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夸夸群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8841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夸夸群从高校走向全国,现有中国夸夸群1群、中国夸夸群2群等,只要有人拉你进群,便有众多“夸夸师”开启一轮长达数分钟的吹捧,各种溢美之词源源不断地袭来,连你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带着花香,就算你只发送了一个标点符号,也能夸出花来。
  这让我兴奋不已,跃跃欲试。退休后,我特别希望有人夸。因为,退休前虽是个芝麻官,但也有点小权,经常有人找我签字,来“求签”者大都会趁机夸一下,“你好有才”“你是大帅锅”,让我十分受用,心旷神怡。如今退了,没人夸了,日子过得没滋味了。
  夸夸群的出现如旱田雨露,解决了我的大难题。我要马上进群,马上“求夸”。
  想请夸夸师夸夸我的“德”。尽管从对钱、权、色的态度可看出我的德性:我一直喜欢钱,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财神到我家,有时还想弄点公款藏进自己口袋;我一直想当大官,曾多次想“活动活动”,享受那一开口就是“指示”,一挥手就有人前进,一出门就前呼后拥的快感;我一直喜欢美女,总希望“美女爱大叔”,更希望“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可我还是欣赏雷锋那样的道德楷模,崇拜焦裕祿那样的人民公仆。期待夸夸师们将我夸为“道德偶像”“大地赤子”“新时期的活雷锋”“新时代的好公仆”。
  想请夸夸师夸夸我的“才”。我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特别相似:同年同月生,同样有个勤劳善良的母亲,同样从军,同样有柴(才),同样爱好文学。略有不同的是,他主要写小说,我主要写杂文。希望夸夸师们重点比较一下我与莫言的相似度,诸如“莫言第二”“湖南莫言”“新时代的莫言”等等,让大家都觉得我也是莫言。
  想请夸夸师夸夸我的“貌”。本人五官端正,有鼻子有眼,还有两个大耳朵。美中不足是个头不高,在美女眼中属“二等残废”。衷心地希望夸夸师们夸夸我的身材和光辉形象。夸我比姚明还高,比王力宏还帅,比刘德华还酷,比潘安还潘安。
  如此这般,我德才兼备,品貌俱佳,美翻了!爽歪歪了!乐死人了!
  有人可能不以为然,说夸夸群是“彩虹屁”,进此群是自欺欺人。我要轻轻地告诉你:“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不是求夸之人,焉知被夸的乐趣?有人360度无死角地夸你,那可是人参燕窝之类的滋补汤,绝对的精神享受,何乐而不为?
  求夸是人的天性。小孩子做对了一件事,他会跑到父母面前,眼睛亮晶晶地望着,一副求表扬的样子。就是大人,也喜欢别人夸。特别是人老了,老小孩成了小小孩,更喜欢有人夸。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夸”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唐”“大宋”“大清”等,无论国力如何,都喜欢称“大”,更喜欢“万国来朝”,八方齐夸。清王朝被“外夷”打得满地找牙,不停地割地赔款,还一口一个“我大清”,自己夸自己……
  时至今日,“夸”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仍在一些地方发扬光大,你看那年终总结,永远是“形势大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我想加入夸夸群的想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产生的。遗憾的是,许多群的“求夸”是付费服务。服务时间一到,被夸者会被踢出群,从天堂跌入地狱。
  为避免此悲剧,我想向群主申请VIP,让我花最小的钱,享受到“天天夸、月月夸、年年夸”的高质量服务,恳请群主批准。我将无条件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群主保持高度一致,全心全意地为群主服务。群主睡觉我站岗,与谁睡觉我不讲。
  最后,请读者评价一下此文,是否上下五千年第一文?是否全宇宙最妙最佳之文?欢迎大家夸夸夸!!!
