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选执行者,对班集体和班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管理好班级,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关键。
从教近三十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有二十多年了。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好奇心很强。最缺乏的就是耐性和恒心。特别是现代的独生子女,从一出生起,就饱享着关爱与赞美。养成了他们的任性与自我的性格。面对新一代小学生,作为班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肩负的责任更大了,工作的难度也更高、更多样化了。班主任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管好学生的问题,而是怎样做到知生,爱生,巧引,巧管。使学生在几年的小学生活中,既学到了知识,也长大了身体,同时充分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与幸福,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地发展。要想达到这一综合性目标,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心理。作为班主任,当新接任一个班级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群体。2010年,我接任一年级班主任,开学注册时共有46名同学,叽叽喳喳地一教室。同事开玩笑地说我“养”了“一窝鸟儿”。要想尽快展开工作,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熟悉学生。那么了解学生就是首中之首了。开学两天的注册报名算是开了个头儿,但也只能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其中男生有多少,女生有多少。仅此而已。在接下来的大约一个月时间里,班主任工作几乎就是班主任一人包办代替了。我每天从早晨的开门、开窗,拉好桌凳,点名、查人数,到放学的关窗、锁门,排路队,直到下午课外活动的打扫卫生,事事要做,事必躬亲。真可谓无处不到,无所不干。这一段时间里,我每天点名的次数与记住学生的名字成正比例地增加。换句话说,认识学生是从记住学生的名字开始的。当有一天,看到每一个学生,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的时候,才算是熟悉学生了。还记得当我第一次喊出班里两个同学的名字“李淑娟”、“马小艳”时,她们脸上流露出的惊喜与兴奋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我逐渐记住班里同学名字的同时,同学们也在一点点地了解他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还知道了我喜欢什么样的人,最讨厌什么样的人。至此,班主任工作才算迈出了第一步。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通过观察和平日里零零星星地谈话,对班里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哪些学生反应快,哪些学生踏实,哪些学生好动,哪些学生性格孤僻等。其中有号召力的同学(李淑娟)就指定为班长,爱学习的同学就指定为学习委员(王鹏程),手脚勤快、会操心的同学(马小艳)就担任劳动委员等等。随着班干部的相继产生,班主任有了小助手,班级管理工作逐步展开了。
第二,要建立感情,在潜移默化中言传身教。随着班级管理工作地正常开展,加上每天的教学活动,比如上课提问发言,收发作业本,处理日常事务等等,我与学生的接触越来越多,学生开始喜欢我这个班主任,我与学生之间逐渐有了感情。学生身体不舒服、受了委屈、有了解决不了的困难,都愿意来找我。“老师,我头疼!”、“老师,xxx打我了。”“老师,我不想跟xxx一块儿坐了”……我也乐此不疲地为学生每天解决这样那样大大小小的问题。“好的,老师过一会儿批评他。”“怎么了?你俩不是好朋友吗?原谅他好吗?”……在不知不觉中,原有的陌生感消失了,新的像一家人一样的感情建立起来了。班主任在学生中有了号召力,讲话、提要求,同学愿意接受了,也就乐意按要求去做了。学生从心里产生了对班主任的信任与尊敬,班主任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一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同学每天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能感受到温暖与快乐。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有了健康向上的心理。
第三,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真可爱、活泼好动。一个班里的几十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头脑聪明、反应快,但没耐心,如:李天福、赵伟等;有的乖巧、听话,可是上课反应慢,如:何莉、吕雅娟等;有的学习不开窍,但手脚勤快爱干活,如:马小军、刘金亮等如;有的手脚闲不住,但会关心同学,如:董小龙、陈景凯等……针对各种特点的学生,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就不能够采取单一的方法。对于那些爱听表扬的学生,我随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与表扬,并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以强化榜样的力量。用时尚的话说就是传播正能量。同时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他们能改正。学生乐于接受,也愿意改正缺点。对于那些胆小、听话的学生,就多采取鼓励为主的方法,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怯懦心里,逐步融入大家之中。比如,班里有个女生叫杨亚蓉。刚开始的时候,上课叫起来读课文红着脸不敢出声,运动会报名参加跳绳,比赛时却害怕得哭了。经过多次地表扬和鼓励,终于克服了胆小心理敢上课发言了,也能和同学一起玩耍了,后来还担任了小组长。而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适当采取批评教育的方法也是可以起到帮助作用的。我班最调皮的要属赵伟了 。刚开始,每天都能听到同学来告他的状,不是打了这个同学,就是把那个女生惹哭了。有时候还有家长来反应孩子受到欺负。没有同学愿意跟赵伟一起坐。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批评教育,加上家长的配合教育,情况逐渐有了好转。慢慢地,来告他状的同学少了,班里同学也愿意和他交朋友了。家长也反应孩子乖巧多了。最次的管理方法就是简单粗暴的方法。既伤了老师(生气),又伤了学生(自尊心),更重要的是容易伤害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师生感情。对小学生幼小的心理来讲,也会留下一定的阴影,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
我觉得“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用在教学上,也适用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达到有效管理的目标就是好方法。
第四,要讲求方法,相机渗透。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有效地做好想做的事情。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有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灵活处理遇到的各类困难,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断梳理引导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使之向着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
