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我们发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日显突出。学生不得不把学习的主要目标定位于努力学好专业技能和实用技能上;学校面对毕业生就业等急迫重大的现实问题,在具体的教育过程及环节中也更多地考虑市场因素。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变得越来越突出,教育的整体功能被严重割裂,各种为经济功能服务的实用技能教育占了教育的主导地位。这一现象在民办高校教育中尤为明显,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矛盾日益突出。理工科学生对科学及科学的价值、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的关系缺乏深刻的理解;而人文学科的学生又缺乏对自然本源的认识,缺乏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现象,无一不表现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脱离的现状。就总体而言,一方面, 民办高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状况令人担忧,另一方面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虽有一定投入,但收效甚微,并无实质性突破,还没有获得有价值的、可供推广的经验,实践上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滞后于文化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民办高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迫在眉睫,任重道远。下面从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和归因两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思考。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
目前,在整体素质上,民办高校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欠妥,心理问题多而复杂,他们往往既有隐隐的“怀才不遇”之感,又有明显的自卑感。通过对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研和考察,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人文素质严重缺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技能轻人文,人文知识匮乏
民办高校大学生把学习的主要目标定位于努力学好专业技能和实用技能上,他们看不到人文教育对人的终生发展的潜在影响,所以从思想深处轻视人文科学的学习。不少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特别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缺乏深入的了解,对许多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笔者曾对民办黑龙江东方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调研,选取了一些通识性的人文素质知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是令人很不满意的。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任何一本都未读过,能完整说出我国从秦朝到清朝各朝代名称的不到40%,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说出国歌词、曲的作者,人文知识十分贫乏。
2.重功利轻理想,人文精神迷失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在民办高校大学生中明显抬头,一些大学生在专业选择、学习内容、就业观念等方面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在价值观上呈现一种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的特点。“价值主体自我化削弱了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利他精神;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导致了大学生对金钱和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价值目标的短期化,使得大学生丧失了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出现了精神真空,丧失了人生的方向。”[1]
3.重专业轻教养,人文品质弱化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特别注重专业教育而轻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大学生活专业化、技术化、狭窄化、单一化,学习成为一种机械的训练过程,不少大学生人文素养偏低,人文品质弱化。现在,全社会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薄弱, 一些学生缺乏起码的人际交往礼节,见到老师不知道打招呼,车上见到年长者不知道让座,不遵守公共场所的基本礼仪规范,语言粗俗,举止庸俗,缺乏良好的人文品质。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举止的实际状况与当前社会发展的情况极不相称,现在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4.重时尚轻高尚,人文价值模糊
由于受到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满足于感官上的刺激,忽视精神境界的提升;他们迷恋网络,却对人文知识缺乏兴趣;他们喜欢看武打、言情小说,却很少阅读中外经典名著;这种文化上的趋众、趋俗现象,使他们的人文价值模糊,常常暴露出认识上的肤浅和行为上的无知,分辨不清高雅和低俗,导致他们文化品位不高,审美能力低下,价值判断失范。
5.重欲望轻情怀,人文修养欠佳
人文品质的缺失使得一些大学生对集体利益置之不理,对公益活动漠不关心,而对自己有利的事毫不相让。他们不注重个人修养,穿名牌、摆阔气、讲虚荣、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一切以自我的欲望满足为出发点,缺乏关爱之情、仁爱之心、同学之情、师生之情,甚至亲情都表现得十分淡漠。人文底蕴的流失使我们的大学生在精神上越来越贫乏,缺少应有的人文情怀和人文修养。
6.重个人轻他人,人文方法缺失
由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修养的缺失,导致大学生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膨胀,只看重自己,忽视他人的存在和力量,缺乏一种合作精神和利他意识,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目中无人,心高气傲,于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和纠纷时,不知道用人文方法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往往直接片面,不懂得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任意诋毁身边的人和事,一旦自我利益受到损害,就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报复。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原因的分析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人文精神迷失是我们高校教育者无法回避的事实,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试教育的结果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在升学的压力下运转,推行的完全是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近几年来,在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虽有些改观,但未能获得突破性进展。学校偏重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只重视分数高低,而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导致学生知识视野狭窄,综合素质滑坡,目前高等教育只重学科教育更加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畸形。而大容量的灌输和机械式的重复训练,使很多富有人文精神、有益于启迪心智的知识熏陶的学习变成了索然无味的学习,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只是被动地机械式的记忆,应试过后很快被遗忘。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关于文史方面的知识多数都是学生学习过的,但真正转化为自身学识的寥寥无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
