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中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识字写字的掌握和积累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新教材将识字提前,拼音延后,更是进一步指出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而如何将这一内容落实则是我们应为之努力的。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儿童中心 识字教学 实践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中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全新部编版教材与以往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具有一些鲜明的不同点:
1.部编教材更注重生字的掌握和积累,人教版每课要求会写会认生字在8个左右,而部编版则在16個左右。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生字的识记要求。集中识字也成了本套语文教材的一个鲜明特征。
2.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所占比例相较人教版教材有大幅度提升。
3.增加孩子课外阅读,大幅度提高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量,注重阅读质量。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突出。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写字教学目标及内容
新课标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到总目标。
在此基础之下,新课标根据字词句段篇口语交际的分类,对每一学段学习目标及内容有明确规定。如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提出6点目标,第二学段5点目标,第三学段4点目标,第四学段4点目标。层层递进,阶段上升。
2.削弱“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
应试教育过于追求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培养,极大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对于长远发展十分不利。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消除应试教育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同时利于激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和自信,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二、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低段识字能力教学的现实
但是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阅读课第一课时在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教师立即将带有拼音的字词呈现在PPT等现代教学设备上,运用请学生读,去拼音读等等常规方法进行生字教学。此种教学虽能快速完成识字教学任务,凸显教学完整性。但是却存在读不准、认不得,滥竽充数的情况。齐读时教师无法听出谁读错了,谁不会读。而“填鸭式”的识字教学,是一种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儿童才是教育的起点、终点和目的。对于低段学生尤其是“暂差生”而言理解接受的程度较低,无法融会贯通地接受相对抽象的生字,不一定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也未必能真正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学情。
那么,这样的“第一课时”,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又有何意义呢?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是我们应该考虑和践行的。
三、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低段识字能力教学的实践研究
1.让孩子在课文中与生字“耳鬓厮磨”
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我们总是将识字教学与文本教学割裂开来,一是一,二是二。习惯于导入、自由朗读、出示ppt检查识字认字情况,带拼音不带拼音的多种形式的读记,形成了传统教学的“第一课时”。但是,我们的生字是伴随着课文出现的。因此,我认为学习生字生词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应是读文,在反复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习得生字。
2.“随文识字”文为依托,变抽象为具体
在课堂上我发现那些具有实际意义,便于联想的象形字无论在识记的速度、书写的正确率、运用的准确性上都会有所提高。比如一上教学“火、山”等字的时候,我会用画画,表演等方式激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产生联想,变抽象为具体形象才利于孩子记忆。
3.让生字变得有趣
每次批改作业时,我们总能在作业中发现很多的错字、别字,如把“篮球”写成“蓝球”,把“眼睛”写成“眼晴”,“笔直”写成“比直”等等。所以我的讲解重点就是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从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中去分辨形近字和同音字。从本质上去理解字意义,感受汉字的魅力。而且我会要求他们多翻阅字典,学会自己学习,并鼓励他们将形近或同音的形声字进行归类。如“青、请、晴、清、情、精、睛”等字归纳到一起,“生、升、声”等归纳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
4.引经据典,让生字变得有意义
中国汉字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从繁体字到近现代的简笔字,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化。许多字义已脱离了最早的造字含义了。在课堂上,我会利用《说文解字》给孩子展示一些生字的历史演化过程,引经据典,追溯来龙去脉。比如在学习“鸡”和“雀”时,我出示了这两种动物的图片,以及从甲骨文至楷书的演化过程,从而使孩子记住“隹”指的是长尾鸟,“鸟”指的是短尾鸟。
四、结语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当代教育中的重点,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鼓励多元化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去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汉)许慎撰.说文解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
[3]杨立新.又是“出示生字新词”小学语文教师;2019年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二小 朱可沁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儿童中心 识字教学 实践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中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全新部编版教材与以往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具有一些鲜明的不同点:
1.部编教材更注重生字的掌握和积累,人教版每课要求会写会认生字在8个左右,而部编版则在16個左右。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生字的识记要求。集中识字也成了本套语文教材的一个鲜明特征。
2.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所占比例相较人教版教材有大幅度提升。
3.增加孩子课外阅读,大幅度提高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量,注重阅读质量。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突出。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写字教学目标及内容
新课标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到总目标。
在此基础之下,新课标根据字词句段篇口语交际的分类,对每一学段学习目标及内容有明确规定。如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提出6点目标,第二学段5点目标,第三学段4点目标,第四学段4点目标。层层递进,阶段上升。
2.削弱“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
应试教育过于追求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培养,极大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对于长远发展十分不利。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消除应试教育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同时利于激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和自信,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二、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低段识字能力教学的现实
但是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阅读课第一课时在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教师立即将带有拼音的字词呈现在PPT等现代教学设备上,运用请学生读,去拼音读等等常规方法进行生字教学。此种教学虽能快速完成识字教学任务,凸显教学完整性。但是却存在读不准、认不得,滥竽充数的情况。齐读时教师无法听出谁读错了,谁不会读。而“填鸭式”的识字教学,是一种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儿童才是教育的起点、终点和目的。对于低段学生尤其是“暂差生”而言理解接受的程度较低,无法融会贯通地接受相对抽象的生字,不一定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也未必能真正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学情。
那么,这样的“第一课时”,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又有何意义呢?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是我们应该考虑和践行的。
三、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低段识字能力教学的实践研究
1.让孩子在课文中与生字“耳鬓厮磨”
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我们总是将识字教学与文本教学割裂开来,一是一,二是二。习惯于导入、自由朗读、出示ppt检查识字认字情况,带拼音不带拼音的多种形式的读记,形成了传统教学的“第一课时”。但是,我们的生字是伴随着课文出现的。因此,我认为学习生字生词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应是读文,在反复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习得生字。
2.“随文识字”文为依托,变抽象为具体
在课堂上我发现那些具有实际意义,便于联想的象形字无论在识记的速度、书写的正确率、运用的准确性上都会有所提高。比如一上教学“火、山”等字的时候,我会用画画,表演等方式激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产生联想,变抽象为具体形象才利于孩子记忆。
3.让生字变得有趣
每次批改作业时,我们总能在作业中发现很多的错字、别字,如把“篮球”写成“蓝球”,把“眼睛”写成“眼晴”,“笔直”写成“比直”等等。所以我的讲解重点就是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从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中去分辨形近字和同音字。从本质上去理解字意义,感受汉字的魅力。而且我会要求他们多翻阅字典,学会自己学习,并鼓励他们将形近或同音的形声字进行归类。如“青、请、晴、清、情、精、睛”等字归纳到一起,“生、升、声”等归纳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
4.引经据典,让生字变得有意义
中国汉字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从繁体字到近现代的简笔字,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化。许多字义已脱离了最早的造字含义了。在课堂上,我会利用《说文解字》给孩子展示一些生字的历史演化过程,引经据典,追溯来龙去脉。比如在学习“鸡”和“雀”时,我出示了这两种动物的图片,以及从甲骨文至楷书的演化过程,从而使孩子记住“隹”指的是长尾鸟,“鸟”指的是短尾鸟。
四、结语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当代教育中的重点,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鼓励多元化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去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汉)许慎撰.说文解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
[3]杨立新.又是“出示生字新词”小学语文教师;2019年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二小 朱可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