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检察委员会责任承担问题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同检委会责任制度、运行机制息息相关,在改革办案责任制的同时,也为检委会的完善带来机遇。
  关键词:检察委员会;责任制;办案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77-02
  作者简介:杜晨晨(1990-),女,山东平度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09级本科生,法学专业;李洪坤(1986-),男,山东平度人,山东政法学院法学2005级,研究方向: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
  法律规定部分案件和事项需提交检察委员会研究决定,这就面临着检察官独立的职权责任和检委会集体责任的矛盾。想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研究解决好检委会内部责任机制,笔者建议从三方面入手:
  一、责任主体
  完善检委会责任机制,首先应明确责任承担主体。笔者认为应将检委会委员、检察长、办案人共同认定为责任承担者。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依照法学理论,民主集中制为集体负责,因此,对提交检委会讨论的案件,检委会委员集体对案件负责。而检察长作为检委会成员,理所当然应对案件决定负责。2014年我国开始试点实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即在检察业务部门设若干主任检察官,以其为办案组织的负责人,经检察长授权,享有一定范围办案决定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制度。对其承办案件,办案人也是担责主体。综上,笔者认为对提交检委会讨论的案件,作出决定的检察长、检委会及办案人都为担责主体。
  二、责任划分
  笔者认为,对检委会讨论的案件,检委会委员、检察长和办案人应分别对自己的决定平等承担责任。
  检察改革后,办案模式“去行政化”,即提交检委会讨论的案件,承办人有权作为一个决策主体独立作出决定,这种权力不能因为将案件提交检委会而丧失。对提交检委会案件,承办人享有同等决定权,有利于维护主任检察官的办案地位,符合司法改革的目的与方向。因此,当检委会同意办案人决定时,若出现错案,办案人同检委会承担同等责任。若检委会否认办案人决定,出现错案时,办案人只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有学者建议在检察改革进程中,由检察长对检委会决定负责,实行检察长负责制。笔者认为,虽然法律赋予检察长权力,但是这种权力的目的在于约束检委会,保证检委会决议的正确性。对检委会委员来说,每个人对自身的决定负责。这样划分责任,有利于平等地分担风险,促进检委会决策的正确性。
  三、建立健全配套措施
  (一)加强立法
  我国法律没有明确指导检察机关如何处置、如何追究分派检委会责任。但是,没有惩处和救济机制的法律是不完备的,因此,应加强立法,弥补法律这一漏洞。
  笔者认为,以法律条文方式将追责标准具体化、可操作化,同时明确规定错案惩处方式。将追责情况明确分为“无过错”、“一般过错”、“重大过错”三类。“无过错”主要包括判断有异等不受行政、刑事处罚的情况,对这种情况建议单位内部考量,对达到一定次数判断有异的委员,可取消检委会委员资格。“一般过错”即显有疏失,经严格认定主要承担行政处分。“重大过错”的主观要件为故意为之,对这种恶劣行为,除取消检委会委员资格、承担相应行政处分外,应依法接受刑事制裁。
  (二)改善审议模式
  在检委会委员讨论发表意见之前,办案人通常会介绍案件基本情况,案件争议的矛盾点,并陈述办案人意见,这将直接影响检委会委员对于提交讨论案件的整体判断,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为切实保障检委会决议案件的正确性,建议改善检委会审议程序,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会前准备入手,检委会办事机构或办案人将待议案件的案件事实、证据及案件争议点发送到检委会委员处后,各委员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于会前形成案件处理意见,提交办事机构,以此作为检委会发言的依据,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引起委员重视,真正花费时间与精力独立分析案件,于办案人表达意见前形成自己的结论,以真正做到集众人之力确保案件正确。
  (三)缩小检委会议事议案范围
  笔者建议将不起诉决定权归还主任检察官。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所副所长谢鹏程曾指出,根据组织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理论,一般来说,适合于组织或者集体决策的项目是属于多项选择,多选一,这样的情况下由集体决策是比较好的,比较理性的。凡是需要逻辑推理特别是比较长的逻辑链条的推理,这样的决策由个人决策更合理、更理性、更有效。所以这样来说,可以判断出凡是有争议的案件、有不同认识的案件、对事实和法律适用有不同认识的案件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所谓的疑难案件可以提交、应当提交检委会审议,对于其他的案件不应当提交。不管这个案件多大,甚至人员多大,如果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上没有分歧、没有多种选择就不必提交检委会。
  不起诉案件事实清楚,法律适用较简单,构成要件明确,选择单一。将不起诉权归还办案人,既适应检察改革的目标,同时还减少检委会工作量,使检委会委员真正集中精力研究疑难案件,树立检察系统内检委会最高决策机构的权威地位,进一步提高检委会工作效率。
  四、结语
