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方法:对93例确认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点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均为母乳喂养者,临床主要为哭闹、呕吐、进行性面色苍黄、抽搐、昏迷。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或脑实质出血。结论:正确预防、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发生率。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 临床分析
资料和方法
2000年7月~2005年12月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93例,男59例(63.44%),女34例(36.56%),男∶女=1.735∶1。<30天1例,1~3个月82例,>3个月10例。早产儿21例,足月儿72例,均为母乳喂养儿,其中母乳加米粉喂养者10例,且其母哺乳期少进食青菜(不良喂养史6例)。大部分为农村地区,既往无出血史,无家族史。均未使用过维生素K1。发病前因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服用抗生素18例,腹泻25例,皮肤发黄者18例,发热者18例。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4小时,最长2天。
临床表现:主要主诉以哭闹不安、呕吐、进行性面色苍黄为首发症状。其中哭闹不安93例,占100%,呕吐82例,面色苍白93例。针刺部位出血不止30例,口腔出血5例,消化道出血13例,脐部出血1例,皮肤瘀斑3例,血尿1例。抽搐、不省人事48例,5例出现脑疝。18例合并婴儿肝炎综合征。体查均有皮肤苍白、黄染。其他体征有神智不清,前囟饱满紧张,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双瞳孔不等大、不等圆,双眼裂不等大,局部皮肤黏膜渗血,肝脏增大等。
诊断标准:①生后8天~3个月突然起病;②母乳喂养儿,生后未给维生素K;③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④给予维生素K治疗后出血停止;⑤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延长3秒以上。
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均有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其中Hb~12g/L 17例,~9g/L 62例,~6g/L 14例。血小板正常范围内。止凝血功能PT、PTT均延长。肝功能检查82例,ALT升高大于80U/L 22例,ALP升高大于150U/L 72例,TBIL升高大于20μmol/L 60例,大于34μmol/L 48例,DBIL大于6μmol/L 82例。电解质检查82例中血钠降低41例,血钙降低13例,血钾升高5例,血磷升高18例。24例查TORCH,其中CMV-IgG(+)12例,CMV-IgM(+)6例,RV-IgG(+)6例。头颅CT检查58例,均有不同程度颅内出血(62.3%):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硬膜下出血3例,实质内出血28例,脑室内出血16例,两个部位以上出血者16例。
结 果
全部病例入院后均给予维生素K110mg静脉注射,连用1~5天。40例输新鲜血活血浆10~20ml/(kg·日),同时应用20%甘露醇2.5~5mg/kg每3~6小时静推脱水,速尿、地塞米松减轻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抽搐者予安定鲁米那抗惊厥治疗,抽搐停止后应用维生素B6、 CDPC、脑活素、GM-1等药营养脑神经治疗。
预后情况:经治疗后死亡6例,自动出院27例(37.6%),好转24例(25.8%),痊愈34例(36.56%)。随访20例,其中智力低下5例,癫痫4例,脑瘫2例,不遗留后遗症9例。
讨 论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KDB)是指由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并能被维生素K所纠正的出血,迟发性(Late VKDB)是指出生后8天以上,以突发性颅内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颅内出血发生率为65%~100%。病死率高达25%,约50%遗留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等神经损害。因婴儿脑发育迅速、血管周围组织改变快,故易引起颅内出血。因新生儿肝脏对凝血酶原的合成尚未成熟,凝血因子在新生儿期仅为正常成人的30%~60%,维生素K经过胎盘的通透性差,婴儿肝内维生素K储存量低,母乳维生素K浓度低,仅为1~15mg/L(牛乳为60μg/L)。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充分建立。母乳喂养儿肠道以乳酸杆菌为主,该菌不能合成维生素K,故维生素K合成不足。婴儿肝胆系统疾病或代谢性疾病、肠道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均可诱发此病。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大多发生在农村、母乳喂养儿,且乳母少进食青菜,颅内出血发生率高达65%~100%,预后不良,大多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故应在广大农村开展宣传教育,科学喂养,及时补充维生素K进行干预,及早发现,可大大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及后遗症率。有研究表明,预防性用药可有效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亚临床肝功能损害史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良,故肌肉注射效果更佳。
全国维生素K缺乏协作组提出的预防措施:①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常规补充维生素K1 2.5~5mg;②单纯母乳喂养者除改善母亲饮食外,婴儿每10天补充维生素K1 2.5mg,共10次;③分娩前服用抗凝血药物的孕妇分娩前2~4周开始服用维生素K10mg;④小婴儿如发生感染、腹泻、服用抗生素、肝脏疾病等应注意补充维生素K;⑤纯母乳喂养儿生后3周开始监测PIVKA-Ⅱ水平,早期发现及时补充维生素K。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780-782
2 廖建湘.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中国实用儿杂志,2005,3:133-135
