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见,兴趣是数学活动赖以产生、发展和强化的动力源泉. 实践证明: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进行数学学习,知识就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所以,想让学生爱学、乐学数学,激发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人们兴趣的发展,常常就是因为对一些事物的兴趣而引发对另一事物的兴趣.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原先感兴趣的东西转化成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
例如,教学“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时,老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学楼前的那棵梧桐树有多高吗?如果不爬上去量,你能想出办法找到答案吗?”对啊,我们平时经常在梧桐树下玩,它到底有多高呢?学生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这样,当老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知识”后,学生对这节课的探究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再如,在教学连加时,书上有这么一道习题,教学时如果单单让学生看图列式,就未免显得枯燥无味,于是我把这幅图编成了一个小故事:小白兔在森林里开了一间米店,第一天小熊妈妈买了88千克米,第二天猴子阿姨买了97千克米,第三天大象爷爷买了105千克米. 这时,有人问小白兔:“你三天卖了多少千克米呢?”小白兔犯难了,因为它平时不好好学习,左思右想,怎么也算不出来. 我们一起帮小白兔想想办法,好吗?看看哪名同学最聪明,能帮小白兔把卖出的米算出来. 一听要帮助小白兔,还要比谁最聪明,同学们的学习兴致特别高. 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学得有兴趣,知识就掌握得牢固.
二、丰富学习方式,强化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如果按传统的方法来上课,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比较单一,有时还会出现“满堂灌”. 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直接影响到听课效率. 其实,这跟我们平时浇花是一样的,浇花时水不能灌得太多,太多了根就会腐烂. 同样,向学生灌的知识太多了,就会适得其反. 所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先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自主学习,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得好的帮助学得不好的,在“兵交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数学课学生都很喜欢.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穿插小游戏、小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倍数时,为了使学生巩固“谁的几倍是多少”,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报数,老师如说3的倍数是多少,逢到3的倍数的同学不能报数,只能以击掌表示,哪名同学错,就要罚一个小节目. 像这样在游戏中巩固新知,效果不错.
不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教学中,不同的课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通过不断变换教法,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到每次上数学课都有新鲜感,并且总能期待下节课会有什么新点子,慢慢地就乐于学习了.
三、练习多变,巩固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中,练习占了大部分的内容. 如何安排这些练习呢?以何种形式来进行呢?如果每次都是让学生独立做,做完集体订正,做多了就会显得枯燥、死板. 练习的形式应当灵活多变才能巩固学习兴趣.
例如,在做笔算加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做完后各组选一个代表到讲台前展示,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最好,字写得最漂亮. 反复几次,选出来的代表都不能重复,于是就出现了学习好的学生先比,慢慢地转变为差生的比赛了,差生当中也总有一两个比较突出的,于是让差生重新拾回了信心,原来自己并不笨,还可以拿第一呢!
再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很喜欢表现自己,大都比较喜欢到黑板上做作业,于是在练习时,老师就可以经常请学生板演,做完后再请几名学生当小老师,对这些同学所做的作业进行批改,认为对的打“?菁”,认为错的,要指出错误的地方. 这样,有的同学板演,有的同学当“小老师”,大家都有机会表现,这样的学习学生太喜欢了.
还有当学生做完习题教师要讲评时,可以让同桌的两名同学互相批改. 小学生找自己的错误没多大耐心,但找别人的错误却是非常积极的. 通过交换批改,间接让学生做了“改正题”,这种形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以致用,保持学习兴趣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能满足需要的东西就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数学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问题,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样才可以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完“三角形的特性”后让学生修理坏的课桌椅,学习完“容积”后让学生度量并计算教室的容积、温水桶的容积,学习完“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后让学生算出捆绑一个长方体的礼盒需要多长的彩带等. 这样,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但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总之,兴趣,兴而趣也. 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在教学时,要善于激发学习兴趣,老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人们兴趣的发展,常常就是因为对一些事物的兴趣而引发对另一事物的兴趣.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原先感兴趣的东西转化成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
例如,教学“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时,老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学楼前的那棵梧桐树有多高吗?如果不爬上去量,你能想出办法找到答案吗?”对啊,我们平时经常在梧桐树下玩,它到底有多高呢?学生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这样,当老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知识”后,学生对这节课的探究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再如,在教学连加时,书上有这么一道习题,教学时如果单单让学生看图列式,就未免显得枯燥无味,于是我把这幅图编成了一个小故事:小白兔在森林里开了一间米店,第一天小熊妈妈买了88千克米,第二天猴子阿姨买了97千克米,第三天大象爷爷买了105千克米. 这时,有人问小白兔:“你三天卖了多少千克米呢?”小白兔犯难了,因为它平时不好好学习,左思右想,怎么也算不出来. 我们一起帮小白兔想想办法,好吗?看看哪名同学最聪明,能帮小白兔把卖出的米算出来. 一听要帮助小白兔,还要比谁最聪明,同学们的学习兴致特别高. 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学得有兴趣,知识就掌握得牢固.
二、丰富学习方式,强化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如果按传统的方法来上课,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比较单一,有时还会出现“满堂灌”. 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直接影响到听课效率. 其实,这跟我们平时浇花是一样的,浇花时水不能灌得太多,太多了根就会腐烂. 同样,向学生灌的知识太多了,就会适得其反. 所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先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自主学习,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得好的帮助学得不好的,在“兵交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数学课学生都很喜欢.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穿插小游戏、小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倍数时,为了使学生巩固“谁的几倍是多少”,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报数,老师如说3的倍数是多少,逢到3的倍数的同学不能报数,只能以击掌表示,哪名同学错,就要罚一个小节目. 像这样在游戏中巩固新知,效果不错.
不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教学中,不同的课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通过不断变换教法,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到每次上数学课都有新鲜感,并且总能期待下节课会有什么新点子,慢慢地就乐于学习了.
三、练习多变,巩固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中,练习占了大部分的内容. 如何安排这些练习呢?以何种形式来进行呢?如果每次都是让学生独立做,做完集体订正,做多了就会显得枯燥、死板. 练习的形式应当灵活多变才能巩固学习兴趣.
例如,在做笔算加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做完后各组选一个代表到讲台前展示,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最好,字写得最漂亮. 反复几次,选出来的代表都不能重复,于是就出现了学习好的学生先比,慢慢地转变为差生的比赛了,差生当中也总有一两个比较突出的,于是让差生重新拾回了信心,原来自己并不笨,还可以拿第一呢!
再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很喜欢表现自己,大都比较喜欢到黑板上做作业,于是在练习时,老师就可以经常请学生板演,做完后再请几名学生当小老师,对这些同学所做的作业进行批改,认为对的打“?菁”,认为错的,要指出错误的地方. 这样,有的同学板演,有的同学当“小老师”,大家都有机会表现,这样的学习学生太喜欢了.
还有当学生做完习题教师要讲评时,可以让同桌的两名同学互相批改. 小学生找自己的错误没多大耐心,但找别人的错误却是非常积极的. 通过交换批改,间接让学生做了“改正题”,这种形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以致用,保持学习兴趣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能满足需要的东西就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数学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问题,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样才可以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完“三角形的特性”后让学生修理坏的课桌椅,学习完“容积”后让学生度量并计算教室的容积、温水桶的容积,学习完“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后让学生算出捆绑一个长方体的礼盒需要多长的彩带等. 这样,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但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总之,兴趣,兴而趣也. 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在教学时,要善于激发学习兴趣,老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