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期已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儒学的六个考点,本期继续讲解其余下重要考点。
■场景之七:
尊孔复古,陈李激进,否定儒学
◆知识链接:袁世凯时期,为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这引起了广大知识分子的不满。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到来,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增强。“民主”和“科学”的主张深入人心。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对孔子及其封建礼教进行绝对否定,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中西文化,对后来思想界产生了不良影响,也没有找到中国通向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
◆材料与问题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腐朽。《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问题:《狂人日记》把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看作“吃人”的礼教,联系这一史实,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解析】评价型问题,要一分为二地加以分析和说明,进步性要从思想解放,打击专制统治,促进思想解放等角度阐述,消极性要从脱离民众,缺乏广泛群众基础和绝对肯定、绝对否定的角度予以说明。
【答案】评价: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一些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已经从器物、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沉重地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但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分子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对后来思想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场景之八:
日本殖民,借用儒学,奴化愚民
◆知识链接: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后,出于其殖民统治的需要,在教育上标榜“复兴东亚文化”“尊重儒学道统”,实际上是曲解儒家传统思想以宣传其“大东亚主义”精神,以反对共产主义,进行奴化教育,达到愚民同化的目的。
◆材料与问题
“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政权初期推行的“王道教育”,对儒学进行改造和利用,利用祭孔,渗透“忠君”思想;侵华中期又推行“新学制下的皇道教育”,后来又发展到“战时体制下的尊皇敬神教育”。汪伪政权极力强化日语教育,妄图实现教育过程中的日语化,肆无忌惮地篡改教科书,增加亲日内容。
问题:日伪政权以上举措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解析】要联系奴化、愚民、同化等隐性目的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以达到愚民同化,实现在华长期殖民统治的目的。
■场景之九:
文革厄运,批林批孔,否定至极
◆知识链接: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长期和马克思主义意见不一的儒学继续遭遇厄运,受到更为猛烈、更有组织的批判。“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林彪反党集团被粉碎后,“四人帮”更是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等闹剧,对儒学文化进行全民规模的、彻底性的破坏,也最终将反传统文化的运动推向了历史的顶点,儒学思想在我国影响进一步减弱,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材料与问题
问题:1971年发生林彪“九一三”事件之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国家政治、经济工作进行调整。而“四人帮”却借机掀起“批林批孔”运动。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解析】第一问,要分析“四人帮”“批林批孔”的潜在目的;第二问,则要联系历史研究、社会道德、思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史实概括说明。
【答案】目的:借“批林批孔”之机,大搞“影射史学”, 借批林彪“克己复礼”, 影射周恩来1972年以来进行的调整工作,诬蔑这是“复辟倒退”“右倾回潮”。
影响:在历史研究领域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造成混乱,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使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来出现的各方面工作好转的局面又遇到挫折。
■场景之十:
改革开放,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知识链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思想解放”运动,儒家学说也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号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儒学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前提下焕发出新的光辉;儒学也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材料与问题
在中国经济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中国走向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弊端。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诚信缺失,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里面,虽有信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不重信誉、不守信用、不讲职业道德的问题。这与儒家的“诚信”价值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起着破坏性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向民众特别是经营者、管理者大力宣传诚信的内涵、意义及其对提升道德良知、导正社会风气、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问题: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儒学传统思想中的哪些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要联系儒学传统思想中的积极成分,紧扣“和谐”这一关键要求,分析、归纳、阐述儒学当代的社会价值。
【答案】仁爱、和谐、诚信、中庸、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和而不同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乃至建立和谐世界新秩序有着其他文化系统无法代替、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场景之十一:
