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敌论者”意识,提升论述文写作“思维品质”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ehu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述文写作的目的在于阐明主张,并让“敌论者”接受自己的主张。面对套作流行、思维失范的写作现状,高中生应增强
  “敌论者”意识,努力提升论述文写作的“思维品质”。本文从观点提出、论证过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提示高中写作教学应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论述文写作;“敌论者”意识;思维品质;说服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夏丏尊、叶圣陶曾说:“议论文是要把作者所主张的某种判断加以论证,使敌论者信服的文章。议论之所以成立,是由于判断的彼此有冲突。”“敌论者”是一类特殊的读者,他们是作者预设的、在论述过程中和自己争论的对象,即假想敌。论述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说清观点,并让假想敌接受自己的观点。假如我们在写文章过程中能增强“敌论者”意识,更多地考虑从“敌论者”角度调整论证思维,就会大大提升论述文的“说服力”。
  在论述文写作中,“思维品质”是核心。然而从十几年前三段论的“新八股”到穿靴戴帽的“套话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心照不宣地放松了对“思维品质”的追求,而对套路、技巧以及华而不实的文风趋之若鹜。胡勤先生曾大声疾呼,这是“思维的失范”。如今,论述文写作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尤其是浙江省)已然“登堂入室”,我们必须正视“思维品质”对于论述文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逻辑思维,教导学生真诚写作。
  一、观点鲜明全面,让“敌论者”无懈可击
  一个思维品质高的观点是一篇优秀论述文的起点,也是写作者说服“敌论者”的先决条件。是否负责任、合逻辑是判断思维品质高低的标准。“负责任”要求观点“鲜明”,绝不含糊;“合逻辑”要求观点“全面”,经得起推敲。
  (一)观点鲜明
  苏教版高中教材在必修一便教导高一新生写文章要有鲜明的观点。《劝学》《师说》便是很好的例子。而真实的写作现状是怎样的呢?以笔者所教高二学生的练笔为例,针对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人生三本书”这一命题,他们提出的“观点”是:我们要认真读好人生三本书。针对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文品与人品”这一命题,他们提出的“观点”是:作品与人品有些一致,有些不一致;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前者是对命题的态度,后者是对命题的注解。提出这样似有实无的观点,就好像作者给“敌论者”制造了一个无物之阵。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敌论者”偃旗息鼓,作者自说自话。而没有冲突、自说自话的文章则不能被称为论述文,更遑论“思维品质”。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必须向学生强调,观点不是对命题的态度,更不是对命题的注解,观点是就命题展开的思考和研究。在提出观点过程中,多一点“我认为”,也许能引发读者更多的“我认为”。
  (二)观点全面
  若论点片面、经不起推敲,那么“作者”与“敌论者”,可谓“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因此,论点提出时,作者不仅要全面考察命题者的用意,还应设想“敌论者”可能反驳的理由。“左右互搏”方能不留破绽,提炼出全面、合逻辑的观点。以《六国论》为例,苏洵在首段提出“弊在赂秦”的总论点。紧接着作者以分论点的形式对总论点作了完美的诠释。“或曰:……率赂秦耶?”此句“或”即苏洵心中的“敌论者”。在“或曰”与“曰”的对话中,作者不仅把论点提得天衣无缝,更为下文展开论述张了本。以2017年浙江满分作文为例:“虽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是文化艺术的常理,但文、人的品格也存在背离的可能。然而我们仍可以通过其作品的边角窥见其为人。作者的内在人品、精神气质与他外化在作品中的格调密切相关,即使不能做到完全一致,也终会有所折射。”(《言自心,文成人》)此观点思维品质较高,不仅全面,而且深化了文章主旨。
  二、重视逻辑思维,让“敌论者”无从反驳
  长期以来,“新八股”及“套话作文”造成的弊病是“思维失范”。表现在内容上,迷信“事实胜于雄辩”,堆砌事例,缺乏逻辑;表现在结构上,迷信“套路胜于思路”,穿靴戴帽,不讲思维。比如“人品与文品”的学生练笔:“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看到了一个脱俗淡然的灵魂;李白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们看到了一个自信飞扬的人格……”最后,该生得出结论:自古以来,人品、文品是一致的。如此文章,毫无逻辑思维可言。我们可以举出十个甚至更多的例子说明人品文品一致,而“敌论者”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否定所有论证。学生习惯采用举例论证,然而事实和观点之间常常缺乏逻辑关系,而没有逻辑就没有说服力。毫无“说服力”的文章,如何经得起“敌论者”的反驳?
