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媒介。本义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以下简称01版)、2003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03版)及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以下简称13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例,对这个版本教材的特点做初步分析。
人教01版基本上以“复习—例题一结论—练习”方式出现。这样的呈现方式不利于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03版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通常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人,例题的结论或呈现其中的一部分,或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总结归纳,或呈现几种不同思路,让学生白己思考辨析,然后冉安排与之相关的练习内容,以达到巩固的同的。13版则是在01、03版的基础之上取这两版之长,对于重要的结论,不再像03版那样模棱两可,而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既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规范了数学语言,在准确表达数学含义的基础上,让老师们有“法”可依。下面着重谈谈13版教材的编排特点。 一、重视“四基”,突出方法归纳和技能形成
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个单元为例,01版教材特别注重对计算法则的总结。一些教师还要求学生将总结出来的法则背诵、默写,再辅以大量的练习。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计算方法,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生不求甚解,一味模仿,容易沦为机械计算的工具。
在03版中由小精灵提出:“各写一道除数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算式,请同桌做一做。”然后要求学生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并没有给出结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不敢原原本本地把计算法则归纳总结出来,又觉得不讲又不好,导致学生在讲算理时也无法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而后进生更是一知半解。
13版教材所采用的方式前半部分与03版相同,但在提出问题之后,要求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再现了学生讨论的画面。而后,以文本框的形式呈现不完整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在将法则补允完整的过程中,完善对算理的理解。
计算教学,如果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是不符合课改理念的(如01版),但忽视了方法的概括总结,既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如03版)。13版教材则取这两者之长,很好地诠释了新课标的理念——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
一、有效调整,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与前两个版本相比,13版教材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做了一定的调整之外,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上也做了调整,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角的度量”这一单元就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的“线段”和“角”的基础之上的。南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的线段引出,说明“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把线段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这样处理很好地帮助学生把握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将精力集中于后两者特征的教学之上。这样的呈现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恰当地定位教学目标。
二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现实。03版与13版的第六单元都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都包含“口算除法”与“笔算除法”两个部分。但在“笔算除法”部分,03版教材仅编排了5个例题,配套练习仅有4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因课时数有限而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在单位时间内很好地完成的现象。加之练习时间与练习量不够,导致学生计算水平、计算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13版教材针对这种现象做了调整,这部分内容共有10个例题,配套练习共有6个。这样的调整,从根本上减缓了教学的坡度,降低了教学难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现实与认知规律。
三、溯本求源,呈现知识的来龙去脉
一是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角的度量”一课为例,教材在介绍量角器之前,不仅提供了“角”的度量单位,而且图文并茂地呈现了这个单位(1度角)的产生过程,这是01版和03版所没有的。接着说明人们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再帮助学生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及各部分名称。这样的编排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基本单位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角的动态形成过程,并为后续教学“平角、周角”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二是反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13版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设计了不少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中,借助于生活实物或原型分别引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这些活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灵活呈现,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按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3版教材忠实地贯彻了这一理念。
一是在练习的设计上突出层次性,设置了巩同性、拓展性、探索性问题等,并仍保留了星号题。以本册教材的练习一为例,第6题“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下面的数吗?”让学生选用各种方式表示数,从而达到对数的意义的深入理解,体现了尊重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图。
二是提供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如P21介绍了我国古代用算筹记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位值制思想,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并由此了解数字“0”产生的过程,丰富了对“O”的认识,很好地贯彻了快乐阅读的理念。
三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如本册教材中“1亿有多大”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借助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利用熟悉的素材去感受1亿有多大。学生人人参与,根据自己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并白南选择研究对象,自主确定活动步骤。
从对13版教科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这套教材在思想性、基础性、创新性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突出价值导向与文化传承,关注基础,培养能力,把学科思想方法溶人其中,使学生乐学、爱学。整套教材所有的变化,都标志着教科书在向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向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方向发展。
人教01版基本上以“复习—例题一结论—练习”方式出现。这样的呈现方式不利于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03版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通常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人,例题的结论或呈现其中的一部分,或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总结归纳,或呈现几种不同思路,让学生白己思考辨析,然后冉安排与之相关的练习内容,以达到巩固的同的。13版则是在01、03版的基础之上取这两版之长,对于重要的结论,不再像03版那样模棱两可,而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既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规范了数学语言,在准确表达数学含义的基础上,让老师们有“法”可依。下面着重谈谈13版教材的编排特点。 一、重视“四基”,突出方法归纳和技能形成
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个单元为例,01版教材特别注重对计算法则的总结。一些教师还要求学生将总结出来的法则背诵、默写,再辅以大量的练习。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计算方法,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生不求甚解,一味模仿,容易沦为机械计算的工具。
在03版中由小精灵提出:“各写一道除数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算式,请同桌做一做。”然后要求学生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并没有给出结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不敢原原本本地把计算法则归纳总结出来,又觉得不讲又不好,导致学生在讲算理时也无法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而后进生更是一知半解。
13版教材所采用的方式前半部分与03版相同,但在提出问题之后,要求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再现了学生讨论的画面。而后,以文本框的形式呈现不完整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在将法则补允完整的过程中,完善对算理的理解。
计算教学,如果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是不符合课改理念的(如01版),但忽视了方法的概括总结,既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如03版)。13版教材则取这两者之长,很好地诠释了新课标的理念——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
一、有效调整,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与前两个版本相比,13版教材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做了一定的调整之外,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上也做了调整,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角的度量”这一单元就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的“线段”和“角”的基础之上的。南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的线段引出,说明“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把线段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这样处理很好地帮助学生把握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将精力集中于后两者特征的教学之上。这样的呈现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恰当地定位教学目标。
二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现实。03版与13版的第六单元都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都包含“口算除法”与“笔算除法”两个部分。但在“笔算除法”部分,03版教材仅编排了5个例题,配套练习仅有4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因课时数有限而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在单位时间内很好地完成的现象。加之练习时间与练习量不够,导致学生计算水平、计算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13版教材针对这种现象做了调整,这部分内容共有10个例题,配套练习共有6个。这样的调整,从根本上减缓了教学的坡度,降低了教学难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现实与认知规律。
三、溯本求源,呈现知识的来龙去脉
一是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角的度量”一课为例,教材在介绍量角器之前,不仅提供了“角”的度量单位,而且图文并茂地呈现了这个单位(1度角)的产生过程,这是01版和03版所没有的。接着说明人们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再帮助学生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及各部分名称。这样的编排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基本单位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角的动态形成过程,并为后续教学“平角、周角”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二是反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13版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设计了不少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中,借助于生活实物或原型分别引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这些活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灵活呈现,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按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3版教材忠实地贯彻了这一理念。
一是在练习的设计上突出层次性,设置了巩同性、拓展性、探索性问题等,并仍保留了星号题。以本册教材的练习一为例,第6题“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下面的数吗?”让学生选用各种方式表示数,从而达到对数的意义的深入理解,体现了尊重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图。
二是提供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如P21介绍了我国古代用算筹记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位值制思想,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并由此了解数字“0”产生的过程,丰富了对“O”的认识,很好地贯彻了快乐阅读的理念。
三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如本册教材中“1亿有多大”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借助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利用熟悉的素材去感受1亿有多大。学生人人参与,根据自己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并白南选择研究对象,自主确定活动步骤。
从对13版教科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这套教材在思想性、基础性、创新性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突出价值导向与文化传承,关注基础,培养能力,把学科思想方法溶人其中,使学生乐学、爱学。整套教材所有的变化,都标志着教科书在向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向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