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节奏的把握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7006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礼记·乐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正,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节奏即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课堂节奏指课堂教学过程松紧、快慢变化的规律。和谐的课堂教学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所以,如何把握历史课堂节奏,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对历史教师是至关重要的。课堂节奏的把握,关键在于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的把握。
  一、教学环节要张弛适度
  历史课堂教学应避免单一化,力求有张有弛,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动静结合环环相扣的整体。课堂节奏不能一平如水让人昏昏欲睡,也不能紧锣密鼓让人疲于奔命。张弛有度的课堂,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愉快的感受,而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1节课45分钟,时间很短,教师在授课时要对教学各环节所需的时间合理分配。时间一般分配如下:组织教学1分钟,看似短短的时间,可以及时把学生的心收回,使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2分钟,可利用问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其求知欲,使其兴致勃勃地听教师讲课,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使教学过程跌宕起伏;讲授新课18~20分钟;课堂小结3~4分钟,可设计总结性问题,达到巩固深化、训练能力的功效。巩固、反馈6~10分钟;书面作业4~6分钟;各种活动要限时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当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书面作业也要当堂完成。这就促使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锤炼语言,同时还应改进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要交替使用,避免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应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应成为主宰,牵制教师的教学。
  二、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总是与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分不开的。授课中,教师要通过形象逼真、风趣幽默、感人肺腑的语言,来表现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和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历史课堂用语要使用专业术语,力求准确无误。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不仅要熟悉、钻研教材,而且要养成随时查阅工具书和查看参考书的良好习惯,对弄不清楚、无把握的问题应多向同行请教。同时,教学时说话一定要谨慎严密,切不可信口开河,无的放矢。教师对专有的历史名词、术语要读音准确,如:禅(chán)宗、禅(shàn)让制、匈奴王呼韩邪(yé)单(chán)于等。要使历史课堂用语清楚明白,教师就必须在说话时避免用词含糊其辞,要养成说话干脆、吐字清楚的良好习惯。授课时,要尽量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少用土话、方言。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说话应肯定而自信,有明显的节奏感,语速要快慢适中,语调要高低有别,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强调知识重点、难点,要求学生记课堂笔记时要放慢语速、加重语气。历史教师在讲课中随教学内容的起伏变化,说话的语调要有自然的高低变化,形成抑扬顿挫,以自然流露出的感情去征服学生。富有节奏感的语言,给学生留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所接触到的历史知识。
  总之,历史课堂节奏的把握,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的把握,还涉及教学内容、板书、教态等各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不断摸索,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俗话说“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这说明口语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口语训练已然成为交流传递学习、生活信息,开阔视野,发展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只有提高听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
凯洛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岳阳楼记》是古今广为流传的名篇,利用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很有意义。因为这篇文章美的蕴含量很大,是一篇美育的典范文章。现将美育的具体操作和文章美的表现分述如下。  1.教师简介作者,学生体会其人格美  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庆历年间北宋政治改良运动的领袖。
2008年是江苏新高考的第一年,今年的江苏高考政治试卷(下称“江苏卷”)背景材料熟悉、设问不偏不怪,试卷内容、试题类型、难易度比例与教育部颁发的考试大纲及江苏省考试说明的规定相吻合,实现了新老教材和新老高考的平稳过渡。当然,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江苏卷无论在知识构成、题型以及命题立意上都有明显变化,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做到了考试说明要求的“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思想政治课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只有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优化,探索一种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选准教学目标是优化课堂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具有深厚的情感,并且恰当地体现相应的情感,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能有效地调动情感功能,就能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构建和学生愉悦对话的平台,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教师的情感在追求教学的有效性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直接的作用。进行情感教学,教师应注意如下三点: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的具体的艺术的展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是对这种理想社会模式的典型概括,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此外还有许多墨客骚人将自己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流于笔端,化为诗篇,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表达了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和追求。  在悲欢离合中向往亲人
【教学细节】  不久前,听了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湘教版必修Ⅰ第一章第三节)的一节课,老师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部分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  (一段录像:一个注满了水的水池,排水,形成水漩涡。)  师:这是老师前几天做的一个试验,在一个注满了水的水池中排水,大家看,水动起来了,转起来了,形成了一个漩涡!再看看,它怎么转?  生:逆时针!  师:水池中排水,为什么会形成漩涡呢?漩涡的旋转有没有
著名教育家艾伦·德瓦艾特曾说:“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一个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育人工作谈三点体会。  一、当好“心理医生”,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
激励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很重要,它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增强信心和勇气,激起学习的热情。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励学生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就是通过一篇篇情文并茂的例文,引导学生去感受艺术形象,体验情感,明白道理的。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依据教材,结合实际,努力地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与作者、教师发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动机
不少学生就谈写色变,畏之如虎。如何让学生从畏惧写作到喜爱写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关键。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途径不少,而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提高学生感悟能力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重要途径。    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激励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在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多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写作动机与写作兴趣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写作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对知识价值和自身写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