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作为六畜之一,吃草、挤奶、耕地原是其本行。突然“被”外力胁迫,放弃本行,成为一头与政治有染的牛。有一点可以肯定,所有的人意,都是在强奸牛。
比如,被齊国百姓奉为“爱心”大使的那头牛。本已上了断头台,齐宣王恰好路过,命令放了那头牛,说“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工作人员不解,祭祀工作不搞了?齐宣王回答“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就因齐宣王突发奇想,把祭品“以羊易牛”,引发老百姓的多种猜测。大家议论纷纷,国家穷到连祭品都由大“牛”压缩成了小“羊”,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准备勒紧腰带过紧日子吧。这一下,齐宣王傻了眼,本想拉动內需,搞得连普通消费都直接触底。
齐宣王赶紧让孟子在公号《孟子》上发微博,申明“以羊易牛”是出于爱心,与国家经济没半毛钱关系。舆论巧妙转移之后,“没挨刀”的那头“牛”,一夜之间就成了“政治明星”。网络、纸媒以及齐国主流媒体头条內容,一律跟牛代言爱心有关。
明眼人一看便知,代言爱心的牛,纯属精心策划案例,演技几无技术含量。
同样是写牛的戏,主角换成了汉朝宰相丙吉。主题也由献爱心,改为知大体。只是这一改,牛的戏份有些重,难度也相应加大。关键还要吐着舌头,装出气喘吁吁的样子。
从官宣《汉书》看,跟丙吉搭戏的牛,悟性明显高于跟齐宣王献爱心的牛。丙吉下基层,半路上:“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不问人,但问牛!
丙吉的戏,看点就在回答工作人员提问:“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当然,宰相丙吉有无到牛棚,看一眼牛的草料,史无只字,不敢妄言。仅从“牛喘吐舌,吉止驻”断,丙吉懂牛,并非“叶公好龙”类。较之喜好戴嵩所画之《牛》,痴迷到要用精囊玉轴包装,经常带在身边的蜀中杜处士相比,确有云泥之别。
苏东坡《东坡志林》载,有一天,杜处士在阳光下,正晾晒最钟爱的那幅戴嵩所画之《牛》,被途经这里的牧童撞见,牧童拊掌大笑,说:“此画斗牛与?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东坡就杜处士事,评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其实,杜处士喜丹青,未必要谙斗“牛”之理;“韩马戴牛”之戴,却不可缺生活之据。一向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东坡,亦步丙吉“但问牛,不问人”?本该责戴嵩“斗牛之错”,却讽杜处士“叶公好龙”,屁股决定脑袋,典型“对牛弹琴”。
何以“为牛弹清角之操”?而牛“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错不在牛!沐猴而冠的热闹,不及吃草、挤奶与耕地踏实;机缘巧合的人设,多与剧本、导演与监制有关。然则,子非牛,知牛之乐焉知牛之痛?
比如,被齊国百姓奉为“爱心”大使的那头牛。本已上了断头台,齐宣王恰好路过,命令放了那头牛,说“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工作人员不解,祭祀工作不搞了?齐宣王回答“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就因齐宣王突发奇想,把祭品“以羊易牛”,引发老百姓的多种猜测。大家议论纷纷,国家穷到连祭品都由大“牛”压缩成了小“羊”,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准备勒紧腰带过紧日子吧。这一下,齐宣王傻了眼,本想拉动內需,搞得连普通消费都直接触底。
齐宣王赶紧让孟子在公号《孟子》上发微博,申明“以羊易牛”是出于爱心,与国家经济没半毛钱关系。舆论巧妙转移之后,“没挨刀”的那头“牛”,一夜之间就成了“政治明星”。网络、纸媒以及齐国主流媒体头条內容,一律跟牛代言爱心有关。
明眼人一看便知,代言爱心的牛,纯属精心策划案例,演技几无技术含量。
同样是写牛的戏,主角换成了汉朝宰相丙吉。主题也由献爱心,改为知大体。只是这一改,牛的戏份有些重,难度也相应加大。关键还要吐着舌头,装出气喘吁吁的样子。
从官宣《汉书》看,跟丙吉搭戏的牛,悟性明显高于跟齐宣王献爱心的牛。丙吉下基层,半路上:“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不问人,但问牛!
丙吉的戏,看点就在回答工作人员提问:“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当然,宰相丙吉有无到牛棚,看一眼牛的草料,史无只字,不敢妄言。仅从“牛喘吐舌,吉止驻”断,丙吉懂牛,并非“叶公好龙”类。较之喜好戴嵩所画之《牛》,痴迷到要用精囊玉轴包装,经常带在身边的蜀中杜处士相比,确有云泥之别。
苏东坡《东坡志林》载,有一天,杜处士在阳光下,正晾晒最钟爱的那幅戴嵩所画之《牛》,被途经这里的牧童撞见,牧童拊掌大笑,说:“此画斗牛与?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东坡就杜处士事,评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其实,杜处士喜丹青,未必要谙斗“牛”之理;“韩马戴牛”之戴,却不可缺生活之据。一向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东坡,亦步丙吉“但问牛,不问人”?本该责戴嵩“斗牛之错”,却讽杜处士“叶公好龙”,屁股决定脑袋,典型“对牛弹琴”。
何以“为牛弹清角之操”?而牛“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错不在牛!沐猴而冠的热闹,不及吃草、挤奶与耕地踏实;机缘巧合的人设,多与剧本、导演与监制有关。然则,子非牛,知牛之乐焉知牛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