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把握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国外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神态。教师在讲台上的每一个细微的神态都会在学生的情感上、心灵上引起强烈的感应。我们中学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已注意到课堂的身体姿态、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但缺少系统归纳分析。以下,笔者主要结合语文教师的教学神态对此加以阐述。
一、受学生欢迎的讲课神态
就一般中学教师讲课的神态来讲,受学生欢迎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亲切型、严肃型、生动型。
(一)亲切型
亲切型,即教师讲课时面容和蔼可亲,对课文的分析细致入微并很有耐心,向学生提问、给学生辅导、为学生解答等不厌其烦,对课堂上出现的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或者学生回答不尽人意的情况能够加以引导,必要时给以批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绝少简单粗暴的训斥。这类神态能够使大多数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可亲可信,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学生思维就活跃,接受信息速度快。
(二)严肃型
严肃型,即教师讲课时神态持重、稳正。当然这不是说这类教师缺乏笑容,而是说他们主要的教学神态是严肃的。他们教学认真,课文分析比较全面、深刻,对学生要求严格。如果发现学生违纪或不专心学习的情形,必会板起面孔进行批评,有时批评得很严厉,但这种批评合情合理,没有任何的挖苦讽刺;而对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则能及时表扬鼓励。严肃的表情可以起到稳定课堂秩序的作用,开始时,有的学生也许畏惧、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学生会发现这是老师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事实上学有成效,故能理解并接受这类表情。
(三)生动型
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大多数是生动形象且文字里就透出声、色、情的,常常用叙述、描写、抒情等笔调来描绘社会人生画面,即使是议论文、说明文,选择的篇目也大多是语言生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文教师有必要也有条件比其他学科的教师讲得更生动活泼些。生动型教学神态的特点正是讲课表情生动形象而且富于变化:讲到悲痛处面带忧伤,讲到慷慨处情绪激昂,讲到喜悦处满面春风……这种生动多变的表情和精妙的分析,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教师有时还结合课文内容很有表情地穿插一些古今中外的见闻趣事,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生听这样的课不仅能牢固掌握知识,而且也得到美的享受。
以上三类表情均对教学有益。应当指出,这三类表情之间的界限并非十分严格,有些教师在讲课时会同时兼有两种受欢迎的表情。相比较而言,这三类表情中第三类表情较难掌握运用,因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缺乏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把握,缺乏一定的表达能力,是很难使讲课神态生动的。
二、不受学生欢迎的讲课神态
(一)紧张型
紧张,是踏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教师易出现的现象,还有个别上公开课的教师,表情也很紧张,有的脸涨得通红,有的手足无措,眼睛不敢看学生,讲话不流利,不连贯,有的干脆背教案,这无疑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冷漠型
我们知道,上好语文课需要一定的热情,可有的语文教师不管讲什么样的课文,总是冷冰冰的,不紧不慢,平平淡淡,对学生的辅导、解答也缺少耐心。冷漠跟严肃的区别在于:教师的严肃实质是外冷内热,而教师的冷漠则是外冷内更冷,实质上是不热爱本职工作的一种表现。
(三)冲动型
有的教师控制感情的能力差,讲课时碰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喋喋不休,有的还易发火,结果是教师怒气一时难消,课讲不下去,学生灰溜溜的,无心听课。
(四)过于随意型
有的语文教师讲课的表情缺乏一定的严肃性,他们在课上总是嘻嘻哈哈、随随便便,而不考虑根据讲课需要和学生的听课状况应取什么表情,有时候高兴起来就眉飞色舞地讲一些与课文内容无关的笑话、轶闻,以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甚至跟学生开些无聊的玩笑。这样,虽然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恐怕学生并没有学到扎实的知识,甚至会养成马虎散漫的习惯,所以真心求知的学生会对此类不满。
(五)情绪波动型
有的语文教师讲课的表情变化无常:讲得顺心时越讲越有劲,喜形于色;一遇不愉快的事,讲课立刻无精打采,“乌云”满面,有时热情高涨起来,即使讲得唇干口燥也在所不惜;可有时厌倦低沉起来,连一个字也不愿意多说。这类忽冷忽热、忽喜忽怒的波动情绪令学生难以捉摸,当然也难以适应。
