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经从强调规模扩张转为追求质量效益和加强质量监控。而考试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在分析现阶段考试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考试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讨了高职院校考试形式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考试改革 措施
近几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经从强调规模扩张转变为追求质量效益和加强质量监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考试考核作为判定学生学业收获和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监控和评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学生来说,考试不仅是考察和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方法,而且是决定学生未来培养方向的依据。从教育本质上看,考试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在于“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管”,以调动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高职院校而言,考试更应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和评价。
1.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1.1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其考核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应该改变以往的考试观念,对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建立一套适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考试体系。
1.2 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但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另外学生来源渠道较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些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考试方式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考核,以更好地发掘其能力。
2.我国高职教育考试存在的问题
2.1 校方主导、标准不一。
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由学校内部专家教授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依赖于学校自身组织实施的考试。由于不同学校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结构把握不同,对教学质量和考试质量衡量的尺度不一,尤其是一些学校的教学设计和质量认证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的不同步,甚至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相差甚远,从而造成了高职生的培养质量和能力水平相差很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客现全面反映知识能力水平,使社会和企业很难据此挑选合格适用的岗位人才,严重影响到学生就业和高职办学声誉。
2.2 结构失衡、形式陈旧。
目前,知识与技能并重、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观念已得到教育界的认可, 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比重基本占到教学计划总教学时数的40%以上。但这种结构变化并没有在考试中反应出来,多数学校对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核并不重视, 甚至有的学校基本不进行技能与能力考核。考试内容仍限于教材和课堂讲授的范围;考试的重点依旧是理论性、知识性为主;考试形式大多还是传统的单一笔试。
2.3 功能异化、目的错位。
高职院校的考试工作本应具有促学促教、促建促改、督导激励等多项功能。但不少学校仅仅把考试视为评定学生课业成绩、确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一种手段, 很少学校能把学业考试当作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教学质量升降、找出问题与原因,从而寻求改进措施,控制、保障教学质量的手段。考试功能的异化、目的的错位,直接影响了考试的种类、性质、内容、标准和组织形式的选择,如重总结性鉴定性考试,轻形成性诊断性考试;考核标准和尺度过松,课程淘汰率低;考试管理松懈,考风不正。凡此种种,导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供的成绩认可度不高。
3.科学设计考试模式
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强化教育质量管理,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应围绕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考试评价这一主题,研究和构建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的考试体系模型,即: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的以职业综合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考核为主线、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全程考核的校内考试体系:在知识技能能力考试方面,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体系;在学生素质考核方面,建立引导型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建立与考试体系并行的旨在强化考试过程质量控制并成为学校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质量管理体系。
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考试模式应根据课程教育目标、考试内容和课程性质等设计。由于教育目标具有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的全面性或多面性,而常用的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成果试(设计、论文、报告和制品试)、操作试、计算机及网上考试、观察考核(各种考试方法的解释见附注)等考试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的局限性。因此,欲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并促进其能力、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必然应采用由多种基本考试方法构成的考试模式进行多次测试综合评价,即:采用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为导向,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核心,采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课程结束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
当然,不同特点和类型的课程,其教育目标对知识、技能、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方案中应对不同类型课程的考试提出原则意见,包括考核内容的主次、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和成绩比例、命题要求等。课程分类建议:以知识和理论传授为主型:如数学、力学等,但应突出理论知识运用的考核;理论知识和技能并重型:如化学、制图等,既要考核理论知识的运用,又要考核操作技能;以技能、能力为主型:如课程设计、实习等,应突出技能与能力的考核;综合型:如综合课、毕业实习与设计等,应突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考核。选修课: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可采用以形成性检测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突出学生个性化能力的考查。 4.数学教学考核的改革
数学教育质量评价,不论是评价学生的“学”,还是评价教师的“教”,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意义和有成效的学习。“和谐共振”的教改模式要顺利实施,还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4.1 对老师评价的改革。
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有同行评价、督导组听课、学生评价等多种渠道。其中的学生评价更客观直接地反映学生的感受,对改进教学方法,找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源。为了及时、准确的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学院教务处应该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对教师评教活动。方法:①采取开放式答卷的方式。首先拟定对老师的评价题目,在期中将题目发给学生,期未时收回答卷。为使学生畅所欲言,答卷采取匿名方式,答卷及时与相关教师见面。②网上评教,虽然是学生评价教师的比较好的途径,但网上评教,教师不能看到,起不到应有的作用;③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往往碍于情面,而不对本院教师提出任何意见。
4.2 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都是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理论题,我们现在提出“基础理论考试+实验实训考试=最终评价”考核方案。
该方案不仅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体现学生的实际运用数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规划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考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对教学内容与标准、教学方式与手段、课程建设与革新等有重要导向作用。高职院校考试向“第三方认证”、“能力中心”、“两考互通”、“双证融合”的基本方向发展, 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能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起积极导向作用,值得在办学实践中加以关注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德春.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
[2] 陈耀敏.高职高专教育考核方法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7;(02).
[3] 唐艳红,王琴. 高职院校考试改革探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年03期.
