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化石神秘失踪记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2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2年8月23日,英文报纸《北京新闻》以醒目的标题报道了一条爆炸性新闻: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的中国猿人头盖骨被盗,有名的“北京人”被人用模型调换。顿时,中国学术界震动了,全国震动了!
  
  周口店大发现
  
  1929年12月初,北平早已进入了冬令时节,北风呼啸,寒气逼人。在北平城西南约50公里处的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里,一群考古工作者正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是:裴文中和乔德瑞、宋国瑞、刘义山,还有一人未知其名。不知是出于对即将出现的伟大发现的预感,还是工作太专心的缘故,谁都没有说话,除了有节奏的铁镐时不时传来外,洞内一片寂静。忽然,裴文中眼睛一亮,借助微弱的烛光,一个黑呼呼的圆圆的东西出现了,他大叫一声:“这是什么?是人头!”一刹那,五人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他们都激动地要大喊:“我们,我们找到了我们祖先的遗骸!”
  此时,天已经全黑了,劳累了一整天的人们,现在总该歇一歇了!有人向裴文中提议,明天再挖吧!反正它已经在地下沉睡了几十万年,何必在乎这一夜呢?可斐文中此时心里正燃烧着一团火,一定要连夜把它挖出来,免得夜长梦多。当他小心翼翼地挖出头盖骨之时,头盖骨很潮湿,一碰即碎,他便生上火盆来烘烤,干了之后,再用水糊上棉纸,厚厚的。又糊上石膏加麻袋片,然后再用盆火烧,直到他看到外面的石膏既干燥又坚固,一颗悬着的心才踏实下来。但他们仍然不放心,又用自己的两床旧棉被包起来,外面再用褥子和毯子拥好。
  第二天清晨,裴文中就护送国宝进入北平城内,考虑到带入城内的行李在北平西直门要受到严格检查,检查过程中有可能损坏化石,他便随身带了几块化石,恳求检查人员:包裹内装得是这些化石,请求免检,如果一定要打开检查,千万不能把外面的麻袋和纸张撕开,如果非要撕开不可的话,那么就先拘捕我。严厉的检查人员看着这位态度诚恳,还带着书生气的小伙子,十分客气,没有要求揭开外糊的麻袋和纸张。这样,珍贵的头盖骨就安全运到了北平城内。
  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骨化石的消息,像一声春雷震撼了学术界,全世界的考古学家、史前学家、古人类学家以及对人进化问题感兴趣的人们,一下子都把目光集中到周口店这个以前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裴文中,作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第一个发现者将永远载入古人类学史的史册,那年,他才25岁。
  
  国宝的保存和最后处理
  
  “北京人”化石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科底层研究室的保险箱内,中美学者曾在此长期合作对“北京人”进行研究,协和医学院是美国办的大学。抗战爆发后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有求于美国,故不敢对协和医学院的珍贵化石下手。但1941年以来,日美关系渐趋紧张,北平的美国侨民纷纷回国,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看来日美战争不可避免,“北京人必须转移!
  有人主张把它们运到重庆去,大家认为不妥,时值战争,谁能保证国宝在路上平安无事,又有人主张把它藏在北平城内,但又怕走漏风声。最后决定把它们运往美国,让美国暂时保管。1941年6月,裴文中令胡承志和吉延卿把化石装箱,然后送到协和医学院总务长博文的手里。此后,化石便一去不复返。
  值得一提的是,贾兰坡先生担心日军会毁掉周口店遗址的平面图和剖面图,便冒险进入已为日军控控制了的研究室,复制了这些地图。战后,中国国民党政府从美军总部接受的东西中,没有接收到“北京人”化石的标本其中包括7个头盖骨和大量的骨骼材料。日本人在战时在战后都一再赌咒发誓:他们一直没见到过“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搜寻“北京人”活动在50年代达到了高潮。传闻有人在美国自然博物馆中发现了它们,由此,引发了中美学者的一场纷争。后来事实虽然得到了澄清,但中国人怀疑美国人染指北京人化石一事也并非无中生有。首先据1945年11月19日美联社发布的一篇文章中称:“美国驻日本的占领当局在取得的掠夺品中,有来自已知人类最早的祖先之一,科学上的无价之宝‘北京人’。”其次,据1946年1月1日的路透社报道:“东京大学报告这些名贵遗骸和工具已经一同转交给盟国当局。”最后,有一点不可抵赖的事实是:化石是在美国人手中弄丢的。既然美国不能出示有力地证据表明他们并没有监守自盗,那么中国人不怀疑美国又去怀疑谁。
  
