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笔者在从事边远山区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这里的小学生地方方言浓厚、汉语普通话交流少、语文功底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起心智的发展和以后的学习。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笔者认为语文是基础,小学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在普通话、规范写字、语言常识、汲取文章营养和写作等五个方面打好基础。 一、要打好普通话基础 受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习惯的影响,边远山区的小学生从小就在家里学会
陈申旭,1994年生,云南镇雄人。毕业于聊城大学历史系,现定居大理。 偶见旧照 乍见疑非我,凝眸乃觉亲。不缘存旧照,何以驻青春。历劫知交在,看天世事新。浮沉都几度,肝胆尚轮困。 送启伟之大理 学舍论交日,长因问字过。谑谈犹未忘,岁月苦相磨。世路飘风骤,人情覆雨多。君行须自适,放眼阅山河。 返京道中作 一岁今朝尽,清游兴忽阑。非关寒吹苦,久堕少年欢。世界迁流速,人生相见难。由来艰去取,斗
“可望,可居,可游”是中国山水画重要的审美标准。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价值取向,但根本上则是中国人与自然相合、相通、相融思想的体现。 小椿的山水画严格秉承了中国人的这种思想。“可望,可居,可游”,既是他笔墨的寄托,也是他从宋元圣手处得来的体悟。 显然,对于传统,小椿有着很深的造诣,尤其是传统中精工一路。 小椿除国画以外,还通油画、雕塑和纸塑,这一切都培养了他极强的今人谓之的造型能力。近年来他又
番禺叶氏字誊虎,号遐庵,好古敏求,寄心艺坛,雅善丹青,喜好鉴藏,又因家学深厚,故诗文俱佳,渊雅至极。其一生走过晚清、民国直至新中国这段波谲云诡的历史,流寓北京、广州、香港多地,与政客词人、墨客画家等关系切近,一向风雅好事,热情结客,其与吴湖帆等名士之交游往事及翰墨因缘,更不失为一段佳话。 叶恭绰曾荣及清朝邮传部承政厅长兼代理铁路局长、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大元帅府大本营财务部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
徐悲鸿与李宗仁,一个是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一个是显赫一时的政要显贵、抗日领袖,他们却因为艺术,在广西结下深厚的友谊。李宗仁年长徐悲鸿4岁,出身耕读世家,濡染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思想,也酷爱书画艺术,对文人贤者颇为推崇,有礼贤下士之风,对当时大名鼎鼎的中央大学教授徐悲鸿更是钦佩有加。徐悲鸿画技精湛,尤其是他所画奔马豪放劲秀,生气勃勃,展现出激昂的民族精神,让军人出身的李宗仁为之震撼。为此,李宗仁曾
近读陈晓东《左光斗遗印:“麟经世家”牙章考略》一文①,受益良多。文中所考“麟经世家”印系明末清初印人许仪所刻。许仪是一位遗民画家,其性高洁,负才气,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甲申之变后,他焚弃著述,隐迹山林,事迹鲜见于典籍,传世作品亦凤毛麟角。难能可贵的是安徽博物院藏有一件许仪晚年精品花鸟《梅花白鸽图》。该作笔墨精妙且有许仪长诗题跋,是一件极具研究价值的艺术珍品。本文拟结合许仪生平背景,对画作
叶恭绰(1881-1968),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广州府番禺县人,祖籍浙江余姚。先后经历清末、北洋、民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被称为“四朝大吏”。25岁前,叶恭绰除了读书,还曾做过教师,编过报纸,算是一介布衣。1905年,经张伯熙(时任清政府邮传部尚书)举荐,叶恭绰入邮传部任总文案。1908年,得邮传部尚书陈璧赏识,从路政司主事逐步提升,任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题《画竹》 清乾隆十一年(1746),郑燮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在这里度过了长达7年的知县生涯。他自己说“七载春风在潍县”。潍县是他为政的顶峰,也是艺术的顶峰、人生的顶峰。翻开《郑板桥集》,他最有影响的文章、诗作、绘画、书法等,大部分都是在潍县这7年间创作的。上面引述的这首《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就是他最著名的一
主讲人:邓晓芒(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时间:2019年10月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 在学界,学习人文科学(主要是文、史、哲)的人_般不太喜欢称自己所学的是“科学”,而喜欢强调自己的领域属于“人文学科”,这好像是最近20年来的流行做法。然而,“科学”和“学科”究竟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后者而摒弃前者,很多人并不太清楚。其实这只是为了逃避“科学”的强势规范而为“人文”中那些“非科学”因素留下余地的取
小椿將绘画作为自省的一种方法,作为发掘自己内心不足的一面镜子。这种将艺术作为人生修养手段、在心性上发掘艺术根源的方法,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无疑是深度契合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小椿将个展均命名为“绘素澡心”,对于纯素之道和心性修持的坚守,两者之于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想这也正反映出他对于自身艺术观的一种坚守。 小椿在绘画上取法宋人。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更多的关注不仅仅是笔墨趣味,而是背后更为广大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