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为了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就需要语文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进行情感渗透,这样学生会更有学习兴趣,一定会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也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可以通过情感渗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实现对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这样语文教学必将会体现更大的价值。本文主要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教育意义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渗透;教育意义
引言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在语文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中,都要求能够展开对学生的情感教学,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内容,让学生同文本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而语文情感教育,则是指能够在语文课堂中展开对学生心理、身体等方面的教学引导,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实现了对身心健康、情感发展的引导。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的教育意义,积极的探索运用,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情感教育的概述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中可以看出,语文课程因其是语言文字学习的课程,其承载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发展”“健全的人格塑造”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1]。初中生身心发展还不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为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2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意义
2.1情感渗透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如果学习能培养学生情感的话,语文对学生情感的培養和促进可能是无可替代的。因为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故事性、情感性,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心灵的相吸,容易让学生投入进去,产生兴趣。所以,我觉得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渗透,不但培养学生的情感,还能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热情[2]。例如,对于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理解字面意思,学习作者对春的描写手法,更要从对春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其对春天的爱。作者从盼春、绘春、颂春三个心情描写春,感受春,并通过嗅觉、听觉,真正接触和触摸春的轻柔,感受春的温馨,欣赏春的美丽等等。教师如果挖掘了作者对春的情感,教学不但更有激情,有热情,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积极,更有温度,使语文课堂装有满满的知识,满满的人文气息,从而既能唤醒学生心中的柔软,强化学生对情感认知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2情感渗透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老师的教学只停留在表面,任务式的给学生传授知识,自己不带感情,也不挖掘内容中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养成冷冰冰的性格,没有温暖。初中生的情感认知也好,感受也好,都正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正是帮助学生提升情感认识和体验的途径[3]。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一下子能把学生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当然也就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了。例如,在《窃读记》教学中,只讲述学生“窃读”的过程,忽略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学生就很难理解“窃读”这个含义,更不能理解有“窃读”这个机会,对于主人公来说多么的珍贵,又多么的紧张、愉悦等。所以,为了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人物情感活动,教师就要抓住细节,不但自己讲课的语言要声情并茂,方法还要恰当,情感更要突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2.3情感渗透有利于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温暖、有感动等,就是因为人是一个有喜、怒、哀、乐,且能及时感知喜、怒、哀、乐的高级动物。一个人只有情感意识存在,他才会去在乎、焦虑、也才会痛、会悲、会喜,更会为了更好的发展不断努力前进。新时代的初中生,他们很多人对于学习、生活没有热情,总是抱着一种混一天算一天,在学习中缺少毅力和信心,这显然不只是认识上存在偏差,而且对于未来成长也非常不利。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走一遭高兴、快乐、不满、愤怒、恐惧等等的心理成长路,学生的情感意识会大大的增强,他们的学习态度也会得以转变[4]。例如,对于课文《再塑生命》的教学来说,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道德情感上受到熏陶和培养,亲身感受到作者海伦·凯勒作为一名视听障碍残疾人的内心,就可以组织选择几名学生,用布将他们的眼睛蒙上,把耳朵也捂住,要求他们通过触摸去感受身边的事物,这样学生就会深刻认识到作者为什么说他的世界是黑暗和寂静的,再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那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积极态度,这样必然就会获得更好的情感渗透效果。
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但能真正培育学生的情感意识,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提高学生内心的温度以及学习语文情感的态度等,如此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促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科学合理的开展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实现人文素质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尚洁.凝练语言,交流情感——刍议语言与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2).
[2]王敏.文章因情而著,教学为情所行——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及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19(02):71-72.
[3]李浩宇.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1).
[4]曾爱华.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15-119.
特别说明:本文是课题《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名为:《就家乡特产饮食的实践活动与初中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成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渗透;教育意义
引言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在语文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中,都要求能够展开对学生的情感教学,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内容,让学生同文本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而语文情感教育,则是指能够在语文课堂中展开对学生心理、身体等方面的教学引导,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实现了对身心健康、情感发展的引导。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的教育意义,积极的探索运用,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情感教育的概述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中可以看出,语文课程因其是语言文字学习的课程,其承载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发展”“健全的人格塑造”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1]。初中生身心发展还不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为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2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意义
2.1情感渗透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如果学习能培养学生情感的话,语文对学生情感的培養和促进可能是无可替代的。因为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故事性、情感性,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心灵的相吸,容易让学生投入进去,产生兴趣。所以,我觉得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渗透,不但培养学生的情感,还能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热情[2]。例如,对于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理解字面意思,学习作者对春的描写手法,更要从对春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其对春天的爱。作者从盼春、绘春、颂春三个心情描写春,感受春,并通过嗅觉、听觉,真正接触和触摸春的轻柔,感受春的温馨,欣赏春的美丽等等。教师如果挖掘了作者对春的情感,教学不但更有激情,有热情,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积极,更有温度,使语文课堂装有满满的知识,满满的人文气息,从而既能唤醒学生心中的柔软,强化学生对情感认知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2情感渗透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老师的教学只停留在表面,任务式的给学生传授知识,自己不带感情,也不挖掘内容中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养成冷冰冰的性格,没有温暖。初中生的情感认知也好,感受也好,都正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正是帮助学生提升情感认识和体验的途径[3]。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一下子能把学生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当然也就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了。例如,在《窃读记》教学中,只讲述学生“窃读”的过程,忽略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学生就很难理解“窃读”这个含义,更不能理解有“窃读”这个机会,对于主人公来说多么的珍贵,又多么的紧张、愉悦等。所以,为了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人物情感活动,教师就要抓住细节,不但自己讲课的语言要声情并茂,方法还要恰当,情感更要突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2.3情感渗透有利于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温暖、有感动等,就是因为人是一个有喜、怒、哀、乐,且能及时感知喜、怒、哀、乐的高级动物。一个人只有情感意识存在,他才会去在乎、焦虑、也才会痛、会悲、会喜,更会为了更好的发展不断努力前进。新时代的初中生,他们很多人对于学习、生活没有热情,总是抱着一种混一天算一天,在学习中缺少毅力和信心,这显然不只是认识上存在偏差,而且对于未来成长也非常不利。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走一遭高兴、快乐、不满、愤怒、恐惧等等的心理成长路,学生的情感意识会大大的增强,他们的学习态度也会得以转变[4]。例如,对于课文《再塑生命》的教学来说,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道德情感上受到熏陶和培养,亲身感受到作者海伦·凯勒作为一名视听障碍残疾人的内心,就可以组织选择几名学生,用布将他们的眼睛蒙上,把耳朵也捂住,要求他们通过触摸去感受身边的事物,这样学生就会深刻认识到作者为什么说他的世界是黑暗和寂静的,再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那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积极态度,这样必然就会获得更好的情感渗透效果。
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但能真正培育学生的情感意识,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提高学生内心的温度以及学习语文情感的态度等,如此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促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科学合理的开展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实现人文素质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尚洁.凝练语言,交流情感——刍议语言与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2).
[2]王敏.文章因情而著,教学为情所行——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及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19(02):71-72.
[3]李浩宇.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1).
[4]曾爱华.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15-119.
特别说明:本文是课题《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名为:《就家乡特产饮食的实践活动与初中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