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ta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为此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本人认为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玩与学的交融中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理念。下面以“可能性”一课教学为例,谈些体会。
  导入:“同学们,你们去逛过商场、买过东西吗?你发现商场经常搞哪些活动?”(说起商场搞活动,学生们的眼睛顿时一亮,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1:“商场经常搞促销活动。”
  生2:“经常打折。”……看到学生们的表现,我十分高兴。看来,课堂教学内容需要来源于生活,而且还得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
  学生的情绪上来了,我趁热打铁,“星期天老师去逛了欢乐超市(点击课件),发现那里正推出一个假日有奖销售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此超市推出的有奖销售活动),请大家猜一猜老师去摸奖会中哪个奖?”生:“我猜老师会中一等奖,因为老师运气好。”“我猜老师会中二等奖。”“我猜老师会中三等奖。”师:“你们觉得我还会中哪个奖?”
  学生的猜测都有自己的理由,我是考虑到后面的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多说会中鼓励奖,但学生的注意力还没转移到鼓励奖,只好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以保证教学能够按预先设计的教学计划环环相扣,顺利进行下去。于是学生开始专注于鼓励奖,不一会儿,许多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我想老师会中鼓励奖。”这个学生的回答正是我早已期望的回答。其实,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用导向性语言,让学生各抒己见比较有利,反之是违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也剥夺了学生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机会。“好,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因为鼓励奖设置得多,中奖的几率很高……”教师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可能性的基础和起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经验性,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一听要做游戏,学生们非常兴奋。(摇袋)“听,袋里有什么?”“乒乓球。”“我们就利用这些球来进行一次摸球比赛。”学生们并不知道袋子里装着什么颜色的球,需要大家猜一猜。听说是比赛,学生们的热情更高涨了。尽管教师只抽了十个同学上去比赛,可下面没被抽到的学生仍然保持强烈的兴奋感,因为他们有事可做,那就是参与“猜”的活动。摸球的要求是:在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黄球为赢,赢了就停止摸。“先摇一摇袋子,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袋子里装着什么颜色的球,所以只能开个小口子不准偷看,摸一个再放回袋子!”小组代表1:“我摸到了!我赢了!”“恭喜你!还想再摸吗?好,组内轮流摸吧!一摸到黄球就停止!”
  “黄球!黄球!白球!白球!”坐在下面的学生兴奋地喊着,全班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了……
  只剩下小组代表4还在摸球。渐渐地,喊“黄球”的声音越来越小,喊“白球”的声音越来越大了,原来学生们发现小组代表4摸出的都是白球。学生们不想参与“猜”的活动了,各行其是,课堂秩序有些混乱。“咦,你怎么把球拿出来了?”小组代表4:“老师,我袋子里全都是白球,我不要摸了。”“老师,你不公正。”“老师,他哭了。”第四小组的代表是一个平时很胆小的学生,此时的他挺愤愤不平的,然而更多的是游戏带给他的委屈,他竟然哭了。由于我把这个游戏作为一次比赛来进行,而且第四小组永远都不能摸到黄球,学生体验不到成功,还委屈地哭了,那是我始料不及的。我们的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很强烈,这固然是好,说明学生们积极上进,但为这小小的一个游戏哭了,不难看出学生经不起挫折。现在看来我想得太乐观了。
  看到学生这么激动,我又继续说:“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句话?”话音刚落,学生们的小眼睛一下子变得神采奕奕。
  “今天有可能会下雨,也有可能不会下雨。”
  “其他星球上可能有外星人。”
  “今天是晴天,明年的今天可能是晴天。”……
  新教材的内容大多贴近学生们的生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一个个跃跃欲试。我深深地感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最有价值的,一旦将它较好地利用起来,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学习也就轻松了……
  这堂课的另一个高潮部分便是课的最后一个教学活动,即通过转盘游戏深入探究,感受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可能性的大小与区域的大小有关。(出示转盘)“这是一个转盘,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颜色鲜艳的转盘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转盘表面有不同颜色的三块。”“转盘上有1、2、3三个数字。”“还有指针。”“红色部分最大,蓝色部分最小。“观察真仔细!转盘可以自由转动,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会指向哪个数字?有几种可能?”“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1,可能会指着2,还可能会指着3。有这么三种可能。”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了出来。“指向哪个数字的可能性最大?又为什么?”“指向数字1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数字1所在的红色部分最大。”这时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进一步考察一下学生的估测能力。于是我让学生从观察中分析并猜测任意转三次(每次得到一个数字)后组成的三位数的情况。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这一时刻,学生的思维闸门完全打开了,他们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自由联想,畅所欲言。最后学生们一致认为‘111’这个三位数可能性最大。“真了不起!”我情不自禁地夸奖学生。
  回味这一段,感慨:让学生猜一猜,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权,另一方面又重视了学生估计能力,正是生生、师生间的积极、有效的互动不断地将估测活动引向深入,使学生爆发出不可低估的估测能力。
  “想玩一玩转盘吗?”我神秘地说。一听玩转盘,学生们的兴致来了,争先恐后地拿出组内转盘。要求:四人小组轮流轻轻拨动转盘,每个同学转三次,记下停止后指针指着哪个数字,转三次后组成的三位数是几?我看着他们每个人都兴致勃勃地做着游戏,正准备提问,一个学生有些懊恼地说了:“老师,我们只会转到数字1。”紧接着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老师,我们怎么老转到2呀?怎么转不到1去?”“老师,我们的转盘很滑稽的,只要指针朝上竖着拿转盘,指针一定指着1的,指针朝下,一定指着2的。”“老师,我们的也是这样的。”学生的热情与困惑并存,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教学出现了意外。