  葉圣陶曾把写作议论文比作在法庭上和被告及法官辩论,认为议论文的读者既是“敌论者”,又是“审判者”。我认为相较于“事实胜于雄辩”,也许“雄辩胜于事实”更能让这些“敌论者”和“审判者”信服。逻辑思维越发达,“雄辩”气势越强盛。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笔者认为一是指导学生掌握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完善论证过程;二是培养“敌论者”意识,“自问自否”,弥补思维漏洞,不给对方和法官可乘之机。
  (一)掌握思维范式
  日常作文训练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比如演绎、类比、因果、归谬等,尤以因果、归谬最见思维品质。
  1.因果论证
  叶圣陶认为发现、探究因果关系,比搜集现象更加重要。只要因果关系成立,即便存在一二反例,也可以算是有说服力的论证。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盖”(因为)齐、燕、赵失去强大的支援,不能独自保全,因此得出“弊在赂秦也”的结论,可以说思维缜密,让“敌论者”无从反驳。也许我们该在论述文写作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使用一些“因为……所以……”,来提醒自己要重视论证的严密性。就像在“人品与文品”写作中,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人品”与“文品”有没有一致,但我们更应该时刻提防“敌论者”追问“人品”与“文品”一致或不一致的原因。   2.归谬论证
  归谬法是先假设“敌论者”的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的结论,达成反对对方错误观点的目的。假设对方观点正确,这种论证方法正是基于“敌论者”立场创造。鲁迅先生便是善用归谬法的高手,他在《花边文学·奇怪》一文中批评当局禁止男女同泳一事,首先认为“不同泳”的做法来自古人分隔男女(如“不同席”)的傳统,假设这么做是对的,那么推论出的结论是男女不应该呼吸相通的空气。显然这样的结论是荒谬的,鲁迅先生以此讽刺当局做法之可笑。归谬法可以说是思维含量最高、效果最强的一种论证方法,配合泼辣犀利的语言,能达到一招封喉的效果。2017年浙江语文高考第六题对归谬法的考查,正体现了命题者对高中生论证思维培养的重视。
  (二)培养“敌论者”意识
  论述文写作中,写作者应自始至终预设一个假想敌。“敌论者”的作用是挑刺,是质问。作者必须清楚对方观点是什么,尽可能预设双方在论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交锋。通过不断的“自问自否”,作者可以弥补自己的思维漏洞,完善自己的论证过程。这种“自问自否”体现在作文中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驳论文,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它可以驳观点,可以驳论据,也可以驳论证,通过指出“敌论者”的错误观点,从它的对立面提出己方观点。以《拿来主义》为例,它的论点是“要实行‘拿来主义’”。文章一一论证其他主义是如何祸国殃民(“闭关主义”行不通,“送去主义”会沦为乞丐,“送来主义”必大受其害),从而得出结论:“我们要拿来。”“自问自否”的第二种形式,是辩证思维。如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虚拟与现实”,假如文章观点是“刻意远离虚拟世界,因为虚拟世界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现实生活”,那么“敌论者”的观点就应该是“拥抱虚拟世界,因为它给物质、精神世界都带来了积极影响”。因此,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必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虚拟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不可否认”“并不完全是”“当然”“诚然……但是……”这些体现辩证思维的关联词就应该经常出现在文章中。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敌论者”能督促作者思考得更周全,表达得更有说服力。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以班级小型辩论赛、新闻点评等形式增强“敌论者”意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重视思维养成,让“作者”“敌论者”双双在场,是提升论述类文章说服力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勤.议论文语体新认识[J].语文学习,2016(10).
  [2] 夏丏尊,叶圣陶.文话七十二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 郭吉成.新课标高中论述文写作指导[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课作为小学课程一门基础课,在小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小学语文作文作为小学语文的一项必考题目,在小学语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作文也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考查,教会了学生如何用文字来表达感想、描述生活。那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指的是什么呢?它又有哪些作用呢?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呢?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一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而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实施中學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阅读效果,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指导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来改善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学习效果,努力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课外阅读是一个比较重要,比较高效的途径,也是学生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事情。经常阅读课外读物可以使学生提升个人素质,开阔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增长智力,尤为重要的是可以极大限度的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民族振兴。所以,笔者将在本文以几大方面来阐述课外阅读的好处和措施,来讲解课外阅读对初中语文开展的促进研究。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促进研究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中,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再次被语文的课程标准所重点提及。课程标准指出,要将合作的学习方式当为重要内容,使得学生把旧观念下的教学中所养成的单一学习转变为素质教育下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习惯去主动收获知识,有独立的思想。合作学习的方式适用于初中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也穿插于每堂课上,所以,将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到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笔
【摘要】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语文综合素养,其中语文写作能力是主要部分,学生通过作文来表情达意。作文是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语言能力的表现。但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教师为了使学生的作文达到高分,向学生传授各类文体的写作技巧,甚至总结出各类文体的写作模板,虽然能够使得作文的分数可观,但是并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观情感。只会使得学生所写的文章,虚假矫情、毫无真实情感。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从持之以恒的积累开始。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和感悟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从心底真正被语言文字之美折服;然后,在平时的教学中、在课外阅读中,按照一定的格式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摘抄,形成丰厚的积累;最后,创造宽松的氛围、调动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在写作中逐步体现语言文字之美,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写作;发现;摘抄;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