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好,看里面 买不买,看封面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soft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志一路坎坷却也顺利地走到今天,离不开海内外广大读者的支持。不管是文、美编还是发行,各司其职又交相互助,谨小慎微地做着每一件事的同时也大方爽朗地笑着,因为读者的批评与赞扬。谦聆批评,就是扛起责任,接收赞扬,就是拾取自信。今天,我们大胆地刊载读者的批评建议,以警醒自己。相信,读者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鞭策。感谢!
  
  要知道一本杂志好不好看,得掀开它的外衣看内在。就像品尝一碗地道的羊肉泡馍,从掰第一粒馍时的期待,至啜最后一滴汤的意犹未尽,这过程,需要时间。
  时间对我这样的广告人而言,是海绵里的水,得挤挤才有。所以我挑杂志只贯彻一个原则:好不好,看里面;买不买,看封面。羊肉泡馍吃得多了,自然练就闻香知味的本事,一碗形色香俱全的泡馍端上来,味道能差到哪去?除非是厨师不想干了。但毫厘之差,却有千里之别。
  记得那时只隔着玻璃橱窗与《中华奇石》对视了几秒,便决定将它带回家了。尽管此前我从未听过它的名字,而当它与一干奇石期刊站成一排,就凭它与众不同的尺寸,我确定,这是一本有品位亦有人情味的杂志。
  广告人都知道,纸张费占期刊成本六成还多,节约用纸对控制成本意义重大。285×210mm(大16开)的尺寸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纸张利用率,实现利润最大化,因而成为当下奇石期刊的首选。《中华奇石》敢吃螃蟹,以280×215mm的异形开本出现,就要付出成本锐增的代价。当然,石头舒服了,读者的眼睛也舒服了。“舞台”横向空间增加了,石头可以尽情展现自我。而纵向空间减少,可通过适当压缩栏标来补足。仅仅是细微的改变,体现了《中华奇石》以石为本、读者至上的人文情怀,也使它很快从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
  除了尺寸,色彩搭配自然也逃不过我等“好色之徒”的法眼。
  黑白中和的“灰”体现了东方人的质朴与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积淀下来的“和”色。以渐变的形式铺于背底,呈现着“润物细无声”的物变至理: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边框及“刊眼”运用了由深入浅、由暗至明的“红”。喜庆的红将如黎明前的暗裹在其中,寄托了石友内心的期盼和希望,与当下石界盼望经济回暖的主流心态吻合。提亮期号“01”的“金”寓意丰收、高贵和富丽,是对石业蒸蒸日上的美好憧憬,也喻示万里长征迈出了重要的“01”步。
  如此诗意的“色配”,绝非单纯地出卖“色相”。似我等贪婪之徒,于美色当前,自然不会错过对它构图品头论足一番。
  主体奇石,“相当精神”的石头。腰杆立得笔直,筋肉爆突,血脉贲张,全身上下涌动着一股冲天的力量,如同三根立柱直指苍穹,一气贯穿。
  奇石杂志封面设计与其它杂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奇石作为主体,无论坐卧,只能(也必须)位于版面正中。小了不行,看不清细节,藏者不答应;大了不好,影响构图,过不了编者那关。既要突出刊名,又不能埋没了石头;既要表现杂志艺术风格、人文精神,又不能跟石头抢戏。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拿捏好这个度,可见设计师是狠下了一番功夫。
  构图采用了大回环布局方式,让气脉以最长的路线运行,开出如天的方形气场。气脉的生发,犹如作文,有“起、承、转、合”——白色宋体压膜而成的刊名为“起”,起得稳实、素雅醒目;杂志定位、办刊宗旨是“承”,立体的“01”是“承”中的小变化,抚之,指尖漾起一丝爽滑的触感;呼之欲出的红日与起伏的丘冈是“承转”,增加了构图的空间感和纵深透视度,融合隐约的村落和无际的庄稼使景致庄严而充满生机;日出劳作者和勤恳的牛是“转折”,将气脉引向主体奇石,再次点亮了奇石本身所折射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导读栏以三行错落有致与奇石形态相得益彰,宋体直书伸长气机,至刊眼处收住,是为“合”。
