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证法,是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的一种论证方法。然而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在例证的选择上往往陈旧老套,在例证的表述上往往游离于论点,在例证的分析上往往逻辑混乱。这背后反映的则是学生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的缺失,这些恰恰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笔者将结合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例证法时暴露出的问题,谈谈例证法在选例、述例、析例时的标准和要求。
一、选例——眼光之活
例子的选择是用好例证法的第一步。例证素材的积累,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而且要求学生对社会生活有高度的关注。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具备从中选出好例子的能力。何为好例子?且看以“勇于尝试,敢于试水”为论点,学生的几个用例选择:①赵括不去尝试,只会纸上谈兵。②马云敢于尝试,才创造了阿里巴巴的辉煌。③我的同桌在解题时敢于尝试新思路,不被过去的题目束缚住思维。④初唐四杰对诗体改革的尝试被时人嘲笑为“轻薄为文”,由于他们的大胆尝试才有了唐诗的光耀千古。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例证①赵括纸上谈兵只是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而非不敢尝试,用在此处是不准确的;例证②虽然准确,但是过于老套陈旧;例证③选用同桌的例子,相对知名人物的例证而言缺乏典型意义;例证④在准确、新颖的同时还使文章具有“文气”,是为最佳。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好的例证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真实、准确。例证的力量,首先是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之上的,文章所用的事实论据应是确凿无误的。例证法的最终目的在于证明论点,论据要为论点而设,每个材料最能证明的那一“点”,要确实地指向论点,使用时要正确理解中心论点的精神实质,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新颖、独到。所谓独到,指在例子的选择上与众不同,在千篇一律的例证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要做到独到,可“见人所未见”,即选用的例子新颖而有个性,发掘不为大众熟知的新鲜事例;亦可“见人所未能见”,选择常见的例证,用独特的细节、反向的思维、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和论述,“反弹琵琶”,同样可以达到“独到”的效果。
文气、地气。所谓“有文气”,指的是例证有文学气息,能体现作者较高的文学素养。“接地气”指的是例证能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生活,与时代接轨。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具有鲜明的特色,从平庸之作中脱颖而出。
学生在进行素材积累时,可以眼光放宽,不要局限于名人名事,可以关注文化现象,比如服饰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中蕴含的哲思。也可以选择有多个主体参与的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提高例证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活用教材和练习中的素材,可以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述例——语言之活
述例就是用简练精准的语言对选择的例子进行表述。因为人物的经历、事件包容的信息都是多元的,而表述材料,根本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突出“话题”,这就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议论文的述例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紧扣论点,指向明确
议论文例证的叙述务求删繁就简、精炼简洁,紧扣论点中的关键词展开。且看学生以“勇于尝试,敢于试水”为论点,以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政治创新举措为例的一段表述:
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卡斯特罗一生经历了六百多次暗杀,寿终正寝,但让我觉得他在古巴做的事情更令人敬佩。古巴是美国的后花园,所以这个社会主义国家被封锁、禁运、制裁。但古巴拥有全世界最便利的医疗系统,它的社区医生制让联合国多次为他推广,这都是老卡斯特罗尝试的结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难看出,这段表述游离于关键词“尝试”之外,过分强调古巴的政治困境,削弱了例证与论点的逻辑关联,过于繁杂的语言对例证的有效性造成了损毁。
2.语言活泼,引人入胜
议论文例证的表述当以精炼为第一要务,但语言的生动活泼和简要精准并不冲突,还会让文章更有吸引力。学生可以在叙述过程中,加入一些更能表现论点的细节描写,或者灵活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只要把握好详略的节奏,议论文也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大明朝天启年间,一位老人请求告老还乡,去修一部最全的唐诗。家人、同僚劝阻他年高体弱,何不安享晚年,他却态度坚定。他不仅找遍家中藏书,更尝试着四处寻访散佚民间的前人佳句,吭哧吭哧,花了十余年时间写成《唐音统签》。他就是胡震亨,他的试水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的文化财富。
这段叙述紧扣“勇于尝试,敢于试水”的主题,但是读来稍显平淡。如果适当加入一些细节描写,就会好一些。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位衰朽的书生,他脱下五品朝服,去修一部最全的唐诗。不同于前人的埋首故纸、皓首穷经,他尝试着走出书斋,长须弓背,黎杖芒鞋,他走遍河川,追寻每一句散佚的前人佳句。于是,十载光阴,一部《唐音统签》,一笔光照千秋的文化遗产,这就是尝试的价值。
其中对胡震亨寻访诗歌时的一些细节描写能使人物行为更有震撼力,从而打动读者,达到增强说服力的效果。
三、析例——思维之活
学生在析例时常常出现罗列材料、以摆代论、缺乏分析说理等问题,使说理肤浅,甚至没有说理。对例证进行深度分析,提高思维含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分析原因,追溯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心理本质等。②分析价值、危害。③进行相反、相关、相似的联想和对比,使其更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等。如以明代服饰细节论证“无用之用”。
明代的裙子偏偏注重无用之物。衣服上的滚边,裙摆的褶皱,领边盘结的扣子,衬裙的绣花。这些东西太小,以至于要仔细看,甚至撩开衣服才看得见,从實用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没有用的。但不经意间瞥到的一团绣花,都够人回味半个下午。上下翻飞的银针中,生活里舒缓精致的一面慢慢拉开;九曲盘结的青络里,一个朝代的精神风貌安然铺展。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去细细绣、慢慢扣了,尖锐的拉链声中开始一天的奔忙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精神被放逐,审美在流亡,美学关在沙漠,四周是荒芜一片。
