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转化思想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们对新学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转化思想的科学引导下,小学生们能够将新学习的数学知识充分转化为自己已经拥有的数学知识,或者通过小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转化为他们能够自行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而达到对数学新知識与新问题充分理解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的运算;转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091-01
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学科思想的核心,也是小学数学思想的灵魂所在。它是能够引导小学生们努力形成自己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重要基础,能够对培养小学生们数学意识并形成优秀数学思维品质带来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改变自己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观念,能够充分注重对转化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能够将数学转化思想充分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的运算”是大部分数学知识点的基础,因此转化思想在“数的运算”教学中起到了将新旧数学知识充分融合的作用。
一、“数的运算”与转化思想巧用的策略分析
(一)结合小学生们的思维特点来渗透数学转化思想
处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们还在数学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中,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并不能够真正理解,而是重点偏向于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感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特征来科学渗透数学转化思想。也就是可以通过更加直观的方法来进行转化思想的有效实现,让小学生们能够在转化思想的解题运用中体会其奥妙。
例如,在讲解“九加几”的相关数学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就能够先对小学生们讲解有关“十加几”的数学运算方式,这是由于在本节数学课的教学中小学生们能够掌握有关“十加几”的数学运算技巧,并且这个数学计算方式的数学思维难度并不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转化思想的作用还是十分重大的。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师为小学生们提出“9 4=?”这一数学问题时,小学生们就可以运用小学数学教师所讲解的转化思想凑十法来进行运算,将这个运算式转化为“10 4=?”的运算表达式。
因此在小学生们进行运算时就能够将“9 4”式子中,将“4”拿出“1”给“9”,这时“9”就被凑成了“10”,而“4”减掉“1”成了“3”。因此9 4=10 3=13。这种凑十法的转化思想能够有效应用在“九加几”的数字运算过程中,能够让小学生们充分感知“九加几”的数学新知识与“十加几”紧密相连,从而降低了小学数学的运算难度,提升小学数学运算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将复杂知识转化为简单的数学知识
小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点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就会给出相应的数学练习题目,小学生们在拿到这些题目时并不能够及时地发现其中的数学解题方法以及数学解题思路。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们通过数学转化思想来讲问题变得简单。这种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们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能够有效帮助他们理清自己的数学做题思路,还能提升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效率。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师为小学生们给出数学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和苹果树共一百四十一棵,已知桃树的五分之三和苹果树的九分之四相等,那么两种树分别有多少棵?”小学生们在看到这个数学练习题目后,认为应当运用方程解来解决,但是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就能够引导小学生们根据相等这个等价条件来写出桃树与梨树的比例关系,也就是20:27,这样就能够带领小学生们将复杂的分数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比例分配问题,进而更为高效地解决小学数学问题。
(三)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渗透转化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数学教学内容并没有为小学生们渗透转化思想,针对这种实际状况就能够将这些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将转化思想充分的引用到小学数学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转化过程中小学生们能够较为深刻的体会到数学转化思想的实际内涵以及其实际的运用含义。
例如,在学习“一位小数的加减”相关数学课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能够将数学转化思想充分的渗透到列竖式的计算方法中,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科学合理的转化为列竖式的运算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简便的数学运算。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提醒同学们在运算式应当将小数点对齐,并且能够从运算式的低位开始运算。例如在计算“2.5 3.3=?”这一运算表达式时,小学数学教师就能够引导小学生们首先列出竖式,这种将小数运算转化为竖式运算的数学转化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们对数学新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还能够提升小学生们的数学运算能力与数学转化思想。
二、结束语
在小学“数的运算”过程中充分渗透数学转化思想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小学生们切实体会到数学转化思想的应用价值与实际意义,并且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带领小学生们真正掌握数学转化思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数学转化思想合理的运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且有意识地向小学生们渗透这种思想。
参考文献:
[1]马桂玉.转化思想在小学“数的运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2]何平.浅谈“数的运算”中转化思想的内容与层次的重要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的运算;转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091-01
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学科思想的核心,也是小学数学思想的灵魂所在。它是能够引导小学生们努力形成自己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重要基础,能够对培养小学生们数学意识并形成优秀数学思维品质带来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改变自己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观念,能够充分注重对转化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能够将数学转化思想充分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的运算”是大部分数学知识点的基础,因此转化思想在“数的运算”教学中起到了将新旧数学知识充分融合的作用。
一、“数的运算”与转化思想巧用的策略分析
(一)结合小学生们的思维特点来渗透数学转化思想
处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们还在数学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中,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并不能够真正理解,而是重点偏向于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感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特征来科学渗透数学转化思想。也就是可以通过更加直观的方法来进行转化思想的有效实现,让小学生们能够在转化思想的解题运用中体会其奥妙。
例如,在讲解“九加几”的相关数学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就能够先对小学生们讲解有关“十加几”的数学运算方式,这是由于在本节数学课的教学中小学生们能够掌握有关“十加几”的数学运算技巧,并且这个数学计算方式的数学思维难度并不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转化思想的作用还是十分重大的。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师为小学生们提出“9 4=?”这一数学问题时,小学生们就可以运用小学数学教师所讲解的转化思想凑十法来进行运算,将这个运算式转化为“10 4=?”的运算表达式。
因此在小学生们进行运算时就能够将“9 4”式子中,将“4”拿出“1”给“9”,这时“9”就被凑成了“10”,而“4”减掉“1”成了“3”。因此9 4=10 3=13。这种凑十法的转化思想能够有效应用在“九加几”的数字运算过程中,能够让小学生们充分感知“九加几”的数学新知识与“十加几”紧密相连,从而降低了小学数学的运算难度,提升小学数学运算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将复杂知识转化为简单的数学知识
小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点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就会给出相应的数学练习题目,小学生们在拿到这些题目时并不能够及时地发现其中的数学解题方法以及数学解题思路。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们通过数学转化思想来讲问题变得简单。这种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们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能够有效帮助他们理清自己的数学做题思路,还能提升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效率。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师为小学生们给出数学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和苹果树共一百四十一棵,已知桃树的五分之三和苹果树的九分之四相等,那么两种树分别有多少棵?”小学生们在看到这个数学练习题目后,认为应当运用方程解来解决,但是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就能够引导小学生们根据相等这个等价条件来写出桃树与梨树的比例关系,也就是20:27,这样就能够带领小学生们将复杂的分数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比例分配问题,进而更为高效地解决小学数学问题。
(三)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渗透转化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数学教学内容并没有为小学生们渗透转化思想,针对这种实际状况就能够将这些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将转化思想充分的引用到小学数学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转化过程中小学生们能够较为深刻的体会到数学转化思想的实际内涵以及其实际的运用含义。
例如,在学习“一位小数的加减”相关数学课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能够将数学转化思想充分的渗透到列竖式的计算方法中,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科学合理的转化为列竖式的运算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简便的数学运算。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提醒同学们在运算式应当将小数点对齐,并且能够从运算式的低位开始运算。例如在计算“2.5 3.3=?”这一运算表达式时,小学数学教师就能够引导小学生们首先列出竖式,这种将小数运算转化为竖式运算的数学转化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们对数学新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还能够提升小学生们的数学运算能力与数学转化思想。
二、结束语
在小学“数的运算”过程中充分渗透数学转化思想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小学生们切实体会到数学转化思想的应用价值与实际意义,并且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带领小学生们真正掌握数学转化思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数学转化思想合理的运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且有意识地向小学生们渗透这种思想。
参考文献:
[1]马桂玉.转化思想在小学“数的运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2]何平.浅谈“数的运算”中转化思想的内容与层次的重要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