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课堂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主渠道,是信息时代对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本文探索和总结了三种有效实用的形式,即自上而下快速浏览、图式交互 、自下而上综合运用。
【关键词】阅读课堂 有效实用 自上而下 图式交互 自下而上 快速浏览 综合理解 综合运用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主要渠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地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所以培养学生快速有效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根据在美国进行的测试发现,没有接受专门训练的学生英语阅读的平均速度在每分钟240-250个单词,而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可达每分钟500个单词。而目前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一般在每分钟40-60个单词。当然我们不可能达到母语学生阅读英语的速度,但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最低指标相比普遍还是要低许多倍;同时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学生阅读速度提高的空间还是巨大的。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
本人认为针对不同的阅读任务,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活动形式以求不同阅读任务目标的实现。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借鉴和尝试验证,结果十分有效。现作出以下反思及总结,供各位教师和学生参考。
1.自上而下快速浏览,着力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这种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论是由美国逻辑学家、分析哲学家哥德曼于1971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阅读者不必去逐字、逐句地理解,只需在文章中挑选出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并用已有的经验和有关的知识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理论的优点在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因为阅读训练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所以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快速浏览方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1 课题导入: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方。
1.2 设计快读任务: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任务检测形式。
1.3 开展快读活动:可同时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经过第一阶段的快读活动完成了表层信息捕捉任务之后,学生对第2文章不仅有了一个初浅的感性认识,而且阅读速度也得到了训练;同时,教师要对学生予以不失时机的表扬肯定和错误纠正。然后快速转入第二阶段,即内容理解、信息吸收、思维创造加工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2.图式交互作用,重在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图式交互作用理论认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对阅读材料的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对文章所讨论的话题的熟悉程度;结构图式是指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借助结构图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及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从而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并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深刻寓意等。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结构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和引导课文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针对第二阶段的阅读活动任务,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2.1 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2 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2.3 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经过第二阶段的阅读活动以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同时,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和运用。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自然应该深入到第三个阶段,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进而达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并且形成和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
3.自下而上,侧重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活动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即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的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因此,在完成第二阶段阅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活动来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3.1 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3.2 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3 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以上三种阶段阅读活动形式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我校在教育教学教研实践中学习、交流、探索、借鉴、总结的成果,希望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纠正、丰富、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希望广大同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设计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活动中并坚持下去,坚信我们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巨大成功,为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英语教学理论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阅读课堂 有效实用 自上而下 图式交互 自下而上 快速浏览 综合理解 综合运用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主要渠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地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所以培养学生快速有效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根据在美国进行的测试发现,没有接受专门训练的学生英语阅读的平均速度在每分钟240-250个单词,而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可达每分钟500个单词。而目前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一般在每分钟40-60个单词。当然我们不可能达到母语学生阅读英语的速度,但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最低指标相比普遍还是要低许多倍;同时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学生阅读速度提高的空间还是巨大的。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
本人认为针对不同的阅读任务,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活动形式以求不同阅读任务目标的实现。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借鉴和尝试验证,结果十分有效。现作出以下反思及总结,供各位教师和学生参考。
1.自上而下快速浏览,着力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这种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论是由美国逻辑学家、分析哲学家哥德曼于1971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阅读者不必去逐字、逐句地理解,只需在文章中挑选出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并用已有的经验和有关的知识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理论的优点在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因为阅读训练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所以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快速浏览方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1 课题导入: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方。
1.2 设计快读任务: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任务检测形式。
1.3 开展快读活动:可同时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经过第一阶段的快读活动完成了表层信息捕捉任务之后,学生对第2文章不仅有了一个初浅的感性认识,而且阅读速度也得到了训练;同时,教师要对学生予以不失时机的表扬肯定和错误纠正。然后快速转入第二阶段,即内容理解、信息吸收、思维创造加工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2.图式交互作用,重在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图式交互作用理论认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对阅读材料的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对文章所讨论的话题的熟悉程度;结构图式是指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借助结构图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及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从而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并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深刻寓意等。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结构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和引导课文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针对第二阶段的阅读活动任务,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2.1 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2 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2.3 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经过第二阶段的阅读活动以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同时,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和运用。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自然应该深入到第三个阶段,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进而达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并且形成和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
3.自下而上,侧重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活动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即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的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因此,在完成第二阶段阅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活动来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3.1 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3.2 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3 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以上三种阶段阅读活动形式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我校在教育教学教研实践中学习、交流、探索、借鉴、总结的成果,希望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纠正、丰富、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希望广大同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设计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活动中并坚持下去,坚信我们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巨大成功,为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英语教学理论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