  纽约市的神秘人物
  
  80年代初,寻找“北京人”的工作又有了新线索。据说,1941年11月,中美双方决定把化石转移到美国时,护送任务由威廉·弗利承担。威廉·弗利何许人也?他是纽约市的心脏病专家。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他在中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任医官。自然,他是最后接触到这批化石的人,是掌握化石下落的关键人物。多年来,不管多少人想从弗利的口中套取些什么,他对关键的细节问题始终闪烁其辞。
  1980年,“北京人”化石的早期发现者之一贾兰坡先生经多方联系,终于收到弗利的来信,信中称:古老的“北京人”化石并不多,大约只装在一打玻璃瓶内。这真是荒唐!作为古人类学专家并长期研究这批化石的吴承志先生决不可能外行到如此地步:用易碎的玻璃瓶来装易碎的珍贵化石,还要让他们漂洋过海到美国去。贾先生立即回信邀弗利访华以期他能帮助寻找“北京人”化石的下落。弗利回信又称其旅费困难难以成行。众所周知,美国医生收入相当可观,何况一位名医呢?所以旅费困难不过是借口而已。
  另外一件事愈发令人起疑,弗利曾告诉美国的驻华大使:1941年,他的一位朋友和邻居德日进(古生物学家,法国人,参加过“北京人”化石的发掘工作)把装有著名化石的箱子藏到他在天津的家里,当日本人来了之后,他丢下屋子里所有的东西就逃跑了。无巧不成书,弗利的密友美国运通银行高级副总裁邱正爵先生也非常关心“北京人”化石的下落,他经多方联找,竟意外地找到了当年弗利在天津住的房子,房子没有什么改变。当邱先生回到纽约告诉他时,他非常兴奋,但当邱追问箱子是不是放在这所房子里,他支支吾吾。不置是否。人们不禁要问:弗利是真的知道化石的下落,还是故弄玄虚?亦或是变态。此中真情,只有天知、地知,弗利一人知。
  从1941年6月“北京人化石”转交给美国人手中。神秘失踪已有55年有余了。中国人民将不懈努力,去寻找失踪的“北京人”化石,直到找到为止。
  
