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有所发现和所感悟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出好文章,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积累和生活感悟。因此,作文教学要带学生走进生活的丛林。一方面来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一、引导观察,积累素材
  首先要教会观察的方法。儿童的观察不总像成人那样自觉,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常常是在自觉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心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观察的对象。这时,教师及时提醒他们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用头脑去想。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 再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给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才会有针对性地快速提高。
  其次要增添观察的趣味。小学生在观察中的思维永远是活跃的,他们会在观察中对同一对象作出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反映了学生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特点的基础上,应该有意识让学生给观察的事物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比如说,观察秋天的落叶。秋天的落叶是什么颜色?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时像什么?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个生动的意象就出现了:秋天的树叶是金黄色,它们一片片从树上落下来,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秋天的树叶是红色的,远看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秋天的松柏依然苍劲,它们恰似一个个威武的士兵穿着绿军装正在站岗放哨……学生们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特点随时记录下来,这样长期积累适时应用,才能把事物描写得有血有肉,形象生动。
  再者就是要培养观察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促进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
  观察习惯的培养可以采用记卡片法,学生随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也可以把观察到的结果在班上定时交流,还可以把观察的结果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
  二、创设情境,增添素材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学生会说了,也就有了写作的素材。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活生活表象,提取生活素材。
  1、利用媒体。习作内容空洞,言语贫乏,这与缺乏习作体验有关系。指导作文时,可以借助实物、照片、歌曲、录像等媒体。再现生活,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例如习作《家乡巨变},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当教师把拍摄到的一张张图片展示出来:一幢幢漂亮的新楼 房,一件件高档的家用电器,一个个满面笑容的农村大伯、大娘……这些图片唤醒了学生原有的生活认知。学生给图片 拟标题,进行片段练笔,最后完成整篇习作。
  2、角色表演。针对儿童喜欢表现、擅长表演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扮演习作中的有关角色,进行相应的角色感受和角色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以丰富学生的体验积累。
  三、追问记忆,挖掘素材
  教材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回忆,小学生在开始作文时,面对的材料虽然有意义但往往说不具体,道不明白,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写作信心。这时,教师应及时采取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记忆,让过去的事物在头脑里一遍遍地“过电影”,直到觉得非常清晰为止。例如写《我的妈妈》这篇文章,同学们纷纷选择了“送伞”的情节,我便追问:“你怎么把伞忘带了呢?”有的答:“我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的。”有的说:“我老睡懒觉,临上学时慌里慌张的所以没有带。”还有的说:“我出来时天气好好的。”我说:“没带伞的原因各有不同,妈妈送伞的情况是不是也各不相同呢?”学生说:“那次妈妈自己还在生病呢!”“妈妈送伞来的时候,火气很大,直怨我太粗心!”“妈妈怕我上课分心,在校门口站了一节课呢!”这样一追问,学生就明白了:送伞反映母爱,表现却各不相同。看似雷同的题材,经过教师的精心点拨启发,仍然有着真实的生活内容,作文也变得真实了,生动了。
  總之,作文要有意思,要让学生用个人独特的视角去看自我,看世界,作文教学呼唤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去观察,去积累,去体验,去感悟,惟有如此,才可能有作文的创新,才可能有独具个性的佳作。
  【作者单位:莆田市秀屿区东峤下屿小学 福建】
其他文献
音乐欣赏是指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 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曾经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他的这一理论无疑把音乐欣赏置至到了音乐教育中的重要领域上。音乐欣赏活动不仅可以愉悦幼儿情绪,启迪幼儿智慧,发展幼儿思维,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创造热情。  一、多角度切入,让幼儿成为音乐的主人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的学生,他们的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更要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后进生的“翅膀”,引领他们全速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关心后进生,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
期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英语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及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有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重预习,自主能力培养的最佳切入点  英语学习中的预习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的到位、充分,不但能培养
期刊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结合教材巧妙地设计情境、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唤醒他们内心的“真”“ 善” “美”,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共同提高。本文仅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作浅近的探讨。  一、提取恰当的问题追问,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  《科学》不同于《自然》的新的
期刊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学习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觉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  数学教学要促进“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期刊
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课堂,既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品德课应回归生活,要从儿童的实
期刊
口语交际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社会交往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交流沟通方式,与人民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它在对方或多方互动中进行。交际者不仅要认真倾听领会,还要接话应对或回答阐述,或提出意见建议,交际双方始终你来我往,在交流沟通中彼此互动,所以交际参与者不仅要有一定的聪明才智、知识能力、言语水平等素质,还要具有待人处事,临场应变、表情达意等素养。正如语言教学专家崔峦老师所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而在日常的英语教育教学中,一些英语老师往往会通过大量的作业训练来巩固课堂教学,少数老师甚至布置过量作业,让学生“疲于奔命”。  诚然,教学中必要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锻炼能力,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必要和有用的,
期刊
中国绘画艺术讲究“留白”,在现实的语文教材中许多文本也大多留有一些空白。一线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关注“文本留白”这一教学资源,巧妙地加以运用,让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语文学习。  一、何为文本空白?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白”者,画面上的空白处也。移植中国古代绘画中“留白”的思想,笔者所提及的“文本空白”,指的是课文中某些作者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的内容。这种“空白”往往在字、词、句、段,或者是标点符号
期刊
昆山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58年,是江苏省首批指定办好的实验小学之一。学校曾获得“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全国科技体育传统学校”称号。经过二十多年的打造,学校的科技特色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在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的过程中,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充分酝酿,提出了打造“智慧实小”品牌决策。智慧实小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应该具有怎样的内涵?智慧教师和智慧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