思想精髓,广为传颂,泽被亚洲
◆知识链接: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我国周边国家,如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印尼等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对社会稳定起到明显作用。儒学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对“二战”后东亚、东南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至今影响都还很明显。
◆材料与问题
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问题:结合材料,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解析】联系材料中的“西欧和美国的影响”,分析儒学对于塑造东亚传统文明和促进东亚现代化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答案】东亚现代化进程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儒家传统在塑造东亚传统文明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场景之十二:
传至欧洲,渗透启蒙,影响世界
◆知识链接:儒家学说也推动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发展,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洛克、休谟、魁奈、霍尔巴赫、莱布尼茨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启蒙先驱吸取孔孟学说,打破欧洲封建世袭和神学统治,催生发展了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人权观、博爱观、理性观、无神论观等现代观念,促进了人文、政治、经济、社会乃至科学等方面学说的发展,大大推动欧洲思想解放的进程。
◆材料与问题
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等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这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问题:伏尔泰认为“奉行儒学的中国”为法国人提供的“榜样”指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伏尔泰推崇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解析】第一问,要联系伏尔泰的大资产阶级的身份以及“开明君主专制”的主张分析和回答问题;第二问,则要根据启蒙思想家解放思想,反对君主专制、天主教神学的目的等知识,整合答案。
【答案】“榜样”是指开明君主专制、宗教信仰自由。时代背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目的:反对君主专制、天主教神学思想。
■场景之十三:
融会贯通,中西结合,共铸和谐
◆知识链接: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它早已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超越了时代界限,至今仍然富有生命力。儒学在当今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儒学以其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成为推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儒学又因为时代的局限而成为阻滞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现代化的一支力量。研究儒学与中国和世界现代化关系的目的就在于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使儒学成为中国和世界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并使其在中国和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扬光大。
◆材料与问题
材料一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这种管制(国家和君主干预经济生活)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它的职能是:“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1)材料一中,亚当·斯密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认为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根据材料,指出“守夜人”的主要职能。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的思想主张产生的社会根源。
材料二 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他在1803年写的《全世界和谐》一书中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所代替。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并在临终时说“一切社会设施的目的都应该是从道德上、智力上和体力上改善人数最多的和最贫穷的阶级的状况。”英国的欧文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付诸行动,他到美洲进行“和谐制度”的实验,试图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工作和生活真正和谐的社会。他把自己的实验称作“新和谐公社”,并在一次演讲中说“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的原因。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但是“新和谐公社”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它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引自《世界近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
(3)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主张有哪些共同点?
(4)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和谐”思想若隐若现。法国哲学家奥古斯都·孔德明确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以“和谐”“秩序”和“进步”为特征的社会。实证主义代表斯宾塞认为,社会如同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社会有机体如同单个的有机体一样,机能的均衡引起了结构的均衡。” 杜威明确地说:“只要我们能够纠正行动的动力,并且力图使斗争变为和谐,使千篇一律的生活变为丰富多彩的图画,使有限的东西变为扩大的东西,这就够了。正在改进就是进步,而且是人们所能设想和达到的唯一的进步。”
——引自《世界近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
(5)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西方哲学“和谐”思想主张的共同点。该主张的缺点是什么?
(6)根据材料,分析西方“和谐社会”思想发展的主要规律。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如何对待这些思想?
