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们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社会变革给我们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无不反映到学校教育中,而当务之急应该是使学校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品德教育”的重任,建立起德育工作体系,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在道德、人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具有明确的、具体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措施,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一、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对德育工作认识有偏差
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领导班子成员虽然都非常重视德育,也加强了对德育的领导,但由于德育评价的模糊性,认为“德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特点认识不足,研究不够,致使学校德育工作主要还是停留在养成教育为主的传统模式之上,缺乏对德育工作的一些新问题、新理论、新方法、新途径的研究和实践。
(二)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工作往往只注重形式,忽视效果,只注重表面,忽视内在规律,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德育工作者往往追求表面文章,而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缺乏实质效果。
(三)学生有“早恋”现象
学生在对待异性交往以及情感发展上普遍存在模糊认识,“早恋”一直是学校、家长和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情侣学生”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至于二人牵手而行更是司空见惯。
(四)不良行为和不良現象在少数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学生中吸烟、打架、进网吧、游戏厅,沉迷时尚现象较严重;有少数同学和校外不良团伙交往密切。
(五)网络操守教育亟待加强
学生上网已成时尚,对学生上网的问题,我们普遍引导和教育不够,以至于有部分学生互相之间交流一些不健康的网址,个别学生沉迷网吧,甚至到夜里两三点钟,而有的学生甚至对“电脑黑客”崇拜有加。
(六)家长和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够
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与学生沟通不够,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或其他问题时,不选择与家长和老师沟通,而选择比较要好的同学或朋友交谈。
(七)班主任工作有待于加强
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心,往往偏重于繁忙的日常管理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班级德育特别是学生的人格成长和思想道德发展关注不够。
二、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品德德育”
(一)确立以德育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有关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长远国策,教育问题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要有完整的、长期的、一贯的方针政策,多变会使教育失去信心。教育的问题要“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
确立以德育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因为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塑造。因此学校教育必须首先做到以德为先导,以德为根本。不要错误地理解教育。这一点在当前尤其显得重要。
确立教育理念,了解教育本质,其实质是建立教师在教育方面的行为规范这是指导每位教师教学工作的准绳。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认识到教育首先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塑造,那么,教师在与学生的每一刻交流中,都能体现“教书育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一种恒定的心境下工作,不是急功近利,不是敷衍了事,不是流于形式的道德说教,那么学生们就能获得真实的品德教育,也就自然提高了素质。
(二)解决好教育实践中“道德”与“功利”的对抗
教育理念总是要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却经常遇到“功利”的挑战。我们知道,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的时代就是功利的时代,尤其是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教育也很难摆脱“功利”的影响,可以说教师每天都在经受考验。我们经常说“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可现时中的很多问题总是令人两难。比如,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不要过分看重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自己却总是在工作中患得患失,讲条件、要待遇。又如学校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主要看考试成绩,于是为了求得好成绩,教师往往采取一些办法,如考试前划范围、讲重点等,而且这些有时是上下认同。要解决这些道德问题,首先要求教师要培养自身的底蕴,抵挡“功利主义”的侵蚀。其次要树立牢固的德育教育信念,使之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心中的准绳,用它来决断每一个问题,这是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第一要务。
(三)提倡“道德学习”
“道德学习”这个词相对于“道德教育”而言,更强调人是可以学习道德的,并且人是可以自主地学习道德的。当然,学习道德并不只是说学习有关道德的知识,关键是促进人的道德习惯和道德意识形成,从而做出道德的行为,又不断地通过强化,使其内化为较为稳定的品格。事实上,孩子长大后做出不道德行为,主要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所以我说,道德学习的环境很重要。学习道德应当以积极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道德教育,关键要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适宜于道德学习的环境。现在我们的一些道德形式比较单一,形式主义和功利的色彩也太明显,很容易让学生反感,觉得德育是假的。对于道德教育而言,道德学习更强调人的“自主性学习”。过去我们比较注重德育内容的设计、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方法的改变等等,其实,人是可以自主学习的。我认为,学校德育不仅要靠老师去“教”,更要吸引学生去“学”。并且,我们相信学生是可以自主地去进行道德学习的。
