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省各地市体育运动中学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招生现状,赛艇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运动技术水平和教练员学历等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为安徽省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赛艇运动员 招生现状 对策
安徽省赛艇运动是传统的水上运动项目,曾经为国家培养出很多优秀的赛艇运动员。但通过安徽省十三届运动会发现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出现了瓶颈。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安徽省各地市代表队发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青少年运动员招生困难、在校运动员文化水平较低、训练条件艰苦、教练员学历较低等现象将制约安徽省青少年赛艇运动项目的发展。本研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为安徽省赛艇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策略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
安徽省各地市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和教练员。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
2.2访问座谈
通过走访各地市代表队的教练和领队探讨与本研究相关的问题。
2.3问卷调查法
针对研究的问题设计问卷,对安徽省各地市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学生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发放教练员问卷11份,回收11份。
2.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并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各地市运动中学招生现状
通过问卷和走访了解到,各地市运动中学招生很不理想,尤其是从事赛艇运动的学生的招生更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人们对这一项目比较陌生,对从事这一项目的孩子的未来发展不清楚,不愿意让孩子从事这一运动。二是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独生子女多,家长不愿让孩子从事这项运动。学校只有到农村中学找生源,由于学校的条件较差,孩子的衣食住行也是很大的问题。三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很重视对孩子文化教育的培养,为将来的社会就业做准备,当今各运动学校文化教育相对比较差,虽然国家一直强调体教结合,但是至今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体教途径,现今我国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完善,家长自然会重文轻体,给各运动中学招生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安徽省第十三届赛艇比赛参赛人数仅有117人(男67人,女50人),铜陵、宣城仅有1至2人参赛。
3.2训练条件
各地市训练条件一览表N=11
通过问卷显示:安徽省11个代表队,有完整的训练场地有6个队,有5个队借用别队的场地,有足够的赛艇用于训练的只有8个队,另外三个队是租借别队的赛艇。只有4个队有专门的身体素质训练房,7个队都是采用简易的训练场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市对这一项目的重视不够,很多经费都投入到热门项目中去了,造成贫富不均。除了马鞍山队以外,大部分训练队因场地或训练器械的原因无法保障整个周期的系统训练。
3.3教练员的学历
教练员学历N=11
从上表得知:安徽省各地市教练员的学历相对较低,在当今科学化训练的指导原则下,当前的教练员队伍的文化素质很难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很多都是以经验论为指导,这不符合当代运动科学训练的要求。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存的教练员很少是专门的体育学院毕业的,大部分从小是运动员退役了就从事教练工作,没有经过高等体育运动大学深造。
3.4赛艇运动员的训练成绩与技术水平
从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了解到,此次比赛成绩比上一届有很大提高。男子甲组单人艇2000m三条艇达到7分20秒,双人达到6分50秒以内,女子甲组单人艇2000m达到8分,乙组单人艇淮南代表队达到7分53秒等历史性的突破成绩。
由此次比赛各队运动员的划桨动作来看,摇浆式划法逐渐减少,在划桨结构、发力顺序和动作连贯性方面有一定改进。大家在注重拉浆速度的同时,加强对划桨入水、水下支撑和出水转换技术的改进,包括对器材的调试。
这些成绩归功于很多代表队教练在狠抓运动员的基本技术,注重细节培养。有的代表队把运动员输送到高水平运动队去训练,这种思路有利于安徽省赛艇运动水平的提高。
3.5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从走访各代表队发现,现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一般。男子公开级身高1.90米的仅有3—4名,女子公开级身高1.78米以上的仅有1—2名,大部分运动员男子在1.8米左右,女子在1.68米左右,公开级发展空间很小,这主要是因为选材资源严重不足。
4.对策
4.1加强对赛艇项目的重视,提高赛艇项目在省内的知名度。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或者采取确实可行的体教结合之路,不妨常识性地把运动中学放在当地重点中学去代办,让运动员享受优越的教育资源。
4.2加大对赛艇项目的投入力度,保证训练的场地和器材。根据运动队的实际情况可以输送运动员到高水平运动队训练。
4.3加强教练员的专业和学历教育。水上项目的快速发展需要有一支能奉献、爱学习、有思想的高素质教练队伍,主管部门可以采用把教练员送出去专门深造、定期培训或者请一些高水平的教练员讲学,提高安徽省教练员训练水平。
4.4建立完善的运动员保障体系,解除运动的后顾之忧,才能保障后备人才选材资源的充足。
参考文献:
[1]冼傍娣.皮划艇科学训练管理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刊,2014(1).
[2]吴晓勇.业余赛艇运动员在训练中的现状与思考[J].运动训练学,2013(5).
[3]余志娟,刘志国.影响赛艇训练与比赛的综合因素分析[J].体育世界,2012(10).
