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之下,我国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也获得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为了不断促进我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我国水利水电施工之中如何应用现代新技术。
【关键词】水利水电;新技术;应用
引言
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以三峡水利工程为例,它的竣工首先极大提高了该段的滞洪和泄洪能力,消除了存在几千年的长江水患;其次,三峡工程的年均发电量可达840亿千瓦/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华中和华东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间接减少了发电用煤的消耗,保护了环境;
另外,三峡工程在改善航运、推动发展农村养殖业、旅游业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显而易见。因此,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施工人员必须保证施工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现代新技术概述
1.1、技术含量得到较大关注
在国内,水利水电建设始终彰显着人的力量,大多以密集的劳动力建设工程为主,新技术的应用比较少见。另外,劳动人员多是农民工,社会培训力量不够,素质亟待提高。面对传统型的建设方式,水利水电建设要想凸显技术含量,比较困难。人员的技术掌握力度始终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关注点,人员掌握知识要全面,要懂得创新,要能全面认识科技的重要性。
1.2、传统施工技术也不可忽视
预应力锚固在工程施工中有非常巨大的潜能,其关注度比较高。立足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是创新的代表,有较高的技术指标。此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兴起时间不长,但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施工方法即通过运输设备压实混凝土,以薄层碾压、大体积碾压上升为关键浇筑形式。在大面积、体积上的建筑工程中,具有高效率、快速度的优点,其立足于混凝土搅拌而进步。可见,在工程建设中,不能一味的求技术的新,还应该往后看,创新传统施工技术。
1.3、环境保护应当是新技术产生的重要关注点
自从召开“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以来以来,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被快速提升,各种环境污染、破坏时刻威胁着人类生存。新技术的重要特点应当满足高效、节能、低污染的特点。不仅要预测建设后的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是否能降低环境污染。自然环境受原有施工方式的破坏是有目共睹的,被污染环境的很难恢复。为此,环保应当是施工技术的首要立足点,尽量做到不破坏、不污染。
2、水利水电施工之中新技术的应用
2.1、不良地基的处理
2.1.1、淤泥质软土处理
淤泥质软土主要指淤泥和淤泥质土,这类土层多呈软塑状或流塑状,具有含水量高、空隙大、不易渗透等特性,因而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极易变形,在受到外部压力时,极易出现膨胀、压缩变形等问题,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对淤泥质软土的处理常规方法是:将淤泥质软土封闭固化,以增强其抗剪强度,减小变形;在进行基础建设时预留一定的沉降量;对淤泥质软土的排水出路进行固结处理;在淤泥质软土层中加入砂石,增强淤泥质土的抗剪强度;对淤泥质软土进行挖除;采用其他高强度土层对其进行镇压等等。通过这些方法处理淤泥质软土,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防止坍塌等事故。
2.1.2、深覆盖层处理
深覆盖层主要指地基中厚度大的砾石层、碎石层、泥石堆积层等,深覆盖层往往土质松散、空隙大、渗透性强,受到较大外力时容易变形,渗漏严重,若深覆盖层中含有软弱夹层,将会导致地基更加不稳定,对工程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深覆盖层往往厚度大,不便于全面挖除。往往采用以下办法:在深覆盖层中打入摩擦桩基;在深覆盖层外铺设防渗的土工膜或修建防渗墙;建筑防渗帷幕;采用灌浆法使碎石形成整体,加强地基整体性,从而加强地基稳定性;夯实覆盖层,提高土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1.3、坝基管涌处理
坝基岩存在裂缝或土层松散,在外力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大量的渗水,甚至涌入基坑,形成坝基管涌。坝基管涌危害性极大,不仅会造成施工困难,还有可能破坏流土,影响坝身的稳定。针对基岩管涌多采用填筑方法,先设置防渗体,然后采用碎石对基岩进行填筑,碎石需要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保证接近渗水处填充碎石的密度;如果管涌水量过大,需要先进行引流,当达到填筑要求时再进行填筑。在管涌出口安装单向逆止阀门也是解决坝基涌泉的一项有效措施,能有效防止基底泉水大量渗透。
2.2、BIM技术的应用
2.2.1、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安全检查过程
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安全检查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规则标准解释,不仅需要满足规则标准所适应的相关背景与相关条件,还需要满足规则标准所适应的相关属性,以满足施工模型能够进行自动检查的需求,同时还能够对预支相适应的安全措施进行及时反馈。
在建模过程中,其间所有的相关对象都有其特定的属性与类型,而所有的信息都能够被作为检查施工对象几何特征过程中的相关基础,所以,与2D绘图相比,建模的要求更为严格,在BIM技术中,建模对象所必须包含的信息主要有:名称、类型、属性、元数据、ID号、创建日期、创建人等。
