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扣牢》话题的几种方法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否扣紧话题,是话题作文成败的关键之一。写作时如何扣牢话题呢?
  
  一、标题扣话题
  如:以“感悟”为话题,有学生拟题《春天》、《考试》、《跟我走吧》、《我终于走出了阴影》等,这些标题扣话题体现不够。相反,有同学拟题《感悟春天》、《爱之感悟》、《感悟初三》、《唤醒我灵魂的蜗牛》、《父亲是一本书》等,这些标题扣话题比较巧妙,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再如:以“心事”为话题,有同学拟题《窗口》、《风波》、《十六岁花季》等,这些扣话题都不够。相反,拟题为《让我羞愧的一件事》、《说句心理话》、《我的烦恼》、《点亮心中的灯》等,就比较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扣牢话题,拟好标题,对于增强全文的魅力,对于突出全文的主旨或线索,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是很有益处的。
  
  二、开头扣话题
  古人云:“起句如爆竹。”文章的开头宜一“点”就“响”,不宜“千呼万唤始出来”。开头不要拐弯抹角,要迅速入题,直接交待所谈论的话题或要记叙的人和事。初中课本上此类文章甚多。吴伯萧的《菜园小记》的开头第一句是:“种花好,种菜更好。”朱自清的《春》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吴晗的《谈骨气》开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中考作文六七百字,比较短,开头宜开门见山。以“感情”为话题,有同学拟题《感悟挫折》,开头写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千古良训。我们终于明白了它蕴含的道理。”效果较好。
  
  三、结尾扣话题
  “结局如撞钟。”撞钟者,余音袅袅。文章结尾巧扣话题如画龙点睛,可令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
  如:以“同窗”为话题,一考生写《同窗情》,结尾是这样的“一个多月后,痊愈的李平又出现在学校里了。想知道她在校会上说了些什么吗?那就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学与我情。’”
  以“绿色”为话题,青海一考生写《生活中的绿色》,结尾写道“有则公益广告说的好:‘鱼儿靠鳃呼吸,鸟儿靠肺呼吸,城市靠绿地呼吸。’我还想再添上一句:生命靠绿色呼吸。绿色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更让我的内心充满阳光。”
  
  四、叙事、抒情、议论说明中扣话题
  扣话题不仅可以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处体现,在行文过程中也可遍地“开花”,为文章增光添彩。
  如:以“树”为话题,江苏一考生写道:“人们把你比作一只雄鸡,但在我眼中,你是一棵树,一棵饱经沧桑前年不衰的古树,一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大树,一棵永不为冰雪严寒所屈服,耸立于世界东方的参天大树。”
  (作者单位:252600山东省临清市先锋中学)
其他文献
一、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师生关系,既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一般关系,又显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教与学不只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承关系,也不仅仅是人与知识的关系。它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教与学的关系有它的特殊性,但不能脱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独立存在。因
期刊
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对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学校里留守学生日益增多。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由于缺少关爱,急需教师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一、留守学生的特殊心理    1、自卑型  这类学生沉默寡言,心里有一种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  2、渺茫型  有的留守学生由于缺
期刊
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来说,可分为“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而“个别教育”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个别教育,是指班主任难以定时,定地,定人,定事而又必须随时随地,随人随事机智地进行教育。狭义的个别教育,是指班主任通过个别接触的形式,对特定的对象所进行的教育。这里探讨狭义的个别教育,它一般是指班级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即两头“冒尖”的优秀生和后进生,他们都是处在成长和发展中,应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期刊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以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笔,我承受过失败的痛苦,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将课外练笔称为《练笔日记》,因为练笔日记兼有日记与有序练笔两种性质。现将主要作法介绍如下:    一、引导  课外练笔应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每学期开始,当我要求学生写练笔日记时,平静的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一句话,不愿意,理由很简单,上小学时没写过,每周一篇作文都很为难,一天一篇日记谈何容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 等手段研究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注重实验探究,保证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安排实验活动:    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
期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老师的赏识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我是优秀的”,从而信心百倍地进行学习,赏识激励教学策略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宗旨,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赏识激励教学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努力寻找学生的可赏识、可激励之处  1、
期刊
一、面临写作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交际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其中“写”又是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然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甚微,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不愿”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方面:(1)汉语影响、生词造句;(2)词汇贫乏、搭配不当;(3)句型误用、语法不通;(4)信息不
期刊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技能,发展认识能力,逐步形成改造自然、建设家园,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技能和技巧的全过程。教学过程的恰当把握和妥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并作为这个活动的中心贯穿到教与学的始终,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获得
期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何尝不是这样,若没有独特材料这股“活水”,又怎能写出吸引读者的美文?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称得上是独特的材料——“活水”呢?    一、真实、熟悉的材料  从七年级始,我们提倡学生习作“从自我写起”、“从小事写起”、“从感受最深处写起”,其实就是强调从“真实、熟悉”写起。熟悉的材料一般都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是别人没有而我们独有的。    二、新颖的材料  这类材
期刊
《陌上桑》是一篇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汉代乐府名歌,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位年轻貌美、机智勇敢、不畏权势的罗敷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作者主要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具体体现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年轻貌美、观者表睐,尽在烘托。我们知道,在描写人物时,直接描写人物的言行动作、外貌服饰等即为正面描写;用器物来陪衬人物,借他人的反映、看法来表现人物,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突出人物等,都属于侧面烘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