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不仅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过程性目标,更是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飞跃,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的保证。
一、激情导入,情景创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首先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体验氛围。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丢弃权威、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去,要对学生倾注爱心。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愿意去体验知识的形成,体验学习的乐趣。
如在学习“1—5的认识”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去动物园”的情境: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大象、小鹿、犀牛……悠闲地漫步在草地上,天上小鸟在飞、白云在飘,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动物。同学们真的好像来到了动物园,非常兴奋,我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看到了羚羊,有的说看到了大象,有的说看到了犀牛,这时一个同学说:“我看到了2棵树。”
我表扬了他:“你真能干,不仅看到了树,还会用2说出树的多少,你能带领大家一起数数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都能用数来表示所看到的事物,在愉快的参观中,“1—5数的认识”这个主题也随之展开。在“动物园”的情境中,学生情绪积极,主动经历从具体事物逐步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自主、开放的观察、交流、相互启发,从注意具体的事物到注意事物的个数,认数、数数都成了十分自然、有趣的活动,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感均得到发展。
二、设疑解惑,让学生感受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使学生对学习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低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但同时也贪玩好动、天真活泼。如果教师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事物中体验和经历数学知识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动手和互动的活动中,在活生生的数学实践中,真切的体验和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那么,就像给学生注射了兴奋剂,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和研究的欲望,对数学课充满了向往,兴致勃勃地想从数学课中获得成功和创的喜悦。
1.动手做
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完认识图形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学过的图形,将这些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将图形拼贴成美丽的图画,学生在剪一剪、涂一涂、拼一拼、贴一贴的过程中,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并在操作中获得美的享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张口说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巧妙地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在交流体验中共同提高。例如,在教学“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阐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出教室里有几扇门,几个窗户;说出自己书包里有几支笔几本书;家里有几口人,几个大人,几个小孩。他们完成这些题目时,兴致特别高,大胆踊跃地进行交流。孩子们在交流中体验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三、展开想象的空间,多维度引领数学回归生活
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必须拓展时空,延伸体验。数学学习的时间不限于上课时间,数学学习的空间不限于教室。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将数学内容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综合性学习,真正体验数学的价值。
例如学习“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后,我发现很多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因为计算时还要用到单位间的换算,现在的孩子缺少买卖东西的机会,对于人民币之间的换算缺乏感性认识,掌握较差。于是我们就组织了一个小小商品交易会,让学生把家里不用的玩具、生活用品等标上价拿来,让学生自由买卖,学生有的买有的卖,好不热闹。在这个过程中使教材内容得到了延伸,学生对人民币的使用有了感性的体验,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而且使学生在联系生活中体验了“用数学”。这样在实际应用中,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手段、策略,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使他们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享受学习数学中的参与、发现、探索、辨析等乐趣。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足够的机会从事思考探究,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经常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快乐,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一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作者单位:建工师第二中学)
一、激情导入,情景创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首先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体验氛围。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丢弃权威、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去,要对学生倾注爱心。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愿意去体验知识的形成,体验学习的乐趣。
如在学习“1—5的认识”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去动物园”的情境: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大象、小鹿、犀牛……悠闲地漫步在草地上,天上小鸟在飞、白云在飘,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动物。同学们真的好像来到了动物园,非常兴奋,我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看到了羚羊,有的说看到了大象,有的说看到了犀牛,这时一个同学说:“我看到了2棵树。”
我表扬了他:“你真能干,不仅看到了树,还会用2说出树的多少,你能带领大家一起数数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都能用数来表示所看到的事物,在愉快的参观中,“1—5数的认识”这个主题也随之展开。在“动物园”的情境中,学生情绪积极,主动经历从具体事物逐步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自主、开放的观察、交流、相互启发,从注意具体的事物到注意事物的个数,认数、数数都成了十分自然、有趣的活动,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感均得到发展。
二、设疑解惑,让学生感受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使学生对学习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低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但同时也贪玩好动、天真活泼。如果教师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事物中体验和经历数学知识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动手和互动的活动中,在活生生的数学实践中,真切的体验和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那么,就像给学生注射了兴奋剂,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和研究的欲望,对数学课充满了向往,兴致勃勃地想从数学课中获得成功和创的喜悦。
1.动手做
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完认识图形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学过的图形,将这些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将图形拼贴成美丽的图画,学生在剪一剪、涂一涂、拼一拼、贴一贴的过程中,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并在操作中获得美的享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张口说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巧妙地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在交流体验中共同提高。例如,在教学“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阐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出教室里有几扇门,几个窗户;说出自己书包里有几支笔几本书;家里有几口人,几个大人,几个小孩。他们完成这些题目时,兴致特别高,大胆踊跃地进行交流。孩子们在交流中体验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三、展开想象的空间,多维度引领数学回归生活
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必须拓展时空,延伸体验。数学学习的时间不限于上课时间,数学学习的空间不限于教室。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将数学内容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综合性学习,真正体验数学的价值。
例如学习“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后,我发现很多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因为计算时还要用到单位间的换算,现在的孩子缺少买卖东西的机会,对于人民币之间的换算缺乏感性认识,掌握较差。于是我们就组织了一个小小商品交易会,让学生把家里不用的玩具、生活用品等标上价拿来,让学生自由买卖,学生有的买有的卖,好不热闹。在这个过程中使教材内容得到了延伸,学生对人民币的使用有了感性的体验,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而且使学生在联系生活中体验了“用数学”。这样在实际应用中,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手段、策略,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使他们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享受学习数学中的参与、发现、探索、辨析等乐趣。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足够的机会从事思考探究,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经常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快乐,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一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作者单位:建工师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