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近日,因食“圣元”奶粉,女婴出现性早熟特征被披露。至此,这一被称为“激素门”事件的问题奶粉事件再次成为国人心惊胆战的“案例”。虽说,卫生部很快作出圣元奶粉“未检出禁用性激素,性早熟与奶粉无关联”的通报,但人们对中国食品的安全仍然忧心忡忡。
魏文彪《信息日报》编辑
这不是对待舆论监督的正确态度
7月8日,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在其官网上发布“致媒体的公开信”表示,圣元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同时,圣元方面已委托律师准备对刊播消息的两家媒体提起上诉。
武汉三名女婴出现性早熟现象,而这三名只吃奶粉的女婴食用的都是圣元奶粉。另据其中一名婴儿家长介绍,其女儿在医生建议下停止食用奶粉之后,部分性早熟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与此同时,有专家指出,部分奶农在对奶牛安胎时可能使用到激素,另外在奶牛繁殖上比如奶牛的配种环节也可能使用到激素,所以牛奶产奶环节与养殖环境可能导致部分奶粉遭受激素污染。综合以上这些现象与因素,虽然不能肯定食用圣元奶粉就是导致数名女婴性早熟的原因,但“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显然属于一种并未超出情理之外的合理怀疑。
而相关媒体在报道此事件时,并未下结论,而是将女婴家长的介绍与合理怀疑报道了出来。尤为重要的是,相关媒体也同时报道了武汉相关医院和职能部门的谨慎态度,如报道中就引述了武汉市儿童医院市场宣传部张姓主任的看法,即“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婴儿的性早熟到底是不是由奶粉引起的”,以及湖北省卫生厅医政医管处朱姓处长有关婴儿“性早熟情况比较正常,原因也比较复杂”的意见。所以,相关媒体并未像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所说的“断章取义、有意歪曲事实,编造奶粉导致性早熟的谎言”,相反,相关媒体的报道可以说是相对全面、客观的。
尽管圣元公司在声明中强调其产品“反复接受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检测,均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但是据介绍,当前激素并不在质监部门检查奶粉国家标准规定的项目当中,所以目前的奶粉实际上均未进行过有无激素的检测。而在当前自身产品被质疑情形下,圣元公司更为理性的做法显然应是及时将“性早熟”消费者使用的产品送交检测,由质监部门尽快确定奶粉中究竟有无性激素。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圣元奶粉不含性激素,自然也就可以还圣元奶粉以清白,部分婴儿家长的怀疑与舆论的质疑,也就不至于会给圣元公司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
新闻媒体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实际上是代表民众行使监督权利,所以,有关企业抗拒新闻舆论监督也就是抗拒民众监督,也就会对自身良好企业形象起到破坏作用,并影响到自身产品在消费者当中的受欢迎程度;相反,企业如果能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消费者与舆论质疑,则不但可能在自身产品确无缺陷情况下维护自身产品声誉,而且有利于塑造对消费者与社会负责的良好企业形象,进一步增加自身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受欢迎度。所以,人们期待圣元公司放弃起诉正常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媒体的做法,以对消费者与社会更为负责的理性态度开展当前的危机公关。■
刘海明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博士
如何看待圣元“保卫战”
