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树卓舞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200512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族卓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玉树卓舞中至今还保留着很多远古时代的痕迹,随着藏族六大氏族的形成,玉树卓舞逐渐以部落、部族和区域文化的形态发展。
  
  “卓”舞的背景
  
  “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这便是人们对内容丰富的“卓”舞的赞誉。“卓”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玉树卓舞中至今还保留着很多远古时代的痕迹,随着藏族六大氏族的形成,玉树卓舞逐渐以部落、部族和区域文化的形态发展起来。
  “卓”是藏族对以舞为主、歌舞结合形式的泛称。“卓”舞的称谓因地区的方言而有所不同,康巴语称“卓”,拉萨语称“果卓”,常见汉译为“锅庄”、“歌庄”。“卓”的概念有其历史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据专家考证,它的早期形式与吐蕃时期的“盟誓”活动很有联系。盟誓的行文一般较长,不太注重文字修饰,不易歌唱,但能朗诵。在宣布誓言时,为了充分表达感情往往辅以手舞足蹈之态,在此基础上演变成以舞蹈为基本因素的艺术形式便称为“卓”。
  “卓”产生于游牧社会,早期除泛指拟兽舞、拟鸟舞之外,主要还指原始“锅庄”舞而言,它是一种氏族部落娱神的祭坛礼仪和与盟誓文化有关的舞蹈形态。故而当时的跳法比较拘谨,多垂头俯胸,束手而舞,情绪压抑沉闷,宗教色彩很浓。“卓”舞在早期文化活动中不断扩大不断转化,还发展为牧民歌舞和藏区各地各种鼓舞形式。然而在今天“卓”舞的概念是泛指以舞为主,歌舞结合,歌时少舞,舞时不歌,歌与舞穿插进行的表演形式。
  
  玉树卓舞的风格特征
  
  (一)玉树卓舞的分类
  玉树卓舞流传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一带。卓舞是玉树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玉树藏舞之精华。现在流传的玉树卓舞具有完整而古老的表演形式和古朴风格。根据歌词内容、表演功能目的、表演形式和风格及表演者等因素的差异,“卓”舞又可分为宗教色彩浓厚的“曲卓”、世俗性很强的“孟卓”两种。
  “曲卓”,即宗教卓。主要流行于玉树县的新寨,新寨在藏族被视为神圣之地,新寨丰富悠久的“曲卓”也是远近闻名。“曲”藏语意为“法”,具有规范、佛经、知识三层含义。“曲卓”意为“佛法舞”当地亦称“宗教卓”。“曲卓”代代相传,方得以保存至今,这也正是“曲卓”自身宝贵价值所在。
  “孟卓”, “孟”藏语意为“群众、大众”,意为“群众舞蹈”,当地习称“卓舞”。
  (二)玉树卓舞的形式
