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理答”,华东师大的崔允漷教授是这样解释的:“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课堂理答是一门艺术,它充满了智慧、情感和技巧。恰当而又巧妙的课堂理答能引领学生走出理解的误区,促使学生获得对问题全面、深刻而正确的认识,能推动教学过程发展,提升教学效果,更能给课堂带来精彩有效的生成。
一、巧用发展性理答
实践证明,积极地运用发展性理答能渲染一种思考、对话与民主的课堂文化。有人将发展性理答再细化,分为追问、转问、探问等。
(一)追问——使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追问,即当学生回答某一问题后,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而追加的一些问题。它可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如在《两只小狮子》教学的开头部分就用到了追问。
师:今天,两只小狮子来到我们的课堂里(点击出示课件),谁来读读课题?(一生读)
师:老师听到你这个翘舌音读得真好,教教大家。(出示狮的生字卡片,生读,全班跟读)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呀?
生:反犬旁加个师。
有学生在议论:反犬旁的字都是表示动物的。
师(追问):有同学说反犬旁的字都是表示动物的。你知道哪些带反犬旁的字?
生:猫。
生:狗。
……
学生在教师刨根究底的追问中,深入思考,逐渐明晰了对这个字以及同类字的认识。
(二)转问——另辟蹊径,柳暗花明又一村
转问经常出现在学生回答卡壳或回答不正确时,教师不代孩子回答,而是将问题抛向另一学生,或是让学生自己转问同伴,目的是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如在“给两只小狮子取名字”环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两只小狮子请你们帮忙取名字呢?请你再读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取?(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给这只小狮子取个名字?(指一只勤劳的小狮子)
生:刻苦的狮子。
师:能更简洁些吗?
生:我给他取名叫“勤勤”。
师:为什么叫他“勤勤”呀?
生:因为他勤劳呀,所以叫他“勤勤”。
师:你真会取名字,这名字很好听。那我们就叫他一声“勤勤”吧!(生读:勤勤)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转问的理答艺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探问——步步引导,水到渠成在眼前
课堂上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对问题理解模糊等原因难以回答或回答不清的时候,教师把一个问题化解成多个问题,或换一种提问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整天”这个词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整天”。(生齐读)
师:你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天天。
师:那你知道早上小狮子在干什么吗?
生:练习滚、扑、撕、咬。
师:中午大家都吃饭了,它在干什么?
生:还是在练习滚、扑、撕、咬。
师:晚上大家都休息了,小狮子还是在干嘛呀?
生:还是在练习滚、扑、撕、咬。
师:是呀,那你觉得“整天”是什么意思呀?
生:从早上到晚上,一整天的意思。
看似简单的一个词“整天”,但孩子们往往不理解它的具体含义。教师没有否定孩子的理解,而是用探问的形式,将“整天”这个词的理解结合文本作了分解,使孩子们既理解了词语,又感受到了小狮子的勤劳,可谓一举两得。
二、善用激励性理答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有正误深浅之分,对语言的积累有多少之分,语文能力亦各有高低。教师应通过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引领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
(一)回应式
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或很精彩时,教师毫不吝啬地送上表扬,既是对学生的肯定,更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如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看,这是怎样的小脸呀?
生:笑眯眯的小脸。
师:是的,还有吗?
生:白嫩嫩的小脸。
师:说得多好呀!谁还想说?
生:胖乎乎的小脸。
师:和老师想到一起去了。(点击出示胖乎乎)
教师针对每个孩子的回答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持续关注课堂教学。
(二)提炼式
有时学生的回答往往会比较零散,需要教师通过评价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对所提问题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在教学“练”的书写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我们来看“练”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练”由两部分组成,左边小,右边大。
生:右边比较容易写错。
师:为什么?
生:右边这部分和“东”很像。
师:和“东”一样吗?
生:(齐)不一样。
师:小朋友真细心,这部分比“东“字多了一横,这是第一个不能出错的地方,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写。(师范写,生书空)
对于“练”字的右半部,学生已经意识到与“东”很像,但没有找出具体的不同之处,这时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更明确。
(三)修正式
当学生的回答在语言上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修正式评价语把学生的语言纳入更准确的轨道。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滚”的字义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你知道什么东西会滚呀?
生:球。
师:能把话说完整就更了不起了。
生:球会滚。
师:真能干,自己把句子说完整了。请你再来说说。(指着另一个学生)
生:刺猬也会滚。
师:你学得真快,句子说得也很完整呢!
