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因此更应该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日常生活 行为习惯 关键期 幼儿教育 家园教育一致性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往往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生活习惯,人与人的交往习惯,遵守社会的行为规则习惯,做力所能及的事,爱父母长辈、爱老师同学、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文明礼貌习惯及自我保护习惯。有句谚语是这样说: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
研究表明,3岁至12岁是儿童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长技能的愿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反之,不注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终生。就《纲要》所说:在社会领域方面,幼儿要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乐意与人交往;在科学领域方面,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赖于实践活动,幼儿在日常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戏、体育等活动中,进行着与人交往的方面的技能,习惯的训练,从中幼儿获得一种“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联系,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比如:在德育方面,要养成与人交往、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积极探索问题过程、结果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会习惯等。那怎样才能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重视主题教育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要改变幼儿的这种观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其次是按要求做、乐意做,再次是会做、能做,最后是持之以恒的做。但往往幼儿经常是凭兴趣做事,而且是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我们先要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自我约束自己,能按照各种行为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据《指南》要求:①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②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③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就如一节健康活动《健康的牙宝宝》,我抓住了幼儿内心对牙齿生长及牙齿保护的好奇心安排了此次的活动课:首先在第一活动中通过观看牙齿生长的过程,让幼儿清楚了解牙齿生长的经过。其次了解牙齿的名称,请幼儿跟牙宝宝图卡打招呼加深记忆。在第二活动中请幼儿欣赏《老虎拔牙》的动画及表演该动画。幼儿在表演中不仅得到了快乐还学习到如何保护牙齿。最后请幼儿观察隔夜漱口水的实验,知道牙齿内的残留物质会变质,闻起来又酸又臭;接着和幼儿又做了一个“醋泡鸡蛋”的实验(将生鸡蛋放入盛有醋的透明玻璃杯内,两天后发现鸡蛋壳被醋腐蚀了,只有一层薄膜),实验结束后,向幼儿做知识梳理说鸡蛋壳就和我们的牙齿成分一样,都是钙,如果不刷牙,牙齿内的残留物质也会像醋腐蚀蛋壳一样腐蚀牙齿。在课后教会幼儿如何刷牙,并让家长配合监督幼儿的实际刷牙情况,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小小奖励,并长期督促幼儿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直到幼儿形成刷牙的习惯。
2.重视家园的密切合作,达成一致性
幼儿每天的生活环境除了幼儿园外,家庭、社会都对幼儿的影响非常重要,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幼儿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一定要达到一致性。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的人格思想,家长占着主要部分,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现在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中六位成人宠着一个宝贝。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幼儿从小就形成自我、任性、刁蛮的性格。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家园同步进行,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指南》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时期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如卫生习惯:幼儿园每周都会规定幼儿“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等,都需要家长一同配合。再如:在幼儿园劳动习惯中一直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到回家里后家长的溺爱,家长的包办,生怕孩子累了,或是以嫌麻烦为借口剥夺幼儿的劳动权利。还有,大多数的是独生子女,六个成人围着一个宝贝,爸爸妈妈本想锻炼孩子,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便会说“孩子太小了,别让他……”于是,幼儿的心理肯定是去玩也不愿劳动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保持一致。因此本班通过家园练习手册、家长开放日、家委会反馈、短信、电话、QQ等多种形式和家长互相沟通,方便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并在教育上达成一致,做到家园同步进行教育,共同配合,把幼儿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入手,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展开一系列活动,必须家园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纲要》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9,(9) .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10.
[3]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幼教博览》,2008,(4).
[4]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学前教育研究》,2012,(10).
[5] 家长如何培养0-3婴幼儿的自信 《早期教育》.
[6] 玛利亚 蒙台梭利 《童年的秘密》,2005年(1).
【关键词】日常生活 行为习惯 关键期 幼儿教育 家园教育一致性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往往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生活习惯,人与人的交往习惯,遵守社会的行为规则习惯,做力所能及的事,爱父母长辈、爱老师同学、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文明礼貌习惯及自我保护习惯。有句谚语是这样说: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
研究表明,3岁至12岁是儿童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长技能的愿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反之,不注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终生。就《纲要》所说:在社会领域方面,幼儿要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乐意与人交往;在科学领域方面,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赖于实践活动,幼儿在日常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戏、体育等活动中,进行着与人交往的方面的技能,习惯的训练,从中幼儿获得一种“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联系,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比如:在德育方面,要养成与人交往、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积极探索问题过程、结果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会习惯等。那怎样才能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重视主题教育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要改变幼儿的这种观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其次是按要求做、乐意做,再次是会做、能做,最后是持之以恒的做。但往往幼儿经常是凭兴趣做事,而且是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我们先要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自我约束自己,能按照各种行为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据《指南》要求:①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②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③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就如一节健康活动《健康的牙宝宝》,我抓住了幼儿内心对牙齿生长及牙齿保护的好奇心安排了此次的活动课:首先在第一活动中通过观看牙齿生长的过程,让幼儿清楚了解牙齿生长的经过。其次了解牙齿的名称,请幼儿跟牙宝宝图卡打招呼加深记忆。在第二活动中请幼儿欣赏《老虎拔牙》的动画及表演该动画。幼儿在表演中不仅得到了快乐还学习到如何保护牙齿。最后请幼儿观察隔夜漱口水的实验,知道牙齿内的残留物质会变质,闻起来又酸又臭;接着和幼儿又做了一个“醋泡鸡蛋”的实验(将生鸡蛋放入盛有醋的透明玻璃杯内,两天后发现鸡蛋壳被醋腐蚀了,只有一层薄膜),实验结束后,向幼儿做知识梳理说鸡蛋壳就和我们的牙齿成分一样,都是钙,如果不刷牙,牙齿内的残留物质也会像醋腐蚀蛋壳一样腐蚀牙齿。在课后教会幼儿如何刷牙,并让家长配合监督幼儿的实际刷牙情况,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小小奖励,并长期督促幼儿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直到幼儿形成刷牙的习惯。
2.重视家园的密切合作,达成一致性
幼儿每天的生活环境除了幼儿园外,家庭、社会都对幼儿的影响非常重要,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幼儿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一定要达到一致性。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的人格思想,家长占着主要部分,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现在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中六位成人宠着一个宝贝。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幼儿从小就形成自我、任性、刁蛮的性格。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家园同步进行,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指南》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时期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如卫生习惯:幼儿园每周都会规定幼儿“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等,都需要家长一同配合。再如:在幼儿园劳动习惯中一直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到回家里后家长的溺爱,家长的包办,生怕孩子累了,或是以嫌麻烦为借口剥夺幼儿的劳动权利。还有,大多数的是独生子女,六个成人围着一个宝贝,爸爸妈妈本想锻炼孩子,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便会说“孩子太小了,别让他……”于是,幼儿的心理肯定是去玩也不愿劳动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保持一致。因此本班通过家园练习手册、家长开放日、家委会反馈、短信、电话、QQ等多种形式和家长互相沟通,方便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并在教育上达成一致,做到家园同步进行教育,共同配合,把幼儿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入手,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展开一系列活动,必须家园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纲要》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9,(9) .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10.
[3]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幼教博览》,2008,(4).
[4]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学前教育研究》,2012,(10).
[5] 家长如何培养0-3婴幼儿的自信 《早期教育》.
[6] 玛利亚 蒙台梭利 《童年的秘密》,2005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