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失火不同声音的哲学之思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巴黎圣母院遭遇了火灾,人们在震惊之余对此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声音,为什么面对巴黎圣母院失火这同一事件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到底怎样看待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了解三种不同声音的具体内容,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不同声音产生的原因,运用哲学的观点正确看待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有助于今后巴黎圣母院的保护和修复。
  【关键词】:三种不同声音 哲学 不同声音的原因 正确态度
  巴黎圣母院失火不同于普通住宅失火,在它失火后迅速得到相关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于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的关注度和讨论度比其它火灾大多了,出现了“巴黎圣母院失火”、“雨果”、“卡西莫多的钟楼没了”的相关话题,更有“阿莫西林”看似荒唐的热搜,微博、微信等平台也有人发表对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一时之间热议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做的事。了解巴黎圣母院失火后的三种不同声音,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不同声音如何产生,学会正确对待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学会理性、科学、全面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高效地解决问题。
  一、三种不同声音
  绝大多数人们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表达出自己的惋惜之情。巴黎圣母院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建筑,不仅蕴含了法国的历史还体现了西欧独特的历史。古代建筑体现着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凝固的历史”之称,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历史悠久,承载着灿烂光辉的文化,它的矗立可以使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它在法国拥有很高的地位并且享誉世界。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所承载的文明、所传承的历史,让世界人民产生了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巴黎圣母院意外失火,人们会产生惋惜的共鸣之情。
  极少数人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表现出幸灾乐祸的一面。那些人由巴黎圣母院失火联想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将狭隘、负面的情绪展现出来,认为巴黎圣母院的失火是对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惩罚。圆明园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亦是不可估量的,如今却成一片废墟。极少数人对圆明园成废墟的遗憾、对当年英法联军丑行的不满借着巴黎圣母院失火发泄出来,认为巴黎圣母院失火是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应付出的代价,天意如此,表现出开心之情,认为烧得好。以此同时,攻击那些对巴黎圣母院失火表达惋惜之情的人们,认为那些人虚伪,只看到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没看到圆明园的废墟。
  还有部分人的态度不能忽视,他们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表现出无感,表达出与自己无关的态度。那部分人既没有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惋惜也没有幸灾乐祸,并不觉得巴黎圣母院失火和自己有所关联。这部分人认为自己忙于生计,整日为生计奔波忙碌甚至自顾不暇,根本无暇关注其它。他们无法理解那些表达惋惜的,也不能理解那些嘲讽的,在他们看来巴黎圣母院距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不会在它们的生命里泛起一丝涟漪,更有甚者认为巴黎圣母院从未在他们的世界里出现过。
  二、不同声音的原因
  世界观不同导致人们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有惋惜、幸灾乐祸、无感的态度。在实践中,人们会自发形成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区别于哲学世界观,不是科学、系统的世界观,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对同一事件就会出现不同的看法,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的实践生活各有差异,世界观就会有所不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经济地位有所差别,世界观也各不相同;在社会实践中,人们追求自身利益,当各自有不同的利益追求时,世界观就会有所差异。同时不能忽视阶级社会的因素,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不同世界观会有所差别;同一阶级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观也会出现差别。实践生活、经济地位、自身利益、阶级等不同,世界观就会有所不同,不同的人受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的影响,就会对巴黎圣母院失火这同一事件有惋惜、幸灾乐祸、无感的态度。
  意识的主观性导致不同的人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有惋惜、幸灾乐祸、无感的态度。感情影响是意识具有主观性的体现之一,人们本身对巴黎圣母院有热爱、厌恶、无所谓的态度,面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就会相应地表现出惋惜、幸灾乐祸、无感的情绪。知识结构是意识具有主观性的体现之一,人们的知识结构不同,有的人知识薄弱认识不到巴黎圣母院的价值、地位,有的人知识丰富能够认识到巴黎圣母院的价值、地位,面对巴黎圣母院失火自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思想方法是意识具有主观性的体现之一,人们的思想方法不同,有的人思考全面,有的人思考片面,面对同一事件受思想方法的影响,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导致不同的人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有惋惜、幸灾乐祸、无感的态度。人们处在不同地域,受历史文化影响,对待不同地域的建筑,在情感方面会有亲疏之别,面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会出现惋惜、幸灾乐祸、无感三种不同的声音。社会条件不同,有的人社会条件较好,会追求文学、音乐、建筑等艺术,有的人社会条件较差,只追求最基本的温饱,对文学、音乐、建筑等艺术无感,这样一来,面对巴黎圣母院失火這同一事件受社会条件不同的影响,就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人的个性化特点导致不同的人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有惋惜、幸灾乐祸、无感的态度。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性化的,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有三种不同的声音,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观点是有差别的,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发表出不同的看法。人的个性化表现在人关注自身的利益,有的人认为巴黎圣母院的存在能够维护自身的利益,面对其失火会惋惜;有的人认为巴黎圣母院的存在与否都不涉及自身的利益,面对其失火会无感;有的人认为巴黎圣母院的存在侵害了自己的利益,面对其失火就会幸灾乐祸。这种惋惜、无感、幸灾乐祸都是“自我”的一种表现,而“自我”恰好是人的个性化的一种反映。
  三、正确对待巴黎圣母院失火