三鹿奶粉的阴影还未褪尽,圣元奶粉又成为国人恐惧的对象。8月5日,圣元优博幼儿奶粉被爆出可能导致女婴性发育早熟的消息。连日来,舆论在不断质疑圣元优博奶粉的质量问题。四面楚歌之下,圣元方面展开了一场特殊的“保卫战”,先是否认产品存在缺陷,继而声称系进口奶源存在问题。此外,还在一些地方举行咨询活动,以证明奶粉质量的安全可靠,被爆“白大褂”们系圣元员工扮演……
面对企业危机,圣元的反应可谓出于本能。这种本能源于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畏惧。三鹿的例子明摆着,因为奶粉质量招致太多的民怨,舆论的谴责最终将三鹿送上“黄泉路”。圣元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鹿,圣元方面对此肯定非常敏感。敏感之下,千方百计进行危机公关,以助其渡过难关。从这种意义上说,圣元“保卫战”可以理解。但我们该如何看待圣元的这个“保卫战”,却有讨论的必要。
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产品质量。这个道理,连古代的作坊主都很清楚。产品质量的瑕疵,直接受害的是消费者,最终受害的则是生产者。失去了公众信赖的品牌,产品肯定滞销,而滞销是企业消亡的前兆。自古以来,尊重消费者,从本质上就是生产者尊重自己。唯有让消费者放心,让他们对自己的品牌绝对的信赖,这样的品牌才有生命力,这样的企业才是最聪明的企业。反观当下我们周边的某些企业,在包装和广告方面不惜重金投入,对关系到消费者利益的事情竟然给意外地“忽略”掉了。当年,三鹿通过媒体造势,将自己包装成“圣母”式的企业,好像三鹿幼儿奶粉比孩子的亲娘还亲,结果怎么样,不言自明。按说观摩过三鹿命运沉浮的圣元,该有所醒悟了吧?看看圣元优博幼儿奶粉包装盒上的说明,假如没有这场危机,每一个使用者都可能误以为这个品牌的幼儿奶粉不是孩子的亲妈却胜过亲妈:“58种营养素,进口奶源,放心品质,让妈妈的爱没有缺憾!”
以“给妈妈、宝宝带来健康和快乐”为使命而自居的圣元公司,其“保卫战”的作战方针如果是主动召回问题奶粉,妥善进行赔偿工作,通过公开忏悔赢得舆论的原谅,圣元的“面子”可能暂时灰色一点,起码可以让公众相信圣元的道歉和危机公关是坦诚的,圣元公司的良知尚在,圣元品牌可以继续值得信赖。相反,在无法否认奶粉质量问题的前提下,推诿、狡辩的做法,这种“保卫”策略实属下下之策,不但无法洗刷自身清白,反而让公众怀疑圣元公司的诚信,怀疑幼儿的健康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究竟有多高。试想,一个心中没有消费者,或者消费者利益被漠视的企业,他们的未来能光辉灿烂得了吗?
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权益相一致,最终和产品的品牌、企业利益相挂钩。一家企业,只有发自内心将消费者的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企业才谈得上具备起码的良知。纵观目前圣元正在掀起的“保卫战”,其企业良知还是个大大的问号,即便没有重蹈三鹿死亡的覆辙,如果我行我素,怕也行之不远!■
叶雷 华中师范大学 教师
“激素门”又见“制度三聚氰胺”
中国奶业经历了“三聚氰胺”的沉重打击,又引来了“激素门”的质疑。最近,处于奶粉“激素门”旋涡中心的圣元,随着卫生部“圣元乳粉未检出禁用性激素,性早熟与奶粉无关联”的通报,可能可以稍稍安心一下。可是,广大家长们对奶粉的疑虑恐怕暂时还难以消除,对食品安全的担心也不会消失。
“我们身边还有什么能放心的食品?”家长们在痛心地问,我们每一个人也在痛心地问。但我们一直没有得到过答案,从“吊白块”粉丝、“毛发水”酱油、“黄曲霉素”毒大米,到添加了避孕药成分的大闸蟹、抹了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加了石蜡的火锅底料,再到黑豆腐、红心鸭蛋、“三聚氰胺”奶粉、毒豇豆、毒韭菜、地沟油……
我们生活在非常发达的现代社会,享受着以车代步,通过电视如临现场,移动电话千里不隔音,自由网上冲浪,可是,我们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欲望和享受却在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成了问题。难道是一次次的食品安全事故还不够深刻?难道是我们呼吁的声音还不够大?难道食品安全真是一个现代社会的不治之症?虽然国外也偶尔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但人们并没有恐慌性的担忧,为什么言必讲“学习”的我们、言必称“国际惯例”的我们,却显得毫无办法呢?
