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化“友”为“敌”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的运用促进了教学的革新,但不能忽视的是,由于一些教师认识不足、运用不当,让多媒体教学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并提出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助手;革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创建的进一步推进,各个学校的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多媒体走进课堂。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多媒体运用的多,教学效果却不一定好,尤其是语文学科,过分盲目地使用多媒体,反而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
  一、盲目使用多媒体的负面影响
  (一)教学内容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最近,自从用了多媒体,我发现一些教师一下子变得比过去“能讲”了许多,分析了一下原因,原来在过去语文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往往对教学内容加以选择,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就被删去了,而用多媒体上课,课堂的容量比以前增加不少,教师对教学内容不但不像过去那样选择,反而害怕内容很快上完,没有东西可讲,把原来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也加了进去,眉毛胡子一把抓。致使课堂变得芜杂不堪,学生听得是浑浑噩噩,不知重点在哪里,教学效果很差。
  (二)破坏了语文的朦胧美,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变得更直观,好处是易于学生的理解,但是语文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它有时候需要的是一种“朦胧的美”,即靠学生的想象而创造出意境。这种意境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作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一辈子去憧憬。笔者记得小学时,吟诵到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便油然而生一派仙境,多少年魂牵梦萦。其他诸如陶潜笔下的桃花源,陆游笔下的山西村……皆是如此。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同样是上面的大林寺桃花,不同的学生心中自会有不同的景致,如果当时教师叫班级的孩子都作一幅画,肯定各人的画都是不同的。而现在,我们的一些教师,在教学一篇文章的时候,还没等孩子们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展开想象,就直接把相关的图片链接了过来,孩子在心中刚刚要建立起的一个圣境就这样被一下子破坏了,想象力得不到发挥。扼杀学生想象力的课堂该是多么可悲啊!
  (三)浪费了时间,冲淡了“语文味”。2011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并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定位,表明了语文学科有其独特的性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运用,必须有具体的语言实践。所以,语文课堂要有语言的品味、句子的赏析等内容,这样的课堂才能有“语文味”,才能称之为语文课堂,而由于多媒体滥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充斥了过多的音乐、图画、思想的说教,语文课变成了“大杂烩”,时而像音乐课,时而像美术课,时而像思品课,语文课失去了自己的特点,没有了自己的味道。
  (四)限制了课堂的生成,也限制了教师的思维。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很多的课件都是在课前制好的,因此教师上课的时候就会处处想着课件,想着把学生的思维拉到自己的课件上。因此,教师的课就会上得很拘谨,课堂生成少。而我们知道,课堂中生成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而且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很多,甚至是多数教师的课件是从网上下载的,完全不考虑教学实际,生搬硬套。怎能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只有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就是说并不是有了这种教学的手段,教学的效率就一定会提高,这样才有可能运用好多媒体。
  二、正确运用多媒体
  (一)适量运用,杜绝滥用。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我认为语文这门学科并不需要过多地运用多媒体。因为语文学科的载体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当通过阅读感知进入我们的脑海中后,我们的脑海中就会产生自己的想象,塑造出一个自己所认可的独特的形象或者意境。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培养,人的内涵也会丰富,精神也会升华。所以,阅读文字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是成才的过程。而如果将阅读文字变成了读图,就失去了这样的作用,过分读图让人变得愚蠢和浅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减少图片等过于直观形式的运用,给学生的心灵留下那么一点儿想象的空间,这才是语文育人的意义,如果一味地在语文课堂上出示图片而忽视“冷冰冰”的文字,长期下去,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二)不但会用,更要巧用。教师除了要加强学习,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上课以外,还要在平时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多媒体运用的技巧。例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节约时间。但是每当讨论完问题,出示答案的时候,却又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因为此时,学生会争相把这些答案抄下来。其实在刚才大家的研讨中,这些答案都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此时出示答案,不少学生还觉得自己的答案不够圆满,所以将屏幕的答案又一板一眼地写下来,耽误了不少时间。我们都知道,语文这门学科,答案并不需要多么“精确”,大部分的题目,只要把意思说出来就行,还有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即使观点不一,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了。所以,如果留下时间给学生抄屏幕上的答案,则不是明智之举。我一般采用出示几个关键词来代替,或者有的问题只有题目,并不出示答案。还有课件的设计,一定要稍微素雅一些,不能花里胡哨,不然,把学生的吸引力都集中到课件上了,学生还哪有心思看书,不读书,脱离了文本,这样的语文课还有什么效果可言。
