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镇中学的贫困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很多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封闭、孤僻、自卑、脆弱、敏感等。面对贫困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应对,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也影响着教学整体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镇中学贫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和谐;干预;学习动机
一、当前城镇中学贫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存在心理不平衡的问题
很多城镇中学贫困学生,认为命运不公,经济贫困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不正常变化,存在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对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产生不满,排斥周围的人。表面看上去很坚强,其实内心比较自卑脆弱,自尊心过于敏感,自我防御过度,精神压力承受能力差。
(二)在人际交往和态度方面的问题
经过对湖南省郴州资兴市第三中学九年级学生调查发现,城镇贫困学生比较倾向于和自己状况差不多的同学交往,他们也渴望与更多的同学交往,但是由于自卑心理却又逃避,害怕被别人嘲笑、看不起。甚至有的城镇中学贫困生很少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把自己封闭在很小的圈子里。
(三)学习动机方面的问题
城镇中学的贫困学生与非贫困学生相比,学习动机一般更为强烈,学习也更为努力。从心理上分析,这部分学生主要是想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经济上的不足,尽量改变现状。就拿我们湖南省郴州资兴市第三中学九年级学生来说全年级,共有1300多名学生。通过1716至1721班胡某琳、张某花 、何谋娟等8名贫困生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学习比较刻苦,成绩优异,成绩平时都在年级一百名之内。但也有部分学困生存在自暴自弃的现象,缺乏努力学习的动机。
二、城镇中学贫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构建和谐、平等校园环境
针对城镇中学贫困学生存在心理不平衡的问题,从学校方面应主动采取措施,着力创造一个和谐平等、团结友爱的校园环境,引导贫困学生积极展示自我,打开心扉。
首先,建设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利用校园网、广播、标语等广泛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引导贫困学生能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经济困难,以及其他学生平等对待贫困学生,帮助贫困生正确面对生活上的困难。其次,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健康向上的性格,鼓勵贫困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艺、体育等校园课外活动,结合自己的兴趣参加特色校园社团。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们之间建立起友谊,和谐相处,共同健康成长和发展,消除贫困生不平衡心理。使他们树立其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主动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克服自卑心理。再次,加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为贫困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校园环境。通过合理的班级管理,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互相关爱,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真诚相待的班级氛围,让贫困生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鼓励。
(二)采取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措施
要做好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尤其是少部分心理问题明显和严重的学生,还要采取心理干预和个案咨询。切实帮助城镇中学贫困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改善与其他同学人际关系,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是,老师要多关爱、关注贫困学生。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同时给予贫困学生更多的关心。由于部分贫困学生存在与人交往和态度方面的问题,老师更应多与他们谈心沟通,建立融洽额师生关系。用温和的态度和和蔼的语言去暖化他们的内心,耐心引导和教育,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要善捕捉贫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和鼓励,让他们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经济条件并不是决定因素,只要有信心,并坚持努力就能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二是,加强对城镇中学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每天的教学中安排一些时间,给学生们讲解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比如,怎样释放压力、如何与身边同学更好的相处、面对挫折应如何正确面对、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等等。
(三)正确引导贫困学生的学习动机
虽然有部分城镇中学贫困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但是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建立在心理不平衡上的,想通过学习弥补自身在经济上的不足。而且还有另一部分贫困学生自暴自弃,缺乏进取心和学习动力,学习成绩难以提升。因此,应对城镇中学贫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还要正确引导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理想信念,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帮助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寻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自尊、自爱,消除自己内心的自卑感。在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同时,建立起人生的自信心,做到自强和自立。通过励志教育诱发贫困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努力向着人生目标去奋斗。学校还应对成绩突出、表现良好的贫困学生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公开表彰,促使其正确理想信念的生成。
参考文献:
[1]杜思娴.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9):214-216.
[2]王贵林.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贫困生的伦理救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3):4-5.
[3]徐海鹰.关于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6):167-168.
关键词: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和谐;干预;学习动机
一、当前城镇中学贫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存在心理不平衡的问题
很多城镇中学贫困学生,认为命运不公,经济贫困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不正常变化,存在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对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产生不满,排斥周围的人。表面看上去很坚强,其实内心比较自卑脆弱,自尊心过于敏感,自我防御过度,精神压力承受能力差。
(二)在人际交往和态度方面的问题
经过对湖南省郴州资兴市第三中学九年级学生调查发现,城镇贫困学生比较倾向于和自己状况差不多的同学交往,他们也渴望与更多的同学交往,但是由于自卑心理却又逃避,害怕被别人嘲笑、看不起。甚至有的城镇中学贫困生很少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把自己封闭在很小的圈子里。
(三)学习动机方面的问题
城镇中学的贫困学生与非贫困学生相比,学习动机一般更为强烈,学习也更为努力。从心理上分析,这部分学生主要是想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经济上的不足,尽量改变现状。就拿我们湖南省郴州资兴市第三中学九年级学生来说全年级,共有1300多名学生。通过1716至1721班胡某琳、张某花 、何谋娟等8名贫困生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学习比较刻苦,成绩优异,成绩平时都在年级一百名之内。但也有部分学困生存在自暴自弃的现象,缺乏努力学习的动机。
二、城镇中学贫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构建和谐、平等校园环境
针对城镇中学贫困学生存在心理不平衡的问题,从学校方面应主动采取措施,着力创造一个和谐平等、团结友爱的校园环境,引导贫困学生积极展示自我,打开心扉。
首先,建设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利用校园网、广播、标语等广泛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引导贫困学生能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经济困难,以及其他学生平等对待贫困学生,帮助贫困生正确面对生活上的困难。其次,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健康向上的性格,鼓勵贫困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艺、体育等校园课外活动,结合自己的兴趣参加特色校园社团。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们之间建立起友谊,和谐相处,共同健康成长和发展,消除贫困生不平衡心理。使他们树立其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主动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克服自卑心理。再次,加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为贫困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校园环境。通过合理的班级管理,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互相关爱,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真诚相待的班级氛围,让贫困生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鼓励。
(二)采取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措施
要做好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尤其是少部分心理问题明显和严重的学生,还要采取心理干预和个案咨询。切实帮助城镇中学贫困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改善与其他同学人际关系,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是,老师要多关爱、关注贫困学生。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同时给予贫困学生更多的关心。由于部分贫困学生存在与人交往和态度方面的问题,老师更应多与他们谈心沟通,建立融洽额师生关系。用温和的态度和和蔼的语言去暖化他们的内心,耐心引导和教育,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要善捕捉贫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和鼓励,让他们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经济条件并不是决定因素,只要有信心,并坚持努力就能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二是,加强对城镇中学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每天的教学中安排一些时间,给学生们讲解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比如,怎样释放压力、如何与身边同学更好的相处、面对挫折应如何正确面对、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等等。
(三)正确引导贫困学生的学习动机
虽然有部分城镇中学贫困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但是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建立在心理不平衡上的,想通过学习弥补自身在经济上的不足。而且还有另一部分贫困学生自暴自弃,缺乏进取心和学习动力,学习成绩难以提升。因此,应对城镇中学贫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还要正确引导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理想信念,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帮助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寻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自尊、自爱,消除自己内心的自卑感。在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同时,建立起人生的自信心,做到自强和自立。通过励志教育诱发贫困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努力向着人生目标去奋斗。学校还应对成绩突出、表现良好的贫困学生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公开表彰,促使其正确理想信念的生成。
参考文献:
[1]杜思娴.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9):214-216.
[2]王贵林.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贫困生的伦理救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3):4-5.
[3]徐海鹰.关于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6):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