2.民办高校生源的特点
首先,生源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入学时的成绩普遍低于同等层次的公办普通高校,招到的学生成绩差异性较大(民办黑龙江东方学院2007年高招计划的最低录取线为200分,最高录取分数达到570分),这就给后续的教学质量提高增加了难度。其次,民办高校的生源还具有其复杂性,一部分大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觉得自己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上的是“三流”的学校,处处受人歧视,因而底气不足,思想包袱沉重,这部分学生学习动力足,但挫败感强,缺乏持久性;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是被学生家长逼着走进大学校门,这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但思维灵活,动手能力强。还有很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不求上进,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样复杂的生源情况,也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3.民办高等教育的困境
民办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毕业生的就业率,生存线是学生的招生人数。毕业生就业率高,招生人数就能保证,只有这样良性循环,民办高校才能生存。以民办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学院的办学宗旨是面向地方、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以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设置往往以市场经济需要为导向,以就业前景为准绳,教育也就随着就业的指挥棒而旋转,这就催生了实用主义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与学生都十分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在狭窄的专业教育中,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主观动因不被重视或难以调动,他们很少有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寻,心灵对生活的关怀日益显得苍白无力,蕴涵丰富的人生也因此而蜕变为“技术的人生”,他们难以静下心来反思自我的生存状态、体悟生命的本然。另一方面,学校重业务知识、政治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状况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加之人文素质与专业教育脱节,与思想政治工作脱节[3],这也是人文素质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4.社会大环境的浸染
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利益关系、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在发生调整变化,在分析、比较、判断和选择中,由于教育的缺陷,导致大学生并未形成足够的能力来面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在物质利益面前,一些人容易出现价值观、人生观偏离,道德观念扭曲,爱国主义情感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同时,低品位的音像制品和书刊也容易腐蚀其心灵,影响他们确立高尚的道德品格。另一方面,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上,一些用人单位片面强调一些显性指标,如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与证书等,因而难免误导一些学生将精力投放到通过等级考试上,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与就业关系不大的知识的学习上,也不愿意把精力用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能力的提升上,以致一部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既存在着先天不足,又存在着后天教育的缺位。
5.网络文化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社会,大学生无疑是这一虚拟社会的主要群体。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作用不容忽视,网上垃圾信息极易诱导大学生误入歧途,民办高校中有很多大学生终日沉溺于虚拟的网络,荒废学业,同时滋长了学生的劣根性,导致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使学生丧失社会责任感,消极对待甚至逃避存在缺陷的现实世界。[4]
6.家庭教育的缺位
人文素质最早是在家庭的教育中萌芽的,家庭的生活、家长的言行、家庭的关系、家长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人文素质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首先,父母复杂的经历、言行和背景会给青少年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言传身教的不当在家庭教育弊病中很具代表性。在这种情形下,不但存在家庭教育的缺位,而且由于父母的复杂言行和背景,社会上的不良思潮和行为方式通过家庭直接作用于青少年,父母的言传身教走向反面,家庭的教育功能已经完全丧失。其次,教会孩子学“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在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上去实践这一核心准则。留给孩子一些做人最基本的品质,让孩子学会做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我们的家长中应该说重视教育的还是多数,但是其中更多的却只是重视对孩子进行教育,真正讲究教育方法的其实很少。而现在的家庭教育往往功利性很强,一方面,家长肯定做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却牢牢盯住学习成绩。这样的教育怎么能有利于孩子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呢?家长们口中虽然说做人要诚实守信,但在实际教育中又会有多少是真正关注孩子的思想道德培养的呢?实际情况实在不容乐观。
总之,人文素质的缺失最终会成为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业务素质的制约因素,而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去对待刚刚从民办高校起步的素质教育,并以积极探索与创新开拓的精神,深入研究民办高校的特点,为构建更加符合民办高校实际、操作性强、实施效果好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而求索。
参考文献:
[1]荀国稳.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J].前沿,2002(11).