  (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果,关键在学生。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只关注自己的课件设计,这就偏离了中心,应更多关注某个环节学生的反应。我们要多设计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外,由于课堂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不需设计过细,这样才会解放学生,解放教师,造就一些不曾预见的课堂生成,收获一些未曾预约的精彩。
  凡事有利就有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学的革新,但是,好事一定要办好,盲目的使用也可让多媒体成为教学的“刽子手”,只有牢牢把握教学的真谛,遵循学科特点,合理地使用,才能让多媒体成为教学的助手,真正提高教学效益。
  (责任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文章的行文不能显示生活的丰富性,就会显得单薄乏味,因此文章要准确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自然会有冲突,有转折。文章的曲折是有意制造些延宕、阻碍,使文章波澜有抑扬。而波澜的“落”是为“起”积蓄力量,情节的“抑”是为了更高的“扬”。一阻一畅,一起一落,一抑一扬,以至异态纷呈,新奇屡出,能给人留下意想不到的深刻印象。  【关键词】曲折;波澜; 精彩  【中图分类号】G63
【摘要】心存感恩,会让一句简单的话语充满神奇的力量,让那些琐碎的小事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C633 【文献标识码】A  在本次学
【摘要】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动态生成,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贴近生活。让教者思路、学习者思路和编者思路统一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让传统文化千百年积淀下来的经典词语和句子真正流淌于学生的生命中。  【关键词】联系生活;沟通旧知;举一反三  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练习五 “读读背背”板块中的内容,都是围绕“读书、学习”这个主题选遍的。备课时,我想只要读读、背背、
【摘 要】小学阶段应充分地为学生们的心灵积累丰富的“存折”,将生活的体验以及心灵的感悟结合起来形成表达上的创造,以儿童的视角写出童真之文、童心之文、童趣之文。正如诗人布莱克在《小学生》一诗中发出的呐喊:“为了欢乐出世的鸟,怎能坐在笼中歌唱?”  【关键词】 小学生;习作;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在为了高考而学习,而教师也仅仅是为了高考而教学。这样的情况下容易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沉闷,同时也很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文中主要就课堂气氛的改善与以生为本理念的贯彻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气氛;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 3 【文献标识码】 A  课改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很长的时间,取得了很多的成果。经过这几年课堂教学的磨合,对于新课程实施,很
【摘要】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有两方面:一是关爱,二是教育。本文从发挥榜样作用、传递关爱精神、讲究因材施教、培养良好习惯、注重家校互动等五方面出发,讲述了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若干体会,旨在抓好班级管理,培养未来优秀人才。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关爱;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要办好小学教育,首先就要抓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是关系素质教育成果的关
【摘要】开展语文课的“先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实践总结了在组织学生进行“先学”活动的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巧设导语、引导想象、鼓励竞争达到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先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先贤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
【摘 要】“童性” 是人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是由人的自然之性生发出来的“纯净”之本性,是所见所想的率真表达。语文学习中的日记正是源于孩子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提高孩子习作水平的重要载体。它融合了语文知识的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如何关注孩子的童性,在日记的撰写中张扬孩子的个性,提高日记指导的实效性?笔者做了以下
【摘要】笔者再次聚焦新课程改革,聚焦语文学科教学,发现语文学科互动、多样、开放、灵活的教学过程,为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契机。笔者认为,在学生感恩意识日渐淡薄的今天,语文学科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及时地挖掘、拓展、捕捉这些感恩教育的素材,实施情感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内心深处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以情促学,从而真正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  【关键字】感恩;以情促学;体验式教学  【中图
【摘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挫折和不幸,从容地面对思想上的是是非非。感恩,善待了他人,也快乐了自己。懂得感恩,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关键词】学生;感恩心理;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一、情景再现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朗诵这饱含深情的《一株紫丁香》,来表达对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