[4] 王莉华,孙晓晔.构建模块化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5. P61-6.
【关键词】高职院校 考试改革 措施
近几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经从强调规模扩张转变为追求质量效益和加强质量监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考试考核作为判定学生学业收获和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监控和评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学生来说,考试不仅是考察和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方法,而且是决定学生未来培养方向的依据。从教育本质上看,考试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在于“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管”,以调动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高职院校而言,考试更应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和评价。
1.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1.1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其考核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应该改变以往的考试观念,对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建立一套适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考试体系。
1.2 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但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另外学生来源渠道较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些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考试方式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考核,以更好地发掘其能力。
2.我国高职教育考试存在的问题
2.1 校方主导、标准不一。
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由学校内部专家教授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依赖于学校自身组织实施的考试。由于不同学校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结构把握不同,对教学质量和考试质量衡量的尺度不一,尤其是一些学校的教学设计和质量认证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的不同步,甚至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相差甚远,从而造成了高职生的培养质量和能力水平相差很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客现全面反映知识能力水平,使社会和企业很难据此挑选合格适用的岗位人才,严重影响到学生就业和高职办学声誉。
2.2 结构失衡、形式陈旧。
目前,知识与技能并重、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观念已得到教育界的认可, 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比重基本占到教学计划总教学时数的40%以上。但这种结构变化并没有在考试中反应出来,多数学校对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核并不重视, 甚至有的学校基本不进行技能与能力考核。考试内容仍限于教材和课堂讲授的范围;考试的重点依旧是理论性、知识性为主;考试形式大多还是传统的单一笔试。
2.3 功能异化、目的错位。
高职院校的考试工作本应具有促学促教、促建促改、督导激励等多项功能。但不少学校仅仅把考试视为评定学生课业成绩、确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一种手段, 很少学校能把学业考试当作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教学质量升降、找出问题与原因,从而寻求改进措施,控制、保障教学质量的手段。考试功能的异化、目的的错位,直接影响了考试的种类、性质、内容、标准和组织形式的选择,如重总结性鉴定性考试,轻形成性诊断性考试;考核标准和尺度过松,课程淘汰率低;考试管理松懈,考风不正。凡此种种,导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供的成绩认可度不高。
3.科学设计考试模式
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强化教育质量管理,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应围绕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考试评价这一主题,研究和构建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的考试体系模型,即: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的以职业综合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考核为主线、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全程考核的校内考试体系:在知识技能能力考试方面,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体系;在学生素质考核方面,建立引导型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建立与考试体系并行的旨在强化考试过程质量控制并成为学校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质量管理体系。
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考试模式应根据课程教育目标、考试内容和课程性质等设计。由于教育目标具有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的全面性或多面性,而常用的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成果试(设计、论文、报告和制品试)、操作试、计算机及网上考试、观察考核(各种考试方法的解释见附注)等考试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的局限性。因此,欲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并促进其能力、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必然应采用由多种基本考试方法构成的考试模式进行多次测试综合评价,即:采用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为导向,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核心,采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课程结束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
当然,不同特点和类型的课程,其教育目标对知识、技能、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方案中应对不同类型课程的考试提出原则意见,包括考核内容的主次、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和成绩比例、命题要求等。课程分类建议:以知识和理论传授为主型:如数学、力学等,但应突出理论知识运用的考核;理论知识和技能并重型:如化学、制图等,既要考核理论知识的运用,又要考核操作技能;以技能、能力为主型:如课程设计、实习等,应突出技能与能力的考核;综合型:如综合课、毕业实习与设计等,应突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考核。选修课: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可采用以形成性检测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突出学生个性化能力的考查。 4.数学教学考核的改革
数学教育质量评价,不论是评价学生的“学”,还是评价教师的“教”,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意义和有成效的学习。“和谐共振”的教改模式要顺利实施,还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4.1 对老师评价的改革。
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有同行评价、督导组听课、学生评价等多种渠道。其中的学生评价更客观直接地反映学生的感受,对改进教学方法,找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源。为了及时、准确的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学院教务处应该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对教师评教活动。方法:①采取开放式答卷的方式。首先拟定对老师的评价题目,在期中将题目发给学生,期未时收回答卷。为使学生畅所欲言,答卷采取匿名方式,答卷及时与相关教师见面。②网上评教,虽然是学生评价教师的比较好的途径,但网上评教,教师不能看到,起不到应有的作用;③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往往碍于情面,而不对本院教师提出任何意见。
4.2 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都是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理论题,我们现在提出“基础理论考试+实验实训考试=最终评价”考核方案。
该方案不仅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体现学生的实际运用数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规划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考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对教学内容与标准、教学方式与手段、课程建设与革新等有重要导向作用。高职院校考试向“第三方认证”、“能力中心”、“两考互通”、“双证融合”的基本方向发展, 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能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起积极导向作用,值得在办学实践中加以关注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德春.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
[2] 陈耀敏.高职高专教育考核方法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7;(02).
[3] 唐艳红,王琴. 高职院校考试改革探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年03期.
[4] 王莉华,孙晓晔.构建模块化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5. P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