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院前急救评分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院前急救的420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观察组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急救成功率、急救成功率以及延续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院前急救评分方法可在现场快速判断采取何种急诊措施,利于后续治疗,从而增加了抢救成功的几率。
关键词:急救评分院前急救诊治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01-01
创伤致残是引起残疾的重要原因,由于目前关于创伤严重程度尚无“黄金标准”,故之前报道的创伤救治效果不一,大多数是按照创伤情况来判断其严重性。此时,创伤评分弥补了这个缺陷,它将创伤程度以量化的形式的表现出来[1]。本研究根据急救评分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院前急救的210例患者进行了病情判断,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院前急救的4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0例,其中男140例,女70例;年龄20~75岁,平均(56.16±5.22)岁。对照组210例,其中男145例,女65例;年龄23~80岁,平均(57.93±4.8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研究方法。观察组主要按照创伤评分来进行急诊和救治。对照组则按照患者的体征、症状、病史进行急诊和救治。比较两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死亡率和急救成功率;比较两组转运死亡率和转运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科中的死亡率和延续抢救成功率。
1.3评分方法。以如下五部分的总分为最终得分。呼吸:用15s内的呼吸次数乘以四;呼吸幅度:浅为胸廓换气或呼吸运动变弱,困难为辅助肌肋间肌有收缩;毛细血管充盈:正常为唇黏膜或压甲床后2s中再次充盈,多于2s为迟缓;收缩期血压;昏迷分级:遵循GCS记分标准。将此五项参数赋值并加权,之后相加以获得总分。最低分为1分,最高为16分,16分表明患者状态良好,分值越低意味着患者的状态越糟糕。本研究应用“创伤评分工具集”软件来进行测算。相关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便开始评分,之后对患者进行简单处理便快速送入急诊室,从接诊患者再次开始创伤评分,评分的时间仅为几秒钟。在急诊室经过初步救治后,当患者离开急诊抢救室时再一次进行创伤评分。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比较其间差异,P<0.05时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死亡率和急救成功率比较。经过急救评分,观察组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X2=5.0323,P<0.05);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X2=5.5657,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两组转运死亡率和转运成功率比较。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X2=4.271,P<0.05)。具体数据见表2。
2.3两组在急诊科中的死亡率和延续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的延续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X2=4.185,P<0.05)。见表3。
3讨论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指快速把医疗设施送至需急救的重症患者的身旁,在现场采取一系列的初步救治措施,之后送至附近的医院急诊室,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诊治。一些重症病危患者需要即刻手术,另外一些则可送往专科病房或监护病房[2]。这种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快速控制病情,防止病情恶化,降低转运时的病死率和危险度,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和预后十分重要。故院前急救能否有效地与院内接续急救进行衔接对急救医疗体系的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逐渐为医学界所重视和关注[3]。
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院前急救评分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院前急救评分是按照患者在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反应,以数字的形式定性定量对创伤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4]。若急救人员能够在现场及时判断出患者处于重症病危状态,则可有效避免延误救治,并将院前和院内急救有效衔接起来,从而保证院内急救的顺利进行。故一套操作方便、可靠性高的急救评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急救成功率、急救成功率以及延续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评分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能将现场急救、转运急救以及急诊科急救三者有效衔接起来,从而降低死亡率,增加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罗小丽,孙凯,叶丹.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78-79
[2]潘艳珍,黄绍星,万志红,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255-256
[3]康维为.不同院前急救评价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4(18):208-209
[4]王承辉,阮海林,杨春旭,等.院前急救患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医学杂志,2011,32(2):192-193
[5]曲雷.院前急救创伤评分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24):65-66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院前急救的420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观察组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急救成功率、急救成功率以及延续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院前急救评分方法可在现场快速判断采取何种急诊措施,利于后续治疗,从而增加了抢救成功的几率。
关键词:急救评分院前急救诊治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01-01
创伤致残是引起残疾的重要原因,由于目前关于创伤严重程度尚无“黄金标准”,故之前报道的创伤救治效果不一,大多数是按照创伤情况来判断其严重性。此时,创伤评分弥补了这个缺陷,它将创伤程度以量化的形式的表现出来[1]。本研究根据急救评分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院前急救的210例患者进行了病情判断,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院前急救的4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0例,其中男140例,女70例;年龄20~75岁,平均(56.16±5.22)岁。对照组210例,其中男145例,女65例;年龄23~80岁,平均(57.93±4.8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研究方法。观察组主要按照创伤评分来进行急诊和救治。对照组则按照患者的体征、症状、病史进行急诊和救治。比较两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死亡率和急救成功率;比较两组转运死亡率和转运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科中的死亡率和延续抢救成功率。
1.3评分方法。以如下五部分的总分为最终得分。呼吸:用15s内的呼吸次数乘以四;呼吸幅度:浅为胸廓换气或呼吸运动变弱,困难为辅助肌肋间肌有收缩;毛细血管充盈:正常为唇黏膜或压甲床后2s中再次充盈,多于2s为迟缓;收缩期血压;昏迷分级:遵循GCS记分标准。将此五项参数赋值并加权,之后相加以获得总分。最低分为1分,最高为16分,16分表明患者状态良好,分值越低意味着患者的状态越糟糕。本研究应用“创伤评分工具集”软件来进行测算。相关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便开始评分,之后对患者进行简单处理便快速送入急诊室,从接诊患者再次开始创伤评分,评分的时间仅为几秒钟。在急诊室经过初步救治后,当患者离开急诊抢救室时再一次进行创伤评分。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比较其间差异,P<0.05时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死亡率和急救成功率比较。经过急救评分,观察组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X2=5.0323,P<0.05);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X2=5.5657,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两组转运死亡率和转运成功率比较。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X2=4.271,P<0.05)。具体数据见表2。
2.3两组在急诊科中的死亡率和延续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的延续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X2=4.185,P<0.05)。见表3。
3讨论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指快速把医疗设施送至需急救的重症患者的身旁,在现场采取一系列的初步救治措施,之后送至附近的医院急诊室,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诊治。一些重症病危患者需要即刻手术,另外一些则可送往专科病房或监护病房[2]。这种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快速控制病情,防止病情恶化,降低转运时的病死率和危险度,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和预后十分重要。故院前急救能否有效地与院内接续急救进行衔接对急救医疗体系的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逐渐为医学界所重视和关注[3]。
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院前急救评分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院前急救评分是按照患者在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反应,以数字的形式定性定量对创伤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4]。若急救人员能够在现场及时判断出患者处于重症病危状态,则可有效避免延误救治,并将院前和院内急救有效衔接起来,从而保证院内急救的顺利进行。故一套操作方便、可靠性高的急救评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急救成功率、急救成功率以及延续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评分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能将现场急救、转运急救以及急诊科急救三者有效衔接起来,从而降低死亡率,增加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罗小丽,孙凯,叶丹.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78-79
[2]潘艳珍,黄绍星,万志红,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255-256
[3]康维为.不同院前急救评价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4(18):208-209
[4]王承辉,阮海林,杨春旭,等.院前急救患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医学杂志,2011,32(2):192-193
[5]曲雷.院前急救创伤评分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2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