  在有限的空间里,气脉延长且曲折迂回。气机被包裹在构图中,增强了自身的圆满性。其内在结构的合理与严谨,令人感慨一点一线都难以移易,丝丝入扣。
  一切虽在想象外,却也尽在情理中,无可挑剔。只是,我确信我没眼花,在封面的黄金分割处,竟然有把椅子?!我想每个设计师都清楚由黄金分割导出的空间赏心悦目,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放一把椅子,这是怎样的创作意图?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百思不得其味。忽听隔壁老王扯着大嗓门训斥儿子:“好好的椅子你不坐,非要坐地上,小心屁屁着凉!”唉,我摇摇头,这话说的,多直白啊。而转念一惊!原来如此——
  想想那些面朝黄土、辛勤耕种的人,他们在想啥?不是收成,不是房车,也不是钱,那些梦离他们还远。一万个美丽的未来,都抵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当梦想陷入现实的泥土,被疲惫的身心连根拔起的,或许只是一个怯怯的愿望:最好,能有把椅子,歇口气,打个盹儿,然后该干嘛干嘛去。
  再想想那些成功人士,他们还缺啥?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而已。名利,地位,该有的都有了。父母,妻儿,该给的也给了,却忘了留点时间给自己。一个人静静地,远离红尘喧嚣,在生命的旷野中,与心灵对话。这时候,他们只缺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就好。
  石市何尝不需要一把椅子?天价神话漫天飞舞,把人心挠得“沸沸痒痒”,各家各店守着精品是“死了都不卖”。奇石市场的门槛越垒越高,想进来的被挡在门外,摸不清深浅只好学梁山好汉“说走咱就走哇,你走我走全都走哇”!这难道就是石市最后的出路吗?
  不!石市需要休整。休整不是停止,而是休养生息、重整旗鼓。休整是让泡沫过多的奇石价格走向真实的必经之路,也是奇石产业通过优胜劣汰得到全面提升的必经之路。索罗斯曾经说过:一杯啤酒中总会有半杯泡沫在里面。在价格的黑手将泡沫一一撇去时,有许多人正虎视眈眈地窥视着下面酣畅美味的“啤酒”。石市终将迎来春暖花开。谁坐得住,谁坐得稳,谁就能面对奇石开怀畅饮。
   我终于懂了,这把椅子,是《中华奇石》送给我们的一杯淡中有味的“茶”,让我们坐下来。“赏石有路需忘我,品茶甘苦自心知!”我感谢《中华奇石》为读者留下一把心灵的椅子,感谢椅子使繁劳的身心得以憩息。
   柳州市博采广告有限公司立 荷
其他文献
【本刊讯】(记者 张鑫)预期十天的“第八届中国赏石展览会”于2008年12月6日在安徽合肥拉开序幕。此次展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加之安徽的灵璧石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事有较高的知名度,赏石文化底蕴丰厚,所以此次展会备受石友期待。  待记者匆忙赶到展场之际,还是错过了开幕式,心中不免遗憾,于是整理思绪心想不能错过奇石精品展。精品展厅分为室内和露
期刊
与中国古代四大名石相比,徐州汉石面世较晚,但却以其独特的质地、伟岸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令人眼前一亮,成为现今石界的后起之秀。  十几年前,徐州的吕梁石异军突起,旋即在藏石界刮起了“吕梁”收藏风。而吕梁石仅仅只是汉石的一个品种,更多的汉石则在地下等待着人们的发现和采挖。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徐州先后出土了约五十多个品种的奇石。由此可见,徐州汉石品类之多、数量之大、石质之优,已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山石,
期刊
