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数学学习更精彩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f0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开放式教学必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学学习;技能;感悟
  中图分类号:G80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3-0248-01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之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读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一书后,深知陶行知先生这种开放式教学的思想,应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导思想。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好开放式教学这一课题呢?笔者谈谈个人的一点想法与做法。
  一、开放的教学内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准确掌握和表述的一个概念,教学时,为改变教材中从单调的计算引出学生经历“听一听”、“看一看”等过程,将难点分散,各个击破,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
  (1)听。教师通过电脑放出火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轮滚动发出的声音。先让学生猜出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再提问:火车车轮滚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规律?当学生说出总是重复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后,教师板书“重复”两个字。
  (2)看。引导学生看与电脑相连的屏幕,屏幕上出现下列信息:中间一个日历,周围七个色块,上面分别写着“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当老师操作电脑显示屏幕中间的日历后,随着日历的翻动,周围的星期几同时闪烁,也就出现日历不断翻页变化,一星期的七天,即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在不断地重复出现。教师提问:一个星期七天的出现有什么规律?(重复出现)会不会出现着、出现着就不出现了?(不会)那么在“重复出现”的前面还应该加一个什么词?(不断地)既然是不断地重复出现,出现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无限的)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出现、不断地、无限。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一星期的七天总是不断地重复出现,像这样的情况,我们把它叫做循环。在科学课上,我们学过“水的循环”,今天我们学习数学里的循环,认识“循环小数”。
  (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如:在学完了“统计图”后、让学生调查:
  (1)个人喜好方面的问题。例如:喜爱的玩具、小动物、花草;爱吃的水果、蔬菜;最受欢迎或喜欢的电视节目。
  (2)大家都关心的主题。例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各国金牌数;比较熟悉的一些动物的奔跑速度等。
  (三)开发应用性练习
  完整的数学内容以抽象、符号变换和应用三部分组成。新课程改革的趋向是开始重视数学抽象和数学应用。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开发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来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中,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可以启发学生发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与传统的练习相配合。
  二、开放的教学过程
  开放的教学过程,要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
  首先提问:“我们周围有那些物体是圆形的?”然后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请学生自己画一个圆,并说说是怎么画的?用哪一种方法最简单?确认后,再用圆规画一个圆。
  接着,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圆的知识,还想知道那些圆的知识?教师组织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用剪刀剪,用手摸、画,请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出画圆时的定点,来认识圆心,认识半径;请学生自己拿出圆对折,来认识直径。教师放手,让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听和看”的方式介入学习。这样,学生真正成為学习的主人,促进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最后再联系实际,让学生为学校设计圆形的花圃,将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美术整合起来,并将设计的方案进行评比。
  教师完全放开,学生自由发挥,非常自然地进行学科之间的渗透整合,既巩固了新知,又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三、开放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
  (1)开放思维的空间。开放教育的核心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从小敢问、能问、善问。基于这点,课堂组织教学应以激发学生“问”的兴趣,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培养学生“问”的意识,开掘学生“问”的潜能。
  (2)发散解题的思路。①让学生在猜 想中学习新、奇的解题思路。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就应该让合理的猜测占有适当的位置。②让学生在“变通”中学习巧、活的解题思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开放式教学必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去年的树》是一篇平淡质朴的文字,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作者新美南吉的笔下,一只鸟和一棵树用诚信演绎了一支深情的友谊之歌。笔者以这篇文章为例,就诗意与生命并存,情感与课堂共生这一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诗意;生命;情感;课堂  中图分类号:B083,R749.4,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5-0205-01  文本解读:本文属拟人体童话,阅读时
“以人为本”思想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必须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种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班主任必须转变管理思想,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给学生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
【摘要】本文对五年制师范院校采用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实践做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意义,运用  模拟教学法便是一种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实践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是源于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尝试教育,它搭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平台.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什么是“模拟教学法”  本文介绍的“模拟教学法”可定义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教育,要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育机制,不断规范课堂教学,尽可能的为下一代人的发展提供最优化的教育保障。构建理想课堂,去打破传统课堂的预定性、系统性、单一性,不再过分地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体验并获得个人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优化学生
【摘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 给学生搭好“脚手架”: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二、让学生敢问 、善问;三、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四、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五、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六、精心预设学生情况,给学生搭“脚手架”;七、和谐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  【关键词】培养习惯分层作业激发兴趣  目前小学数学成绩普遍不太理想,就我所教班级而言,相对于其它学科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如何提高教学质
摘 要 随着现代多媒体教育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借助丰富的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現代多媒体教育资源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环境,也为学习者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 多媒体资源;兴趣;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6-0011-0
摘 要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数学课程既要和数学自身特点相结合,同时还要严格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密切联系数学和现实生活,并要求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让其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感悟数学的魅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探析数学题材,让学生和生活相贴近,在生活中看到、摸到、学习数学。  关
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的历史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物质产品是数学文化的有形部分,指数学知识本身,精神产品包括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而观念是数学文化的核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教育人的认同和关注。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文化的挖掘和渗透也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
【摘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转换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为高效课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能使学生从传统的听课模式中走出来,走上课堂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师生 互动 生物教学  在新课标下,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已逐渐被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所取代。人们在评价一堂成功的生物课,不光是看教师的传授方法,而是观察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
【摘要】21世纪的新型人才,不仅要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即是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英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英语教学作为国民教育的学科,在新的21世纪里更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也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英语教学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摆在我们广大英语老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素质