[2] 陈平.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状况调查及成因分析[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3] 李琤. 文化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定位和作用[J]. 天津大学学报,2007(6).
[4] 戴跃侬.人文素质:理工科大学生成才之基[J].教育发展研究,2005(3).
[5] 刘畅.高职院校工科学生文化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辽宁高职学报,2002(4).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
目前,在整体素质上,民办高校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欠妥,心理问题多而复杂,他们往往既有隐隐的“怀才不遇”之感,又有明显的自卑感。通过对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研和考察,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人文素质严重缺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技能轻人文,人文知识匮乏
民办高校大学生把学习的主要目标定位于努力学好专业技能和实用技能上,他们看不到人文教育对人的终生发展的潜在影响,所以从思想深处轻视人文科学的学习。不少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特别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缺乏深入的了解,对许多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笔者曾对民办黑龙江东方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调研,选取了一些通识性的人文素质知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是令人很不满意的。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任何一本都未读过,能完整说出我国从秦朝到清朝各朝代名称的不到40%,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说出国歌词、曲的作者,人文知识十分贫乏。
2.重功利轻理想,人文精神迷失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在民办高校大学生中明显抬头,一些大学生在专业选择、学习内容、就业观念等方面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在价值观上呈现一种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的特点。“价值主体自我化削弱了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利他精神;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导致了大学生对金钱和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价值目标的短期化,使得大学生丧失了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出现了精神真空,丧失了人生的方向。”[1]
3.重专业轻教养,人文品质弱化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特别注重专业教育而轻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大学生活专业化、技术化、狭窄化、单一化,学习成为一种机械的训练过程,不少大学生人文素养偏低,人文品质弱化。现在,全社会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薄弱, 一些学生缺乏起码的人际交往礼节,见到老师不知道打招呼,车上见到年长者不知道让座,不遵守公共场所的基本礼仪规范,语言粗俗,举止庸俗,缺乏良好的人文品质。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举止的实际状况与当前社会发展的情况极不相称,现在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4.重时尚轻高尚,人文价值模糊
由于受到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满足于感官上的刺激,忽视精神境界的提升;他们迷恋网络,却对人文知识缺乏兴趣;他们喜欢看武打、言情小说,却很少阅读中外经典名著;这种文化上的趋众、趋俗现象,使他们的人文价值模糊,常常暴露出认识上的肤浅和行为上的无知,分辨不清高雅和低俗,导致他们文化品位不高,审美能力低下,价值判断失范。
5.重欲望轻情怀,人文修养欠佳
人文品质的缺失使得一些大学生对集体利益置之不理,对公益活动漠不关心,而对自己有利的事毫不相让。他们不注重个人修养,穿名牌、摆阔气、讲虚荣、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一切以自我的欲望满足为出发点,缺乏关爱之情、仁爱之心、同学之情、师生之情,甚至亲情都表现得十分淡漠。人文底蕴的流失使我们的大学生在精神上越来越贫乏,缺少应有的人文情怀和人文修养。
6.重个人轻他人,人文方法缺失
由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修养的缺失,导致大学生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膨胀,只看重自己,忽视他人的存在和力量,缺乏一种合作精神和利他意识,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目中无人,心高气傲,于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和纠纷时,不知道用人文方法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往往直接片面,不懂得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任意诋毁身边的人和事,一旦自我利益受到损害,就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报复。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原因的分析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人文精神迷失是我们高校教育者无法回避的事实,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试教育的结果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在升学的压力下运转,推行的完全是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近几年来,在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虽有些改观,但未能获得突破性进展。学校偏重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只重视分数高低,而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导致学生知识视野狭窄,综合素质滑坡,目前高等教育只重学科教育更加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畸形。而大容量的灌输和机械式的重复训练,使很多富有人文精神、有益于启迪心智的知识熏陶的学习变成了索然无味的学习,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只是被动地机械式的记忆,应试过后很快被遗忘。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关于文史方面的知识多数都是学生学习过的,但真正转化为自身学识的寥寥无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
2.民办高校生源的特点