检查执行,主要包含已经被解释过的相关规则标准及已经准备好的建筑信息相关模型等,因现阶段的规则标准都已经能够翻译为可读的机器代码,这便使得检查执行过程也相对简单起来。结果报告,主要有可视化安全防护设备以及检查表两种形式。安全措施:运用防御方法可视化的特征,相关决策者能够实现利用三维模型的形式进行决策,以便于使决策更具科学性与实际性,从而提升工程参与者对施工安全的认识。
2.2.2、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施工安全评估指标
在水电工程施工系统中,想要合理应用BIM技术,便需要在工程施工前期,对所有安全规则进行检查,并对工程设计进行模拟评估。在传统的安全评估体系中,需要很多个领域内的相关专家共同参与,不仅浪费时间与资金,错误率也相对较高,而利用BIM技术进行模拟评估,便能够运用自动化的接口,使模拟评估更加快速,得出的信息可靠性也更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评估的主要依据便是安全评价体系,而评价体系的准确与否则会直接对评估结果科学性的高低产生影响,因此,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一定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并结合相关专家的专业意见,以得出更为准确、科学的结论。而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包括:人为因素,涵盖员工素质、安全教育、安全宣传等;设备因素,涵盖设备管理、设备数量、设备状态等;安全管理因素,涵盖现场指导、安全检查监控、安全规划等;环境因素,涵盖项目难度、施工环境等。 2.3、水利水电施工中滑膜技术控制要点
运行操作做好滑膜安装与调试工作后,就可以进行滑膜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时,要在模板的中间位置进行操作,并要使用合理的振动器对水泥砼进行振捣,施工人员要控制好振捣量,避免出现翻砂爆模的现象。当第一层浇筑结束后,要将表面磨平,然后对施工的各项参数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各项参数符合相关规范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滑膜的抬高速度要控制在20cm/h,当整个滑膜抬高到2m-3m后,挂上养护吊篮及装饰吊篮,然后盖上防晒网,确保滑膜的湿润,在夏季施工中,要每隔30min洒一次水。一般情况,当混凝土浇筑到闸墩一半设计高度后,需要停止施工,对各个构件进行检测,确保各构建没有质量问题后,才能继续施工。当闸墩浇筑到牛腿高度后,要用牛腿模板代替滑膜墩头的弧形模板,然后处理好闸墩顶端预留件模板,最后在进行闸墩的整体浇筑。闸墩整体浇筑完成后,施工人员要将牛腿模板拆除,并对滑膜进行顶部处理。
滑膜拆除为在高度比较小的情况下,将滑膜从钢管上拆除,可以将闸墩顶部多余的钢筋去掉,割除通过液压千斤顶钢管多余的部分,然后将滑膜上的照明设备、电焊机、控制箱等辅助设备取下来,并将滑膜底部的吊篮拆除下来,随后拆除滑膜墩头、中间部分、尾部等的螺栓,使用塔机将滑膜尾部吊住,将液压千斤顶松开,采用塔机将滑膜尾部提升,吊到事先好的场地,最后将滑膜的中间部分和墩头拆除。在拆除滑膜过程中要注意,必须科学、有序的进行滑膜拆除,从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滑膜施工技术注意事项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要注意必须做好防水防渗工作,由于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水利水电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滑膜施工时,要严格的控制混凝土质量,从而为滑膜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提供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行认真的检查,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施工人员还要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进行严格的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保障,才能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3、结语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还有很多,例如激光技术、空间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同样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熟地运用这些技术能使水利水电工程更加安全和稳定,同时也能减低施工难度及施工成本。总之,随着中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和工程的快速发展、投资规模扩大、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工程情况的日趋复杂,水利水电新技术的运用及创新将越来越多,我们技术人员要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将新技术与老技术相结合,并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负责,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熟练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学以致用,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也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社会造福。
参考文献:
[1]艾思卫.水利水电施工中现代新技术应用浅谈[J].城市建筑,2013,24:175-176.
[2]庄伟,鄢旭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探析[J].科技风,2014,10:142.
[3]闭利品.对水利水电施工中现代新技术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5:242.