(六)生硬模仿型
要讲好课适当模仿别人是必要的,但有的语文教师完全不顾自身条件和学生的接受情况,生硬地模仿别人的表情举止、神态、语调,结果学得不像。学生觉得别扭,甚至感到滑稽可笑。这不能给学生美的感受,反而会给教学带来副作用。
就某个具体的教师而言,讲课神态不是绝对不变的。每个教师都应当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适时变化自己的讲课神态,使之真正成为改进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三、处理好教师神态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一)正确运用目光
有的教师上课时对目光的运用有两种不足:一是低着头,只看课本、教案,不注意学生表情和反应;另一种是高昂着头,“目中无人”,目光处于游离状态。这两种情形都不利于教学,因为教师教学时的目光,不仅是他心灵的窗户,而且是他借以传达信息和组织教学的有力手段。教师的目光既不能呆滞,也不能闪烁不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如其分地运用变化的视角、视线长短和软硬度,特别是要自然和适度。比如,讲到兴奋处,应睁大眼睛,让它散发出兴奋的光芒;讲到悲痛处,最好眼皮下垂,甚至让眼睛呆滞一会,给人以一种痛苦之感;讲到愤怒时,可以二目圆视,固定眼珠,射出逼人的光芒;讲到重点或严谨处,可以冷静地注视着学生,并且让目光带有期望的色彩,以提醒学生注意。
(二)时常面带微笑
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中的微笑,不仅表示教师的心情愉悦舒畅和热爱学生的心,同时也是一种传达教学信息的辅助力量。在课堂上,除了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表现出愤怒、忧伤等情绪外,教师都应该自然地表现出接纳、理解、宽容、鼓励的表情。如果教师板着面孔进课堂,学生一看见就望而生畏,感情上就有了距离,就会分散学习精力,降低学习的欲望。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形成“逆反心理”。一旦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抱敌对情绪,也就宣告了教师教育的失败。
(三)适当地赞许
赞许的神态可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更加勤奋努力。赞许是一种肯定、满意,一种鼓励、希冀。这种表情运用恰当,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教学工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班里曾有一名后进生,不善言辞。发现他这种情况后,笔者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捕捉他的目光,无论他是否回答问题,我常以赞许的神态与他交流对视。一段时间后,效果出现了,这名学生学习成绩上去了,他在一篇作文中写道:课堂上,老师充满鼓励的表情和热切的注视,让我惭愧,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一、受学生欢迎的讲课神态
就一般中学教师讲课的神态来讲,受学生欢迎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亲切型、严肃型、生动型。
(一)亲切型
亲切型,即教师讲课时面容和蔼可亲,对课文的分析细致入微并很有耐心,向学生提问、给学生辅导、为学生解答等不厌其烦,对课堂上出现的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或者学生回答不尽人意的情况能够加以引导,必要时给以批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绝少简单粗暴的训斥。这类神态能够使大多数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可亲可信,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学生思维就活跃,接受信息速度快。
(二)严肃型
严肃型,即教师讲课时神态持重、稳正。当然这不是说这类教师缺乏笑容,而是说他们主要的教学神态是严肃的。他们教学认真,课文分析比较全面、深刻,对学生要求严格。如果发现学生违纪或不专心学习的情形,必会板起面孔进行批评,有时批评得很严厉,但这种批评合情合理,没有任何的挖苦讽刺;而对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则能及时表扬鼓励。严肃的表情可以起到稳定课堂秩序的作用,开始时,有的学生也许畏惧、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学生会发现这是老师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事实上学有成效,故能理解并接受这类表情。
(三)生动型
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大多数是生动形象且文字里就透出声、色、情的,常常用叙述、描写、抒情等笔调来描绘社会人生画面,即使是议论文、说明文,选择的篇目也大多是语言生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文教师有必要也有条件比其他学科的教师讲得更生动活泼些。生动型教学神态的特点正是讲课表情生动形象而且富于变化:讲到悲痛处面带忧伤,讲到慷慨处情绪激昂,讲到喜悦处满面春风……这种生动多变的表情和精妙的分析,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教师有时还结合课文内容很有表情地穿插一些古今中外的见闻趣事,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生听这样的课不仅能牢固掌握知识,而且也得到美的享受。