这一段分别从服饰细节的意义价值、古今对比、功利化的危害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层次丰富,具有广度和深度,论证翔实。
总之,只有在选例上眼光准确独特,述例上语言精炼生动,析例上思维深刻独到,才能形式上丰富多样,内容上辩证深入,让议论文真正活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一、选例——眼光之活
例子的选择是用好例证法的第一步。例证素材的积累,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而且要求学生对社会生活有高度的关注。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具备从中选出好例子的能力。何为好例子?且看以“勇于尝试,敢于试水”为论点,学生的几个用例选择:①赵括不去尝试,只会纸上谈兵。②马云敢于尝试,才创造了阿里巴巴的辉煌。③我的同桌在解题时敢于尝试新思路,不被过去的题目束缚住思维。④初唐四杰对诗体改革的尝试被时人嘲笑为“轻薄为文”,由于他们的大胆尝试才有了唐诗的光耀千古。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例证①赵括纸上谈兵只是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而非不敢尝试,用在此处是不准确的;例证②虽然准确,但是过于老套陈旧;例证③选用同桌的例子,相对知名人物的例证而言缺乏典型意义;例证④在准确、新颖的同时还使文章具有“文气”,是为最佳。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好的例证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真实、准确。例证的力量,首先是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之上的,文章所用的事实论据应是确凿无误的。例证法的最终目的在于证明论点,论据要为论点而设,每个材料最能证明的那一“点”,要确实地指向论点,使用时要正确理解中心论点的精神实质,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新颖、独到。所谓独到,指在例子的选择上与众不同,在千篇一律的例证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要做到独到,可“见人所未见”,即选用的例子新颖而有个性,发掘不为大众熟知的新鲜事例;亦可“见人所未能见”,选择常见的例证,用独特的细节、反向的思维、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和论述,“反弹琵琶”,同样可以达到“独到”的效果。
文气、地气。所谓“有文气”,指的是例证有文学气息,能体现作者较高的文学素养。“接地气”指的是例证能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生活,与时代接轨。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具有鲜明的特色,从平庸之作中脱颖而出。
学生在进行素材积累时,可以眼光放宽,不要局限于名人名事,可以关注文化现象,比如服饰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中蕴含的哲思。也可以选择有多个主体参与的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提高例证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活用教材和练习中的素材,可以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述例——语言之活
述例就是用简练精准的语言对选择的例子进行表述。因为人物的经历、事件包容的信息都是多元的,而表述材料,根本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突出“话题”,这就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议论文的述例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紧扣论点,指向明确
议论文例证的叙述务求删繁就简、精炼简洁,紧扣论点中的关键词展开。且看学生以“勇于尝试,敢于试水”为论点,以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政治创新举措为例的一段表述:
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卡斯特罗一生经历了六百多次暗杀,寿终正寝,但让我觉得他在古巴做的事情更令人敬佩。古巴是美国的后花园,所以这个社会主义国家被封锁、禁运、制裁。但古巴拥有全世界最便利的医疗系统,它的社区医生制让联合国多次为他推广,这都是老卡斯特罗尝试的结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难看出,这段表述游离于关键词“尝试”之外,过分强调古巴的政治困境,削弱了例证与论点的逻辑关联,过于繁杂的语言对例证的有效性造成了损毁。
2.语言活泼,引人入胜
议论文例证的表述当以精炼为第一要务,但语言的生动活泼和简要精准并不冲突,还会让文章更有吸引力。学生可以在叙述过程中,加入一些更能表现论点的细节描写,或者灵活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只要把握好详略的节奏,议论文也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大明朝天启年间,一位老人请求告老还乡,去修一部最全的唐诗。家人、同僚劝阻他年高体弱,何不安享晚年,他却态度坚定。他不仅找遍家中藏书,更尝试着四处寻访散佚民间的前人佳句,吭哧吭哧,花了十余年时间写成《唐音统签》。他就是胡震亨,他的试水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的文化财富。
这段叙述紧扣“勇于尝试,敢于试水”的主题,但是读来稍显平淡。如果适当加入一些细节描写,就会好一些。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位衰朽的书生,他脱下五品朝服,去修一部最全的唐诗。不同于前人的埋首故纸、皓首穷经,他尝试着走出书斋,长须弓背,黎杖芒鞋,他走遍河川,追寻每一句散佚的前人佳句。于是,十载光阴,一部《唐音统签》,一笔光照千秋的文化遗产,这就是尝试的价值。
其中对胡震亨寻访诗歌时的一些细节描写能使人物行为更有震撼力,从而打动读者,达到增强说服力的效果。
三、析例——思维之活
学生在析例时常常出现罗列材料、以摆代论、缺乏分析说理等问题,使说理肤浅,甚至没有说理。对例证进行深度分析,提高思维含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分析原因,追溯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心理本质等。②分析价值、危害。③进行相反、相关、相似的联想和对比,使其更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等。如以明代服饰细节论证“无用之用”。
明代的裙子偏偏注重无用之物。衣服上的滚边,裙摆的褶皱,领边盘结的扣子,衬裙的绣花。这些东西太小,以至于要仔细看,甚至撩开衣服才看得见,从實用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没有用的。但不经意间瞥到的一团绣花,都够人回味半个下午。上下翻飞的银针中,生活里舒缓精致的一面慢慢拉开;九曲盘结的青络里,一个朝代的精神风貌安然铺展。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去细细绣、慢慢扣了,尖锐的拉链声中开始一天的奔忙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精神被放逐,审美在流亡,美学关在沙漠,四周是荒芜一片。
这一段分别从服饰细节的意义价值、古今对比、功利化的危害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层次丰富,具有广度和深度,论证翔实。
总之,只有在选例上眼光准确独特,述例上语言精炼生动,析例上思维深刻独到,才能形式上丰富多样,内容上辩证深入,让议论文真正活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