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547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证法,是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的一种论证方法。然而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在例证的选择上往往陈旧老套,在例证的表述上往往游离于论点,在例证的分析上往往逻辑混乱。这背后反映的则是学生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的缺失,这些恰恰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笔者将结合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例证法时暴露出的问题,谈谈例证法在选例、述例、析例时的标准和要求。
  一、选例——眼光之活
  例子的选择是用好例证法的第一步。例证素材的积累,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而且要求学生对社会生活有高度的关注。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具备从中选出好例子的能力。何为好例子?且看以“勇于尝试,敢于试水”为论点,学生的几个用例选择:①赵括不去尝试,只会纸上谈兵。②马云敢于尝试,才创造了阿里巴巴的辉煌。③我的同桌在解题时敢于尝试新思路,不被过去的题目束缚住思维。④初唐四杰对诗体改革的尝试被时人嘲笑为“轻薄为文”,由于他们的大胆尝试才有了唐诗的光耀千古。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例证①赵括纸上谈兵只是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而非不敢尝试,用在此处是不准确的;例证②虽然准确,但是过于老套陈旧;例证③选用同桌的例子,相对知名人物的例证而言缺乏典型意义;例证④在准确、新颖的同时还使文章具有“文气”,是为最佳。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好的例证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真实、准确。例证的力量,首先是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之上的,文章所用的事实论据应是确凿无误的。例证法的最终目的在于证明论点,论据要为论点而设,每个材料最能证明的那一“点”,要确实地指向论点,使用时要正确理解中心论点的精神实质,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新颖、独到。所谓独到,指在例子的选择上与众不同,在千篇一律的例证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要做到独到,可“见人所未见”,即选用的例子新颖而有个性,发掘不为大众熟知的新鲜事例;亦可“见人所未能见”,选择常见的例证,用独特的细节、反向的思维、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和论述,“反弹琵琶”,同样可以达到“独到”的效果。
  文气、地气。所谓“有文气”,指的是例证有文学气息,能体现作者较高的文学素养。“接地气”指的是例证能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生活,与时代接轨。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具有鲜明的特色,从平庸之作中脱颖而出。
  学生在进行素材积累时,可以眼光放宽,不要局限于名人名事,可以关注文化现象,比如服饰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中蕴含的哲思。也可以选择有多个主体参与的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提高例证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活用教材和练习中的素材,可以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述例——语言之活
  述例就是用简练精准的语言对选择的例子进行表述。因为人物的经历、事件包容的信息都是多元的,而表述材料,根本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突出“话题”,这就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议论文的述例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紧扣论点,指向明确
  议论文例证的叙述务求删繁就简、精炼简洁,紧扣论点中的关键词展开。且看学生以“勇于尝试,敢于试水”为论点,以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政治创新举措为例的一段表述:
  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卡斯特罗一生经历了六百多次暗杀,寿终正寝,但让我觉得他在古巴做的事情更令人敬佩。古巴是美国的后花园,所以这个社会主义国家被封锁、禁运、制裁。但古巴拥有全世界最便利的医疗系统,它的社区医生制让联合国多次为他推广,这都是老卡斯特罗尝试的结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难看出,这段表述游离于关键词“尝试”之外,过分强调古巴的政治困境,削弱了例证与论点的逻辑关联,过于繁杂的语言对例证的有效性造成了损毁。
  2.语言活泼,引人入胜
  议论文例证的表述当以精炼为第一要务,但语言的生动活泼和简要精准并不冲突,还会让文章更有吸引力。学生可以在叙述过程中,加入一些更能表现论点的细节描写,或者灵活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只要把握好详略的节奏,议论文也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大明朝天启年间,一位老人请求告老还乡,去修一部最全的唐诗。家人、同僚劝阻他年高体弱,何不安享晚年,他却态度坚定。他不仅找遍家中藏书,更尝试着四处寻访散佚民间的前人佳句,吭哧吭哧,花了十余年时间写成《唐音统签》。他就是胡震亨,他的试水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的文化财富。
  这段叙述紧扣“勇于尝试,敢于试水”的主题,但是读来稍显平淡。如果适当加入一些细节描写,就会好一些。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位衰朽的书生,他脱下五品朝服,去修一部最全的唐诗。不同于前人的埋首故纸、皓首穷经,他尝试着走出书斋,长须弓背,黎杖芒鞋,他走遍河川,追寻每一句散佚的前人佳句。于是,十载光阴,一部《唐音统签》,一笔光照千秋的文化遗产,这就是尝试的价值。
  其中对胡震亨寻访诗歌时的一些细节描写能使人物行为更有震撼力,从而打动读者,达到增强说服力的效果。
  三、析例——思维之活
  学生在析例时常常出现罗列材料、以摆代论、缺乏分析说理等问题,使说理肤浅,甚至没有说理。对例证进行深度分析,提高思维含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分析原因,追溯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心理本质等。②分析价值、危害。③进行相反、相关、相似的联想和对比,使其更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等。如以明代服饰细节论证“无用之用”。
