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要注意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对此笔者作了一些研究,现就有关观点、方法和措施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初中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相对较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的一些数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农村学生家长一部分是文盲半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就谈不上在学习上教育子女,甚至还有家长对孩子说“念个初中毕业就足够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教学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来源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学习数学就是为现在或将来解决生产、生尖的数学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情讲解、 鼓励质疑
现行数学课本虽然简洁精练,严谨科学,但与其他学科教材的语言相比就显得比较枯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用词干瘪而不丰富,声调平直而无节奏,学生听起来更加感到机械呆板,枯燥乏味,就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接受。所以数学教师上课也應充满激情,语言亲切和蔼,语调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节奏要有徐疾起伏,这样才会给人听觉上的享受,使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感染之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就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如果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亲和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2.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我国古代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3.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上本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翻硬币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字的一面为正,国徽一面为负,让两个同学一组来翻硬币,每人翻五次,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4.充分利用正面表扬的激励作用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性活动。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的承认或者自己内在的满足,会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往往会强化其兴趣的稳定性。因此只要学生付出了努力,在原有起点上有所发展获得进步,哪怕其水平是较低的,其幅度是微不足道的,也应得到积极的鼓励。
四、提高课堂参与度
课堂参与度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保持较强学习迫切性的程度。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着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笔者在教学时经常设置问题的障碍,引而不发,以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具体操作如下:(1)以问题为起点,选择密切联系农村初中学生经常接触的事实,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问题情景的设置应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但仅利用已有知识及方法却又无法解决,从而形成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2)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计算机可以产生足够多的模型,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具体化。(3)游戏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根据这一原理,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全面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有行为参与,还要有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总之,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精神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各种方法,通过不同途径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初中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相对较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的一些数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农村学生家长一部分是文盲半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就谈不上在学习上教育子女,甚至还有家长对孩子说“念个初中毕业就足够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教学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来源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学习数学就是为现在或将来解决生产、生尖的数学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情讲解、 鼓励质疑
现行数学课本虽然简洁精练,严谨科学,但与其他学科教材的语言相比就显得比较枯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用词干瘪而不丰富,声调平直而无节奏,学生听起来更加感到机械呆板,枯燥乏味,就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接受。所以数学教师上课也應充满激情,语言亲切和蔼,语调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节奏要有徐疾起伏,这样才会给人听觉上的享受,使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感染之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就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如果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亲和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2.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我国古代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3.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上本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翻硬币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字的一面为正,国徽一面为负,让两个同学一组来翻硬币,每人翻五次,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4.充分利用正面表扬的激励作用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性活动。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的承认或者自己内在的满足,会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往往会强化其兴趣的稳定性。因此只要学生付出了努力,在原有起点上有所发展获得进步,哪怕其水平是较低的,其幅度是微不足道的,也应得到积极的鼓励。
四、提高课堂参与度
课堂参与度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保持较强学习迫切性的程度。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着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笔者在教学时经常设置问题的障碍,引而不发,以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具体操作如下:(1)以问题为起点,选择密切联系农村初中学生经常接触的事实,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问题情景的设置应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但仅利用已有知识及方法却又无法解决,从而形成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2)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计算机可以产生足够多的模型,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具体化。(3)游戏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根据这一原理,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全面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有行为参与,还要有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总之,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精神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各种方法,通过不同途径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