  (责任编辑/韩春萌)
其他文献
从小迷上了电脑    凯尔文·米尼克的童年布满了不幸的灰色阴影。七十年代末,米尼克的父亲丢下他们母子俩不辞而别,孤儿寡母只好移居到洛杉矶去,试图抹掉存留在脑海中的黯淡的记忆。在这里,小米尼克喜欢上了电脑,并由此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1978年,米尼克才14岁,虽然学校里的老师们都认为他是个资质平平的学生,可米尼克在那年却意外地发现了自己在电脑方面具有的特殊潜质。他可以轻而易举地破译出电脑安全密码
期刊
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类从自然地理环境中获得物质生活所需的一切,人类社会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气候乃自然地理组成要素之一,虽然气候不能完全决定社会的发展与演化。但在今天看来。早期气候对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它与农业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所谓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一种成熟的观念形态。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二千多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一种独立的、颇具特色的文化形态。那么,
期刊
1928年6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他的儿子,年仅27岁的张学良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掌握东北的军政大权。此时的张学良,国难家仇集于一身,决心东北易帜以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东北军实力派人物杨宇霆、常荫槐取张而代之的图谋,也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付诸实行。  杨宇霆,字邻阁,后改称邻葛,辽宁法库县人,1883年生,是晚清秀才,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杨为人机警,处世圆滑,善于玩弄权术。他仔细研
期刊
才思过人的苏东坡  胡文凯    宋神宗熙宁初年,苏东坡出任杭州通判。当时担任余杭知县的陈述古,虽比东坡年轻。但也是吴中有名的才子之一,堪称后起之秀。对于苏东坡的才华,他是知晓的,但他与东坡从无交往。出于年轻人的好胜心情,总想找个机会领略一下,探探深浅。正好这年冬天,一次大雪之后,陈述古邀请东坡同游西湖,观赏雪后湖景,苏欣然赴约。  二人泛舟游览,陈即时兴起,出一怪谜。他说:“雪径人踪灭”。打半句
期刊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从大陆上沿着港九铁路进攻香港。12月12日,日军占领九龙。12月25日,香港沦陷。这天下午六时,香港总督府挂出屈辱的白旗,野兽一样的日军冲进饱受炮火创伤的街道,肆意劫掠奸杀,港九顿成人间地狱,160万居民陷于恐惧、寒冷、饥饿的深重灾难之中。这其中就有一大批避居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他们大多数是1941年由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而到香港去
期刊
主持人 陶 侃    主持人:(浙江省教科院职教科研室主任):职业教育伴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壮大。中国的职业教育相对西方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从洋务运动兴办西式学堂,迄今才一百多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尚裹足不前。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才获得了长足发展,1996年,《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必将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起日益重要的作用。    
期刊
“楚国夫人”为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的续妻李娃的封号。李娃,江苏宜兴人,出身太湖渔家,二十九岁时经人说合嫁给当时驻守宜兴的岳飞为妻。李氏聪颖贤慧,又能吃苦耐劳,对岳母姚太夫人非常孝敬,对岳飞前妻刘氏留下的子女视为己出,倍加爱抚。对岳飞十分体贴入微。岳飞率部移驻九江时,为了安顿家小在九江购置了田地房产。因此,江西九江县便成了岳飞的第二故乡。后来,岳飞多次北伐,李氏在家照应周到,使岳飞无后顾之忧。人们称李
期刊
清代官僚体系中京官最为典型,京官中最惹人注目的当属翰林、御史、部曹、军机章京和内阁中书这几类中下级文职官员。他们绝大部分出身“正途”(由科举入仕),或跻身于政要机关,或厕身于“清贵”、“华显”之班,所以人们在抨击封建官僚制度时,难免以他们作为嘲谑、打趣的对象,并由此流传下来许多诙谐、滑稽的诗语。这些刻画入木、惟妙惟肖的嘲谑诗,生动再现了昔日京城官场的风俗画卷。    红黑章京对比诗    清代雍正
期刊
有关中文图书的收藏,除中国本土外,就数美国国会图书馆了。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中国文献部设在亚当斯大楼。主要是为国会议员提供中文领域的咨询服务,进行英、中文的互译工作,此外也向公众开放。  国会图书馆共收藏中文书刊、报纸近70万本(卷),其中图书50余万本,有许多弥足珍贵的典籍。  据史料载:美国国会图书馆从鸦片战争以后即开始收藏中文典籍。  1869年6月,同治皇帝为从美国换取农作物种子,便以明、
期刊
杨乃武与毕秀姑(小白菜)一案,是清代四大奇案之一,也是一起令人瞩目的大冤案。此案能最后平反昭雪,著名的两代帝师翁同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从一开始就怀疑此案有诈,到最后京审、结案,翁同和一直是关注并参与的。  翁同和在他日记中曾详细记录此案,不但在刑部任上如此,即使调任为户部侍郎后,仍然重视关注此案。  首先是他接到此案时,杨案已经经过了县、府、臬、抚、钦差大臣五审定案,几乎是已成“铁案”。当时刑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