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优化整合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在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我们在整合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交流与沟通。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信息技术整合到校本课程中是个新生事物,学校应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优化整合;交流
  
  校本课程是一种课程门类,也是一种开发的理念、观点或技术,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从归属上,是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像语文、数学一样以系统知识为主,以长周期、教师讲解为主。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都是短期的,以研究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为主,在性质和形式上与综合实践活动课都非常相似,所以造成了校本课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校本课程的印象。之所以有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校还缺乏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经验;从课程管理体系上来说,给学校的校本开发空间还不够。某教育部官员曾说到“现在要求所有学校都开发出独一无二的校本课程是不现实的,只有学校真正达到一定办学水准时才具备开发独一无二校本课程的能力。
  为了能够开发出具有我校鲜明特色又符合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我们认为应充分发挥我校硬件设施过硬、学生综合素质高的特点,将信息技术充分渗透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中,尽量实现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完美结合,
  具体的实施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与交流阶段。在准备阶段,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在网络教室里讨论并查阅资料,做好记录,以备上课时发表自己的观点。特别注意的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实施阶段也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课堂上辅以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揭示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简化其认知过程。最后由学生将自己的表现输入电脑,从而得到较客观的评价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例如我校王老师设计的一节低年级数学口算课。将EX-CEL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运用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口算题,学生练习的对与错在答案完成按回车键后,立刻以明显的符号显示出来,直观、简便、易行,见下表。
  
  利用if函數判断答案。√表示正确,×表示错误。从外观而言,电子口算练习与学生常用的文本式的差别不大,但是通过Excel的if函数对学生的结果进行判断,显示出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新练习法具备的一些优点。电子口算练习的设计和使用,只是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整合中一个很小的尝试,但却让数学教师从繁琐的批改口算练习中解脱出来,并可以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设计不同的练习题,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既可全班测验又可个别辅导。
  又如,我校张老师设计的校本课程——“美丽的数学图形”,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分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六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数学活动中去。另外,在进行“立体图形”的校本课程研究时,请学生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能不能将它们分类。在观察讨论时,有学生发表看法:“玻璃珠、皮球滚来滚去,站不住算一类;其它的可以固定位置,不易移动,算一类。”也有学生说:“尖尖的(指圆锥)算一类,其它算一类。”情绪激昂,互相批驳,最终获得与教科书分类基本相同的结论,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过渡显得理所当然。
  不只是数学科,象关于社会科目的一节校本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到网上查找关于外地评价青州的资料,课堂上学生们发表己见,讨论的热火朝天,最后老师布置作业,制作一个介绍家乡的幻灯片发布到博客上,向外地人介绍我们的家乡。结果,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不仅制作了幻灯片,有的同学还多次在网上发表文章。另外为了突出双语特色,学校开通了网上英语聊天室,而学生们撰写的英语小童谣、小故事不断在校园网站上发布,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总之,我校近期正在开展的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已初现成效。下一步,我校将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实施和研究:1、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课件的交互性和智能化,实现历代教育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个性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提高和发展的空间。2、开发各科学习资源,建立学科网站,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和交互性,建立虚拟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发展、探索创新。3、在网络环境下,依托校园网数据库,运用ASP技术,构建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和延伸。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释了反证法的应用。反证法的基本原則是当命题的结论直接证明有一定困难时,可考虑尝试用反证法,即所谓的“正难则反”。  [关键词]反证法;理论依据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关键字]活动性质;主题;探索与创新;正确对待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已成功地举办了九届,在活动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展示了现代中小学生较高的信息技術水平和探索创新的能力。但从参评的作品中也反映出一些参赛的学生以及辅导教师对于活动在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 不太明确活动的性质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活动的目的:促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Web环境下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目的,在对web环境下实验教学系统所要实现功能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web环境下实验教学系统的框架。然后通过案例研究论证再次对框架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系统    实验教学作为学科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及因特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接受过程和创造过程”。然而传统的数学学习活动都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这种学习活动远远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真正落实数学课标新理念,课堂教学的设计就要在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探索兴趣,实现“再创造”上下功夫。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活
期刊
[摘要]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根据多年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提出了适合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立体教学法。该方法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集案例教学、网络教学、讨论教学于一体,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育方式;编程能力;互动机机制    1 引言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意愿普遍高,师通常需要在课程设计上加以调整,会用较浅显的方式表达学习内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应大力推行实施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关键词]创新教育;思维;培养;英语教学    近年来教学界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言教学中也起着越发重要的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期刊
[摘要]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从生理学角度对“YOYO”体能测试进行了分析,指出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必须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提高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可以采用发展速度、力量等无氧训练手段和各种技术动作或各种战术配合的练习,在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增强磷酸原供能能力的同时使心血管系统的耐力得到同步发展。  [关键词]足球运动员“YOYO”体能测试;运动训练    1 足球运动的特点    足球運动是一项高速
期刊
[摘要]本文以《表格制作》为例,在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实践任务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实践;探究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各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发
期刊
[摘要]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指导学生进行科幻画创作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引导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科幻画;校本课程;实施    1 《科幻画》校本课程实施背景    青少年科学幻想绘画,体现青少年对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树立起热爱科学,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同时对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想象力、创新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幻画创作已经成为当今世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四个方面来分析国内《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特点。结果表明:关于“《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及研究对象是体育社会现象”的观点已达成一致。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学科性质;框架结构    本文以1990年徐隆瑞、梁向阳的《体育社会学》(下文简称1990版)、1999年顾渊彦主編的《体育社会学》(下文简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