[4]郭继军.我国赛艇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5).
关键词: 赛艇运动员 招生现状 对策
安徽省赛艇运动是传统的水上运动项目,曾经为国家培养出很多优秀的赛艇运动员。但通过安徽省十三届运动会发现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出现了瓶颈。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安徽省各地市代表队发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青少年运动员招生困难、在校运动员文化水平较低、训练条件艰苦、教练员学历较低等现象将制约安徽省青少年赛艇运动项目的发展。本研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为安徽省赛艇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策略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
安徽省各地市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和教练员。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
2.2访问座谈
通过走访各地市代表队的教练和领队探讨与本研究相关的问题。
2.3问卷调查法
针对研究的问题设计问卷,对安徽省各地市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学生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发放教练员问卷11份,回收11份。
2.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并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各地市运动中学招生现状
通过问卷和走访了解到,各地市运动中学招生很不理想,尤其是从事赛艇运动的学生的招生更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人们对这一项目比较陌生,对从事这一项目的孩子的未来发展不清楚,不愿意让孩子从事这一运动。二是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独生子女多,家长不愿让孩子从事这项运动。学校只有到农村中学找生源,由于学校的条件较差,孩子的衣食住行也是很大的问题。三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很重视对孩子文化教育的培养,为将来的社会就业做准备,当今各运动学校文化教育相对比较差,虽然国家一直强调体教结合,但是至今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体教途径,现今我国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完善,家长自然会重文轻体,给各运动中学招生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安徽省第十三届赛艇比赛参赛人数仅有117人(男67人,女50人),铜陵、宣城仅有1至2人参赛。
3.2训练条件
各地市训练条件一览表N=11
通过问卷显示:安徽省11个代表队,有完整的训练场地有6个队,有5个队借用别队的场地,有足够的赛艇用于训练的只有8个队,另外三个队是租借别队的赛艇。只有4个队有专门的身体素质训练房,7个队都是采用简易的训练场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市对这一项目的重视不够,很多经费都投入到热门项目中去了,造成贫富不均。除了马鞍山队以外,大部分训练队因场地或训练器械的原因无法保障整个周期的系统训练。
3.3教练员的学历
教练员学历N=11
从上表得知:安徽省各地市教练员的学历相对较低,在当今科学化训练的指导原则下,当前的教练员队伍的文化素质很难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很多都是以经验论为指导,这不符合当代运动科学训练的要求。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存的教练员很少是专门的体育学院毕业的,大部分从小是运动员退役了就从事教练工作,没有经过高等体育运动大学深造。
3.4赛艇运动员的训练成绩与技术水平
从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了解到,此次比赛成绩比上一届有很大提高。男子甲组单人艇2000m三条艇达到7分20秒,双人达到6分50秒以内,女子甲组单人艇2000m达到8分,乙组单人艇淮南代表队达到7分53秒等历史性的突破成绩。
由此次比赛各队运动员的划桨动作来看,摇浆式划法逐渐减少,在划桨结构、发力顺序和动作连贯性方面有一定改进。大家在注重拉浆速度的同时,加强对划桨入水、水下支撑和出水转换技术的改进,包括对器材的调试。
这些成绩归功于很多代表队教练在狠抓运动员的基本技术,注重细节培养。有的代表队把运动员输送到高水平运动队去训练,这种思路有利于安徽省赛艇运动水平的提高。
3.5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从走访各代表队发现,现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一般。男子公开级身高1.90米的仅有3—4名,女子公开级身高1.78米以上的仅有1—2名,大部分运动员男子在1.8米左右,女子在1.68米左右,公开级发展空间很小,这主要是因为选材资源严重不足。
4.对策
4.1加强对赛艇项目的重视,提高赛艇项目在省内的知名度。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或者采取确实可行的体教结合之路,不妨常识性地把运动中学放在当地重点中学去代办,让运动员享受优越的教育资源。
4.2加大对赛艇项目的投入力度,保证训练的场地和器材。根据运动队的实际情况可以输送运动员到高水平运动队训练。
4.3加强教练员的专业和学历教育。水上项目的快速发展需要有一支能奉献、爱学习、有思想的高素质教练队伍,主管部门可以采用把教练员送出去专门深造、定期培训或者请一些高水平的教练员讲学,提高安徽省教练员训练水平。
4.4建立完善的运动员保障体系,解除运动的后顾之忧,才能保障后备人才选材资源的充足。
参考文献:
[1]冼傍娣.皮划艇科学训练管理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刊,2014(1).
[2]吴晓勇.业余赛艇运动员在训练中的现状与思考[J].运动训练学,2013(5).
[3]余志娟,刘志国.影响赛艇训练与比赛的综合因素分析[J].体育世界,2012(10).
[4]郭继军.我国赛艇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