  昔日“曲”卓曾有180套动作和曲子,现在新寨曲卓仅有30余段落而已。乐曲名即舞名,专舞专曲,乐曲、歌词、动作除了个别段落相同外,大多各具特色。每段“曲卓”有慢板和快板,慢板歌词4至6段,动作舒缓;快板多是慢板的变奏,动作激烈,一般反复两遍即结束。“曲卓”无伴奏,自唱自舞。“曲卓”有严格的表演时间、地点、场合、程序。每年藏历正月初九夜晚至翌日黎明在神山脚下的旷地上表演“曲卓”,一年仅此一次。舞前,人们聚集于煨桑台前煨桑祭神,女子吟唱以六字真言为内容的歌曲。至舞场后,由成年男子60人组成舞队,30人一组,各站半圆,每组由“卓本”(领舞者)于队首领舞,众于后顺时针方向且唱且舞。一组为主,另一组以较小的动作合之,两组交替轮番进行。“曲卓”1-4段顺序不能颠倒,其他段落可择舞。女子只许观之不能合舞。表演时,男舞者需着藏袍、藏靴、长袖白绸衬衣、佩挂腰刀、头戴高筒红穗帽。“曲卓”动作缓慢,其独特的动律是慢板重拍时,动力退却屈伸上提,一反重拍时动力腿踏地的常规,形成身体重心虚实相间左右移动的特点。“曲卓”歌词内容大多颂扬活佛、神仙、雪狮、青龙、孔雀、宣佛法、祈祷吉祥等,跳“曲卓”视为祭神、娱神之行为,故表情需恭敬虔诚。由此,“曲卓”所带有的浓厚的宗教色彩便可见一斑了。
  早期“孟卓”只允许男子参加,后来改变此俗,男女分别各站大半圆同舞,但亦无男女相携作舞之俗。至今玉树卓舞仍保留男子群舞和男女集体舞两种形式。逢年过节、宗教节日、活佛坐床等喜庆、祭奠之日必跳“孟卓”。届时群众聚集于村庄旷地,舞者少则十几,多则数百,由“卓本庄”领舞,其后按年龄大小依次尾随合舞。男子舞时,分两组各站半圆,互相交替顺时针方向绕圈而舞。男女合舞时,分别围成大半圆,男队在内象征太阳,女队在外象征弯月,女队之首于男队只尾相叠,取“日月同辉,吉祥如意”之意。卓舞的日月同辉队形或顺时针方向绕圈作舞,与藏族传统的宗教意识有关,佛家思想认为万物向右旋转方符法规,反之则视为叛逆。
  同“曲卓”一样,“孟卓”为固定的专舞专曲,曲名即舞名。分快慢板,速度对比鲜明。起舞之前,男女各自聚集,分别慢速序唱一段歌词,女队尾音时,舞队散开各就各位准备起舞。速度不变,领舞引导众人顺时针方向缓慢挥袖起舞,同时男女队轮流歌唱,且歌且舞。5-6段后,舞蹈转入短暂的有力的快板,动作和乐曲多为慢板的变奏,2-3段顿然结束。过去“卓舞”自始至终无乐器伴奏,舞蹈转速之间的空拍,以舞者跺地震动脚腕串铃的铿锵声填充、调整。
  (三)玉树卓舞的动作风格简析
  玉树“卓”舞,从表演形态到动作的风格特点,无不体现了藏族佛教文化的特色,包含着丰富的藏族文化内涵,形式完整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具有广泛的民众和社会基础,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独特的风貌、精湛的技艺、强烈的个性为广大群众所称誉,在藏族歌舞艺术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显著的典型性,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卓舞蕴有着古老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价值。它所具备的凝聚力和激发力,蕴含的友爱、团结等传统的人文精神,在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玉树卓舞的动作主要围绕甩袖来进行,表演时常常有几十人、上百人共同参与。舞者的袖子很长,全都拖在地上,男子舞蹈甩袖幅度大,动作优美潇洒,手臂旋转自如,运动路线变化多样。腿部的动作幅度也很大,需要配合着手臂的甩袖作抬腿、撩腿、转身等大幅度的跳跃、移动,动作路线以弧线为主,周身协调配合。整个舞蹈节奏鲜明,气势磅礴,将男性舞蹈阳刚、帅气之美充分展现出来。女子舞蹈动作柔美流畅,甩袖和脚下动作基本与男子舞蹈相近,但幅度较小,展现出女性柔美秀丽和温柔端庄的特性。
  