其他文献
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显然是要得罪烟民了,但考虑到吾等“屁民”身份,也就感到无所谓和无所畏了。   近几年来,随着雾霾的出现,就有了许多雾霾成因论,于是就有人开玩笑地说其中有屁的因素在里面。实际上,屁的因素有多大,无法证明,就如想去证明里面烟的因素有多大一样。   平时,作为一个有点修养,或者说有点羞耻感的人,一般都不会当众放屁,觉得当众放屁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所以就有一个笑话,说是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
期刊
《水浒传·第七回》:“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原来高俅新发迹,不曾有亲儿,因此过房这高阿叔高三郎儿子做干儿子。”   文中“螟蛉之子”者,即俗语所谓的“干儿子”。《诗·小雅·小宛》有“螟蛉有子(幼虫),蜾蠃(guǒ luǒ)负(背)之”。螟蛉是桑叶上的小青虫,蜾蠃是一种细腰蜂。古人误以为蜾蠃有雄无雌,无
期刊
一说“文艺青年”,扑面而来的是网上的痛贬,那统统是“比较装,不接地气”的,在网络小说界“文青”更是个贬义词,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一些“思想”“哲理”之类的东西,总是表现出强烈的反商业性,故意不讨好读者……   总而言之,志大才疏、眼高手低似乎成了“文青”脱不掉的标签。   “文青”就这么不遭人待见,甚至很反感?我们“50后”“60后”作为“文青”,曾经很是自豪——记忆中的“文青”,曾经与文明、文
期刊
见必有反应,反应产生念想,念想成为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决定人生。因此,一个名不经传的人的一次经见易举,很可能成为他的定身之举。见义勇为的英雄,或见死不救的狗熊,这种身份或身价的定位,是非常时期的缘分现象,是可遇不可求的。也就是说一个有义举基因英雄情结的人,瞬间完成反应到行为的转变,成就英雄之举,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一个胆小如鼠自私唯我的人,在瞅见危险的瞬间,逃躲成为他的第一选择,自然在众人心
期刊
作家史铁生在他的小说《伞若琴弦》中,描写了一对以弹三弦为业的师徒盲人。盲人师傅对盲人徒弟说:“琴盒里有一张能让眼睛复明的药方,但要等你耐心地弹断了1200根琴弦后取出。按方抓药才会有效。”其实,盲人师傅的师傅告诉盲人师傅的是弹断1000根琴弦就够了,但盲人师傅弹断1000根琴弦之后取出药方时,才发现所谓药方不过是一张白纸。为了让自己的徒弟不要因为发现药方是白纸而失望,盲人师傅有意将弹断琴弦的底数加
期刊
民间有种说法,说一个人最幸福的是三大件事:家里没人在牢房,没人在病房,不欠他人债。可见不欠人债,已与自由和健康相提并论。而作为一个搞文字的人,若欠下“文字债”,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南宋豪放派诗人刘克庄在《壬戌首春十九日锁宿玉堂四绝》中曰:“秀师罪我当犁舌,贺母嗔儿欲吐心。老去未償文字债,始知前世业缘深。”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五亦云:“镇日丹铅笑未遑,书生习气总荒唐。文魔字债轮番应,客到
期刊
当今时代,离婚已成平常事,据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离婚率已经连续十五年上升,有多达近十个省市的离婚率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最高的超过了百分之六十。  离婚本是两个大人的事情,如果两个人确实无法再生活在一起,自愿地选择分开,别人无权指责和否定。但如果离婚双方已经有了孩子,那么离婚就不再那么简单,也就不再单纯是两个人的事情。  这个不简单、不单纯指的就是孩子。  当然,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我们不
期刊
如今,在我国的音乐界,已届耄耋之年的著名歌唱家李光羲,是舞台上最年长的,被誉为“歌坛上的常青树”。当问起他的“保养秘诀”时,李光羲说,除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外,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心态。他还说:“我一直提醒自己,‘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李光羲关于养生秘诀之“高”见,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高薪不如高寿”,体现的是“淡视名利如浮云,健康颐寿即是神”的超然境界。常言道:“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
期刊
一  如今,不少人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一天,一晃一年!”  地球转快了?显然不是,而是人的感觉使然。  缺吃少穿的年代,愁苦交迫,自然觉得度日如年;生活富裕了,留恋良辰美景,时间却不等人。  快节奏社会,尤其是,人们为实现中国梦,每日每时,忙忙碌碌,惊回首,时间已飞远。  二  科学家、匠人、画家、学者、作家等等,在为生存而劳作之外,大都想着为这个世界添点新东西。这新东西,就是创造。  创造
期刊
手机的出現,让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变得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加大了人际交往的频率、交往的半径,有事没事就拨通一下,认识不认识的也常常打进来,烦不胜烦,“手机”真的快成了“手雷”。  看世间万物真得一分为二,乃至一分为三,譬如手机,给人带来方便,也不断给人制造尴尬。某女士给女儿新谈的男友发短信,邀请他到家里吃饭,女儿的男友有些激动,手一哆嗦,将“好的”回成了“妈的”,估计是用的手写板,这事最后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