[4]周拥军,刘明,丁善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科技与企业,2013,14:203-204.
【关键词】水利水电;新技术;应用
引言
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以三峡水利工程为例,它的竣工首先极大提高了该段的滞洪和泄洪能力,消除了存在几千年的长江水患;其次,三峡工程的年均发电量可达840亿千瓦/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华中和华东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间接减少了发电用煤的消耗,保护了环境;
另外,三峡工程在改善航运、推动发展农村养殖业、旅游业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显而易见。因此,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施工人员必须保证施工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现代新技术概述
1.1、技术含量得到较大关注
在国内,水利水电建设始终彰显着人的力量,大多以密集的劳动力建设工程为主,新技术的应用比较少见。另外,劳动人员多是农民工,社会培训力量不够,素质亟待提高。面对传统型的建设方式,水利水电建设要想凸显技术含量,比较困难。人员的技术掌握力度始终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关注点,人员掌握知识要全面,要懂得创新,要能全面认识科技的重要性。
1.2、传统施工技术也不可忽视
预应力锚固在工程施工中有非常巨大的潜能,其关注度比较高。立足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是创新的代表,有较高的技术指标。此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兴起时间不长,但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施工方法即通过运输设备压实混凝土,以薄层碾压、大体积碾压上升为关键浇筑形式。在大面积、体积上的建筑工程中,具有高效率、快速度的优点,其立足于混凝土搅拌而进步。可见,在工程建设中,不能一味的求技术的新,还应该往后看,创新传统施工技术。
1.3、环境保护应当是新技术产生的重要关注点
自从召开“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以来以来,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被快速提升,各种环境污染、破坏时刻威胁着人类生存。新技术的重要特点应当满足高效、节能、低污染的特点。不仅要预测建设后的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是否能降低环境污染。自然环境受原有施工方式的破坏是有目共睹的,被污染环境的很难恢复。为此,环保应当是施工技术的首要立足点,尽量做到不破坏、不污染。
2、水利水电施工之中新技术的应用
2.1、不良地基的处理
2.1.1、淤泥质软土处理
淤泥质软土主要指淤泥和淤泥质土,这类土层多呈软塑状或流塑状,具有含水量高、空隙大、不易渗透等特性,因而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极易变形,在受到外部压力时,极易出现膨胀、压缩变形等问题,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对淤泥质软土的处理常规方法是:将淤泥质软土封闭固化,以增强其抗剪强度,减小变形;在进行基础建设时预留一定的沉降量;对淤泥质软土的排水出路进行固结处理;在淤泥质软土层中加入砂石,增强淤泥质土的抗剪强度;对淤泥质软土进行挖除;采用其他高强度土层对其进行镇压等等。通过这些方法处理淤泥质软土,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防止坍塌等事故。
2.1.2、深覆盖层处理
深覆盖层主要指地基中厚度大的砾石层、碎石层、泥石堆积层等,深覆盖层往往土质松散、空隙大、渗透性强,受到较大外力时容易变形,渗漏严重,若深覆盖层中含有软弱夹层,将会导致地基更加不稳定,对工程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深覆盖层往往厚度大,不便于全面挖除。往往采用以下办法:在深覆盖层中打入摩擦桩基;在深覆盖层外铺设防渗的土工膜或修建防渗墙;建筑防渗帷幕;采用灌浆法使碎石形成整体,加强地基整体性,从而加强地基稳定性;夯实覆盖层,提高土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1.3、坝基管涌处理
坝基岩存在裂缝或土层松散,在外力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大量的渗水,甚至涌入基坑,形成坝基管涌。坝基管涌危害性极大,不仅会造成施工困难,还有可能破坏流土,影响坝身的稳定。针对基岩管涌多采用填筑方法,先设置防渗体,然后采用碎石对基岩进行填筑,碎石需要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保证接近渗水处填充碎石的密度;如果管涌水量过大,需要先进行引流,当达到填筑要求时再进行填筑。在管涌出口安装单向逆止阀门也是解决坝基涌泉的一项有效措施,能有效防止基底泉水大量渗透。
2.2、BIM技术的应用
2.2.1、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安全检查过程
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安全检查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规则标准解释,不仅需要满足规则标准所适应的相关背景与相关条件,还需要满足规则标准所适应的相关属性,以满足施工模型能够进行自动检查的需求,同时还能够对预支相适应的安全措施进行及时反馈。
在建模过程中,其间所有的相关对象都有其特定的属性与类型,而所有的信息都能够被作为检查施工对象几何特征过程中的相关基础,所以,与2D绘图相比,建模的要求更为严格,在BIM技术中,建模对象所必须包含的信息主要有:名称、类型、属性、元数据、ID号、创建日期、创建人等。
检查执行,主要包含已经被解释过的相关规则标准及已经准备好的建筑信息相关模型等,因现阶段的规则标准都已经能够翻译为可读的机器代码,这便使得检查执行过程也相对简单起来。结果报告,主要有可视化安全防护设备以及检查表两种形式。安全措施:运用防御方法可视化的特征,相关决策者能够实现利用三维模型的形式进行决策,以便于使决策更具科学性与实际性,从而提升工程参与者对施工安全的认识。