  为了体现参与,更为了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可能性的大小与区域的大小有关,我在课前花了大量的精力制作学具,又化了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但由于在制作学具时我是先在转盘的整个表面贴好红色粘纸,再在上面贴黄色粘纸和蓝色粘纸,致使黄蓝两色的区域有两层粘纸而显重了,所以只要指针朝上竖拿,指针一定指向数字1,再不可能指向数字2、3了;如果指针朝下竖拿,指针一定指向数字2或3,再不可能指向数字1了;如果转盘平放的话,指向1的可能性最大。“哦,那请看老师电脑里的转盘,你们指挥,老师操作。”多次实验证明,指针指向数字1的可能性最大。”“老师你作弊的,我们喊停,你没有马上停。”“老师电脑里老早设计好的。”……我甚是惊讶,由于我的疏忽,课堂教学出现了预想不到的问题。
  这一环节给我一个警示:有效教学这个问题永远值得教师深度思考。教师在课堂中对交代不清晰的要求能及时提示,也能及时注意到学生情感上的变化,并对自己的遗憾做圆满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
  尽管如此,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还保持着旺盛的探究热情。
  (责编 黄桂坚)
其他文献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虑认知因素,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充分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语言和精神共生,让学生的言语生命丰盈。    一、依托文本,朗读与情感双赢    课例说话  有位老师在教《一路花香》一课时,先请学生们默读课文,并想一想,开始时两只水罐是怎么想的?后来他们又是怎么想的?  学生默读课文,并回
当前,弘扬人文教育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学校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小学生纯洁无瑕,如果我们能以他们为本,既传授知识,开启智慧,又孕育身心,润泽情操,他们一定会健康成长。可纵观当今,人文教育的现实,让无数教育者尴尬不已。  一、 透视人文教育现状——几多尴尬  1.家庭教育让孩子一脸茫然  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和监护人,其思想、理念必然直接影响到学生,这种影响不但功利性特别强
新课标提出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创新教育已成为目前和今后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因此,以培养创造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创造教育,应当贯穿于所有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指导和促进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和发展,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们对于新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求知欲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找规律》探索的是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我一遍又一遍地研读教材,终于深刻地领悟到:找规律,重点在于“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找到规律的本质所在,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找,用什么方法找,在找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思维的训练和提升。下面,我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找”中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是:先用每次能框两个数的方框,在写有1-1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明确折数与成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成数和折数写成分数、百分数,能正确解答有关折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春节期间为了积聚人气,促销商品,各商家纷纷使出打折的招数。看,这是某电气商城空调柜推出的一则广告(电脑出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道德教育。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人群。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必须首当其冲,认真贯彻《纲要》精神,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承担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责任,为提高全民道德素质作出贡献。  一、认识道德主体的能动
【问题的提出】2011年4月28日至29日,本市小学英语“青英汇”成员进行了综合板块的评课活动,内容为牛津小学英语 5B Unit6 《A PE lesson》和 Unit7 《A busy day》的E、F、G、H板块的内容。本文就此次活动的部分教学片段,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英语的综合板块教学。  一、主线贯穿,化“零”为“整”  相比其他板块而言,综合板块具有题材更广,起点更高,单词、语法点更
众所周知,"望、闻、问、切"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支瑰丽的奇葩,它是医生了解病因,救治病人的重要手段。同样,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激活语文课堂,领悟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努力构建平等与开放的课堂氛围。     一、学生资源的“显微镜”——“望”    所谓“望”,就是教师通过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兴趣与喜好,珍视动态的、鲜活的学生资源,打破“零起点”,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天面对的是繁杂的事务、一群天真可爱的学生。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我深切体会了到“班级管理要讲究艺术”。下面谈谈自己在班级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管理勿少“人文化”    1.用真心关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一位好学生,不放弃一位困难生,用一颗朴实的爱心去爱每
三花石中心校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城以东,石泉水库西端的汉江之滨。汉水茫茫阻断了人们与外界的联系。这里通往县城每天只有一趟班车,需绕道乘船(渡汉江)颠簸3个多小时后才能到达。因此,偏僻的山区学校在常人看来并不起眼。然而,“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学校连续10年六年级素质教育水平检测合格率在全县23个乡镇中心校名列前茅。一所山区小学教学质量为啥这样高?  一、强化质量意识,着力优化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