历史丰碑,泱泱中华。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赏石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山东淄博,将于2009年4月26日至5月15日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淄博第四届全国奇石博览会”。这是继2008年5月淄博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奇石博览会、广大石商获得丰厚经济利益之后,又一次为广大石商开辟财源、促进奇石贸易健康发展的盛会,也是广大藏石家与爱石者选购奇石的良好机会。热烈欢迎全国石商、石友届时光临盛会。     主
期刊
呐喊的农奴  一 苇    唐卡彩玉,雪域高原的奇葩,  用红和黑诠释生命的终极意义,因红而贵,于黑孕神,历经圣水与骄阳的洗礼,晕染成美丽的“红脸蛋”,如绘如塑,高的鼻梁,厚的嘴唇,简单却不失烂漫,高扬着生命倔强坚毅的承志。那如神鹰般自由“翱翔”的头颅,以颜色传递形态突围的力度,用神态提拔起坚实的体躯,以钝唇宣启一种生存的坚执,想是:“呐喊的农奴”,不仅为生活,更为自由,那发尾结实的一甩,甩开了枷
期刊
本期刊发的几篇理论文章,多有争鸣性质。沈先生在肯定科学的前提下,强调“眼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罗文廉先生不同意夏华炳老师关于“类画石”的命名,则将“艺术”与“类艺术”之争继续引向深入与理性。石界需要科学、理性的理论争鸣,需要有的放矢、严谨深入的探索精神,我们感谢并期待您的继续参与。    马来西亚盆景古石协会正在编辑《马来西亚树石升华珍品集》,我应马来西亚盆景古石协会会长戴文华先生之邀,写一篇“
期刊
河北省号称燕赵大地,南北纵巍巍太行之山,东西横莽莽燕山之脉。有漳河、沙河、绵河、甘陶河、滹沱河、北沙河、唐河、拒马河、桑干河、滦河等贯穿其中,造就了丰富的地貌景观和地质奇观,同时也为奇石的生成创造了天然的有利条件。  河北奇石的种类多,品位高。承德有著称于世的热河化石群,张家口有世界级的橄榄石矿物晶体。两大山脉的山区、半山区及河滩有大量的形形色色的造型石、图纹石,像历史名石—雪浪石、遵化千层石、唐
期刊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濒临汾河,有“龙城”之美誉;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在内,毫不逊色。主要有晋祠、永祚寺双塔、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龙山道教石窟等名胜古迹。唐代大诗人李白曾
期刊
什么是奇石艺术?奇石艺术是以天然美石为载体,通过安顿创造,使天然的“石象”与人的“心象”有机结合,形象地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奇石,奇石,一要“奇”二要“石”,它不是“纯天然”。也不是什么“类艺术”。一奇二石既体现了奇石艺术的本质属性,又包含了奇石艺术的特殊属性。“安放”从艺术手段角度,揭示奇石艺术的技法属性,它的创造核心是命题。“以天然美石为载体”界定了奇石艺术与其它艺术区别的根本点;通过安放,表
期刊
编者按——  “瘦皱漏透”、“四大名石”等名词乃石界常谈,此为前人所倡理论,后人则多随感而发,或承继、或转折,洋洋大观,论述甚丰。亦有个别角度虽新,然或词不达意、以点盖面,或难免转嫁摘袭,为人所诟。古论新说,前仆后继,何为确事?  浙江王伯平先生,耗心于此类常谈,重启解读阀门,本刊择期刊载一二,以飨石客。同时,为谋求石界进步,特于此建议:批评、质疑,补充、指正,欢迎百家各抒己见。     米芾的“
期刊
迈进E茶楼,镶嵌在墙壁上的文博架旁置着几块石头,纹饰舒卷,哲意人生。  形恃神而立,神似形以存,石在品味人生,人在品味生活。  ……  如果你问初谙世事的幼童,茶楼是干什么的?他会说,是喝茶的地方;你再问,酒店是干什么的?他会说,酒,是喝酒吃饭的地方;店,是住宿的地方。  没错,以人为本嘛。收入与消费,忙碌和闲暇,时时在刻画人们生活的缩影。  茶文化的魅力在哪里?茶筒上凸显一二——  《煮茶歌》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