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关于真情实感写作的教学指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其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就需要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思考,积累素材,从而为真实性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真实性;艺术真实;积累素材;运用素材
  在对初中生进行作文教学指导的时候,教师往往要求他们写出真情实感。这样的要求对他们来说常常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作文的真实性有别于生活真实,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艺术真实。艺术真实的首要目标便是感情真挚、立意明确,内容合乎逻辑,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积累素材,在写作中合理利用素材,那么写出一篇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的作文也变得轻而易举了。
  一、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作文是一个将思想转变为语言的过程,通过文字来表达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尽管初中生经历了小学阶段的作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最主要的问题是言之无物、写作真实性低等。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导致学生写作真实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素材积累量少,导致写作时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甚至直接从网上或者作文刊物上大段落的摘抄、复制,就交差了事。这样的写作方法不仅不能提高他们的作文质量,长此以往,还会形成对素材的依赖,妨碍其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当今社会,学生获得素材的渠道越来越广泛,网络、各类作文书刊、报纸等,尽管作文材料浩如烟海,但学生却越来越不会写作文,因为他们的写作越来越依赖素材,严重脱离了自己的写作和个人生活,导致写出来的作文不仅破绽百出,甚至脱离实际。
  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章节时,我要求学生写秋季花草树木的变化。针对这一写作内容,有的学生写得很快,当我阅读时发现其大多都是摘抄网上的片段,将其拼凑在一起组成了一篇作文:秋姑娘到了,秋高气爽,大雁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针对这一现象我要求他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从网上寻找素材,从生活中多观察,重新来描写秋天。当我再一次阅读他的作文时,虽然没有第一篇流畅,但却感情真挚,打动人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眼观察、耳聆听、手接触、心发现去积累素材,只有将认知和情感相结合整理的素材才能为我所用,才是真正有用的活素材。
  二、 注意细节,真实合理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除了要求他们在平时生活中多积累素材,还要注意写作细节,使写作内容更为真实合理,这种真实并不是排斥虚构。取自原生态生活的真实素材,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符合作文主题,此时就需要对其进行虚构、剪裁、提炼、润色等,通过这样的艺术加工,使其由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
  (一) 内容合理
  一篇作文首先应做到的内容合理,这样才会言之有物,让人信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在写作时养成推敲内容合理性的习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看文章的整体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作文整体内容进行梳理的习惯,看文章安排是否符合事件的发展规律、前因后果等逻辑关系是否清晰;另一方面是看文章的细节。文章细节是很多学生写作时容易忽略的地方,而这也恰恰体现了一个人的写作功底和写作素养,因此对写作内容细节的推敲必不可少。具体可从人物的行为表现、性格描写、景物描写等多方面考虑其是否符合生活實际。
  (二) 立意明确
  初中语文写作并不是对素材的简单积累和堆砌,学生在写作中需要对素材进行虚构、剪裁、提炼、润色等加工,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篇言简意赅、寓意深刻鲜明的好文章。在选择素材和对素材进行加工时,应始终围绕文章主题,凡是能体现主题的素材就大胆选用,不符合的就算言词再优美也要忍痛舍弃,否则便会偏题,导致立意不明确。
  (三) 感情真挚
  在初中作文写作指导实践中,除了要保障内容合理、立意明确,还要做到感情真挚。感情真挚也是初中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他们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文贵真,只有感情真挚,才能打动人”,“感情特别真挚,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是初中作文重要的写作方向,也是教师教学的重心。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感情真挚,感受独特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与时俱进,提高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二是多组织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大自然的熏陶中,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三是多读好书,积累阅读量,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想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作教学就需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让学生想写,这样才会乐于表达,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抒发真情,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在上课之初,我为学生出示了命题作文:《铃声响过之后》,刚开始,大家不约而同想到的是学校的铃声,学校,教室发生的事情,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学校是我们出现的频率最高的场所嘛。我这样引导:那么我们学校外的铃声呢?譬如车站离别的铃声,铃声响起之后,是离别,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是不舍,是留守儿童的无奈……这样同学们议论纷纷,踊跃举手发言,甲同学说:“我要写的是路上的一次急刹车的铃声,那一次的铃声之后是车祸,是低头族酿造的车祸,是发人深省的铃声;乙同学说:”我要写的是我按响的邻居的门铃声,我搬到小区后,没有新的朋友,终于我按捺不住,鼓起勇气按了邻居的门铃,主动交朋友,那一次的铃声响过之后,把我们的隔阂按断了,是温暖的铃声……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 小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想要让学生摆脱作文写作真实性的困扰,就要让他们明白作文真实性原理以及作用,通过针对性的学习和引导,使学生逐渐掌握写作方法,并通过素材积累,达到下笔如有神,我笔写我心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文泰.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写作训练的新突破[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1).
  [2] 李延梅.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分析[J].文教资料,2011(24).
  作者简介:蒋英,广东省罗定市,广东省云浮罗定廷锴纪念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应用,是习作的基础,为此,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激发兴趣、读写结合、重视朗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五个方面谈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阅读;兴趣;朗读;合作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应用,是习作的基础。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畏惧阅读,特别是课外
摘 要:在人教版语文教材改革过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能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更进一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实现小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本文结合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为
摘 要: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就语言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本文从朗读教学说起,结合相关教学案例,着重就朗读的基本技巧、朗读的方法和朗读的评价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今后的朗读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设计中,课后基本都有一项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
摘 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受到了更高度的关注与重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育价值日益突出。为了促进情感教育作用有效发挥,本文首先对情感教育基本含义及作用进行了强调和说明,然后对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应用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对策  一、 情感教育基本含义及作用  情感教育,其基本含义指的是以教育目的为导向,遵循学生为本原则运用教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落实的背景下,要想开展好语文课,优秀的教学设计往往是基础和关键。因此,本文主要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设计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于优化对策加以了积极的探索,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的强化教学设计的合理化、平实化以及真实性等,以避免其落入到浮夸、作秀当中。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往往是教师在课程开展之前必做的一项工作,对于教学进程及授课效果等都会产生直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也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打好学生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设计;课堂教学  提问是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改提倡构建创新型课
摘 要:中学语文在学生学习生涯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当前应试教育形势下,如何将素质教育更多地融入到平时语文课教学中,是值得语文教师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应试教育形势下中学语文教育效率低下的影响,在从学生语言交流、表达以及辨识能力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中学语文;应试教育;语言交流;表达能力  中学语文教育是强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传输带和交换器的特殊功
摘 要:新课改提倡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灵动课堂,增强语文教育的活力。而构建灵动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如何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魅力,生动有趣,让学生充满激情的学习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灵动课堂;路径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的新课程改革,打造灵动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教育教学的目标。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
摘 要:当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低下。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时代教育理念,转变教育理念,通过互动交流课堂的形成、系统化训练体系的构建、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等途径,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培养对策  谈到口语交际教学,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英语的口语交际。其实不然,汉语的教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对于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