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一词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焦点词汇。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广大一线数学教师共同的探究任务。而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能力,让学生们可以在充分独立的自主化知识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方法。因此,培养学生“四能”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四能”培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109-01
数学学科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学科。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任务,也是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必然步骤。而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要让学生们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的思维过程,在自身情感经验的充分调动中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数学问题。但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知识基础不够丰富。故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四能”的培养,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四能”训练课堂。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目标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课堂教学目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情感
人是情感的动物,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之下进行。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四能”,就要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情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影响学生情感激发的重要因素,故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以创设适宜教学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四能。
例如:在“负数”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我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知道北方地区冬天最低温度可以达到多少度吗?”“零下三四十度。”学生答。“那你们知道怎么用数学符号表示吗?”在学生们用数学符号将该温度表示出来之后,我又问学生们:“你们知道数字前面的符号是什么意思吗?”“零下的意思。”学生答。“真的嗎?你还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见过这个符号吗?它们也可以用零下的意思去解释吗?”我继续问道。随后,学生们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着一问题进行探究最终在观点的提出和优化中解决了数学问题,总结了负数概念。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化的提问方式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探究情境,让学生们在自身知识经验的充分调动中发现了生活中的负号无法全部用零下的意思解释的问题,然后在对该问题的分析与探究中发展了数学抽象能力。
二、小组合作探究,强化课堂参与
要想培养学生的“四能”就要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数学知识探究情境,让学生们可以无拘无束的提出自己的意见见解,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而在交流与合作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思维逻辑性,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小组合作教学法就是营造民主探究环境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面积”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我先将学生们分成了人数适宜的数学知识探究小组,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完成如下探究任务:
(1)物体的面是什么样的?你可以说一下你的触摸感受吗?
(2)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吗?如何比较物体面的大小?
(3)你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单位去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
接着,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最终在观点的提出和优化中获得了课堂知识体验,发展了“四能”。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推进知识探究活动,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交互过程中的焦虑感和恐惧感,进而在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摩擦中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组织实践活动,丰富亲身体验
实践是最能深化学生课堂体验的知识探究方法,以组织实践的方式推进数学知识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可以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天然的立体化知识探究情境,促进学生各项感官能力的充分调动,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需求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展示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导学生们从对该故事的分析中学习了转化思想。然后,我让学生们思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是否存在转化关系,并利用卡纸、剪刀等工具完成由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任务,在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中明确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面积关系,进而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辅助之下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营造了一个立体化的数学知识探究情境,进而让学生们在对感官能力的充分调动中,强化了“四能”,提升了课堂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了数学综合素养。
总之,要想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四能”训练课堂,就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们在广泛的课堂参与中,训练自身思维,培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淑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沈学婷.浅谈学生数学“四能”的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29):31.
关键词 小学数学;“四能”培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109-01
数学学科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学科。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任务,也是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必然步骤。而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要让学生们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的思维过程,在自身情感经验的充分调动中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数学问题。但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知识基础不够丰富。故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四能”的培养,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四能”训练课堂。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目标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课堂教学目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情感
人是情感的动物,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之下进行。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四能”,就要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情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影响学生情感激发的重要因素,故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以创设适宜教学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四能。
例如:在“负数”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我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知道北方地区冬天最低温度可以达到多少度吗?”“零下三四十度。”学生答。“那你们知道怎么用数学符号表示吗?”在学生们用数学符号将该温度表示出来之后,我又问学生们:“你们知道数字前面的符号是什么意思吗?”“零下的意思。”学生答。“真的嗎?你还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见过这个符号吗?它们也可以用零下的意思去解释吗?”我继续问道。随后,学生们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着一问题进行探究最终在观点的提出和优化中解决了数学问题,总结了负数概念。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化的提问方式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探究情境,让学生们在自身知识经验的充分调动中发现了生活中的负号无法全部用零下的意思解释的问题,然后在对该问题的分析与探究中发展了数学抽象能力。
二、小组合作探究,强化课堂参与
要想培养学生的“四能”就要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数学知识探究情境,让学生们可以无拘无束的提出自己的意见见解,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而在交流与合作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思维逻辑性,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小组合作教学法就是营造民主探究环境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面积”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我先将学生们分成了人数适宜的数学知识探究小组,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完成如下探究任务:
(1)物体的面是什么样的?你可以说一下你的触摸感受吗?
(2)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吗?如何比较物体面的大小?
(3)你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单位去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
接着,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最终在观点的提出和优化中获得了课堂知识体验,发展了“四能”。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推进知识探究活动,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交互过程中的焦虑感和恐惧感,进而在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摩擦中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组织实践活动,丰富亲身体验
实践是最能深化学生课堂体验的知识探究方法,以组织实践的方式推进数学知识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可以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天然的立体化知识探究情境,促进学生各项感官能力的充分调动,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需求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展示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导学生们从对该故事的分析中学习了转化思想。然后,我让学生们思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是否存在转化关系,并利用卡纸、剪刀等工具完成由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任务,在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中明确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面积关系,进而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辅助之下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营造了一个立体化的数学知识探究情境,进而让学生们在对感官能力的充分调动中,强化了“四能”,提升了课堂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了数学综合素养。
总之,要想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四能”训练课堂,就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们在广泛的课堂参与中,训练自身思维,培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淑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沈学婷.浅谈学生数学“四能”的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