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中要谋求思辨色彩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不应当再是有关“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学的简单重复,而是应当为学生创设一种思辨的课堂,在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培养相关能力的同时,应引发学生理性的思考,让他们稚嫩的思想在宁静而热烈的思考和探讨中逐渐走向成熟。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思辨色彩呢?
   一.发挥优势,以人为本是思辨教学的前提
   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智力的提升,更具有生活的意义。语文应当是与人、与古今中外的社会历史文化紧密相关的,生活的外延也就是语文的外延。这应该说是语文能够成为一种“生动、有趣”课程的自身优势吧。
   能够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这些优势,获得“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许有多种。从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当前社会的高信息化的特点看,高中生已逐步走向成熟,并具备相当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那种由教师唱独角戏或哗众取宠的形态,已远远落伍了。所以,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二.创设氛围,解放思维是思辨教学的基础
   语文课堂只有在尊重、宽松的氛围内,学生的思维才能百花齐发、百鸟争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需要注重创建有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学习、探究的心理气氛之中,从而自觉而主动地感受语文,激发起学生去理解与寻究相关问题的欲望。
   这样做就较好地激发起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充沛的感情投入和亢奋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汲取知识,增长了智慧和才干,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有的放矢,激发潜能是思辨教学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面对和处理复杂、变化的教学情境,与自身的水平和能力紧密相关。要想用思辨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本身备课即是一个思辨的过程,教师清楚简捷的思路是课堂高效的保证。老师有的放矢,抓住一节课的重点,各个环节围绕一条思路展开,就能使课堂高效,学生学习会很愉快、很有效。
   教师要依据学生自身的现状,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高度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一篇文章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由于情况不同,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课文的内容意义应是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过一番思辨,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教师应该是对话过程中的“主席”。学生由于知识、生活以及学习条件的有限,思辨的过程中对于有些问题,很难获得进展,甚至会出现一种因百思不得其解而沉闷和苦恼的情形,这恰恰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经受磨练的过程。这时,教师就应当在一种平等的气氛中,以自己的思想深度、学识积累、生活经验、审美水平,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看法等,将思辨引向深入。
   四.强化思维训练,及时改变策略是思辨教学的源泉
   从另一角度来看,现在的高中语文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教师如只教给学生死的知识,要他们死记硬背,面对变幻莫测的题山题海,学生只能束手无策,望卷兴叹。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只能让学生变得愚笨,以致最终丧失了学习的愿望。教师如果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思维,如实践演习,聚合发散,分析概括,对比思辨,整合筛选,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等,不代替他们思考,让他们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综合性学习,久而久之,当他们能以自己的思维解读文本中的问题时,就会去掉思维的惰性,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创造潜能。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能触及学生心灵和情感的教育就不是深刻的教育。语文思辨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心灵深处时时受到触动,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让他们的精神家园丰富起来。
  
   吴书兰,教师,现居江苏赣榆。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在现在的高考中,语文阅读题占有较大的分值,学生和老师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先使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学习中,学生就是自己的掌舵者。接下来老师再配合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把阅读在方法、过程、技能、知识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轻松掌握,使学生经历一堂真正的阅读课,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课堂气氛的活跃不意味着老师不占据
人的黄金阅读期应该是中学阶段,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正确的阅读观对于一个人的整个人生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况且当前的语文教育是一个大语文教育。但目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影视市场的欣欣向荣、中学生学业的日渐加重,当前中学生的阅读范围非常狭窄,只把语文或者语文读本当作阅读的对象。可能有的学生也把阅读的视野放开,他们或者在一部电影里了解享誉全球的世界名著,
“细节”是一种貌似漫不经心其实是精心设计的教学技巧,是一种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炉火纯青的授课艺术。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细节教学,深入钻研,就可以对文本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和选择,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人说观察不到细节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善于捕捉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记忆中不存储细节的教育是缺少真爱的教育。   今天我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潜藏在文本中的教学
退休前,我是做文字方面工作的。长年累月地撰写稿件,时间久了,便落下了颈椎病的毛病,时不时就会感到肩颈部酸胀。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大,我的腰部还多了不少赘肉,望着镜中的自己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有一个空白点: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离。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任务驱使,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要授受完的,课文教学任务不完成,就等于没完成教学,而作文一般只要求完成一定数量,很多老师都不能很满意地完成学期任务,但这样也没人深究;二是读写剥离,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不容易结合的,单干阅读教学或专干写作教学,丁是丁,卯是卯,线条清晰,易于操作,不少老师也是这样处理的;三是认
高考之后一直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原是出于学做好妈妈的目的来读的,读着读着就发现,这本书对语文教学大有裨益。尹建莉指导孩子阅读的一些做法,对于我们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有启示。摘录几点,与同仁共勉。   一.不读“有用”的书   “不看‘有用’的书,不是说不给孩子选好书,而是在选择中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尹建莉)   暑假伊始,走进书店、超市,满眼
不管素质教育的呼声有多么强烈,今天的高考仍然困扰着我们广大的中学教师。时间和体力是一个常数,过度的延长和付出就会影响师生的健康,最终又影响了“教”和“学”的效率。长期以来,教师用自己的青春和健康来换取学生的高考成绩,已成为教育界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在课堂。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研究课堂,研究课堂教学。在目前令人忧心的教育环境下,我们继续探讨构建高效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感到无论是课程改革之前还是新课标实行了之后,不少一线教师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像一首歌唱的那样:“山也还是那座山,水也还是那道水”,语文课堂平平淡淡,波澜不兴,既无激情又无思想,既无看点也无实效,与理想的语文课堂相去甚远。语文课拒绝平庸!   理想化了的语文课堂什么样,已经有很多专家谈了很好的看法,对比我无须多言。本文仅立足于一个最普通的语文老师,专门从教师“教”这一角
随着我市六模块语文新课堂的推进,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和勃勃生机。《语文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课堂。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堂。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创造思维   新的课堂模式要求在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