和链接点,明确各个子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尤其要把涉及隐含条件或者容易出差错的子过程分析到位。
许多学生分析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时,喜欢“简化”,而且“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非常重要的定理定律使用时,似乎也只涉及初末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有意无意地强调“应用这些规律有多方便”的同时,也会强化学生对于“简化”策略的依赖。其结果往往是,复杂过程中某一个被简化掉的条件或者隐含的因素影响了全局,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学生出错也不能自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复杂物理过程的“拆”要分析到位,不要轻易“简化”,即使“简化”也要适度,教师分析问题的速度要符合学生对于运动过程的構思与想象,让学生跟得上,学得懂,做题也做得明白。
(三)抽象情境借助作图或者CAI
高中物理研究的情境中的确有许多都很抽象,学生不易明确其特点。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作图或者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使其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作图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分析方法,通过作图可以理清思路,使各种关系形象直观地显现出来,为进一步想像提供基础,而且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对于抽象情境进行作图,可以为学生分析物理问题做出良好的示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CAI对于抽象的情境,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技术允许的情况下,编写出合适的程序演示对应的物理情境,比作图更为形象直观。不过,考虑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自己分析问题时, 一般是不会去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因此,CAI不可滥用,作图才是基本的辅助方法。
总之,无论课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仍然是核心,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不再觉得高中物理难学,是值得高中物理教师不断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新乡,张德启,张军朋,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王笑君,《物理》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系列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有效性教学
新课改后的高中的授课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考试环节以及学生群体整体变化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多数学生都反映高中物理难学,课上老师讲的似乎都听懂了,可一到自己做题时,尤其是略微有点难度的题,就感觉束手无措。甚至几分钟前才讲的问题稍做变化,就有学生无从下手。这种现象让教师感到课堂教学经常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能不能找到一些方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进行分析如下:
一、建立预警机制,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底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对于所教科目的总体内容以及课本中各节的重点难点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在日常过程中分清层次,分清主次,最科学最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同理,如果学生事先知道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大致结构、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以及各个模块各个章节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地位,那么学生学习时也能做到心中有底。如果教师再适度地强调各个模块各个章节的重难点,便可以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足够的重视,在理解和应用知识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二、课堂教学有效与否,关键还是教师如何去主导课堂
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经常问问自己 “一堂课如果不是40分钟,而是20分钟,甚至只有10分钟,你会希望学生掌握什么”,课堂教学有效与否,其实就是要看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的内容,学生到底掌握没有,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促使学生掌握教师希望他们掌握的内容。并不是教师课堂上教学的时间越长,教学的内容越多,学生就能掌握越多的。因此,如何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如果处理主次知识点的详略,非常重要。课堂就是40分钟,如何讲的详细,教师主讲内容,学生主讲内容,哪些内容师生共同解决,都要结合学生群体特点进行专门的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围绕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结合学生特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从而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和教学艺术,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物理课堂本身可以是有趣的,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进行精心准备和设计,讲究教学艺术,教师精心准备现象明显、可见度大的精彩实验,物理学史或者物理现象相关的趣味故事,将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启发性和趣味性相统一,这样,高中物理课堂就不会是枯燥无味,干巴巴的了。
三、优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这里的“材”是针对教材——要教给学生的内容所说的,即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和具体目标。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因其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
( 一)课堂教学,尤其是新课教学,重在“导”
不少教师总担心课堂上讲的不够不全。结果,教师满堂灌,学生对满堂灌的教师又容易反感,因此学生真正学到的不一定多,课堂沉闷而低效。尤其是新课教学,通常涉及基本物理过程、基本物理情境的特征,是分析综合问题的基础,如果掌握得不清不透,似是而非,就容易出现听讲好像明白,自己动手却出错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信心和深入学习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尤其是新课教学,应使教师的“教”致力于“导”,服从于学生的学,以“学生学通学透”来要求新课教学,而不能一味“求全求快”,教师通过语言、实验、示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等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相互讨论,协作研究,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领悟物理原理,总结物理规律,从而积极地将新的知识点建构进自我知识体系中,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灵活地使用所学习的知识。
(二)复杂物理过程重在“拆”
高中研究的物理过程常常较为复杂,尤其是综合问题,这也是学生觉得难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平常相应的习题课复习课上,一定要培养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的良好习惯,注重对于复杂过程的拆解,以物理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复杂的物理过程拆成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一步一步地列出相关式子,将问题解决。
这里十分强调对于基本子过程的分析,每一种特定的物理过程都有其特色,除了在章节新课时重视基本物理过程的分析以外,在综合应用的课堂上,教师也应适当地进行“慢镜头”的处理,重视各个子过程彼此间的联系和链接点,明确各个子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尤其要把涉及隐含条件或者容易出差错的子过程分析到位。
许多学生分析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时,喜欢“简化”,而且“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非常重要的定理定律使用时,似乎也只涉及初末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有意无意地强调“应用这些规律有多方便”的同时,也会强化学生对于“简化”策略的依赖。其结果往往是,复杂过程中某一个被简化掉的条件或者隐含的因素影响了全局,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学生出错也不能自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复杂物理过程的“拆”要分析到位,不要轻易“简化”,即使“简化”也要适度,教师分析问题的速度要符合学生对于运动过程的構思与想象,让学生跟得上,学得懂,做题也做得明白。
(三)抽象情境借助作图或者CAI
高中物理研究的情境中的确有许多都很抽象,学生不易明确其特点。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作图或者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使其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作图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分析方法,通过作图可以理清思路,使各种关系形象直观地显现出来,为进一步想像提供基础,而且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对于抽象情境进行作图,可以为学生分析物理问题做出良好的示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CAI对于抽象的情境,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技术允许的情况下,编写出合适的程序演示对应的物理情境,比作图更为形象直观。不过,考虑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自己分析问题时, 一般是不会去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因此,CAI不可滥用,作图才是基本的辅助方法。
总之,无论课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仍然是核心,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不再觉得高中物理难学,是值得高中物理教师不断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新乡,张德启,张军朋,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王笑君,《物理》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系列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