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江西省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学科成为学业水平测试学科中的一员,是高考参照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信息有关的文化、伦理等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其未来的学习、工作、交流、合作等方面,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上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表现为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上机就是玩游戏,在教室上课做其它科作业或者睡觉;教师真正用于新课讲授的时间很短,很多时间用于做练习以达到“应试”的目的;课时开设不足等等。就这两年的考试情况看,学业水平考试力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了解、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感悟。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再不好好上课,学生再不好好学习,要想轻轻松松通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就很难了。所以笔者提倡要创设“有效教学”,立足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从简单的被动接收学习转向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还是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层面上,都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一定程度上说,也只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教学才更有效果。
1.适时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对信息技术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进入高中以后,很多学习是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要能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2.建立学习小组,发挥学生传帮带的作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一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比较好,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在知识的接受上也相对较快;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进入高中后才开始接触计算机,动手能力很差。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时,数学学得好的学生,能很快理解题目的算法,进而用程序实现之;而另一部分学生很难理解编程的思路。面对上面列举的分化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采取统一的教学,避免出现“一头吃不好,一头吃不了”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传帮带作用,让一部分学得好的学生带一些相对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每组学得好的学生,建立合理公平的评价、竞争机制等等。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更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体现在我们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特别贴切,学生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于是就出现了上课睡觉、做其它科作业等情况,而很多同学对游戏很感兴趣,再复杂的游戏他们都能“无师自通”,如果教师能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像游戏一样,那教学效果肯定会很好。所以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在导入环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保证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本土资源”。比如中央电视台有一个猜价格的游戏节目,节目中的嘉宾只要在规定的竞猜次数内猜中价格,就把竞猜商品带走,我在讲《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选择结构》时,在导入的环节我就模仿这个节目做了一个小程序,学生竞猜的时候,积极性非常高,这样一下就把学生抓住了,然后再来讲解知识点,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其次,教师既要立足于课本,但又不能拘泥于课本。我们可以把教材上的一些素材换成学生们感兴趣的材料。
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感叹课太难上了,课堂纪律很难控制,特别是上机课,教师辛辛苦苦备一节课,但是因为课上的一些“小插曲”,课堂效率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处理课上出现的“小插曲”,对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怀着一颗爱心,体恤学生、关心学生,从一些小细节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爱。机房的空间一般都比较大,机器数比较多,就会出现冬天很冷,夏天很热的情况,笔者有一个班的课安排在体育课后,学生每次来上课的时候都是满头大汗,学生进机房后都比较“激动”,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提前把机房的空调打开,保证学生一进来就能感觉到阵阵凉意,给学生营造舒适的上课环境,也可以使学生尽快能安静下来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其次,在课上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尽量不要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有一定的逆反心理,但由于大部分在家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依赖性强,所以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要能正确认识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怀着一颗包容、善意的心对待学生,否则就会出现教师当众批评学生、学生不服从教师管理的情况,造成师生关系单薄,学生学习不感兴趣,教师也感觉很没面子,进退两难,不如“给学生一点面子,留自己一份轻松”。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从简单的被动接收学习转向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还是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层面上,都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一定程度上说,也只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教学才更有效果。
1.适时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对信息技术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进入高中以后,很多学习是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要能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2.建立学习小组,发挥学生传帮带的作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一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比较好,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在知识的接受上也相对较快;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进入高中后才开始接触计算机,动手能力很差。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时,数学学得好的学生,能很快理解题目的算法,进而用程序实现之;而另一部分学生很难理解编程的思路。面对上面列举的分化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采取统一的教学,避免出现“一头吃不好,一头吃不了”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传帮带作用,让一部分学得好的学生带一些相对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每组学得好的学生,建立合理公平的评价、竞争机制等等。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更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体现在我们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特别贴切,学生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于是就出现了上课睡觉、做其它科作业等情况,而很多同学对游戏很感兴趣,再复杂的游戏他们都能“无师自通”,如果教师能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像游戏一样,那教学效果肯定会很好。所以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在导入环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保证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本土资源”。比如中央电视台有一个猜价格的游戏节目,节目中的嘉宾只要在规定的竞猜次数内猜中价格,就把竞猜商品带走,我在讲《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选择结构》时,在导入的环节我就模仿这个节目做了一个小程序,学生竞猜的时候,积极性非常高,这样一下就把学生抓住了,然后再来讲解知识点,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其次,教师既要立足于课本,但又不能拘泥于课本。我们可以把教材上的一些素材换成学生们感兴趣的材料。
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感叹课太难上了,课堂纪律很难控制,特别是上机课,教师辛辛苦苦备一节课,但是因为课上的一些“小插曲”,课堂效率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处理课上出现的“小插曲”,对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怀着一颗爱心,体恤学生、关心学生,从一些小细节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爱。机房的空间一般都比较大,机器数比较多,就会出现冬天很冷,夏天很热的情况,笔者有一个班的课安排在体育课后,学生每次来上课的时候都是满头大汗,学生进机房后都比较“激动”,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提前把机房的空调打开,保证学生一进来就能感觉到阵阵凉意,给学生营造舒适的上课环境,也可以使学生尽快能安静下来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其次,在课上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尽量不要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有一定的逆反心理,但由于大部分在家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依赖性强,所以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要能正确认识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怀着一颗包容、善意的心对待学生,否则就会出现教师当众批评学生、学生不服从教师管理的情况,造成师生关系单薄,学生学习不感兴趣,教师也感觉很没面子,进退两难,不如“给学生一点面子,留自己一份轻松”。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