3 张会丰,王卫平.认识和警觉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5-6
4 林超琼,梁友玲,王娟,等.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临床研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2):85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 临床分析
资料和方法
2000年7月~2005年12月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93例,男59例(63.44%),女34例(36.56%),男∶女=1.735∶1。<30天1例,1~3个月82例,>3个月10例。早产儿21例,足月儿72例,均为母乳喂养儿,其中母乳加米粉喂养者10例,且其母哺乳期少进食青菜(不良喂养史6例)。大部分为农村地区,既往无出血史,无家族史。均未使用过维生素K1。发病前因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服用抗生素18例,腹泻25例,皮肤发黄者18例,发热者18例。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4小时,最长2天。
临床表现:主要主诉以哭闹不安、呕吐、进行性面色苍黄为首发症状。其中哭闹不安93例,占100%,呕吐82例,面色苍白93例。针刺部位出血不止30例,口腔出血5例,消化道出血13例,脐部出血1例,皮肤瘀斑3例,血尿1例。抽搐、不省人事48例,5例出现脑疝。18例合并婴儿肝炎综合征。体查均有皮肤苍白、黄染。其他体征有神智不清,前囟饱满紧张,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双瞳孔不等大、不等圆,双眼裂不等大,局部皮肤黏膜渗血,肝脏增大等。
诊断标准:①生后8天~3个月突然起病;②母乳喂养儿,生后未给维生素K;③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④给予维生素K治疗后出血停止;⑤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延长3秒以上。
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均有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其中Hb~12g/L 17例,~9g/L 62例,~6g/L 14例。血小板正常范围内。止凝血功能PT、PTT均延长。肝功能检查82例,ALT升高大于80U/L 22例,ALP升高大于150U/L 72例,TBIL升高大于20μmol/L 60例,大于34μmol/L 48例,DBIL大于6μmol/L 82例。电解质检查82例中血钠降低41例,血钙降低13例,血钾升高5例,血磷升高18例。24例查TORCH,其中CMV-IgG(+)12例,CMV-IgM(+)6例,RV-IgG(+)6例。头颅CT检查58例,均有不同程度颅内出血(62.3%):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硬膜下出血3例,实质内出血28例,脑室内出血16例,两个部位以上出血者16例。
结 果
全部病例入院后均给予维生素K110mg静脉注射,连用1~5天。40例输新鲜血活血浆10~20ml/(kg·日),同时应用20%甘露醇2.5~5mg/kg每3~6小时静推脱水,速尿、地塞米松减轻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抽搐者予安定鲁米那抗惊厥治疗,抽搐停止后应用维生素B6、 CDPC、脑活素、GM-1等药营养脑神经治疗。
预后情况:经治疗后死亡6例,自动出院27例(37.6%),好转24例(25.8%),痊愈34例(36.56%)。随访20例,其中智力低下5例,癫痫4例,脑瘫2例,不遗留后遗症9例。
讨 论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KDB)是指由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并能被维生素K所纠正的出血,迟发性(Late VKDB)是指出生后8天以上,以突发性颅内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颅内出血发生率为65%~100%。病死率高达25%,约50%遗留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等神经损害。因婴儿脑发育迅速、血管周围组织改变快,故易引起颅内出血。因新生儿肝脏对凝血酶原的合成尚未成熟,凝血因子在新生儿期仅为正常成人的30%~60%,维生素K经过胎盘的通透性差,婴儿肝内维生素K储存量低,母乳维生素K浓度低,仅为1~15mg/L(牛乳为60μg/L)。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充分建立。母乳喂养儿肠道以乳酸杆菌为主,该菌不能合成维生素K,故维生素K合成不足。婴儿肝胆系统疾病或代谢性疾病、肠道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均可诱发此病。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大多发生在农村、母乳喂养儿,且乳母少进食青菜,颅内出血发生率高达65%~100%,预后不良,大多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故应在广大农村开展宣传教育,科学喂养,及时补充维生素K进行干预,及早发现,可大大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及后遗症率。有研究表明,预防性用药可有效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亚临床肝功能损害史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良,故肌肉注射效果更佳。
全国维生素K缺乏协作组提出的预防措施:①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常规补充维生素K1 2.5~5mg;②单纯母乳喂养者除改善母亲饮食外,婴儿每10天补充维生素K1 2.5mg,共10次;③分娩前服用抗凝血药物的孕妇分娩前2~4周开始服用维生素K10mg;④小婴儿如发生感染、腹泻、服用抗生素、肝脏疾病等应注意补充维生素K;⑤纯母乳喂养儿生后3周开始监测PIVKA-Ⅱ水平,早期发现及时补充维生素K。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780-782
2 廖建湘.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中国实用儿杂志,2005,3:133-135
3 张会丰,王卫平.认识和警觉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5-6
4 林超琼,梁友玲,王娟,等.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临床研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