【解析】第(1)题第一问要联系《国富论》的核心思想——自由主义回答;第二问,则要根据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国家干预国家经济生活等内容回答。第(2)题要从工业革命、重商主义干预经济的做法的弊端两个角度回答。第(3)题,要联系材料中的“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不公正”等信息比较说明。第(4)题要从空想社会主义的弊端、世界潮流和民众的思想觉悟等角度归纳说明。第(5)题第一问,要从材料中的“改进就是进步”等信息提炼答案;第二问,要联系西方思想家忽视阶级矛盾、阶级对立等因素思考。第(6)题第一问,要联系存在与意识的理论,分析“和谐社会”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第二问,则要用批判和继承的眼光对待传统主流思想和文化。
【答案】(1)自由主义。职能:不要干预国家经济生活,政府的职责只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维护公正的社会秩序。
(2)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较大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以前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做法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的障碍。
(3)都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不合理,主张建立“和谐”的空想社会主义。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张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当时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主流;人们的思想觉悟还比较低。
(5)都主张建立有秩序、均衡、不断改进的社会。缺点:没有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认为一切都可以和谐,认为改进是唯一的进步。
(6)“和谐社会”与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些思想主张在逐步完善之中。对待: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批判地加以继承。
■场景之七:
尊孔复古,陈李激进,否定儒学
◆知识链接:袁世凯时期,为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这引起了广大知识分子的不满。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到来,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增强。“民主”和“科学”的主张深入人心。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对孔子及其封建礼教进行绝对否定,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中西文化,对后来思想界产生了不良影响,也没有找到中国通向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
◆材料与问题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腐朽。《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问题:《狂人日记》把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看作“吃人”的礼教,联系这一史实,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解析】评价型问题,要一分为二地加以分析和说明,进步性要从思想解放,打击专制统治,促进思想解放等角度阐述,消极性要从脱离民众,缺乏广泛群众基础和绝对肯定、绝对否定的角度予以说明。
【答案】评价: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一些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已经从器物、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沉重地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但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分子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对后来思想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场景之八:
日本殖民,借用儒学,奴化愚民
◆知识链接: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后,出于其殖民统治的需要,在教育上标榜“复兴东亚文化”“尊重儒学道统”,实际上是曲解儒家传统思想以宣传其“大东亚主义”精神,以反对共产主义,进行奴化教育,达到愚民同化的目的。
◆材料与问题
“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政权初期推行的“王道教育”,对儒学进行改造和利用,利用祭孔,渗透“忠君”思想;侵华中期又推行“新学制下的皇道教育”,后来又发展到“战时体制下的尊皇敬神教育”。汪伪政权极力强化日语教育,妄图实现教育过程中的日语化,肆无忌惮地篡改教科书,增加亲日内容。
问题:日伪政权以上举措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解析】要联系奴化、愚民、同化等隐性目的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以达到愚民同化,实现在华长期殖民统治的目的。
■场景之九:
文革厄运,批林批孔,否定至极
◆知识链接: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长期和马克思主义意见不一的儒学继续遭遇厄运,受到更为猛烈、更有组织的批判。“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林彪反党集团被粉碎后,“四人帮”更是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等闹剧,对儒学文化进行全民规模的、彻底性的破坏,也最终将反传统文化的运动推向了历史的顶点,儒学思想在我国影响进一步减弱,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材料与问题
问题:1971年发生林彪“九一三”事件之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国家政治、经济工作进行调整。而“四人帮”却借机掀起“批林批孔”运动。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解析】第一问,要分析“四人帮”“批林批孔”的潜在目的;第二问,则要联系历史研究、社会道德、思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史实概括说明。
【答案】目的:借“批林批孔”之机,大搞“影射史学”, 借批林彪“克己复礼”, 影射周恩来1972年以来进行的调整工作,诬蔑这是“复辟倒退”“右倾回潮”。
影响:在历史研究领域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造成混乱,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使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来出现的各方面工作好转的局面又遇到挫折。
■场景之十:
改革开放,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知识链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思想解放”运动,儒家学说也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号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儒学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前提下焕发出新的光辉;儒学也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材料与问题
在中国经济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中国走向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弊端。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诚信缺失,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里面,虽有信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不重信誉、不守信用、不讲职业道德的问题。这与儒家的“诚信”价值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起着破坏性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向民众特别是经营者、管理者大力宣传诚信的内涵、意义及其对提升道德良知、导正社会风气、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问题: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儒学传统思想中的哪些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要联系儒学传统思想中的积极成分,紧扣“和谐”这一关键要求,分析、归纳、阐述儒学当代的社会价值。
【答案】仁爱、和谐、诚信、中庸、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和而不同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乃至建立和谐世界新秩序有着其他文化系统无法代替、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场景之十一:
思想精髓,广为传颂,泽被亚洲