  民间与课堂教学的文化传承
  
  如果要把民间舞蹈尤其“卓”的风格特点结合到教学中,首先要了解该地区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文化历史背景,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舞蹈所富有的内在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玉树人们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世世代代,相传至今。所以当我们在亲身学习表演卓舞的时候,就要注意把握玉树当地人们在跳卓舞时那种虔诚,只有体会到这种内在的感觉,才能真正的跳出卓舞独特的风格。舞蹈的学习关键在于其风格的把握,民间舞更是如此。民间舞蹈大多是作用于民间老百姓自娱或者各种祭祀活动,因此并没有过多的细微要求。玉树卓舞也不例外。而学院派民间舞蹈的学习与研究,则要立足于艺术这一更高的层面,讲究艺术审美的要求。舞蹈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通过艺术的升华将舞蹈的民间表演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才会有既具民间独特风格又不失艺术美感的学院派民间舞。
  通过对玉树卓舞动作风格的解析,我认为“卓”舞训练的重点应放在胯、腰的各种拧摆,肩臂的各种绕甩和腿部“悠”和“颤”的独特动律。这是“卓”最具风格的地方。
  (一)小腿的动律:小腿以下的双、单绕,砍,前、后、左、右、斜、顺等各种跺脚动作。要注意的是跺脚要用力但不能僵硬,跺脚时节奏准确响亮。(二)膝部的动律:上下的屈伸,各种膝部的颤动,自然、柔软,要有弹性,颤膝要均匀。(三)胯、腰、胸的动律:扭胯、左右摆胯,腰的拧、前倾、后仰及胸的含、挺,动作协调自然流畅。(四)肩臂的动律:“卓”舞肩臂的动作较多,讲究以腰带手臂,双绕、单绕,袖子有双甩、平甩,动作幅度宽展洒脱。(五)腿部的动律:悠、颤、拧、摆、踢、跺脚、点脚。掌握了以上这些动律的动作特点,就能较好的保持“卓”的“原汁原味”达到很好的训练目的。
  对于一个舞种的学习,其音乐旋律特点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玉树卓舞音乐的乐曲结构一律由慢、快两部分构成,在多数情况下快板部分为慢板部分音乐的加速处理,或旋律稍加简化的加速处理。有的卓舞音乐的快板部分则运用比较复杂的变奏手法,与慢板部分形成了较鲜明的对比。总体说来,玉树卓舞的音乐以庄重、奔放、热烈见长,同时不乏抒情与流畅。同时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加注意气息的运用和舞蹈的激情,既要体现出学院派的专业化,舞台化,又不失民间的生活化与自娱性。藏族舞蹈是自然、奔放、粗犷,舞动起来每个部位都在运动,激情高昂,自如洒脱。如果说玉树卓舞是在用肢体舞蹈,倒不如说它是在舞江河之魂,白云草原之魂。
  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玉树卓舞作为我们藏民族几百年来世世代代留存传下来的文化艺术瑰宝,是我们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一民间文化一直流传下去发扬光大。今年一月份玉树卓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民间舞工作者才是保留、传承这一文化艺术瑰宝的主力军,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这历史的使命,让玉树卓舞流传千古。
其他文献
近年来,幼教界也强调了早期情感教育,这是因为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情感教育是向幼儿进行一切教育的基础,良好的情感素质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核心所在,情感在课程研究中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对未来一代来讲,即将面临的是更为激烈、更需合作、更具挑战的竞争社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从小培养孩子既具有积极开朗的性格、富有爱心、懂得理解、勤奋自信、乐观向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校本教研活动蓬勃兴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都感悟到了它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本教研即“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基层听课调研了解到不少教师,一讲到教研活动情绪就很大。比如说,“那是教研组的事情啦”、“那是名教师的事情啦”、“对教学帮助不大啦”“没有时间啦”、“浪费精力啦”、“会影响正常上课啦”等等。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态度呢?怎样才
校园网站建设的必要性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nternet上发布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站来实现的,获取信息也是要在Internet“海洋”中按照一定的检索方式将所需要的信息从网站上下载下来。因此网站建设在Internet应用上的地位显而易见,它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
学校管理要从时代的特点和知识群体的心理需求出发,实现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推进以创新教育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积极回应时代的要求,推进创新教育,就必须首先做到教育管理的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教育管理的创新  现代学校管理需要创新,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必须以新管理理念,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视角来审
社会服务作为大学三大主要职能之一,对一所大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从分析美国州立技术型大学服务社会的特点和缘由出发,以期对我国地方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有所借鉴。    美国大学主要分为州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一般来说,美国各州至少拥有一所州立大学,它们由州高等教育董事会管理,其费用由州政府拨款,相当于我国的公立大学。而美国州立大学又分为若干层次,综合起来,主要分为研究型、综合型和技术型。
对校长进行科学地评价一直是教育管理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校长评价需要有一套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以促进校长自身的成长和完善,推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学校的校长。”对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在学校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校长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与
美国自由教育学院属于美国高校专业认证机构,通过审定大学或学院所提供的教育项目而确保其学校的教育质量以及学生的利益。该机构拥有自己的认证特点和独到的评价标准,其中关于学生自由学习的评价标准尤为独特,从学生的推理思维、学习程度和对知识的探求倾向三方面列出了评价维度和考察指标,清晰地展示了美国自由教育的认定标准。    美国的高等教育不同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它是由政府部门负责学校的注册事务,而由民间独立的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悼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悼亡诗词中除了蕴含对亡妻的真挚思念外,更多体现出一种逝去之美,一种别离之悲,表露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归属与需求。    悼亡诗词是古典诗词中较为突出的一类,“悼亡”,顾名思义,即悼念亡人之意。《诗经》中的《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被界定为最早意义上的悼亡诗,开启了悼亡题材的先河。西晋潘岳《悼亡诗》大大地推动了“悼亡”这一题材的发展,并使得悼亡
所谓教师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为对象,依据一定标准和方法对教学效果和质量做出科学、客观地测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教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己成为一所高质量学校的标志。在美国,教师教学评价在教师聘用、职务晋升以及终身职位评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和教学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美国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起步较早,已形成
案例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在素质教育全面的实施中,学校对于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焦点。学困生在校往往是学习观念淡薄,学习跟不上,纪律表现差等现象,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如何将这些学生进行较好的转化和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案例简述    我们学校是一所非达标完全中学,每年高一新生录取的成绩相对较底,一部分在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