  查找巴黎圣母院失火的原因能够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巴黎圣母院进行调查,才能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巴黎圣母院失火并不是建筑主体失火而是木质的塔楼失火,调查发现是修缮期间放了很多木材在巴黎圣母院的周围,电线短路点燃了木材导致了火灾的发生。大体来说,就是在修缮期间没有做好火灾防控措施,未排查隐患,以致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却发生了。我们需要尊重客观规律,电线短路、木材都是引发火灾的隐患,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换老化的电线,做好木材的防火措施,并选择合适的地点放置木材,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其他木质建筑因电线老化点燃木材发生悲剧。
  巴黎圣母院不单单是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人们能通过视觉感受到的历史,巴黎圣母院失火不仅对法国人民来说是一种损失,对世界人民来说也是一种损失。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到巴黎圣母院的重要作用,抛开偏见,认识到巴黎圣母院失火对于整个人类的文明来说都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巴黎圣母院失火,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保护文物、爱护文物,这样做既是对我们负责,也是对我们的后人负责。我们既要学好科学知识又要学好人文知识,不能忽视人文知识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尊重历史,树立唯物史观有重要作用。
  巴黎圣母院从建成到失火再到修建这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不是静止不变的。巴黎圣母院塔楼失火已经发生,要积极重修,不能不管不顾,否则巴黎圣母院的损毁会更严重。重新修建巴黎圣母院塔楼,在尊重其主体建筑时,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进行相应地创新,融汇古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巴黎圣母院塔楼重建时可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在为塔楼修复献计献策的过程中,让人民群众有认同感和参与感。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发展,在塔楼修复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科技成果,这样既能节省人力、还能节省物力、财力,更高效地完成塔楼的复建工作。
  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了解巴黎圣母院失火的原因,分析问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仅在以后巴黎圣母院的保护工作中起重要作用,在其他文物的保护中也起重要作用。巴黎圣母院塔楼失火损毁已成既定的事实,要积极主动地复建塔楼,在复建过程中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利用科技进行创新,同时要尊重巴黎圣母院的主体建筑,使塔楼与主体建筑相得益彰而不至于突兀。
  【参考文献】:
  【1】李秀林,王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4.
  【2】杨春贵.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刘慧竹(1994-)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在读研究生,单位: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他文献
【摘要】:地区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大力引进科技人力资源,努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与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休戚相关。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方面进行论述,以抛砖引玉,为地区经济发展献言建策。  【关键词】:科技创新 人力资源 区域创新能力  人们通常认为,科技人才越多,区域创新能力就会越强,相应地经济也可以快速发展。据研究,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等一系列的要求,赋予了我国中央企业以及党建工作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本文对高质量党建工作在中央企业发展中的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如何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中央企业的发展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关键词】:党建 中央
期刊
【摘要】:受篇幅的限制,七律篇章结构的巧妙安排,显得尤为重要。构思得当,不仅是诗歌艺术性的要求,也有助于展现主体才情。在七律众多构思中“忆昔感今”式的结构,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对主体价值的凸显,格外引起人们的注意。  【关键词】:七律 忆昔感今 对比 主体性  通常来说诗人在确定了主题和体裁后,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篇章结构的安排,即所谓的“篇法”或“章法”。张寿康先生认为章法:“是语言表达的逻辑顺序,布
期刊
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被南朝钟嵘誉为“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在陶渊明的一生中,作了大量的诗歌来抒发其性情和抱负。其诗歌平淡自然但内蕴非常丰富,叶嘉莹先生说“陶渊明的诗之所以好,是因为他能够用诗歌的语言和艺术的表达方式把他对生活和人生哲理的体验传达的很成功,他是‘以感写思’的。即往往是借用意象。”在陶诗中,鸟意象随处可见,并且不同的“鸟”又象征着诗人不同的人生处境和心境。本文就陶诗
期刊
【摘要】:从19世纪以来,电影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电影事业蓬勃的发展了起来,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方式。但与美国相比,中国电影除了少数几个在国际上有着公认的荣誉之外,一直很难走出去,除却文化因素外,电影字幕的翻译同样是很重要一个部分,本文选取了一部分电影字幕翻译策略对一些较为成功的字幕翻译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中国电影国际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影,字幕特点,翻译策略 
期刊
夜深了,安静的月光渐渐散落到地上,只留下一缕缕淡淡的光痕,覆盖在这些痕迹上面的则是从宿舍楼、办公楼等投射下的灯光。夜晚的风景若隐若现,这似是而非的感觉无一不在吸引着夜行者的眼球。然而在这醉人的夜色下,似乎还有一些更惹人喜爱的东西在撩拨着人们的心弦。  明知夜深人不寐  夜色渐浓,天空褪去了白日的光芒,浓郁的黑色在四处弥漫。宿舍里的灯一盏接一盏地熄灭,几点微弱的蓝光在静谧的空间内闪烁着。  现在的很
期刊
云 白 鸟 鸣 闻 古 风  碧 水 蓝 天 摇 翠 影  婆 娑 弄 影  红 霞 夕 照 映 长 城  落 日 影 东 湖  风 吹  微 波 粼 粼  含 笑 语 暖 暗 香 浮  同 游 同 醉  意 难 尽  尽 在 诗 文 曲 调 中  铁 塔 湖 畔 吟 诗 者  浅 唱 低 吟  亦 晴 亦 雨  依 旧  一 身 情、情 如 许  喜 坐 亭 台 伴 风 流  偏 爱 静 幽 戏
期刊
【摘要】: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有爱的老师才是真正成功的老师。  【关键词】:教学实践 体会 收获  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让我至今难忘: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美国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出他们的未来。学生们认真调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
期刊
数列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高中所涉及的数列主要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大类,本文主要探讨等差数列,并结合近年来的高考真题就等差数列在高考中的考察方式进行解析,以供读者参考.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定义: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结合教学工作中的过程和思路,简单地分享教师在各个不同年级里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预习习惯 循序渐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