轻轻的一句引导,不仅提醒回答问题的孩子养成把话说完整的习惯,对其他同学也有提醒作用。
另外,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思维受阻时,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应该沉下心来,充分发挥评价语的启发诱导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自主建构新的知识,经历自悟自得的过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小学 311000)
一、巧用发展性理答
实践证明,积极地运用发展性理答能渲染一种思考、对话与民主的课堂文化。有人将发展性理答再细化,分为追问、转问、探问等。
(一)追问——使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追问,即当学生回答某一问题后,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而追加的一些问题。它可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如在《两只小狮子》教学的开头部分就用到了追问。
师:今天,两只小狮子来到我们的课堂里(点击出示课件),谁来读读课题?(一生读)
师:老师听到你这个翘舌音读得真好,教教大家。(出示狮的生字卡片,生读,全班跟读)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呀?
生:反犬旁加个师。
有学生在议论:反犬旁的字都是表示动物的。
师(追问):有同学说反犬旁的字都是表示动物的。你知道哪些带反犬旁的字?
生:猫。
生:狗。
……
学生在教师刨根究底的追问中,深入思考,逐渐明晰了对这个字以及同类字的认识。
(二)转问——另辟蹊径,柳暗花明又一村
转问经常出现在学生回答卡壳或回答不正确时,教师不代孩子回答,而是将问题抛向另一学生,或是让学生自己转问同伴,目的是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如在“给两只小狮子取名字”环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两只小狮子请你们帮忙取名字呢?请你再读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取?(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给这只小狮子取个名字?(指一只勤劳的小狮子)
生:刻苦的狮子。
师:能更简洁些吗?
生:我给他取名叫“勤勤”。
师:为什么叫他“勤勤”呀?
生:因为他勤劳呀,所以叫他“勤勤”。
师:你真会取名字,这名字很好听。那我们就叫他一声“勤勤”吧!(生读:勤勤)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转问的理答艺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探问——步步引导,水到渠成在眼前
课堂上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对问题理解模糊等原因难以回答或回答不清的时候,教师把一个问题化解成多个问题,或换一种提问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整天”这个词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整天”。(生齐读)
师:你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天天。
师:那你知道早上小狮子在干什么吗?
生:练习滚、扑、撕、咬。
师:中午大家都吃饭了,它在干什么?
生:还是在练习滚、扑、撕、咬。
师:晚上大家都休息了,小狮子还是在干嘛呀?
生:还是在练习滚、扑、撕、咬。
师:是呀,那你觉得“整天”是什么意思呀?
生:从早上到晚上,一整天的意思。
看似简单的一个词“整天”,但孩子们往往不理解它的具体含义。教师没有否定孩子的理解,而是用探问的形式,将“整天”这个词的理解结合文本作了分解,使孩子们既理解了词语,又感受到了小狮子的勤劳,可谓一举两得。
二、善用激励性理答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有正误深浅之分,对语言的积累有多少之分,语文能力亦各有高低。教师应通过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引领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
(一)回应式
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或很精彩时,教师毫不吝啬地送上表扬,既是对学生的肯定,更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如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看,这是怎样的小脸呀?
生:笑眯眯的小脸。
师:是的,还有吗?
生:白嫩嫩的小脸。
师:说得多好呀!谁还想说?
生:胖乎乎的小脸。
师:和老师想到一起去了。(点击出示胖乎乎)
教师针对每个孩子的回答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持续关注课堂教学。
(二)提炼式
有时学生的回答往往会比较零散,需要教师通过评价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对所提问题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在教学“练”的书写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我们来看“练”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练”由两部分组成,左边小,右边大。
生:右边比较容易写错。
师:为什么?
生:右边这部分和“东”很像。
师:和“东”一样吗?
生:(齐)不一样。
师:小朋友真细心,这部分比“东“字多了一横,这是第一个不能出错的地方,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写。(师范写,生书空)
对于“练”字的右半部,学生已经意识到与“东”很像,但没有找出具体的不同之处,这时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更明确。
(三)修正式
当学生的回答在语言上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修正式评价语把学生的语言纳入更准确的轨道。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滚”的字义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你知道什么东西会滚呀?
生:球。
师:能把话说完整就更了不起了。
生:球会滚。
师:真能干,自己把句子说完整了。请你再来说说。(指着另一个学生)
生:刺猬也会滚。
师:你学得真快,句子说得也很完整呢!
轻轻的一句引导,不仅提醒回答问题的孩子养成把话说完整的习惯,对其他同学也有提醒作用。
另外,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思维受阻时,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应该沉下心来,充分发挥评价语的启发诱导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自主建构新的知识,经历自悟自得的过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小学 3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