◆知识链接: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我国周边国家,如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印尼等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对社会稳定起到明显作用。儒学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对“二战”后东亚、东南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至今影响都还很明显。
◆材料与问题
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问题:结合材料,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解析】联系材料中的“西欧和美国的影响”,分析儒学对于塑造东亚传统文明和促进东亚现代化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答案】东亚现代化进程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儒家传统在塑造东亚传统文明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场景之十二:
传至欧洲,渗透启蒙,影响世界
◆知识链接:儒家学说也推动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发展,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洛克、休谟、魁奈、霍尔巴赫、莱布尼茨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启蒙先驱吸取孔孟学说,打破欧洲封建世袭和神学统治,催生发展了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人权观、博爱观、理性观、无神论观等现代观念,促进了人文、政治、经济、社会乃至科学等方面学说的发展,大大推动欧洲思想解放的进程。
◆材料与问题
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等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这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问题:伏尔泰认为“奉行儒学的中国”为法国人提供的“榜样”指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伏尔泰推崇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解析】第一问,要联系伏尔泰的大资产阶级的身份以及“开明君主专制”的主张分析和回答问题;第二问,则要根据启蒙思想家解放思想,反对君主专制、天主教神学的目的等知识,整合答案。
【答案】“榜样”是指开明君主专制、宗教信仰自由。时代背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目的:反对君主专制、天主教神学思想。
■场景之十三:
融会贯通,中西结合,共铸和谐
◆知识链接: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它早已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超越了时代界限,至今仍然富有生命力。儒学在当今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儒学以其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成为推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儒学又因为时代的局限而成为阻滞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现代化的一支力量。研究儒学与中国和世界现代化关系的目的就在于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使儒学成为中国和世界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并使其在中国和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扬光大。
◆材料与问题
材料一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这种管制(国家和君主干预经济生活)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它的职能是:“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1)材料一中,亚当·斯密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认为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根据材料,指出“守夜人”的主要职能。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的思想主张产生的社会根源。
材料二 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他在1803年写的《全世界和谐》一书中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所代替。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并在临终时说“一切社会设施的目的都应该是从道德上、智力上和体力上改善人数最多的和最贫穷的阶级的状况。”英国的欧文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付诸行动,他到美洲进行“和谐制度”的实验,试图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工作和生活真正和谐的社会。他把自己的实验称作“新和谐公社”,并在一次演讲中说“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的原因。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但是“新和谐公社”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它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引自《世界近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
(3)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主张有哪些共同点?
(4)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和谐”思想若隐若现。法国哲学家奥古斯都·孔德明确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以“和谐”“秩序”和“进步”为特征的社会。实证主义代表斯宾塞认为,社会如同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社会有机体如同单个的有机体一样,机能的均衡引起了结构的均衡。” 杜威明确地说:“只要我们能够纠正行动的动力,并且力图使斗争变为和谐,使千篇一律的生活变为丰富多彩的图画,使有限的东西变为扩大的东西,这就够了。正在改进就是进步,而且是人们所能设想和达到的唯一的进步。”
——引自《世界近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
(5)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西方哲学“和谐”思想主张的共同点。该主张的缺点是什么?
(6)根据材料,分析西方“和谐社会”思想发展的主要规律。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如何对待这些思想?
【解析】第(1)题第一问要联系《国富论》的核心思想——自由主义回答;第二问,则要根据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国家干预国家经济生活等内容回答。第(2)题要从工业革命、重商主义干预经济的做法的弊端两个角度回答。第(3)题,要联系材料中的“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不公正”等信息比较说明。第(4)题要从空想社会主义的弊端、世界潮流和民众的思想觉悟等角度归纳说明。第(5)题第一问,要从材料中的“改进就是进步”等信息提炼答案;第二问,要联系西方思想家忽视阶级矛盾、阶级对立等因素思考。第(6)题第一问,要联系存在与意识的理论,分析“和谐社会”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第二问,则要用批判和继承的眼光对待传统主流思想和文化。
【答案】(1)自由主义。职能:不要干预国家经济生活,政府的职责只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维护公正的社会秩序。
(2)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较大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以前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做法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的障碍。
(3)都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不合理,主张建立“和谐”的空想社会主义。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张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当时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主流;人们的思想觉悟还比较低。
(5)都主张建立有秩序、均衡、不断改进的社会。缺点:没有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认为一切都可以和谐,认为改进是唯一的进步。
(6)“和谐社会”与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些思想主张在逐步完善之中。对待: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批判地加以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