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落实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碎片化,学生也更偏好于快速阅读篇幅短小的时文。这种阅读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对事物的宏观把握,难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阶段,若长期处于碎片化的阅读环境中,整本书阅读意识将难以树立起来,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整体阅读的意义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优秀的名家名篇名句,其中许多是著名文章的部分优秀片段。诚然,优秀的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仅仅依靠这些名作的片段,很难让学生了解整部作品的全部价值。整本书阅读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在阅读过程中系统性地进行阅读,才能理清作者的思路以及文章的逻辑关系,感悟文章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朱自清先生的寫景散文《荷塘月色》,其写景散文如同写意工笔画一样,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结构严谨。《荷塘月色》一文,从“颇不宁静”的心情展开画卷,表明作者本人从忙乱的生活中摆脱出来追求片刻的宁静,作者娓娓道来,显得十分自然。文章第二部分是写景,作者按照自己的行走路线,层层表现:由小路到荷塘,由背着手走路到站立观望,再到认真赏花、无限神往,按照行走的路线,形成明显的空间顺序,继而极富条理地描绘出荷塘月色的美妙景象,也表现了忙乱当中得以偷闲的喜悦之情。最后借景抒情,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联想到故乡的荷花,表现出作者思念家乡的心情。全文紧紧围绕主题,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井有条,结构严谨,极其自然。作者的描写生动传神,用“舞女的裙”来比喻荷叶,“碧天里的星星”来比喻荷花,这些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景物的神态。通过景物,作者借助其联想,让读者进入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中,领略生活中的美,通过阅读全文感受到作者完整的结构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增强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1.营造整本书阅读氛围,加强阅读积累
高中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已经有了良好的阅读基础,但是如何能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自主完成整本书阅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方案,想方设法营造整本书阅读氛围,促进阅读活动从“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飞跃”。例如阅读法国文学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时,学生必须静下心来坚持阅读,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才能真正融入文本。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进行“问题式阅读”,阅读之前,为学生精心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时时带着疑问阅读,才能保持探究的动力。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中的“美丑对照”原则有哪些,思考雨果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有了问题串联全文,学生才能更投入地阅读;再有“人物阅读法”也深受高中生的喜欢,在书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将描写该人物的部分衔接起来整体阅读,如狡诈阴险的克洛德、质朴善良的艾丝美拉达、忠诚正义的卡西莫多等等,通过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手法、特色以及情感,促进学生的阅读思考,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
2.创新整本书阅读形式,促进阅读思考
高品质的整本书阅读不能只停留于浅显的文字理解层面,更要把握作品的艺术魅力,在阅读的同时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深入思考问题,提高阅读效率。因此语文教师也要转变阅读指导观念,创新整本书阅读形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学习曹禺的经典作品《雷雨》时,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先在课堂上播放《雷雨》的话剧片段,展现文中的故事情节;其次,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邀请学生分角色扮演,再现《雷雨》经典故事,引导他们通过文本对话、揣摩角色而产生共鸣。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合理改编,立足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理解,创设新的《雷雨》剧情,更加扣人心弦。最后,有了浓厚的氛围衬托,学生也就迫切地想要阅读整本书,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深入文本内涵,促进学生思考,提升阅读素养。
3.分享整本书阅读成果,交流阅读感想
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既要指导阅读过程,也要了解阅读成果,通过阅读后的讨论与分享,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判断阅读效果。因此在课后阅读环节,规定学生在几周时间内完成某本书的阅读任务,在语文课前交流阅读感想,再由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点评,以此保证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例如学完《林黛玉进贾府》后,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在整本书阅读中进一步认识林黛玉、了解林黛玉,塑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并对《红楼梦》形成自己的个性解读,同学之间交流阅读感想,谈一谈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分享整本书的阅读成果,大家一起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收获成长。
结论
总之,整本书阅读突破了语文教学格局,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整合在一起,使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对整本书阅读进行有效规划,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注重有效引导,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芙蓉.将整本书阅读作为初高中衔接课程的尝试——以《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87-88.
[2]吴焱.高中语文课程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讨[J].教师博览,2020,10(36):20-21.
[3]陈原.慕课时代经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实践与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2):29-31.