以上三类表情均对教学有益。应当指出,这三类表情之间的界限并非十分严格,有些教师在讲课时会同时兼有两种受欢迎的表情。相比较而言,这三类表情中第三类表情较难掌握运用,因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缺乏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把握,缺乏一定的表达能力,是很难使讲课神态生动的。
二、不受学生欢迎的讲课神态
(一)紧张型
紧张,是踏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教师易出现的现象,还有个别上公开课的教师,表情也很紧张,有的脸涨得通红,有的手足无措,眼睛不敢看学生,讲话不流利,不连贯,有的干脆背教案,这无疑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冷漠型
我们知道,上好语文课需要一定的热情,可有的语文教师不管讲什么样的课文,总是冷冰冰的,不紧不慢,平平淡淡,对学生的辅导、解答也缺少耐心。冷漠跟严肃的区别在于:教师的严肃实质是外冷内热,而教师的冷漠则是外冷内更冷,实质上是不热爱本职工作的一种表现。
(三)冲动型
有的教师控制感情的能力差,讲课时碰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喋喋不休,有的还易发火,结果是教师怒气一时难消,课讲不下去,学生灰溜溜的,无心听课。
(四)过于随意型
有的语文教师讲课的表情缺乏一定的严肃性,他们在课上总是嘻嘻哈哈、随随便便,而不考虑根据讲课需要和学生的听课状况应取什么表情,有时候高兴起来就眉飞色舞地讲一些与课文内容无关的笑话、轶闻,以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甚至跟学生开些无聊的玩笑。这样,虽然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恐怕学生并没有学到扎实的知识,甚至会养成马虎散漫的习惯,所以真心求知的学生会对此类不满。
(五)情绪波动型
有的语文教师讲课的表情变化无常:讲得顺心时越讲越有劲,喜形于色;一遇不愉快的事,讲课立刻无精打采,“乌云”满面,有时热情高涨起来,即使讲得唇干口燥也在所不惜;可有时厌倦低沉起来,连一个字也不愿意多说。这类忽冷忽热、忽喜忽怒的波动情绪令学生难以捉摸,当然也难以适应。
(六)生硬模仿型
要讲好课适当模仿别人是必要的,但有的语文教师完全不顾自身条件和学生的接受情况,生硬地模仿别人的表情举止、神态、语调,结果学得不像。学生觉得别扭,甚至感到滑稽可笑。这不能给学生美的感受,反而会给教学带来副作用。
就某个具体的教师而言,讲课神态不是绝对不变的。每个教师都应当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适时变化自己的讲课神态,使之真正成为改进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三、处理好教师神态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一)正确运用目光
有的教师上课时对目光的运用有两种不足:一是低着头,只看课本、教案,不注意学生表情和反应;另一种是高昂着头,“目中无人”,目光处于游离状态。这两种情形都不利于教学,因为教师教学时的目光,不仅是他心灵的窗户,而且是他借以传达信息和组织教学的有力手段。教师的目光既不能呆滞,也不能闪烁不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如其分地运用变化的视角、视线长短和软硬度,特别是要自然和适度。比如,讲到兴奋处,应睁大眼睛,让它散发出兴奋的光芒;讲到悲痛处,最好眼皮下垂,甚至让眼睛呆滞一会,给人以一种痛苦之感;讲到愤怒时,可以二目圆视,固定眼珠,射出逼人的光芒;讲到重点或严谨处,可以冷静地注视着学生,并且让目光带有期望的色彩,以提醒学生注意。
(二)时常面带微笑
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中的微笑,不仅表示教师的心情愉悦舒畅和热爱学生的心,同时也是一种传达教学信息的辅助力量。在课堂上,除了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表现出愤怒、忧伤等情绪外,教师都应该自然地表现出接纳、理解、宽容、鼓励的表情。如果教师板着面孔进课堂,学生一看见就望而生畏,感情上就有了距离,就会分散学习精力,降低学习的欲望。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形成“逆反心理”。一旦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抱敌对情绪,也就宣告了教师教育的失败。
(三)适当地赞许
赞许的神态可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更加勤奋努力。赞许是一种肯定、满意,一种鼓励、希冀。这种表情运用恰当,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教学工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班里曾有一名后进生,不善言辞。发现他这种情况后,笔者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捕捉他的目光,无论他是否回答问题,我常以赞许的神态与他交流对视。一段时间后,效果出现了,这名学生学习成绩上去了,他在一篇作文中写道:课堂上,老师充满鼓励的表情和热切的注视,让我惭愧,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