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财务岗位的专业性、岗位数量的限制性等原因,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相对其他专业来说是一个难点,践行现代学徒制更是难上加难。本文通过界定有关定义、分析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会计专业进行校企合作运行现代学徒制的几个模式。
概念的界定
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推行的一种新的育人模式,指以师傅带徒工为主要形式,以某行业或职业的知识技能学习为内容,徒工可因劳动获得某种形式回报的职业教育形态。被教育者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职工;学习地点也是在两个地方,一部分时间在学校,一部分在企业;实行双重管理,学校招生、企业招工,被教育者需要符合双方的条件。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利于学校改善实习实训环境、有利于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对接,对学生、学校、企业都有好处。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它是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被广泛提出和应用的。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参观工厂、岗位锻炼……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生产工作实际、学校可以解决实训设备不足问题、企业可以选拔人才,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会计专业运行现代学徒制瓶颈
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现代学徒制,表面上看,都是能够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但是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则難上加难。
瓶颈一:企业的观念和长期规划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都名不符实,最大的瓶颈制约就是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有些企业虽需要招聘会计人员,但是不会提前接收实习学生。
瓶颈二:教学的灵活性有待提高 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基本都是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学生在哪个学期上哪门课程,在哪个学期进行实习,实习多长时间,这都是提前制定的。但是企业合作和岗位需求并不能按照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来实施。所以学校应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瓶颈三:校企合作的深度有待加强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希望是全方位的、深度的、现代学徒制的合作,而企业希望是局部的、肤浅的、学生付出人力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企业把学生当成了短期工和劳动力,而不是真正以锻炼学生技能为目的。
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模式
模式一:联系实习基地,选派学生顶岗实习 这种模式沿用原教学顶岗实习的模式,就是联系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实习。与原模式不一样的地方是,顶岗实习不能集中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应当结合行业企业的生产情况、淡旺季情况、学生认知情况来安排实习。这种实习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并且每次都是带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任务、不同的教学目的去实习。如:会计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末的实习,时间为一周,主要是认识实习,了解企业岗位设置、结账等情况。在第二学期初安排4周实习,时间正好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企业导师是师傅,手把手的教学生企业所得税的核算的业务。这样安排既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又符合学校的教学安排。
模式二: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学生轮流在事务所实习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需要引进一家或者几家企业,可以是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是代理记账公司。然后安排学生轮流在企业实习,不同年级的学生所学和所做的业务不同,根据教学安排和学生接受情况安排实习。这种实习应该是打破教学班级的、可以边工边学的实习,比如:从整个年级安排10名学生,要求学生在周一至周五的下午及课外活动时间在企业工作,企业导师指导业务,学校教师指导实习同时补课。这样学生能够在校进行实习,学生能够深入岗位实习,技能的培养和教学的进行都不影响。
模式三:后置式订单培养,深化校企合作 后置式订单是在学生学习的第四或者是第五学期进行,这种实习是学生的就业与企业的用工结合。企业招工后会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后置式订单是把这种培训放在岗前而非岗后,放在学校而非企业。比如:当某企业到学校招工时,学生都会对意向参加的企业投出简历,企业收到简历后,进行初选,并对学生进行岗位知识、企业文化、岗位技能等的培训,这种培训放在周末或者正常工作日,大约持续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学生都相互的深入了解、选择,同时也是践行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深入指导学生技能的过程。这种实习不仅深化了校企合作,也提高了企业岗位与学生的契合度。
现代学徒制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好办法,并且得到了职教界的广泛认可。在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无论其中的任何一种模式,都必须要深化校企合作、灵活教学模式、完善合作机制、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扩大实习实训基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具备备课授课能力,更是要求教师具备与企业洽谈、指导实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2]贾文胜,潘建峰.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的瓶颈及实践探索[J].华东师范学报,2017(1).
【本课题是河北省教育厅2016年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资金项目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Z16096;】
概念的界定
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推行的一种新的育人模式,指以师傅带徒工为主要形式,以某行业或职业的知识技能学习为内容,徒工可因劳动获得某种形式回报的职业教育形态。被教育者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职工;学习地点也是在两个地方,一部分时间在学校,一部分在企业;实行双重管理,学校招生、企业招工,被教育者需要符合双方的条件。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利于学校改善实习实训环境、有利于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对接,对学生、学校、企业都有好处。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它是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被广泛提出和应用的。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参观工厂、岗位锻炼……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生产工作实际、学校可以解决实训设备不足问题、企业可以选拔人才,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会计专业运行现代学徒制瓶颈
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现代学徒制,表面上看,都是能够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但是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则難上加难。
瓶颈一:企业的观念和长期规划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都名不符实,最大的瓶颈制约就是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有些企业虽需要招聘会计人员,但是不会提前接收实习学生。
瓶颈二:教学的灵活性有待提高 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基本都是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学生在哪个学期上哪门课程,在哪个学期进行实习,实习多长时间,这都是提前制定的。但是企业合作和岗位需求并不能按照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来实施。所以学校应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瓶颈三:校企合作的深度有待加强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希望是全方位的、深度的、现代学徒制的合作,而企业希望是局部的、肤浅的、学生付出人力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企业把学生当成了短期工和劳动力,而不是真正以锻炼学生技能为目的。
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模式
模式一:联系实习基地,选派学生顶岗实习 这种模式沿用原教学顶岗实习的模式,就是联系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实习。与原模式不一样的地方是,顶岗实习不能集中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应当结合行业企业的生产情况、淡旺季情况、学生认知情况来安排实习。这种实习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并且每次都是带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任务、不同的教学目的去实习。如:会计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末的实习,时间为一周,主要是认识实习,了解企业岗位设置、结账等情况。在第二学期初安排4周实习,时间正好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企业导师是师傅,手把手的教学生企业所得税的核算的业务。这样安排既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又符合学校的教学安排。
模式二: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学生轮流在事务所实习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需要引进一家或者几家企业,可以是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是代理记账公司。然后安排学生轮流在企业实习,不同年级的学生所学和所做的业务不同,根据教学安排和学生接受情况安排实习。这种实习应该是打破教学班级的、可以边工边学的实习,比如:从整个年级安排10名学生,要求学生在周一至周五的下午及课外活动时间在企业工作,企业导师指导业务,学校教师指导实习同时补课。这样学生能够在校进行实习,学生能够深入岗位实习,技能的培养和教学的进行都不影响。
模式三:后置式订单培养,深化校企合作 后置式订单是在学生学习的第四或者是第五学期进行,这种实习是学生的就业与企业的用工结合。企业招工后会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后置式订单是把这种培训放在岗前而非岗后,放在学校而非企业。比如:当某企业到学校招工时,学生都会对意向参加的企业投出简历,企业收到简历后,进行初选,并对学生进行岗位知识、企业文化、岗位技能等的培训,这种培训放在周末或者正常工作日,大约持续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学生都相互的深入了解、选择,同时也是践行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深入指导学生技能的过程。这种实习不仅深化了校企合作,也提高了企业岗位与学生的契合度。
现代学徒制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好办法,并且得到了职教界的广泛认可。在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无论其中的任何一种模式,都必须要深化校企合作、灵活教学模式、完善合作机制、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扩大实习实训基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具备备课授课能力,更是要求教师具备与企业洽谈、指导实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2]贾文胜,潘建峰.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的瓶颈及实践探索[J].华东师范学报,2017(1).
【本课题是河北省教育厅2016年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资金项目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Z16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