首先,生源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入学时的成绩普遍低于同等层次的公办普通高校,招到的学生成绩差异性较大(民办黑龙江东方学院2007年高招计划的最低录取线为200分,最高录取分数达到570分),这就给后续的教学质量提高增加了难度。其次,民办高校的生源还具有其复杂性,一部分大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觉得自己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上的是“三流”的学校,处处受人歧视,因而底气不足,思想包袱沉重,这部分学生学习动力足,但挫败感强,缺乏持久性;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是被学生家长逼着走进大学校门,这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但思维灵活,动手能力强。还有很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不求上进,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样复杂的生源情况,也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3.民办高等教育的困境
民办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毕业生的就业率,生存线是学生的招生人数。毕业生就业率高,招生人数就能保证,只有这样良性循环,民办高校才能生存。以民办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学院的办学宗旨是面向地方、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以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设置往往以市场经济需要为导向,以就业前景为准绳,教育也就随着就业的指挥棒而旋转,这就催生了实用主义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与学生都十分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在狭窄的专业教育中,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主观动因不被重视或难以调动,他们很少有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寻,心灵对生活的关怀日益显得苍白无力,蕴涵丰富的人生也因此而蜕变为“技术的人生”,他们难以静下心来反思自我的生存状态、体悟生命的本然。另一方面,学校重业务知识、政治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状况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加之人文素质与专业教育脱节,与思想政治工作脱节[3],这也是人文素质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4.社会大环境的浸染
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利益关系、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在发生调整变化,在分析、比较、判断和选择中,由于教育的缺陷,导致大学生并未形成足够的能力来面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在物质利益面前,一些人容易出现价值观、人生观偏离,道德观念扭曲,爱国主义情感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同时,低品位的音像制品和书刊也容易腐蚀其心灵,影响他们确立高尚的道德品格。另一方面,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上,一些用人单位片面强调一些显性指标,如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与证书等,因而难免误导一些学生将精力投放到通过等级考试上,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与就业关系不大的知识的学习上,也不愿意把精力用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能力的提升上,以致一部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既存在着先天不足,又存在着后天教育的缺位。
5.网络文化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社会,大学生无疑是这一虚拟社会的主要群体。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作用不容忽视,网上垃圾信息极易诱导大学生误入歧途,民办高校中有很多大学生终日沉溺于虚拟的网络,荒废学业,同时滋长了学生的劣根性,导致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使学生丧失社会责任感,消极对待甚至逃避存在缺陷的现实世界。[4]
6.家庭教育的缺位
人文素质最早是在家庭的教育中萌芽的,家庭的生活、家长的言行、家庭的关系、家长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人文素质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首先,父母复杂的经历、言行和背景会给青少年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言传身教的不当在家庭教育弊病中很具代表性。在这种情形下,不但存在家庭教育的缺位,而且由于父母的复杂言行和背景,社会上的不良思潮和行为方式通过家庭直接作用于青少年,父母的言传身教走向反面,家庭的教育功能已经完全丧失。其次,教会孩子学“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在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上去实践这一核心准则。留给孩子一些做人最基本的品质,让孩子学会做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我们的家长中应该说重视教育的还是多数,但是其中更多的却只是重视对孩子进行教育,真正讲究教育方法的其实很少。而现在的家庭教育往往功利性很强,一方面,家长肯定做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却牢牢盯住学习成绩。这样的教育怎么能有利于孩子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呢?家长们口中虽然说做人要诚实守信,但在实际教育中又会有多少是真正关注孩子的思想道德培养的呢?实际情况实在不容乐观。
总之,人文素质的缺失最终会成为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业务素质的制约因素,而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去对待刚刚从民办高校起步的素质教育,并以积极探索与创新开拓的精神,深入研究民办高校的特点,为构建更加符合民办高校实际、操作性强、实施效果好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而求索。
参考文献:
[1]荀国稳.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J].前沿,2002(11).
[2] 陈平.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状况调查及成因分析[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3] 李琤. 文化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定位和作用[J]. 天津大学学报,2007(6).
[4] 戴跃侬.人文素质:理工科大学生成才之基[J].教育发展研究,2005(3).
[5] 刘畅.高职院校工科学生文化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辽宁高职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