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干部而言,诚信主要是指其行政信用,通常会在给组织和职工留下的个人形象中表现出来。
诚信水平不仅是衡量干部个人“德”的标准和决定进步发展的基础,还是影响班子或组织运作成本、运作效率、管理文化、团体形象的主要因素。诚信建设是提高干部素质和增强班子战斗力的必然内容。
一、诚信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诚信水平是衡量干部品德素质的重要标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首先是一个伦理范畴,所谓诚者信也、信者诚也,《说文解字》对诚、信二字的互释,验证了诚实守信的内在联系。诚信的道德规范是要求人们诚善于心,言行一致。儒家视诚信为“进业修德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孔子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重要思想,而且把信提到“民无信不立”的高度。
干部失信,后患无穷。政治上,最大的恶果就是失信于民。群众的信心、信仰、信任、信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的信用。一级组织、一个单位,领导干部失去信用,会直接导致群众信心不足、信仰迷茫、信任丧失、信赖殆尽。在历年的干部考核中也证明了这一点,职工信任率低的干部和班子,往往是工作中存在问题多、管理滑坡、业绩不佳的干部和班子。
2.诚信水平是影响管理成本的重要因素。由于诚信不足,各级管理机关将巨大的管理成本用于内部监督,以求上级决策的准确贯彻和基层信息的真实反馈。党内监督(纪检)、党外监督(监察)、质量监督(多专业)、财务监督(多级)、HSE监督(多级)、排列监督(多人)、钻井监督(多人)、甲方监督、乙方上级监督,一级级的监督、监督对监督的监督,再加上上级对下级管理中的监督,追求的只是一种结果——过程的真实与合理,企业的产值并没有增加。如果有诚信,这一结果可以轻易而廉价地得到,就像从没有污染的河中取一杯饮用水一样方便;相反,没有诚信,如此多的监督力量也可能得不到真实的结果,就像从重度污染的河水中经过多重过滤也难以得到一杯饮用水一样困难。由此可见,由于诚信不足致使企业宝贵的人力、财力、管理资源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3.诚信水平是影响管理规模和内部授权的制约因素。管理者的精力是一定的,在诚信水平高的管理环境中,管理者可以放心地利用现有信息决策,可以面对较多的管理对象有条不紊地协调工作,可以放心地向下授权,可以用较多的精力谋划战略性问题,从而使管理幅度加大、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相反,在诚信缺失的管理环境中,决策时要分辨手头信息的真伪,授权时担心权利是否会挪做他用,面对管理对象要考虑其相互是否协调和真诚,战术问题都忙不过来,更无从考虑战略发展问题,只能收缩管理幅度,减少向下授权,本应由掌握信息最准确的现场管理者决策的问题,由上级遥控盲目决策,结果是各级管理人员都在紧张的工作,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都很低。
4.诚信水平是决定班子凝聚力的关键因素。班子内部成员之间诚信度高,相互交流的门槛降低,深度增大,交流及时,不易产生误会和不必要的分歧;如果诚信不足,相互戒备心理加大,交流的门槛提高,沟通时自然话留三分,真实的想法不会和盘托出,更有甚者,交流是为了推卸责任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即使将问题拿到会上也不敢表态,怕担责任,使收益明显大于风险的决策也难形成。干部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中不可能有凝聚力,更谈不上战斗力。
二、诚信缺失成因
诚信缺失的外在表现是形形色色的虚假。虚假一旦与语言现象结合,就会派生出谎言与神话;虚假一旦与道德现象做伴,就会孳生出虚伪与欺骗;虚假一旦与物质现象混杂,就会滋生出丑陋与罪恶。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缺陷。在干部管理过程中,干部的诚信建设主要靠思想教育,没有严格可行和操作性强的具体制度约束干部的失信行为。只有在出了问题之后行文处理时,查找思想根源才指出其诚信不足、品德修养不够、自律不严,但对由于制度缺陷导致的诚信缺失却很少提起。
2.利益驱动。诚信缺失的直接诱因是物质利益的驱动,一部分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时,做假、造假、制假,恶意的虚假引诱人们夸大、杜撰、虚伪、欺骗,教化人们隐瞒、颠倒、混淆、歪曲;恶意的虚假引起管理环境失范、失序、失衡,导致人生境遇哀怨、凄凉、悲伤。那些失信者在利益的驱动下敢于冒很大的甚至极大的风险去捞取虚假政绩,追求不义之财。
3.道德失范。在管理道德规范不健全的条件下,失信者根本不讲道德,表现出不惜侵犯他人利益而追求私利的贪婪性和疯狂性。反过来,这种丧失道德之风,又加剧了信用缺失程度,表现为好人不好,坏人不坏,不讲原则,只讲利益。
4.惩罚不严。在多数情况下,对失信者违法行为处罚不力。失信行为导致违法、违纪或责任事故时,一般能够严肃处理。但多数的失信行为都在一些小事情上表现出来,其主管或上级缺乏应有的敏感性,认识不到事情虽小,失信事大,诚信习惯不从细微之处培养,大是大非面前也不可能有诚信意识。管理者对小事的放纵丧失了培育诚信环境的机会。
三、诚信建设的主要途径