[4]王龙飞.浅析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有效思维课堂的建构策略——以《呐喊》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6):219-221.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碎片化,学生也更偏好于快速阅读篇幅短小的时文。这种阅读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对事物的宏观把握,难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阶段,若长期处于碎片化的阅读环境中,整本书阅读意识将难以树立起来,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整体阅读的意义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优秀的名家名篇名句,其中许多是著名文章的部分优秀片段。诚然,优秀的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仅仅依靠这些名作的片段,很难让学生了解整部作品的全部价值。整本书阅读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在阅读过程中系统性地进行阅读,才能理清作者的思路以及文章的逻辑关系,感悟文章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朱自清先生的寫景散文《荷塘月色》,其写景散文如同写意工笔画一样,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结构严谨。《荷塘月色》一文,从“颇不宁静”的心情展开画卷,表明作者本人从忙乱的生活中摆脱出来追求片刻的宁静,作者娓娓道来,显得十分自然。文章第二部分是写景,作者按照自己的行走路线,层层表现:由小路到荷塘,由背着手走路到站立观望,再到认真赏花、无限神往,按照行走的路线,形成明显的空间顺序,继而极富条理地描绘出荷塘月色的美妙景象,也表现了忙乱当中得以偷闲的喜悦之情。最后借景抒情,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联想到故乡的荷花,表现出作者思念家乡的心情。全文紧紧围绕主题,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井有条,结构严谨,极其自然。作者的描写生动传神,用“舞女的裙”来比喻荷叶,“碧天里的星星”来比喻荷花,这些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景物的神态。通过景物,作者借助其联想,让读者进入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中,领略生活中的美,通过阅读全文感受到作者完整的结构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增强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1.营造整本书阅读氛围,加强阅读积累
高中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已经有了良好的阅读基础,但是如何能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自主完成整本书阅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方案,想方设法营造整本书阅读氛围,促进阅读活动从“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飞跃”。例如阅读法国文学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时,学生必须静下心来坚持阅读,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才能真正融入文本。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进行“问题式阅读”,阅读之前,为学生精心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时时带着疑问阅读,才能保持探究的动力。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中的“美丑对照”原则有哪些,思考雨果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有了问题串联全文,学生才能更投入地阅读;再有“人物阅读法”也深受高中生的喜欢,在书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将描写该人物的部分衔接起来整体阅读,如狡诈阴险的克洛德、质朴善良的艾丝美拉达、忠诚正义的卡西莫多等等,通过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手法、特色以及情感,促进学生的阅读思考,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
2.创新整本书阅读形式,促进阅读思考
高品质的整本书阅读不能只停留于浅显的文字理解层面,更要把握作品的艺术魅力,在阅读的同时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深入思考问题,提高阅读效率。因此语文教师也要转变阅读指导观念,创新整本书阅读形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学习曹禺的经典作品《雷雨》时,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先在课堂上播放《雷雨》的话剧片段,展现文中的故事情节;其次,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邀请学生分角色扮演,再现《雷雨》经典故事,引导他们通过文本对话、揣摩角色而产生共鸣。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合理改编,立足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理解,创设新的《雷雨》剧情,更加扣人心弦。最后,有了浓厚的氛围衬托,学生也就迫切地想要阅读整本书,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深入文本内涵,促进学生思考,提升阅读素养。
3.分享整本书阅读成果,交流阅读感想
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既要指导阅读过程,也要了解阅读成果,通过阅读后的讨论与分享,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判断阅读效果。因此在课后阅读环节,规定学生在几周时间内完成某本书的阅读任务,在语文课前交流阅读感想,再由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点评,以此保证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例如学完《林黛玉进贾府》后,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在整本书阅读中进一步认识林黛玉、了解林黛玉,塑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并对《红楼梦》形成自己的个性解读,同学之间交流阅读感想,谈一谈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分享整本书的阅读成果,大家一起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收获成长。
结论
总之,整本书阅读突破了语文教学格局,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整合在一起,使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对整本书阅读进行有效规划,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注重有效引导,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芙蓉.将整本书阅读作为初高中衔接课程的尝试——以《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87-88.
[2]吴焱.高中语文课程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讨[J].教师博览,2020,10(36):20-21.
[3]陈原.慕课时代经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实践与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2):29-31.
[4]王龙飞.浅析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有效思维课堂的建构策略——以《呐喊》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6):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