在奶粉“激素门”中,圣元要洗清嫌疑,本不需要等这么久,家长们也不愿意等这么久。洗清奶粉的嫌疑,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对奶粉进行检测。可是,武汉相关的检测机构却不接受个人的申请;国家权威部门关于奶粉的检测指标中也没有激素这一项;事发一个多月,在媒体报道之前,武汉的疾控中心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却还在“踢皮球”,拿不出任何意见。
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媒体记者提出了一些质疑。如,有记者问:“经过这次事件以后,奶粉激素的检测有无可能列入以后奶粉常规检测的项目?”卫生部的回答非常令人失望:“这种检测是复杂的也是需要检测成本的,检测方法要求使用同位素,而同位素是比较昂贵的。”有什么比生命更复杂,比生命更昂贵呢?面对生命,面对健康,我们必须不计成本。婴儿早熟,食物链的嫌疑是最大的,除了奶粉,还有哪些外源性食物有嫌疑呢?卫生部没有检测计划,我们也不知道答案。
不管是武汉的“送检无门”,还是卫生部的“大事化小”,这都是监管制度的“三聚氰胺”。“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我们说,市场经济应当是道德经济或者诚信经济,但应然不等于实然 ,在利润面前,希望资本家恪守道德自觉,无疑是自欺欺人。也就是说,只要监管制度的“三聚氰胺”一日不除,各种各样的“门”还会接踵而至。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法制,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本性,必将用偷工减料、假冒伪劣、以次充优、虚假宣传、坑蒙拐骗等手段将市场弄得乌烟瘴气;没有法制,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道德在竞争中将无立足之地。必须靠法制的约束,靠持之以恒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资本家不愿铤而走险,不敢藐视法律。这样,市场经济才会呈现出道德经济的表象,消费者才可以放心地消费。
如何除掉监管制度的“三聚氰胺”,不仅有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以学习,而且国内的群众也纷纷开出了药方。比如,彻底解决多头监管的体制,不留监管空白;严格“国标”,只能比国标更严,不能让安全的出口,有问题的自己吃;开放的监督,信息化的跟踪,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加大相关环节的违法成本,加大个别机关不负责任的问责力度等等。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要等到何时,监管制度的“三聚氰胺”才能彻底消除?我们才能放心地吃喝?■
魏文彪《信息日报》编辑
这不是对待舆论监督的正确态度
7月8日,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在其官网上发布“致媒体的公开信”表示,圣元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同时,圣元方面已委托律师准备对刊播消息的两家媒体提起上诉。
武汉三名女婴出现性早熟现象,而这三名只吃奶粉的女婴食用的都是圣元奶粉。另据其中一名婴儿家长介绍,其女儿在医生建议下停止食用奶粉之后,部分性早熟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与此同时,有专家指出,部分奶农在对奶牛安胎时可能使用到激素,另外在奶牛繁殖上比如奶牛的配种环节也可能使用到激素,所以牛奶产奶环节与养殖环境可能导致部分奶粉遭受激素污染。综合以上这些现象与因素,虽然不能肯定食用圣元奶粉就是导致数名女婴性早熟的原因,但“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显然属于一种并未超出情理之外的合理怀疑。
而相关媒体在报道此事件时,并未下结论,而是将女婴家长的介绍与合理怀疑报道了出来。尤为重要的是,相关媒体也同时报道了武汉相关医院和职能部门的谨慎态度,如报道中就引述了武汉市儿童医院市场宣传部张姓主任的看法,即“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婴儿的性早熟到底是不是由奶粉引起的”,以及湖北省卫生厅医政医管处朱姓处长有关婴儿“性早熟情况比较正常,原因也比较复杂”的意见。所以,相关媒体并未像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所说的“断章取义、有意歪曲事实,编造奶粉导致性早熟的谎言”,相反,相关媒体的报道可以说是相对全面、客观的。