诚信作为优秀传统和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诚信作为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部分,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命力的源泉。所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建立诚实守信的领导干部道德观念,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具有时代紧迫性和必然性。诚信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育诚信的管理环境应做好以下工作:
1.注重诚信意识建设,加强道德修养。诚信是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体现。一个思想道德素质高的人,必然是一个诚实可靠、恪守信义的人。领导干部要做讲诚信的表率,就必须加强道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完善道德人格。平时在与人交往、谈话中,自觉做到以诚信服人,力戒恃势压人;要谦虚谨慎、心平气和,切不可起高腔、耍威风。在决策、指挥、调研活动中要尊重客观事实,不搞主观臆断,更不能隐瞒实情,弄虚作假。领导干部只有注重道德修养,才能自觉坚持讲诚信,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能自觉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一名让上级和群众放心的干部。
2.培育公心,做到公道正派。领导干部要做讲诚信的表率,就必须刻苦改造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把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摆在首位,时刻注意培养为公之心、纯正之心,不计个人的名利得失,克服私心杂念,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这样,才不会因掺杂个人的私欲而对人不诚实,才不会因个人的私利而向组织和职工隐瞒自己的真实观点,才不会做出有损于领导干部形象的事。做讲诚信的模范,还要求干部必须恪守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对人对事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公平公正;对待工作要忠于职守,立党为公、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3.从培养个人诚信入手,逐步推进个人诚信建设的制度化,完善诚信机制。诚信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道德标准,因此,个人诚信建设要以道德为支撑,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对诚信赋予道德的约束力。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但对一个人仅仅从道德方面加以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逐步推进个人诚信的制度建设。具体规范可借鉴经济信用建设的一些做法,如在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普遍建立了个人信用记录。某人一旦有严重的信用缺失行为,就被记录在案,跟他一辈子,从事任何经济往来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可谓终生损失巨大。所以,多数人都能认识到,不值得为一时的小利而毁掉自己一生的荣誉,这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建立个人信用记录是一项约束个人行为的很好的制度。干部诚信制度建立应当对干部在管理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诚信状况建立记录,并作为绩效考核和任用考察的依据,对诚信记录不佳者不能任用。
4.改进工作作风,培养诚实、信用的工作习惯。工作作风要务实,诚信的建立与务实的作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领导干部带头讲诚信,必须带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少想投机取巧的虚招,多抓能见实效的实事,养成诚实做事的工作习惯,从自身做起,在身边营造诚实有信的工作环境。工作作风要讲民主,领导干部的诚信是以民主政治为基础,诚信是对职工权利的尊重,是平等的体现,受民主制度的约束。讲诚信就是对职工民主权利的尊重,是领导干部与广大职工相互平等的体现。领导干部讲诚信,其要义是对上级和职工群众讲信用。因此,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牢固树立民主意识,坚持以民为本,踏实地履行自己的诚信义务,充分尊重群众要求诚信的权利。
5.维护规则的权威,自觉按章程办事。只有领导干部带头遵守规则,杜绝种种不守规则的行为,广大群众才能把讲诚信守规则变为自觉行为。规则是诚信的护栏,诚信缺失往往是从破坏规则开始的,而对规则最有效的破坏是领导干部首先违规办事,下属及时仿效,为掩盖破坏规则之实必然弄虚作假,而后信用扫地。由此可见,坚持原则是诚信建设的关键。
6.将诚信作为选人用人的依据。用人导向至关重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考察干部,是克服言行不一的有效手段。对每个领导干部而言,工作实效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尺度。只有既听其言,又观其行,更看其效,才能真正把真抓实干与“口惠而实不至”的干部区分得一清二楚,才能做到正确地选人用人,从而切实按照德、能、勤、绩的要求,做到全面、公正地选择和使用干部,发挥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
