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跟随着相关理论、形式、学生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是具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课程,并且针对性强,对于引导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初中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深远的作用,国家对于初中生的教育越来越关注,不断调整教学目标以达到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实际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正文】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道德习惯和素养的形成有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和教师对于思想道德和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致于初中道德和法治教育的课程对学生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给学生灌输道德和法治素养的重要性,用切实行动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1思想道德教学观念与法治观念不能有效的结合。在新课改的实施背景下,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需求,但是许多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很多教师重视学生的卷面分数,在考试之前对重点内容进行勾画,让学生进行背诵,不能够理解记忆的知识点的实际意义,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得不到有效的应用,违背了教学改革想要有的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法治部分的知识点也是大概点一下就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不具体解释相关法律知识,学生很难形成法治的思维。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是教学的主动一方,学生只为了最终的成绩来学习,并没有实际参与到教学之中,也做不到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1.2任课教师的法律素养不足。许多任课教师道德方面的知识素养很高但是对于法治的知识储备就稍有不足,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而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不够重视,有些教师不是专业出身进行教学,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点讲解不能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且在教学时不能将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事件相结合,这对于学生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十分不利,并且不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结合教学的实施。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2.1对学生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仅可以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在成长过程中心中一直有一条道德的警戒线,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学习法律概念,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维护权益,从小形成法律的意识,主动拒绝不良诱惑,进而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2.2对学校的重要性。初中阶段学生处于一个新时期新环境,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本教学生如何交朋友,适应新环境,同时教师正确的设置教学目标,会使学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学习氛围,对学校整体形象的提升有积极影响。
2.3对国家的重要性。初中思想道德融入法治观念,是对国家依法治国国策的深入推行的积极响应,学习传授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观念,并且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3.1实际创建情景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比较枯燥,若是教师仅仅只对知识讲解,会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在课堂导入时候利用日常见到的事件或者学生所熟悉的人物和趣事来引起学生对于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同时初中的学生对知识等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教师可以在情境导入之后提出一个贯穿整堂课知识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会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认真的聆听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并进行自我理解,并且长期性的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真听课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率的完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并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正确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成为主体,并且掌握学生的行为,探究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产生独立的想法,培养学生课程所要求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2重视情感引导
教师应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来加强引导德育的渗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改版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正确对待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不可用传统的灌输教学,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以提高教学效益,减少教学阻力,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重视对学生道德和法治的培养,规范学生的言行,帮助学生成为道德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公民。初中阶段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还未成熟,对于一些知识点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现重难点,讲书本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增强教学的带动性、感染力,强化学生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境界和法治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3.3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要做的就是对于教师传输的知识加以记录,这会使得学生并不理解自己记录的内容,知识生硬的记忆来通过考试,这和国家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相背离的。因此,为了学生能够融入进课堂之中,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在前面讲述的课堂导入部分的问题可以作为小组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去解决问题,最后合作制作解答过程的演示文稿,小组成员进行讲解。这种方式下学生不会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还会去查询一些相关的案例,在理解课堂讲解内容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自己努力下取得进步,牢固对知识的记忆。
3.4加强与学生交流
教学是较适合学生双方的活动,一方的努力是不能完成教學目标的,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配合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在进行教学备案的时候要综合全班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方式,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心理情况的变化,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根据学生状态来调整教学方式,使教学保持高效率,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3.5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法律知识储备
道德和法治是随着社会的需求而不断进行修改的,这便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有了不断关注社会变化,及时学习新的制度的要求,为了达到新的教学标准,教师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在课余时间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应该对自己的责任做到明确,自身专业素养不够会导致学生在法律方面知识的欠缺,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将给学生传递丰富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追求,切实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3.6贴近实际生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加到社会活动中来,真正的认识社会,接触社会,在实践之中感受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性比较强,能为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体系打下基础,同时在贴近生活中拉近现实与课本的距离,使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展现出来,在实践之中,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真实存在的人物和事例,能将课堂内容加以运用,实现理论知识的吸收,更好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对于教材过度理论化的教学,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成绩,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来支撑,学生会很快的感到枯燥,减弱学习的欲望,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事情最近几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这就表明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上有许多不足需要改善,学校和教师不能过分重视成绩而忽略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教师也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通过自己的改变引起学生对于该课程重要性的理解,良好的氛围在教学中有助力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吴风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25+128.