尽管圣元公司在声明中强调其产品“反复接受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检测,均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但是据介绍,当前激素并不在质监部门检查奶粉国家标准规定的项目当中,所以目前的奶粉实际上均未进行过有无激素的检测。而在当前自身产品被质疑情形下,圣元公司更为理性的做法显然应是及时将“性早熟”消费者使用的产品送交检测,由质监部门尽快确定奶粉中究竟有无性激素。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圣元奶粉不含性激素,自然也就可以还圣元奶粉以清白,部分婴儿家长的怀疑与舆论的质疑,也就不至于会给圣元公司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
新闻媒体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实际上是代表民众行使监督权利,所以,有关企业抗拒新闻舆论监督也就是抗拒民众监督,也就会对自身良好企业形象起到破坏作用,并影响到自身产品在消费者当中的受欢迎程度;相反,企业如果能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消费者与舆论质疑,则不但可能在自身产品确无缺陷情况下维护自身产品声誉,而且有利于塑造对消费者与社会负责的良好企业形象,进一步增加自身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受欢迎度。所以,人们期待圣元公司放弃起诉正常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媒体的做法,以对消费者与社会更为负责的理性态度开展当前的危机公关。■
刘海明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博士
如何看待圣元“保卫战”
三鹿奶粉的阴影还未褪尽,圣元奶粉又成为国人恐惧的对象。8月5日,圣元优博幼儿奶粉被爆出可能导致女婴性发育早熟的消息。连日来,舆论在不断质疑圣元优博奶粉的质量问题。四面楚歌之下,圣元方面展开了一场特殊的“保卫战”,先是否认产品存在缺陷,继而声称系进口奶源存在问题。此外,还在一些地方举行咨询活动,以证明奶粉质量的安全可靠,被爆“白大褂”们系圣元员工扮演……
面对企业危机,圣元的反应可谓出于本能。这种本能源于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畏惧。三鹿的例子明摆着,因为奶粉质量招致太多的民怨,舆论的谴责最终将三鹿送上“黄泉路”。圣元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鹿,圣元方面对此肯定非常敏感。敏感之下,千方百计进行危机公关,以助其渡过难关。从这种意义上说,圣元“保卫战”可以理解。但我们该如何看待圣元的这个“保卫战”,却有讨论的必要。
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产品质量。这个道理,连古代的作坊主都很清楚。产品质量的瑕疵,直接受害的是消费者,最终受害的则是生产者。失去了公众信赖的品牌,产品肯定滞销,而滞销是企业消亡的前兆。自古以来,尊重消费者,从本质上就是生产者尊重自己。唯有让消费者放心,让他们对自己的品牌绝对的信赖,这样的品牌才有生命力,这样的企业才是最聪明的企业。反观当下我们周边的某些企业,在包装和广告方面不惜重金投入,对关系到消费者利益的事情竟然给意外地“忽略”掉了。当年,三鹿通过媒体造势,将自己包装成“圣母”式的企业,好像三鹿幼儿奶粉比孩子的亲娘还亲,结果怎么样,不言自明。按说观摩过三鹿命运沉浮的圣元,该有所醒悟了吧?看看圣元优博幼儿奶粉包装盒上的说明,假如没有这场危机,每一个使用者都可能误以为这个品牌的幼儿奶粉不是孩子的亲妈却胜过亲妈:“58种营养素,进口奶源,放心品质,让妈妈的爱没有缺憾!”
以“给妈妈、宝宝带来健康和快乐”为使命而自居的圣元公司,其“保卫战”的作战方针如果是主动召回问题奶粉,妥善进行赔偿工作,通过公开忏悔赢得舆论的原谅,圣元的“面子”可能暂时灰色一点,起码可以让公众相信圣元的道歉和危机公关是坦诚的,圣元公司的良知尚在,圣元品牌可以继续值得信赖。相反,在无法否认奶粉质量问题的前提下,推诿、狡辩的做法,这种“保卫”策略实属下下之策,不但无法洗刷自身清白,反而让公众怀疑圣元公司的诚信,怀疑幼儿的健康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究竟有多高。试想,一个心中没有消费者,或者消费者利益被漠视的企业,他们的未来能光辉灿烂得了吗?