总之,班主任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每一个班主任不可缺少的素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期。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因此,班主任工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现代教育专家李开复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用一首诗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我愿在此与大家分享,同时启发我们对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的思考。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从教近三十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有二十多年了。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好奇心很强。最缺乏的就是耐性和恒心。特别是现代的独生子女,从一出生起,就饱享着关爱与赞美。养成了他们的任性与自我的性格。面对新一代小学生,作为班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肩负的责任更大了,工作的难度也更高、更多样化了。班主任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管好学生的问题,而是怎样做到知生,爱生,巧引,巧管。使学生在几年的小学生活中,既学到了知识,也长大了身体,同时充分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与幸福,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地发展。要想达到这一综合性目标,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心理。作为班主任,当新接任一个班级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群体。2010年,我接任一年级班主任,开学注册时共有46名同学,叽叽喳喳地一教室。同事开玩笑地说我“养”了“一窝鸟儿”。要想尽快展开工作,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熟悉学生。那么了解学生就是首中之首了。开学两天的注册报名算是开了个头儿,但也只能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其中男生有多少,女生有多少。仅此而已。在接下来的大约一个月时间里,班主任工作几乎就是班主任一人包办代替了。我每天从早晨的开门、开窗,拉好桌凳,点名、查人数,到放学的关窗、锁门,排路队,直到下午课外活动的打扫卫生,事事要做,事必躬亲。真可谓无处不到,无所不干。这一段时间里,我每天点名的次数与记住学生的名字成正比例地增加。换句话说,认识学生是从记住学生的名字开始的。当有一天,看到每一个学生,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的时候,才算是熟悉学生了。还记得当我第一次喊出班里两个同学的名字“李淑娟”、“马小艳”时,她们脸上流露出的惊喜与兴奋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我逐渐记住班里同学名字的同时,同学们也在一点点地了解他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还知道了我喜欢什么样的人,最讨厌什么样的人。至此,班主任工作才算迈出了第一步。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通过观察和平日里零零星星地谈话,对班里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哪些学生反应快,哪些学生踏实,哪些学生好动,哪些学生性格孤僻等。其中有号召力的同学(李淑娟)就指定为班长,爱学习的同学就指定为学习委员(王鹏程),手脚勤快、会操心的同学(马小艳)就担任劳动委员等等。随着班干部的相继产生,班主任有了小助手,班级管理工作逐步展开了。
第二,要建立感情,在潜移默化中言传身教。随着班级管理工作地正常开展,加上每天的教学活动,比如上课提问发言,收发作业本,处理日常事务等等,我与学生的接触越来越多,学生开始喜欢我这个班主任,我与学生之间逐渐有了感情。学生身体不舒服、受了委屈、有了解决不了的困难,都愿意来找我。“老师,我头疼!”、“老师,xxx打我了。”“老师,我不想跟xxx一块儿坐了”……我也乐此不疲地为学生每天解决这样那样大大小小的问题。“好的,老师过一会儿批评他。”“怎么了?你俩不是好朋友吗?原谅他好吗?”……在不知不觉中,原有的陌生感消失了,新的像一家人一样的感情建立起来了。班主任在学生中有了号召力,讲话、提要求,同学愿意接受了,也就乐意按要求去做了。学生从心里产生了对班主任的信任与尊敬,班主任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一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同学每天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能感受到温暖与快乐。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有了健康向上的心理。
第三,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真可爱、活泼好动。一个班里的几十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头脑聪明、反应快,但没耐心,如:李天福、赵伟等;有的乖巧、听话,可是上课反应慢,如:何莉、吕雅娟等;有的学习不开窍,但手脚勤快爱干活,如:马小军、刘金亮等如;有的手脚闲不住,但会关心同学,如:董小龙、陈景凯等……针对各种特点的学生,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就不能够采取单一的方法。对于那些爱听表扬的学生,我随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与表扬,并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以强化榜样的力量。用时尚的话说就是传播正能量。同时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他们能改正。学生乐于接受,也愿意改正缺点。对于那些胆小、听话的学生,就多采取鼓励为主的方法,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怯懦心里,逐步融入大家之中。比如,班里有个女生叫杨亚蓉。刚开始的时候,上课叫起来读课文红着脸不敢出声,运动会报名参加跳绳,比赛时却害怕得哭了。经过多次地表扬和鼓励,终于克服了胆小心理敢上课发言了,也能和同学一起玩耍了,后来还担任了小组长。而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适当采取批评教育的方法也是可以起到帮助作用的。我班最调皮的要属赵伟了 。刚开始,每天都能听到同学来告他的状,不是打了这个同学,就是把那个女生惹哭了。有时候还有家长来反应孩子受到欺负。没有同学愿意跟赵伟一起坐。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批评教育,加上家长的配合教育,情况逐渐有了好转。慢慢地,来告他状的同学少了,班里同学也愿意和他交朋友了。家长也反应孩子乖巧多了。最次的管理方法就是简单粗暴的方法。既伤了老师(生气),又伤了学生(自尊心),更重要的是容易伤害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师生感情。对小学生幼小的心理来讲,也会留下一定的阴影,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
我觉得“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用在教学上,也适用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达到有效管理的目标就是好方法。
第四,要讲求方法,相机渗透。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有效地做好想做的事情。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有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灵活处理遇到的各类困难,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断梳理引导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使之向着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
总之,班主任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每一个班主任不可缺少的素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期。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因此,班主任工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现代教育专家李开复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用一首诗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我愿在此与大家分享,同时启发我们对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的思考。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