[2]杨振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德育策略思考[J].华夏教师,2019(24):88.
[3]金发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76-77.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正文】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道德习惯和素养的形成有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和教师对于思想道德和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致于初中道德和法治教育的课程对学生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给学生灌输道德和法治素养的重要性,用切实行动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1思想道德教学观念与法治观念不能有效的结合。在新课改的实施背景下,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需求,但是许多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很多教师重视学生的卷面分数,在考试之前对重点内容进行勾画,让学生进行背诵,不能够理解记忆的知识点的实际意义,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得不到有效的应用,违背了教学改革想要有的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法治部分的知识点也是大概点一下就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不具体解释相关法律知识,学生很难形成法治的思维。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是教学的主动一方,学生只为了最终的成绩来学习,并没有实际参与到教学之中,也做不到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1.2任课教师的法律素养不足。许多任课教师道德方面的知识素养很高但是对于法治的知识储备就稍有不足,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而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不够重视,有些教师不是专业出身进行教学,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点讲解不能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且在教学时不能将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事件相结合,这对于学生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十分不利,并且不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结合教学的实施。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2.1对学生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仅可以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在成长过程中心中一直有一条道德的警戒线,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学习法律概念,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维护权益,从小形成法律的意识,主动拒绝不良诱惑,进而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2.2对学校的重要性。初中阶段学生处于一个新时期新环境,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本教学生如何交朋友,适应新环境,同时教师正确的设置教学目标,会使学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学习氛围,对学校整体形象的提升有积极影响。
2.3对国家的重要性。初中思想道德融入法治观念,是对国家依法治国国策的深入推行的积极响应,学习传授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观念,并且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3.1实际创建情景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比较枯燥,若是教师仅仅只对知识讲解,会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在课堂导入时候利用日常见到的事件或者学生所熟悉的人物和趣事来引起学生对于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同时初中的学生对知识等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教师可以在情境导入之后提出一个贯穿整堂课知识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会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认真的聆听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并进行自我理解,并且长期性的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真听课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率的完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并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正确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成为主体,并且掌握学生的行为,探究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产生独立的想法,培养学生课程所要求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2重视情感引导
教师应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来加强引导德育的渗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改版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正确对待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不可用传统的灌输教学,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以提高教学效益,减少教学阻力,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重视对学生道德和法治的培养,规范学生的言行,帮助学生成为道德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公民。初中阶段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还未成熟,对于一些知识点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现重难点,讲书本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增强教学的带动性、感染力,强化学生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境界和法治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3.3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要做的就是对于教师传输的知识加以记录,这会使得学生并不理解自己记录的内容,知识生硬的记忆来通过考试,这和国家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相背离的。因此,为了学生能够融入进课堂之中,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在前面讲述的课堂导入部分的问题可以作为小组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去解决问题,最后合作制作解答过程的演示文稿,小组成员进行讲解。这种方式下学生不会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还会去查询一些相关的案例,在理解课堂讲解内容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自己努力下取得进步,牢固对知识的记忆。
3.4加强与学生交流
教学是较适合学生双方的活动,一方的努力是不能完成教學目标的,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配合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在进行教学备案的时候要综合全班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方式,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心理情况的变化,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根据学生状态来调整教学方式,使教学保持高效率,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3.5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法律知识储备
道德和法治是随着社会的需求而不断进行修改的,这便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有了不断关注社会变化,及时学习新的制度的要求,为了达到新的教学标准,教师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在课余时间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应该对自己的责任做到明确,自身专业素养不够会导致学生在法律方面知识的欠缺,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将给学生传递丰富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追求,切实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3.6贴近实际生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加到社会活动中来,真正的认识社会,接触社会,在实践之中感受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性比较强,能为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体系打下基础,同时在贴近生活中拉近现实与课本的距离,使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展现出来,在实践之中,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真实存在的人物和事例,能将课堂内容加以运用,实现理论知识的吸收,更好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对于教材过度理论化的教学,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成绩,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来支撑,学生会很快的感到枯燥,减弱学习的欲望,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事情最近几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这就表明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上有许多不足需要改善,学校和教师不能过分重视成绩而忽略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教师也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通过自己的改变引起学生对于该课程重要性的理解,良好的氛围在教学中有助力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吴风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25+128.
[2]杨振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德育策略思考[J].华夏教师,2019(24):88.
[3]金发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