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权益相一致,最终和产品的品牌、企业利益相挂钩。一家企业,只有发自内心将消费者的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企业才谈得上具备起码的良知。纵观目前圣元正在掀起的“保卫战”,其企业良知还是个大大的问号,即便没有重蹈三鹿死亡的覆辙,如果我行我素,怕也行之不远!■
叶雷 华中师范大学 教师
“激素门”又见“制度三聚氰胺”
中国奶业经历了“三聚氰胺”的沉重打击,又引来了“激素门”的质疑。最近,处于奶粉“激素门”旋涡中心的圣元,随着卫生部“圣元乳粉未检出禁用性激素,性早熟与奶粉无关联”的通报,可能可以稍稍安心一下。可是,广大家长们对奶粉的疑虑恐怕暂时还难以消除,对食品安全的担心也不会消失。
“我们身边还有什么能放心的食品?”家长们在痛心地问,我们每一个人也在痛心地问。但我们一直没有得到过答案,从“吊白块”粉丝、“毛发水”酱油、“黄曲霉素”毒大米,到添加了避孕药成分的大闸蟹、抹了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加了石蜡的火锅底料,再到黑豆腐、红心鸭蛋、“三聚氰胺”奶粉、毒豇豆、毒韭菜、地沟油……
我们生活在非常发达的现代社会,享受着以车代步,通过电视如临现场,移动电话千里不隔音,自由网上冲浪,可是,我们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欲望和享受却在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成了问题。难道是一次次的食品安全事故还不够深刻?难道是我们呼吁的声音还不够大?难道食品安全真是一个现代社会的不治之症?虽然国外也偶尔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但人们并没有恐慌性的担忧,为什么言必讲“学习”的我们、言必称“国际惯例”的我们,却显得毫无办法呢?
在奶粉“激素门”中,圣元要洗清嫌疑,本不需要等这么久,家长们也不愿意等这么久。洗清奶粉的嫌疑,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对奶粉进行检测。可是,武汉相关的检测机构却不接受个人的申请;国家权威部门关于奶粉的检测指标中也没有激素这一项;事发一个多月,在媒体报道之前,武汉的疾控中心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却还在“踢皮球”,拿不出任何意见。
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媒体记者提出了一些质疑。如,有记者问:“经过这次事件以后,奶粉激素的检测有无可能列入以后奶粉常规检测的项目?”卫生部的回答非常令人失望:“这种检测是复杂的也是需要检测成本的,检测方法要求使用同位素,而同位素是比较昂贵的。”有什么比生命更复杂,比生命更昂贵呢?面对生命,面对健康,我们必须不计成本。婴儿早熟,食物链的嫌疑是最大的,除了奶粉,还有哪些外源性食物有嫌疑呢?卫生部没有检测计划,我们也不知道答案。
不管是武汉的“送检无门”,还是卫生部的“大事化小”,这都是监管制度的“三聚氰胺”。“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我们说,市场经济应当是道德经济或者诚信经济,但应然不等于实然 ,在利润面前,希望资本家恪守道德自觉,无疑是自欺欺人。也就是说,只要监管制度的“三聚氰胺”一日不除,各种各样的“门”还会接踵而至。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法制,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本性,必将用偷工减料、假冒伪劣、以次充优、虚假宣传、坑蒙拐骗等手段将市场弄得乌烟瘴气;没有法制,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道德在竞争中将无立足之地。必须靠法制的约束,靠持之以恒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资本家不愿铤而走险,不敢藐视法律。这样,市场经济才会呈现出道德经济的表象,消费者才可以放心地消费。
如何除掉监管制度的“三聚氰胺”,不仅有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以学习,而且国内的群众也纷纷开出了药方。比如,彻底解决多头监管的体制,不留监管空白;严格“国标”,只能比国标更严,不能让安全的出口,有问题的自己吃;开放的监督,信息化的跟踪,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加大相关环节的违法成本,加大个别机关不负责任的问责力度等等。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要等到何时,监管制度的“三聚氰胺”才能彻底消除?我们才能放心地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