  借助以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为中心的检察改革的东风,对检委会责任承担机制进行明确,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遇;另一方面,完善检委会相关制度也是促进检察改革有力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发挥二者相互间的作用力,使之共同发展、共同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吕涛,朱会民.检察权运行机制的基本要素探析[J].人民检察,2012(03).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文献考察,发现宇宙全息统一论原理早被认知并得到广泛地应用。但在法及法学领域尚未取得认知,导致对包括税法与税法学在内的部门法与部门法学的性质认识不清。以宇宙全息统一论原理重新观察法及法学领域、公法与私法、公法学与私法学关系的真相,发现包括税法与税法学在内的部门法与部门法学的性质皆为“公法与私法相兼容”、“公法学与私法学相兼容”,这对税法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实践都将产生重要意义。  关键词:税
期刊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更多的追求精神文明建设,对旅游的需求显著增加,旅游业市场广阔,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融合景区虽然包含着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的优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景区发展都能达到1加1大于2的效应。八里河风景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刚从AAAA级风景区晋升为AAAAA级风景区,虽是皖北唯一一个AAAAA级风景区,但景区的竞争力相对较小,景区
期刊
摘 要:由于存在种种纷繁复杂的原因和因素,现行执行回转制度中未确立善意取得。然而,从法经济分析视角来看,在执行回转中适用善意取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善意取得不仅符合法的目的性——最大化社会财富,并且基于其制度本身的内在结构,使其更有利于保护原被执行人的权利和利益,而这些价值正是现行制度所不能企及的。  关键词:执行回转;善意取得;社会财富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笔者阅读《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后引发对司法民主化的思考,通过两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并分析了持不同观点法学大家之间的论辩,得出司法改革方向不应当是司法民主化。  关键词:司法民主化;法治;司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15-02  作者简介:袁富连(1989-),山东聊城人,中国政法大学,2013级宪法专业硕士
期刊
摘 要:基层检察机关以派驻看守所检察室(以下简称:驻所检察室)为依托,尝试与探索危重在押人员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形成了完整成熟的调查、评价体系,与看守所共享危重病在押人员信息的良好工作模式,为检察机关更好地执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文章以作者所在的基层检察机关曾经办理的典型案例为基础,提出了“五考察”评价体系和危重病患通报制度。指出《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确立的
期刊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而宪法作为立国立法之根本,其对国家法制建设产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宪法司法化是一个陈旧的话题,但是在新的司法环境下,提倡宪法司法化,并利用各种制度实现司法化建设,才是确保公民基本权利得以完整保护,推动法治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当前司法环境下宪法司法化的障碍入手,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宪法司法化的路径。  关键词:监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公民自觉性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国家应加大依法治国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公民自身应该努力提高参与依法治国的自觉性,通过这些方面来提高公民参与依法治国的自觉性。  关键词:公民自觉性;依法治国;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各国宪法纷纷把隐私权纳入到人权的保护范围,这使得隐私权具有了基本权利的地位。自由、平等的商谈或论辩是达成正确和正当的必要手段,正确性和正当性从根本上依赖于理性商谈程序的建构。对隐私的保护除了可以确保参与商谈的自由选择权,而且还能确保商谈本身的自由开展。在信息社会里,如果想要恢复宪政民主国家的自由商谈机制,那就需要加大保护与隐私权密切关联的“获取信息权”这项基本人权。  关键词:宪政;隐私权
期刊
摘 要:监督审判违法行为虽然有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但检察机关在司法实务中推动检察监督并不理想。本文从违法行为界定标准、当事人不配合、检察监督设立不完善、法院接受监督意识不强等方面详述检察机关开展该项工作的诸多困境,以期引起重视。  关键词:民行检察;违法行为;监督困难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59-02  作者简介:秦晓丽,
期刊
摘 要:当前职务犯罪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形势和检察机关严格规范司法要求凸显出初查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法律未明确对初查作出规定,司法解释规定又过于粗疏,加之当前检察机关初查中存在着不规范现象,导致对职务犯罪初查产生质疑。从初查的法律依据和地位入手,对当前基层检察机关反贪初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梳理,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务犯罪初查;法律依据;问题缺陷;制度构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