2.2.2、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施工安全评估指标
在水电工程施工系统中,想要合理应用BIM技术,便需要在工程施工前期,对所有安全规则进行检查,并对工程设计进行模拟评估。在传统的安全评估体系中,需要很多个领域内的相关专家共同参与,不仅浪费时间与资金,错误率也相对较高,而利用BIM技术进行模拟评估,便能够运用自动化的接口,使模拟评估更加快速,得出的信息可靠性也更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评估的主要依据便是安全评价体系,而评价体系的准确与否则会直接对评估结果科学性的高低产生影响,因此,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一定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并结合相关专家的专业意见,以得出更为准确、科学的结论。而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包括:人为因素,涵盖员工素质、安全教育、安全宣传等;设备因素,涵盖设备管理、设备数量、设备状态等;安全管理因素,涵盖现场指导、安全检查监控、安全规划等;环境因素,涵盖项目难度、施工环境等。 2.3、水利水电施工中滑膜技术控制要点
运行操作做好滑膜安装与调试工作后,就可以进行滑膜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时,要在模板的中间位置进行操作,并要使用合理的振动器对水泥砼进行振捣,施工人员要控制好振捣量,避免出现翻砂爆模的现象。当第一层浇筑结束后,要将表面磨平,然后对施工的各项参数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各项参数符合相关规范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滑膜的抬高速度要控制在20cm/h,当整个滑膜抬高到2m-3m后,挂上养护吊篮及装饰吊篮,然后盖上防晒网,确保滑膜的湿润,在夏季施工中,要每隔30min洒一次水。一般情况,当混凝土浇筑到闸墩一半设计高度后,需要停止施工,对各个构件进行检测,确保各构建没有质量问题后,才能继续施工。当闸墩浇筑到牛腿高度后,要用牛腿模板代替滑膜墩头的弧形模板,然后处理好闸墩顶端预留件模板,最后在进行闸墩的整体浇筑。闸墩整体浇筑完成后,施工人员要将牛腿模板拆除,并对滑膜进行顶部处理。
滑膜拆除为在高度比较小的情况下,将滑膜从钢管上拆除,可以将闸墩顶部多余的钢筋去掉,割除通过液压千斤顶钢管多余的部分,然后将滑膜上的照明设备、电焊机、控制箱等辅助设备取下来,并将滑膜底部的吊篮拆除下来,随后拆除滑膜墩头、中间部分、尾部等的螺栓,使用塔机将滑膜尾部吊住,将液压千斤顶松开,采用塔机将滑膜尾部提升,吊到事先好的场地,最后将滑膜的中间部分和墩头拆除。在拆除滑膜过程中要注意,必须科学、有序的进行滑膜拆除,从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滑膜施工技术注意事项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要注意必须做好防水防渗工作,由于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水利水电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滑膜施工时,要严格的控制混凝土质量,从而为滑膜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提供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行认真的检查,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施工人员还要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进行严格的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保障,才能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3、结语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还有很多,例如激光技术、空间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同样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熟地运用这些技术能使水利水电工程更加安全和稳定,同时也能减低施工难度及施工成本。总之,随着中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和工程的快速发展、投资规模扩大、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工程情况的日趋复杂,水利水电新技术的运用及创新将越来越多,我们技术人员要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将新技术与老技术相结合,并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负责,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熟练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学以致用,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也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社会造福。
参考文献:
[1]艾思卫.水利水电施工中现代新技术应用浅谈[J].城市建筑,2013,24:175-176.
[2]庄伟,鄢旭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探析[J].科技风,2014,10:142.
[3]闭利品.对水利水电施工中现代新技术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5:242.
[4]周拥军,刘明,丁善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科技与企业,2013,14: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