一、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对德育工作认识有偏差
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领导班子成员虽然都非常重视德育,也加强了对德育的领导,但由于德育评价的模糊性,认为“德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特点认识不足,研究不够,致使学校德育工作主要还是停留在养成教育为主的传统模式之上,缺乏对德育工作的一些新问题、新理论、新方法、新途径的研究和实践。
(二)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工作往往只注重形式,忽视效果,只注重表面,忽视内在规律,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德育工作者往往追求表面文章,而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缺乏实质效果。
(三)学生有“早恋”现象
学生在对待异性交往以及情感发展上普遍存在模糊认识,“早恋”一直是学校、家长和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情侣学生”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至于二人牵手而行更是司空见惯。
(四)不良行为和不良現象在少数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学生中吸烟、打架、进网吧、游戏厅,沉迷时尚现象较严重;有少数同学和校外不良团伙交往密切。
(五)网络操守教育亟待加强
学生上网已成时尚,对学生上网的问题,我们普遍引导和教育不够,以至于有部分学生互相之间交流一些不健康的网址,个别学生沉迷网吧,甚至到夜里两三点钟,而有的学生甚至对“电脑黑客”崇拜有加。
(六)家长和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够
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与学生沟通不够,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或其他问题时,不选择与家长和老师沟通,而选择比较要好的同学或朋友交谈。
(七)班主任工作有待于加强
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心,往往偏重于繁忙的日常管理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班级德育特别是学生的人格成长和思想道德发展关注不够。
二、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品德德育”
(一)确立以德育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有关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长远国策,教育问题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要有完整的、长期的、一贯的方针政策,多变会使教育失去信心。教育的问题要“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
确立以德育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因为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塑造。因此学校教育必须首先做到以德为先导,以德为根本。不要错误地理解教育。这一点在当前尤其显得重要。
确立教育理念,了解教育本质,其实质是建立教师在教育方面的行为规范这是指导每位教师教学工作的准绳。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认识到教育首先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塑造,那么,教师在与学生的每一刻交流中,都能体现“教书育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一种恒定的心境下工作,不是急功近利,不是敷衍了事,不是流于形式的道德说教,那么学生们就能获得真实的品德教育,也就自然提高了素质。
(二)解决好教育实践中“道德”与“功利”的对抗
教育理念总是要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却经常遇到“功利”的挑战。我们知道,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的时代就是功利的时代,尤其是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教育也很难摆脱“功利”的影响,可以说教师每天都在经受考验。我们经常说“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可现时中的很多问题总是令人两难。比如,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不要过分看重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自己却总是在工作中患得患失,讲条件、要待遇。又如学校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主要看考试成绩,于是为了求得好成绩,教师往往采取一些办法,如考试前划范围、讲重点等,而且这些有时是上下认同。要解决这些道德问题,首先要求教师要培养自身的底蕴,抵挡“功利主义”的侵蚀。其次要树立牢固的德育教育信念,使之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心中的准绳,用它来决断每一个问题,这是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第一要务。
(三)提倡“道德学习”
“道德学习”这个词相对于“道德教育”而言,更强调人是可以学习道德的,并且人是可以自主地学习道德的。当然,学习道德并不只是说学习有关道德的知识,关键是促进人的道德习惯和道德意识形成,从而做出道德的行为,又不断地通过强化,使其内化为较为稳定的品格。事实上,孩子长大后做出不道德行为,主要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所以我说,道德学习的环境很重要。学习道德应当以积极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道德教育,关键要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适宜于道德学习的环境。现在我们的一些道德形式比较单一,形式主义和功利的色彩也太明显,很容易让学生反感,觉得德育是假的。对于道德教育而言,道德学习更强调人的“自主性学习”。过去我们比较注重德育内容的设计、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方法的改变等等,其实,人是可以自主学习的。我认为,学校德育不仅要靠老师去“教”,更要吸引学生去“学”。并且,我们相信学生是可以自主地去进行道德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