  明代的裙子偏偏注重无用之物。衣服上的滚边,裙摆的褶皱,领边盘结的扣子,衬裙的绣花。这些东西太小,以至于要仔细看,甚至撩开衣服才看得见,从實用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没有用的。但不经意间瞥到的一团绣花,都够人回味半个下午。上下翻飞的银针中,生活里舒缓精致的一面慢慢拉开;九曲盘结的青络里,一个朝代的精神风貌安然铺展。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去细细绣、慢慢扣了,尖锐的拉链声中开始一天的奔忙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精神被放逐,审美在流亡,美学关在沙漠,四周是荒芜一片。
  这一段分别从服饰细节的意义价值、古今对比、功利化的危害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层次丰富,具有广度和深度,论证翔实。
  总之,只有在选例上眼光准确独特,述例上语言精炼生动,析例上思维深刻独到,才能形式上丰富多样,内容上辩证深入,让议论文真正活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福建厦门市    题目:晴朗之时人们赞美阳光,黑暗之中人们渴盼阳光。灿烂的阳光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古往今来“晨曦”“夕照”入诗入画的不可胜数。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给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勃勃生机。阳光还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励我们去追求美好的事物……不同的人对阳光有着不同的感受。  请你以“阳光”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阳光的季节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季节,
期刊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和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这方面也作了探索,获得点滴体会,写在这里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阅读理解就是对文章的解读,而对文章的解读又是有法可循的。这种“法”概括地说就是“直取、筛选、整合”,它是打开阅读之门的三把钥匙,是解读文章的三个档位,三种境界。    直 取    阅读的过程就是从文章中获得信息的过程,是对语文信息的细心感
期刊
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意蕴深刻,语言典雅,字里行间流淌着如诗如画的美。文章以“紫藤萝”为描写对象,其对应喻体“瀑布”这个意象点亮了全篇,而为了凸显这一意象的特点,作者从驻足到凝望再到深思,分别都运用了“流”字,贯穿文章,使文章流淌着一以贯之的气脉。  一、“流动”——意象的本质  文章开篇便浓墨重彩地写出藤萝的旺盛,气势上给人一种宏伟、震撼之感:“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期刊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已有30余年了,让我说出语文课应该怎样上,我可以说出很多条,但让我说出怎样解读文本才是一条正确的路,还真有些为难,这也代表了大多数语文教师的真实状态。  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不厌其烦讲解作者简介、进行背景分析、让学生背诵默写,逐字逐段分析、挖掘、咀嚼文本,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学生也很累。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大都喜欢宏观分析,空话、套话、假话充斥着课堂,老师们则照着参考书或者专家的
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是十九世纪中国独特社会、文化、政治背景的产物,国学鼎革之际,西学东进日盛,得风气之先的中国文坛呈现出“两多”——名家多、名作多。我于众多作家之中独爱女性作家,于女性作家之中独爱萧红。初识萧红时正读中二,一个偶然的机会拜读了她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呼兰河传》。和萧红的许多作品一样,《呼兰河传》以北国乡村广袤的黑土地为背景,描写了白山黑水间的一个北国乡村小镇,闭塞、落后、粗野、荒凉。萧红以其女
期刊
《皇帝的新装》是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童话,作者是丹麦的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课文写了一个穷奢极欲、愚不可及的国王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被两个伪装成裁缝的骗子欺骗,最终穿着并不存在的衣服在街上游行的诙谐故事,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昏庸、虚伪和愚蠢。课文以幻想的故事为载体,运用荒诞、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荒诞下的深刻  荒诞手法,是指运用夸张、离奇、象
期刊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宅第园林建筑的风貌美。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整体艺术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期刊
想象类文本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统编版教材在不同学段围绕想象设置了不同的要求:从有趣到新奇,从新奇到合理。处于统编版三下的第五单元,则将教学的定位点设置为:走向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作为这个单元的开篇之作,《宇宙的另一边》蕴藏着关于想象的哪些元素?对于落实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又承载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广阔的想象
期刊
丁玲作为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在其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塑造了北京城里一个倔强而追求独立、彷徨又具反抗精神的青年女性莎菲形象。与其说在写莎菲,不如说在写作者本人。笔者从莎菲勘破外境:不让环境牵绊其一丝一毫,坚强屹立于诸多非议中,到勘破内境:认识本心,重新审视女性自身的价值,以一“破”字贯穿,由外而内,层层剥茧。  一破——外境  女性已在中国历史上卑屈了太久太久,顺从、卑微、毫无自主性的女子
期刊
为了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增加文言文内容的比重。为了探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为何”与“何为”,下面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文作为研究对象,谈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一、“为何”  1.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古今汉语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中衍生发展而来的,可以说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根。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文只有35个字,却将精卫填海这一神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