诚信水平不仅是衡量干部个人“德”的标准和决定进步发展的基础,还是影响班子或组织运作成本、运作效率、管理文化、团体形象的主要因素。诚信建设是提高干部素质和增强班子战斗力的必然内容。
一、诚信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诚信水平是衡量干部品德素质的重要标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首先是一个伦理范畴,所谓诚者信也、信者诚也,《说文解字》对诚、信二字的互释,验证了诚实守信的内在联系。诚信的道德规范是要求人们诚善于心,言行一致。儒家视诚信为“进业修德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孔子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重要思想,而且把信提到“民无信不立”的高度。
干部失信,后患无穷。政治上,最大的恶果就是失信于民。群众的信心、信仰、信任、信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的信用。一级组织、一个单位,领导干部失去信用,会直接导致群众信心不足、信仰迷茫、信任丧失、信赖殆尽。在历年的干部考核中也证明了这一点,职工信任率低的干部和班子,往往是工作中存在问题多、管理滑坡、业绩不佳的干部和班子。
2.诚信水平是影响管理成本的重要因素。由于诚信不足,各级管理机关将巨大的管理成本用于内部监督,以求上级决策的准确贯彻和基层信息的真实反馈。党内监督(纪检)、党外监督(监察)、质量监督(多专业)、财务监督(多级)、HSE监督(多级)、排列监督(多人)、钻井监督(多人)、甲方监督、乙方上级监督,一级级的监督、监督对监督的监督,再加上上级对下级管理中的监督,追求的只是一种结果——过程的真实与合理,企业的产值并没有增加。如果有诚信,这一结果可以轻易而廉价地得到,就像从没有污染的河中取一杯饮用水一样方便;相反,没有诚信,如此多的监督力量也可能得不到真实的结果,就像从重度污染的河水中经过多重过滤也难以得到一杯饮用水一样困难。由此可见,由于诚信不足致使企业宝贵的人力、财力、管理资源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3.诚信水平是影响管理规模和内部授权的制约因素。管理者的精力是一定的,在诚信水平高的管理环境中,管理者可以放心地利用现有信息决策,可以面对较多的管理对象有条不紊地协调工作,可以放心地向下授权,可以用较多的精力谋划战略性问题,从而使管理幅度加大、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相反,在诚信缺失的管理环境中,决策时要分辨手头信息的真伪,授权时担心权利是否会挪做他用,面对管理对象要考虑其相互是否协调和真诚,战术问题都忙不过来,更无从考虑战略发展问题,只能收缩管理幅度,减少向下授权,本应由掌握信息最准确的现场管理者决策的问题,由上级遥控盲目决策,结果是各级管理人员都在紧张的工作,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都很低。
4.诚信水平是决定班子凝聚力的关键因素。班子内部成员之间诚信度高,相互交流的门槛降低,深度增大,交流及时,不易产生误会和不必要的分歧;如果诚信不足,相互戒备心理加大,交流的门槛提高,沟通时自然话留三分,真实的想法不会和盘托出,更有甚者,交流是为了推卸责任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即使将问题拿到会上也不敢表态,怕担责任,使收益明显大于风险的决策也难形成。干部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中不可能有凝聚力,更谈不上战斗力。
二、诚信缺失成因
诚信缺失的外在表现是形形色色的虚假。虚假一旦与语言现象结合,就会派生出谎言与神话;虚假一旦与道德现象做伴,就会孳生出虚伪与欺骗;虚假一旦与物质现象混杂,就会滋生出丑陋与罪恶。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缺陷。在干部管理过程中,干部的诚信建设主要靠思想教育,没有严格可行和操作性强的具体制度约束干部的失信行为。只有在出了问题之后行文处理时,查找思想根源才指出其诚信不足、品德修养不够、自律不严,但对由于制度缺陷导致的诚信缺失却很少提起。
2.利益驱动。诚信缺失的直接诱因是物质利益的驱动,一部分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时,做假、造假、制假,恶意的虚假引诱人们夸大、杜撰、虚伪、欺骗,教化人们隐瞒、颠倒、混淆、歪曲;恶意的虚假引起管理环境失范、失序、失衡,导致人生境遇哀怨、凄凉、悲伤。那些失信者在利益的驱动下敢于冒很大的甚至极大的风险去捞取虚假政绩,追求不义之财。
3.道德失范。在管理道德规范不健全的条件下,失信者根本不讲道德,表现出不惜侵犯他人利益而追求私利的贪婪性和疯狂性。反过来,这种丧失道德之风,又加剧了信用缺失程度,表现为好人不好,坏人不坏,不讲原则,只讲利益。
4.惩罚不严。在多数情况下,对失信者违法行为处罚不力。失信行为导致违法、违纪或责任事故时,一般能够严肃处理。但多数的失信行为都在一些小事情上表现出来,其主管或上级缺乏应有的敏感性,认识不到事情虽小,失信事大,诚信习惯不从细微之处培养,大是大非面前也不可能有诚信意识。管理者对小事的放纵丧失了培育诚信环境的机会。
三、诚信建设的主要途径
诚信作为优秀传统和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诚信作为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部分,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命力的源泉。所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建立诚实守信的领导干部道德观念,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具有时代紧迫性和必然性。诚信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育诚信的管理环境应做好以下工作:
1.注重诚信意识建设,加强道德修养。诚信是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体现。一个思想道德素质高的人,必然是一个诚实可靠、恪守信义的人。领导干部要做讲诚信的表率,就必须加强道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完善道德人格。平时在与人交往、谈话中,自觉做到以诚信服人,力戒恃势压人;要谦虚谨慎、心平气和,切不可起高腔、耍威风。在决策、指挥、调研活动中要尊重客观事实,不搞主观臆断,更不能隐瞒实情,弄虚作假。领导干部只有注重道德修养,才能自觉坚持讲诚信,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能自觉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一名让上级和群众放心的干部。
2.培育公心,做到公道正派。领导干部要做讲诚信的表率,就必须刻苦改造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把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摆在首位,时刻注意培养为公之心、纯正之心,不计个人的名利得失,克服私心杂念,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这样,才不会因掺杂个人的私欲而对人不诚实,才不会因个人的私利而向组织和职工隐瞒自己的真实观点,才不会做出有损于领导干部形象的事。做讲诚信的模范,还要求干部必须恪守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对人对事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公平公正;对待工作要忠于职守,立党为公、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3.从培养个人诚信入手,逐步推进个人诚信建设的制度化,完善诚信机制。诚信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道德标准,因此,个人诚信建设要以道德为支撑,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对诚信赋予道德的约束力。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但对一个人仅仅从道德方面加以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逐步推进个人诚信的制度建设。具体规范可借鉴经济信用建设的一些做法,如在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普遍建立了个人信用记录。某人一旦有严重的信用缺失行为,就被记录在案,跟他一辈子,从事任何经济往来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可谓终生损失巨大。所以,多数人都能认识到,不值得为一时的小利而毁掉自己一生的荣誉,这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建立个人信用记录是一项约束个人行为的很好的制度。干部诚信制度建立应当对干部在管理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诚信状况建立记录,并作为绩效考核和任用考察的依据,对诚信记录不佳者不能任用。
4.改进工作作风,培养诚实、信用的工作习惯。工作作风要务实,诚信的建立与务实的作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领导干部带头讲诚信,必须带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少想投机取巧的虚招,多抓能见实效的实事,养成诚实做事的工作习惯,从自身做起,在身边营造诚实有信的工作环境。工作作风要讲民主,领导干部的诚信是以民主政治为基础,诚信是对职工权利的尊重,是平等的体现,受民主制度的约束。讲诚信就是对职工民主权利的尊重,是领导干部与广大职工相互平等的体现。领导干部讲诚信,其要义是对上级和职工群众讲信用。因此,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牢固树立民主意识,坚持以民为本,踏实地履行自己的诚信义务,充分尊重群众要求诚信的权利。
5.维护规则的权威,自觉按章程办事。只有领导干部带头遵守规则,杜绝种种不守规则的行为,广大群众才能把讲诚信守规则变为自觉行为。规则是诚信的护栏,诚信缺失往往是从破坏规则开始的,而对规则最有效的破坏是领导干部首先违规办事,下属及时仿效,为掩盖破坏规则之实必然弄虚作假,而后信用扫地。由此可见,坚持原则是诚信建设的关键。
6.将诚信作为选人用人的依据。用人导向至关重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考察干部,是克服言行不一的有效手段。对每个领导干部而言,工作实效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尺度。只有既听其言,又观其行,更看其效,才能真正把真抓实干与“口惠而实不至”的干部区分得一清二楚,才能做到正确地选人用人,从而切实按照德、能、勤、绩的要求,做到全面、公正地选择和使用干部,发挥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